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我国汉学文化发展文学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4-03-11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千百年来, 中国 典籍荷载着优秀的中华文明,几乎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现在它已拥有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其美质殊姿、神韵妙趣和宏旨精蕴已引起了广泛的爱好和欣赏,人们咸认它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奇卉异葩。 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中华文明播扬于异国的历程漫

  千百年来, 中国 典籍荷载着优秀的中华文明,几乎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现在它已拥有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其美质殊姿、神韵妙趣和宏旨精蕴已引起了广泛的爱好和欣赏,人们咸认它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奇卉异葩。

  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中华文明播扬于异国的历程漫长而又曲折。滋蔓东亚的文化圈,风靡欧西的中华风,以及无数文化名人与中华文明的频繁接触……,凡此种种,组成了一轴既波澜壮阔又斑斓多彩的画卷。而且,这一历程——由于 历史 悠久的中华文明至今仍生生不息——还在继续谱写着新的篇章。

  海外汉学家是中华文明辛勤的传播者。他们持久的译介论说,已经培植出了一种独特的学术——汉学研究 。

  了解国外汉学,有利于扩大国内学人的视野,有利于促进我们的学术研究的国际化与 现代 化(人知我者多,我知人者少。研究生写博士论文);而且我们对汉学的评介再经外播之后,又会给海外汉学以启发,也有利于它的改进与 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顺应 时代 需要,首先深入了解,继而积极作为,便会有力地推动这一利己利人、意义重大的工作。

  新的世纪必将是中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学术沟通日趋深入的时代,反馈这些汉学信息便成了历史的必然。

  一、世界汉学概况

  简单地说,“汉学”即是研究中国的学问。

  世界汉学可分为三大板块:周边国家的汉学、俄罗斯汉学和西方汉学。

  周边国家的汉学:主要是日本、韩国和越南。就日本文学来说,它接受中国较早,不仅借用中国的语言符号,而且刻意模仿中国古典诗文的 内容 和形式:袭取意匠,因承手法,摹拟题目,采撷成句。这种用汉语创作的文学作品,被称作汉文学,后来才有了以假名创作的文学——和文学。所以,日本的学术也深受中国传统学术的 影响 。他们的汉学研究以编纂、译注、训诂、考证、梳理发展史为特色。

  俄罗斯汉学: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一方面面向西欧,间接获得汉学信息,一方面注重发展本国的汉学研究。它视野阔大,兼顾东方和西方。十月革命后,以马克思主义学术观研究中国,也是它的特色。

  西方汉学:西方汉学具有浓重的西方学术的色彩,与日韩汉学、俄苏汉学相比,它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具体来说有如下数端:

  1)中西文化属异质文化,西方接受中国颇多曲折,汉学研究忠实地记录或者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程;

  2)西方学术不断求变,代有新学,这也影响到了汉学研究,如撰写中国文学通史、敦煌学研究、中亚 交通 史研究等等,均早于国内同类研究;

  3)西方汉学研究的 方法 论极为活跃,它明确反映出“西论中用”是否可行,如何正确操作,可为国内研究提供借鉴。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汉学这门综合学科,都有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甚至文史、语文等亲缘学科也渐渐解体;中国文化各个门类的研究终于脱颖而出,并形成了自身的治学风格和学派传统。从国外的中国文学研究来看,由于这一文学内容丰富,卷帙浩繁,汉学家又不得不精细分工,去专攻某代文学,某类文学,甚至某个作者。在各个领域,从大家巨擘到中小作家,从文人作品到民间创作,国外几乎均有一批各擅胜场的专门家。这是国外中国文学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当今,日韩、俄苏和欧美的学术实体,是堪与国内学术相媲美的三大板块。

  二、“汉学”定义的演变

  “国外汉学”有时被称作“国际汉学”、“世界汉学”,或者简称作“汉学”。

  众所周知,“汉学”是西文 Sinology 的译名。此名首见于19世纪上半叶,从构词法上看,它是“Sino-”(中国)加“-ology”(学问、论说)而成,意思是有关中国的学问。正如傅海博(Herbert Franke)所说:

  “Sinology”是许多“-ologies”中的一种,它们被铸造出来专指19世纪出现的知识领域。它用于 英语 相对较晚。1838年,首见“sinologist”(汉学家)一词,稍后不久(1857)又有同义词“sinologer”与之并用,但它容易让人想起“astrology”(占星术士),令人不快,现已成废字。“Sinology”的含义被解作“关于中国事物的研究”(the study of things Chinese),甚至更晚些,据考证是在1882年。因此,大约在1860至1880年间,“sinology”这个希腊、拉丁语合成词及其派生词便被普遍使用了。这正是汉语研究和中国总体研究被认作一种学术科目之时。

  这里说的是西欧的情况。俄罗斯汉学与之相近,它在早期颇多倚重西欧汉学,在学科概念上与西欧完全相同。如上所述,日本、朝鲜等邻国的情况则有些特殊,它们均有借用汉字进行写作的历史阶段,因此这些国家的传统学术,几乎无处不涉及中国。直到它们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纯粹的本土文学才得以滋长之后,汉学才渐渐分立门户,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过,在日本还有“汉学”、“支那学”、“中国学”之分。

  西文“Sinology”一词,也带来一些麻烦。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学研究的旨趣、对象和方法有所变化,使得其含义也有所改变,这引起了西方汉学界的焦虑。美国著名汉学家薛爱华(Edward H. Schafer)曾经提倡废弃这个字眼儿,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转而主张“重新使用它的本初意义——汉语研究,特别是古代汉籍研究”,要求人们“在与通常所说的‘拉丁学’、‘埃及学’和‘亚述学’相同的意义上使用它”。而且,他明确地指出:

  汉学即是有关中国语言遗存之物即汉语 文献 的语文学。

  这是个比较罕见的倾向明显的定义。不过,这里还有两个 问题 需要进一步分辨:一、薛氏所说的“语文学”(philology),类似于我国传统的章句、训诂之学,强调语言研究和文献研究两者并重;二、与之相应,他批评旨在审美的纯文学研究,认为这是“一种不扎实的唯美主义研究”,其根基是庞德、费诺罗萨等人的“东方学”(Orientalism)。⑤显然,后一种意见不无失当之嫌。 三、“汉学”一词的外延

  1) “汉学”和“国学”

  如何称呼这门学科,尚须看 研究 主体。如果研究者是我们自己,在习惯上应该称作“国学”⑥,因为它指的是我国自己传统的学术研究。如果是外国学者从事这一研究,这种学术 自然 就应该称作“汉学”,尽管仍是同一研究对象。由此看来,径称“汉学”,显然是外人口吻,研究主体当是外国学者,那么“国外”、“国际”、“世界”等意思通常也就包含在内了。

  2)“Sinology”和“汉学”互译带来的 问题

  两者互译,看起来似乎十分简单,其实还有复杂一面。众所周知,我国经学中有“汉学”、“宋学”、“清学”之分;中华民族有汉、藏、回、蒙等兄弟民族;汉字曾流播东亚,而“汉籍”中也可能记载他国的 历史 与文化。诸如此类的情况,使得“汉”字的内涵非一,外延广泛,“汉学”(若单从名称上看,即是“汉”之“学”)的涵义如果没有上下文加以限定,也就会变得暧昧不明。

  实际上,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起码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藏学”和“蒙学”已具一定规模,其专门家分别称之:“Tibetologists”和“Mongolists”。但 目前 尚无迹象表明这些学科已被认为是“汉学”名下的分支学科。

  3)“汉学”和“ 中国 学”

  在国外学术史上“汉学”曾有贬义色彩,所以还有人主张应该以“中国学”代之。

  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要想使“汉学”这个术语一无纠缠,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⑦偶见有“华学”一词行世,它不仅涵盖面较广,而且避免了语义上的交叉,只可惜它未得广泛流传。

  四、“汉学”的定义

  国外汉学是个综合学科,包括关于中国 哲学 、历史、语言、文学、 科学 、 艺术 等知识范畴的研究。根据以上 分析 ,可知界定“汉学”似乎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取其狭义,即“汉学”是关于汉语 文献 以及相关文物遗存、文化活动的研究。

  另一种是取其广义,即“汉学”是关于整个中华民族文献典籍、文物遗存和文化活动的研究。

  后者是否能够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认可,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验。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