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3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一大高峰,有着较为明显的时空叙事艺术,虚拟与现实的交错、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创新的叙事顺序,都体现了汤显祖叙事技巧的成熟,凸显了情的主体思想。 【关键词】《牡丹亭》;多维时空;叙事效果 《牡丹亭》
【摘要】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一大高峰,有着较为明显的时空叙事艺术,虚拟与现实的交错、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创新的叙事顺序,都体现了汤显祖叙事技巧的成熟,凸显了“情”的主体思想。
【关键词】《牡丹亭》;多维时空;叙事效果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汤显祖“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戏剧观,跨越时空的梦境也是其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创造。“柳生此梦,丽娘不知也;后丽娘之梦,柳生不知也。各自有情,各自做梦,各不自以为梦,各遂得真。”用超越生死的梦境刻画出“死死生生为情多”的杜丽娘这一“至情”化身的形象。
一、《牡丹亭》的多维叙事空间
《牡丹亭》的叙事空间大概可以分为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体现在剧中地点的切换上;第二个维度是指虚实阴阳场景的交错,其中真实空间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虚拟空间指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相遇的梦境空间、梦中梦以及杜丽娘为情而死后来到的冥府。从文本来看,《牡丹亭》情节发展的依据主要还是空间转移,整出戏的跨度为三年,在地点的切换过程中出现多个场景,甚至有一些情节直接用和地点有关的词来命名。从柳梦梅的故事线来看,他从广州老家出发行至潮阳县拜访韩子才,后来得到资助前往临安考取功名,期间暂住在南安府的梅花观,在梅花观复活杜丽娘后双双前往临安并高中状元,随后又受到杜丽娘的请求前往淮扬。整个故事在地点的转移下发展,并且在奔波周转中几乎将当时整个南宋的疆土领域都展示了出来。除了地域转换,《牡丹亭》中第二个空间转换的维度为虚实场景的切换,也可以统称为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切换。按传统叙事理论来说,空间与时间是对立统一的,在一个故事情节中,一个时间往往只对应着一个空间,但在《牡丹亭》中,在某些故事情节的时间段中,除了现实空间还对应着一个虚拟空间。《牡丹亭》中的虚拟空间,是指非现实的空间,比如杜丽娘在府中园子里小憩和柳梦梅相遇的梦境,以及杜丽娘死后前往的阎罗殿。在剧作中,杜丽娘一人便经历了现实、梦境、冥府三种不同的虚实情境。在第十出《惊梦》中,杜丽娘因为老师对《诗经》的讲解,动了情思,决定去游园,在游园后经历了无边美好的梦境,在梦境中与柳生相遇。梦是人前往自己内心深处潜意识的途径,可以展现出人们最渴望的本质情感,《牡丹亭》中柳杜相遇的梦境可以看作是人物由心理情感创作出的虚拟空间,展现出杜丽娘在内心深处对情感的诉求。杜丽娘作为官宦人家的女子,从小在深闺中长大,这一封闭的成长环境严重割裂了她与外界社会的联系,并且严苛的规矩抑制了她的天性,在读完《诗经》又跟随丫鬟游园后,受到从未见过的满园春色的影响,产生反叛心理,并激发出了她潜意识下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作者为她安排了一个与现实空间后花园相平行的虚拟空间——梦境,柳生出现在这个梦境里,抚慰了她渴望爱情的心灵。梦境是虚幻的,而杜丽娘却对柳生一见钟情,并且两次入梦,在她的视角下展开对梦境的叙述,展现了她与柳生露骨缠绵的情节。并且她对梦境中的人与事物流连不已,甚至再回到现实后还因为不忘梦境郁郁寡欢,严重影响现实生活以致缠绵病榻。梦境与现实的故事情节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界限不再清晰,虚实交互。梦境的描写体现的是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杜府象征着束缚她自由与天性的传统礼法权威,只有在后花园虚无缥缈的梦境中,她才能自由没有束缚地寻找爱情释放天性,而现实与虚拟的这一对立,也说明了在现实世界中并没有可供封建社会闺阁女子释放情思的地方,表现出封建传统礼法对女性情欲与天性的束缚和扼杀。在第二十三出《冥判》中,杜丽娘的魂魄来到冥府。冥府是作者创造出的一个仿现实的虚拟空间,然而在这一出中,冥府并没有体现出想象之中的恐怖,判官放杜丽娘进入枉死城中,并且派人保护住她的肉身。这一情节设置为后面的死而复活做了准备。最后再看汤显祖创造出的这一“现实世界”,杜丽娘生为官宦人家的女子,她的所有言语举动都要符合封建社会中大家闺秀的规范,甚至都没去过家中园子,在游园惊梦后,老夫人甚至责骂引她去园子的春香,可见,杜丽娘一直过着被强大的封建意识形态笼罩着的压抑生活。相比之下,梦境、冥府这两种虚拟情景,竟比现实更加显得温暖有人情味,表现出了汤显祖对封建社会女性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在《牡丹亭》中,柳梦梅与杜丽娘作为人在一起的情节仅仅占有5出。汤显祖为了让他们的相逢成为现实,设置了梦与冥界这两个空间。梦与鬼魂是虚。为了梦与现实,为了杜丽娘来往于作为人不能随便进出的冥界空间,汤显祖设置了许多相关的背景。并且杜丽娘成为鬼魂的过程与鬼魂回生的过程都是在每个阶段很细致地展开,不是突然之间形成的,是一丝不苟地、很自然地逐步展开的。因此虽然是鬼魂,但可以感受到眼泪欢笑,有人世间一样的感觉,不知不觉地把观众和读者吸引到故事情节之中。《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和杜丽娘虽然前后相继出场,但俩人在情节上有关联的部分却十分有限,在第三十五出之前,两人基本上是作为无关系的单人出场,情节更多的是在叙述两人各自的发展,表现出个体性的特征,有一小部分两人共同出场的情节,也必定有一人是以虚化的形式出现。杜丽娘第一次在梦境中见到的是虚幻的柳梦梅,是梦中幻想,同一时间里现实世界空间中的柳梦梅甚至完全不知道这件事,在后面的情节中,柳梦梅在梅花观与杜丽娘相遇,对方也是缥缈虚无的幽魂,汤显祖用虚实交错的手法,将两个不同时空情节中独立的人物联系起来,这是汤显祖的独特创造。
二、《牡丹亭》的时间结构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虽然一前一后在同一舞台空间上相继出场,但从各自的情节上来看,两人的实际时间却隔了三年之久。杜丽娘在婢女春香的带领下游园进入梦境,与不同时空的柳梦梅相遇后回归现实,因为伤春病逝去了幽冥地府,又死而复生回归现实,和自己的心爱之人团圆,这一过程经历了三年之久。而她无意识的梦境将未来的姻缘成真,预示了将来自己的爱人,看似虚假的梦境对她来说却是像庄周梦蝶一样,是比现实还要真实的存在,这种时间交错的写法,让这部作品格外出彩。汤显祖在文中设置了三年的时差,展现出了现代影视剧中非常常见的“穿越”式的恋爱故事,神秘又富有梦幻色彩,这在四百年前的明代是十分新颖且有创造力的戏剧结构,向观众和读者展示了一段感人的时光之旅。以往传统昆曲在叙事上一般是以故事发生到结束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整个故事冗长沉闷,而《牡丹亭》用了“回叙”与“预叙”两种叙事手法进行创新,打破了故事的线性发展进程。预叙的手法,也就是打乱正常的叙事顺序,将一些还未发生的事情穿插在前面讲出来。例如在第十出《惊梦》中花神的台词:“吾乃掌管南安府后花园花神是也。因杜知府小姐丽娘,与柳梦梅秀才,后日有姻缘之分。杜小姐游春感伤,致使柳秀才入梦。”第二十三出《冥判》中判官的台词:“有个柳梦梅,乃新科状元也。妻杜丽娘,前系幽欢,后成明配。相会在红梅观中,天机不可泄漏。”汤显祖借虚拟的鬼神之口,预告后面将发生的事情,告诉读者和观众柳杜二人的命定之缘,引起对这两人接下来爱情如何发展的期待。不过,虽然已经点明二人的姻缘,却依然没有改变两人处于不同时空彼此陌生的设定,更加清晰地表明时空的相隔,这种构思使情节更加奇幻。回叙是明清传奇叙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叙事安排,在一段剧情发展结束后,作者会安排某个角色出场对前面发生的事情进行一个详略不等的回叙,这种叙事安排除了是对前面重要情节的回顾,也可以用来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激起读者和观众的观看兴趣,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叙述方式。在《惊梦》和《寻梦》中,汤显祖用了十分快速的节奏描写了杜丽娘游园的故事情节,从杜丽娘情思初开,到在婢女春香的带领下前去游园,被满园春色惊叹,心中情思无法倾诉,又到在园中入梦初遇柳梦梅一见倾心,梦醒之后怅然若失。在梦中,自小在闺阁束缚中长大的杜丽娘第一次摆脱了一切束缚和拘束,汤显祖也紧跟在后面就又让杜丽娘到后花园寻梦,在后花园中,杜丽娘看到牡丹亭的美丽春景后,再一次把自己昨日在梦中看到的一景一物详细地描述了出来,一切都让人无比快乐。然而当杜丽娘寻梦无果时,她又发出了“牡丹亭,芍药阑,怎生这般凄凉冷落,杳无人迹?好不伤心也!”“偶然间心似缱,在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的呼喊。紧接在呼喊之后,作者用梦境场景的变换牵引读者和观众情绪的回叙,让读者和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时空交错的叙事效果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表现出对“情”的重视,认为创作都是“为情所作”,因此他在传统故事结构的基础上,创造出多维的叙事时空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表达出他的“至情”主张。在《牡丹亭》中,多维的时间与空间因素得到了辩证统一,这种叙事特征让时间与空间在艺术处理上有写意性,形成一种自由、跃动的戏剧效果。
参考文献:
[1]汤显祖.牡丹亭[M].徐朔方,杨笑梅,校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2]刘志宏.明清传奇叙事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谢裕忠.<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结构之比较[J].国外文学,1990.
作者:邹悦
相关期刊推荐:《戏剧之家》(月刊)创刊于1991年,由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报刊集团主办。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