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广西桂东南壮族童谣特征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9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童谣是民间歌遥的一部分,距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童谣的内容鲜活而生动、语言诙谐而幽默,往往反映了世间百态、生活万物,而且语言相对简单,能够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帮助孩子学习韵律、朗朗上口。地方性的童谣往往有一些独特的特征,有时可能用方

  摘要:童谣是民间歌遥的一部分,距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童谣的内容鲜活而生动、语言诙谐而幽默,往往反映了世间百态、生活万物,而且语言相对简单,能够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帮助孩子学习韵律、朗朗上口。地方性的童谣往往有一些独特的特征,有时可能用方言说出,连接着乡音乡情,广西桂东南壮族童谣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表达了汉语语言精彩纷呈的地方精髓,也体现了在国际化发展背景之下特殊的童谣特征。广西桂东南童谣为壮族童谣,多以口头传唱为主,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特点非常鲜明,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特殊,分析这些有趣的壮族童谣,能够发现童谣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生活性、宗教性、传承性、民俗性。

广西桂东南壮族童谣特征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广西;桂东南;壮族;童谣特征;比较研究

  引言:研究广西桂东南壮族童谣的特征,可以体会这种浓郁淳厚的乡土美、天真活泼的稚趣美、大胆幽默的谐趣美、率真质朴的情感美等丰富的审美艺术特征。壮族童谣是非常独特的语言精华研究这种童谣对方言学民俗学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并有助于保护和传承童谣口头文化,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文化意义。壮族童谣有助于联络本地区人民感情,并且包含鲜明的地方特色,对于壮族童谣特征进行考察和研究,能够使不同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学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相互印证、彼此支持。

  广西桂东南壮族童谣研究的特点及渊源

  童谣的起源

  广西桂东南壮族童谣是中国童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传统童谣母系里分出来的一个分支,最早的源头是歌谣,也就是人们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记录写就朗朗上口的诗歌,用歌声的方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1]。这是一种手舞足蹈或体现多人智慧的文学形式,是群众的智慧,也是口耳相传的智慧歌谣,最早起源于劳动,慢慢变成一种艺术或教育熏陶的载体,最早的童谣是摇篮歌,是壮族人民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所演唱的一种专门给儿童听的歌谣,是一种独有的民间文化。而随着壮族童谣越来越多,慢慢的体现了人类现代幼教意识的觉醒,儿童童谣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分支,逐渐被重视,童谣也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地位,成为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生命力一代又一代传承的历史衍生物。童谣是勤劳聪明的壮族人民为儿女所唱的歌谣,童谣中的智慧往往浅显易懂、经久不衰[2]。

  相关知识推荐:如何发表论文不会被盗用

  童谣的发展历程

  古老的壮族村寨中流传着一些有趣的童谣,很多童谣最早的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传承多年甚至有多个不同的版本,而后世的人们节选不同的版本进行研究。由于童谣的传达,对象主要是儿童儿童的知识面相对狭窄,知识层次浅薄,生活经验有限,因此传统同样的内容一般要接近生活和自然,更要浅显易懂、曲调比较押韵,有的童谣被作曲家作成歌曲传唱,甚至流传甚广,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童谣一般没有明显的政治特色,但是却与思想领域的一些异常活跃之处相呼应,童谣表现了纯真质朴的感情,个性解放和人的欲望彰显人心,童谣中有很多看似提倡儿童传唱,实则代表人性的内容,同时童谣也是一种供儿童娱乐和游戏的特殊形式。随着近几年来,童谣搜集和整理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逐渐发展出现了大量回归儿童本体的童谣,童谣慢慢摆脱了政治依附性,开始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独立文体,有了自己的品格,童谣也真正为儿童所服务。壮族童谣浅显易懂、风格粗犷,纵观其发展过程可以发现,童谣也成为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符合儿童教育的需要,陶冶儿童心性和情操、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精神食粮[3]。

  广西桂东南壮族童谣的界定及特点

  内容较为通俗

  壮族当地的童谣,由于考虑到儿童的知识面狭窄,因此往往有浅显易懂的特点,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吟唱,选择的对象往往是壮族孩子们人所共知的内容。这些通俗的童谣朗朗上口,孩子们在传唱的时候,也能够非常容易的感受出歌谣本身的美好愿望或者充满向往的意蕴。广西桂东南壮族童谣是指当地壮族村寨内广为传唱的童谣版本,比如说非常典型的《水母鸡》童谣唱的就是一种黑色的小型昆虫,这种昆虫在壮族地带特别常见,孩子们都很清楚是什么动物,没有华丽的形容词修饰,但是内容却朴素简洁,儿童很容易理解,也能够唱的表情达意。壮族当地的民众长期以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在日常的劳作中强身健体,而且也有团队协作精神,民间的童谣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载的传统美德,很多童谣中都有比较美好的祝愿。壮族的童谣有很多样式,多种多样的童谣中都反映了壮族人民在不同阶段的生活场景,民俗习惯,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儿童在这些有趣的童谣情境中也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受到了品格的影响,童谣是童年的记忆,也是最为美好的歌声,是母亲怀抱的温暖,同时也是乡土特色的反映。

  口口相传,口头传承

  壮族的童谣常常是以口头传承的,因为儿童并不会书写,壮族最早也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而且童谣常常是劳动人民口口相传,彼此帮助记忆和传承的最早的发起者,不一定有记录,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口传心授的文化传承特征。壮族儿童的童谣常常在这种口传心授在童谣声中长大有的童谣,甚至是壮族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果,由于少数民族特别擅长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体现出其文化生活的内蕴,因此,很多民众积极的配合,使得童谣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很多著名的童谣内容甚至传上海内外,而且还被编写到当地的教材之中,童谣不仅仅是儿童传唱和游戏的歌曲,而且有的时候还会在劳动人民农忙的季节作为劳动,至于传唱和缓解疲惫的常见歌谣。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重视,各种体裁方言歌谣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将成为今后语言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者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方言童谣,将口耳相传的童谣书面记录成册,让凝结着人民群众智慧的文化形式代代相传。多样性的语言书写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以地域方言说唱出来的童谣是散落在民间的一颗颗珍珠,记录整理并传承民间文化的同时,也保护滇东北濒危的方言土语[4]。

  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

  童谣的民族文化内涵常常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性,按照广泛的民族志根据童谣所体现的知识、信仰、艺术和道德品质,有时还加入一些经济及文化的因素。壮族当地的童谣,常常是各个当地社会成员所必须要掌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容的集中反应,体现出非常独特的壮族民族文化内涵,壮族人民能歌善舞,而且非常勤劳,壮族当地的乡下妇女在下地务农时,常常会以歌声作为彼此传唱和交流的载体,壮族当地民众利用这些独特的民谣,田间地头彼此传唱,有时还会同时哄着自家的孩童,对壮族民族的发展以及文化的演进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藏族本身有自己的方言体系,有时童谣还会以自己民族的方言体系演唱出来,发音时有独特的尾音。撞入当地的民族童谣,受到很多少数民族彼此迁徙,语音的影响,有时会加入儿化音或者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相似性。壮族民众在历史上经历多次搬迁、通婚的原因,因此童谣的味道也在祖祖辈辈的交融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变化,壮族民族成分的变化,使得童谣这种独特的语言工具也受到了影响。有的时候人们发要只有用特殊的韵律,古朴的方言念诵出来,才能够更加押韵和谐,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这些独特的童谣,有非常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

  童谣的民族传承性

  童谣的民族传承性与民族性之间关系非常密切,由于壮族民族所在的地域环境决定了该民族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影响了其法律制度,民族,习俗,民族节庆活动等等,壮族人性格的集中体现是粗犷而又简单的,《包粽粑》、《水母鸡》、《大家来跳竹竿》等一系列童谣都体现出非常古朴而独特的民族特色,壮族人民既向往美好的生活,同时对自家孩子天真浪漫的情景也特别保护,因此,壮族的歌谣往往节奏非常轻快,歌曲曲调虽然很简单、但是也不会非常难以理解的曲风。壮族歌谣节奏轻快,往往以念白式的吟唱描述出来,从而使得壮族的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的体现出了民族传承性的韵味。壮族童谣不仅传承了民族的独特风格和品质,有时也会有一些特有的音乐元素凸显了壮族人民渴望大自然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壮族孩子在童年时期天真浪漫的独特情景[5]。这些快乐的源泉也可能源自于文化和童年的水乳交融,同时也连绵了壮族多年来独特的文化内蕴。

  广西桂东南壮族童谣的语汇特征

  古朴的民族风

  广西桂东南壮族童谣,虽然语法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其中辅助以社会历史背景方面的资料理解起来,往往有更深的内蕴,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风味,有时会涉及到一些古老的民俗和宗教信仰。壮族是一个以水稻为农业生产主体的民族,壮族人民有独特的宗教信仰,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世间万物都会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影响,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自然宗教,也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的利益。壮族童谣之中,人们会非常自然的把与直接关系和生存相关的自然万物、动物、自然力进行神话般的描绘,不仅仅对花鸟鱼虫、树木,甚至对各种牛,狗,青蛙等动物和自然力量等进行神话描写,还会将一些喜闻乐见的小生命赋予更深刻的含义。比如,动物欢快的歌声,在壮族人民看来就代表着幸福的方向,而水母鸡则意味着女孩未来婆家的方向,这种代代相传的宗教习俗成为壮族独特的卜算婚姻和爱情的方式,也是与幸福生活代代相传紧密相关的童谣。童谣中有部分壮族方言的谐音,虽然语言变化较慢,方言内部的变化也不大,但是仍然能体现出这种古老的文化传承和语音、语义的变化:

  广西山好水也好(壮族)

  朵朵花儿娇,

  十二个民族是一家,

  春光真美好,

  祖国山好水也好,

  朵朵花儿娇,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春光真美好[6]。

  劳动的芬芳

  壮族的童谣中有很多内容,对于劳动或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是非常接地气的民俗语汇,也是民俗事象和民族要素的特殊载体,研究壮族地区童谣,非常地道的土词土语,能够窥探壮族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也能够对当地的民风民俗有非常良好的了解。对童谣中反复出现的称谓、说法,信仰可追溯研究,就可以发现很多很有趣的玄妙之处。童谣作为文化的载体,能够生动形象的反映出生活情趣,壮族人民风淳朴,女孩家比较娇羞,而壮族人民又期盼一年五谷丰登,期盼万物的灵性能够为人所用,有时会以小动物作为幸福的象征或者爱情的丘比特。与此同时,壮族当地的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仍然以壮族独特的语言为主,特别是在一些民族民族的活动中,本民族的语言特别亲切,甚至壮族的很多童谣,还采用当地方言演唱,唱响在国际舞台之上:

  水母鸡(壮族)

  水母鸡,轻又轻,站在水上边。

  四脚划呀划,划进水草间,划到娘身边[7]。

  水母鸡,轻又轻,你莫飞上天,天上有风刮,一刮回不来,留在娘身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更为推崇这种独特的劳动中的童谣和音乐,这些带着土地芬芳的音乐童谣、民俗作品而更加具有民族特色,壮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从古至今就有很多与仪式感、生活、历史、传说、儿歌等息息相关的各类歌曲,而壮族的童谣特别喜欢以押韵作为传唱的韵律使得人往往过耳不忘,能感受到不同的美感,从韵律上分,有腰韵、脚韵、头韵、勒脚和自由韵五种,但以押腰脚韵为主,这是壮族歌谣的一大特点。壮族的童谣还会生动的刻画动作形态,用一些方言土语展现无可替代的有趣、诙谐的语言文风:

  包粽粑(壮族)

  香糯米呀白花花,

  壮家娃呀包粽粑,

  送给亲人解放军,

  叔叔阿姨辛苦啦[8]。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虽然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壮族的歌谣和童谣在接受汉语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仍然本着生活所需继续流传,壮族人民对于本民族的民族有非常强烈的认同感,很多壮族的童谣仍然以本民族的方言传播,甚至以与众不同为傲。为了能够让壮族的童谣和壮族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向全世界表现最美的一面,应该尽可能的把握壮族童谣自身的特点,分析其歌词和韵律的规律,找到童谣传递的民族和民俗风格,从而能够整理及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特的一面,使得这些美好的民族及民族风格代代流传。——论文作者:潘艺艺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