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兼和哲学与世界哲学(下)——张岱年思想与雅斯贝尔斯思想的跨时空对话

发布时间:2021-04-27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二、世界哲学启自轴心时代,走向世界之思 世界哲学是晚年的雅斯贝尔斯基于世界公民理念而创建的时代必然任务。他不仅勇敢地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传统观念,并且客观公正地向我们指出:西方人未来的目标便是从客观理智的角度出发,尽量站在公允、虚心和谦敬的立

  二、世界哲学——启自轴心时代,走向世界之思

  世界哲学是晚年的雅斯贝尔斯基于“世界公民”理念而创建的时代必然任务。他不仅勇敢地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传统观念,并且客观公正地向我们指出:西方人未来的目标便是——从客观理智的角度出发,尽量站在公允、虚心和谦敬的立场来认识、评价东西方差异文化下的思维习惯、人文风俗,以及一切的文化本质。并立足于普遍互相交往的根本思想,从而求取世界范围内的哲学思维之统一。

兼和哲学与世界哲学(下)——张岱年思想与雅斯贝尔斯思想的跨时空对话

  (一)“世界哲学”的提出根据

  雅斯贝尔斯所期待的未来世界哲学的基础是“轴心时代”的历史哲学命题。他想解释:人类所拥有的根源与目标共同且唯一。雅斯贝尔斯将公元前500年左右确立为现代人的历史根源期,在此期间出现了一种可称之为人类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出,他从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中发掘出人类互相之间交往与理解的可能性。雅斯贝尔斯将对轴心时代的定义追溯到公元前800年,那时的中国、波斯、巴勒斯坦以及希腊几乎在这同一时期彼此独立又如此默契地共同创造出了如今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础。在这个被称作是“轴心时代”的历史时期,中国有孔子和老子奠定下的中国哲学基础,并随之产生了激荡时代的诸子百家各派思想;印度出现了探讨世界终极问题及人类本质的《奥义书》,之后诞生了释迦牟尼,并且展开了一系列哲学流派的讨论、激发出各路哲学的可能性;伊朗的查拉图斯特拉教导善恶,以至于被后世的尼采永远祭奠;在巴勒斯坦出现了像以赛亚、以利亚、耶利米等拥有使命感的先知;在希腊出现了第一位提出“存在”问题的巴门尼德、使哲学回到人间的苏格拉底,以及积极探讨哲学、政治、伦理等问题的柏拉图等诸多古典哲学家,还有以写出古希腊传世巨作而闻名的荷马等剧作家。雅斯贝尔斯将这个人类文明走向超越的创新性时代命名为“轴心时代”,并将这个时代作为认识和评价曾经、现在与将来的标准。雅斯贝尔斯与黑格尔的基督教信仰世界史观不同,他把轴心时代视作普遍的人类史的起点,因为正是有了这个时代才有了促成人类伟大精神的动因。开始时,轴心时代的范围被定义为中国、印度及希腊等文明古国,随着时间的向后延伸,其范围逐渐扩展走向了全世界。更多的民族逐渐加入到包罗万象的世界文明历程中来,并与一开始作为世界文明中心的文明古国一起彼此接触,创造出了更加深远厚重的交互了解。

  不可疏忽的是:雅斯贝尔斯并没有将轴心时代理解为光凭历史哲学与历史科学就可以奠定的东西,也就是说虽然轴心时代产生的精神事实蕴藏于历史中,但是把这一精神事实升华为普遍史的根本原因则是因为轴心时代的本质是一场哲学运动。[10]这表明:以轴心时代文明大辐射为根据的世界哲学与传统欧洲中心论意义的永恒哲学有根本的不同,因为世界哲学的开化、开放的性质和作为真理恒常不变的传统永恒哲学概念间的差异是毫无疑义的。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内容并不是开宗明义地被确定的,确切来说它是一种令各类哲学可以敞开心怀平等交流、使轴心时代精神贯彻世界哲学理念始终的崇高目标。或许我们这样来表达会显得更形象,世界哲学坚持树立起文化多样性精神来作为哲学的根本底色,而后在雅斯贝尔斯的超越信念赖以生存的“大全”笼罩下,联系起古今中外沉淀下的人类宝贵文明。

  (二)世界哲学的发展过程

  世界哲学的源头在欧洲哲学,但雅斯贝尔斯在其《哲学自传》中却发出了对欧洲哲学的异议。他认为欧洲哲学正逐渐走向终结,因为他体验到自己应该是被牵扯于世界背景中去谈哲学的,所以终有一天他所构想的世界哲学蓝图一定会将其眼前的哲学现状取代。或许自从他醉心于中国哲学时,这样的想法便逐步占据了他的心。雅斯贝尔斯道出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确信:“我们是从欧洲哲学的晚霞出发,穿过我们这个时代的黎明而走向世界哲学的曙光。”[11]然而,我们没有找到对世界哲学图景的具体刻画。也许可以评论说,我们仍然需要抱着某种面向未来的态度来发掘自身,而构想世界哲学的具体使命并不能通过一个人的敞开来实现。他认为我们所有的个人都会停留在这条路上。我们要认识到,雅斯贝尔斯并非就世界哲学而述其本身,而是要向我们传达一种观念,他不是在说已然为人知晓的世界哲学事实,而是将那无法避免来临的、预言般的世界哲学为我们娓娓道来。也就是说,从欧洲哲学的末日中找到了一条去往未来哲学的大道。因此,雅斯贝尔斯解释说,未来世界哲学的概念只能是敞开的。我们也可以说世界哲学构想被视为一种新的尝试,这种构想引入了一种全面的敞开性,此敞开性使得欧洲以外的哲学思想根源呈现出一种逐渐整合的趋势。而且,它开启了人类思维的某种同时空领域。可以说,世界的一体化不是出于某种强权或号令,反而这种团结是由人们亲自经验得以实现的。可以看出,关乎未来的世界哲学理念与雅斯贝尔斯关乎自我的“世界哲学史”的宏伟筹划相关。

  世界哲学的哲学世界历史不再只属于闭塞的西方历史,它不是一种靠想象推测出的世界,哲学的世界历史必然走向更新。每一类哲学都会湮没于人类历史中被熔铸成为整体蓝图的一抹底色。哲学世界史受众的广泛性使它依旧要参加到不断亲历着哲学思想的人类之浩渺又生疏的文化蓝图中。世界哲学以无所不包的历史为背景,因此哲学世界历史对所有可称为哲学的事物开放着。哲学史并非重视以时间性为规则秩序的历史学。在《伟大的哲学家们》一书中,雅斯贝尔斯向我们展示了诸多哲学家及思想家崇高人格的非历史性排列。这种形式的排列是对时代文化的一种超越,他在作品中鲜明地强调了崇高历史人物的本色。在哲学史精华的获取中包含着无限开放性,因为哲学史应该指引我们认识到思维的自我唤醒。它并非让我们停留于对某种过去知识的获取,而是通过我们与现实的交锋过程,使得陌生的东西转换成刻有自身烙印的特有经历。世界哲学是要开创一种多重空间,在这里我们可以遇到作为真正独立自由的我们。

  雅斯贝尔斯通过将自身及其在历史中的互动行为结合起来,从而探求出一条去往世界哲学的路径,即永恒哲学。这一概念驳斥了从时间性历史学的角度整理哲学,同时否认将哲学理解为是一种文献学发展的观点。也可以说,雅斯贝尔斯意义下的“永恒哲学”战胜了人类的局限思维,它应该是无处不在的、生机勃勃的,而且还结合实际的从事哲学思维活动。永恒哲学使得最遥远的东西可以相互联系,古今中西的思想家得以放在一起进行讨论。这些伟大思想家们将所有哲学中恒久不变的文史内核称为“永恒哲学”。哲学是一种内在的不断获取生存的行为,而历史的全体永远都不会成为知识的对象,它是一个令知识也无法把握的不可终结的全体,是一个持续提供人类自我发现的永久媒介。永恒哲学是通向世界哲学的桥梁,而世界哲学正要跨过永恒哲学去追求普遍交往的目标。

  (三)世界哲学的终极目的

  通过对世界哲学的敞开性理解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观点,世界哲学是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所有的文化在这里都能以自身的真实形态、传统呈现给大众。普遍交往的意愿只有以世界哲学作为基准前提,方能创造出人类在未来世界中沟通无阻的美好祈愿。这一志愿不仅促成了雅斯贝尔斯普遍交往的思想,并且还使得雅斯贝尔斯将自身交往理念从生存交往延伸至世界的普遍交往。这样的交往并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我们可以称之为先进的文明沟通理念。雅斯贝尔斯认为,由于这种沟通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创造一个可以共同生活、集体讨论和发现真相的新世界。一旦这个新的世界发展成为普遍交往的目标,人类就必须了解每一个时代,以及自身和他人构成的多彩文化。这是我们从雅斯贝尔斯哲学中得出的跨文化视界。世界哲学肯定每个人的正当需求,也超然于对他区、对传统的每一项还原,并且严禁个别地区与传统观点表达出的顽固独断和鼠目寸光。跨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有助于改善世界,而世界哲学也为此打开了普遍理解的大门。

  相关知识推荐:怎么评文学方向的副高级职称

  如今,全球化的出现使我们走在了时代的转折点上。我们期待能够从哲学启程,从而创造出对世界各种文化有着决断性意义的交往基石,进而增进各文化间的对话。这恰恰潜藏着世界哲学的可能性与作用:将当下的哲学思维理解为关乎世界思维的构成部分,营造一种开放和准备状态,试着践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宽容互利观念,在与他人的沟通中遇见未知的自己。这种思维方式为跨文化思维开辟了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例如东亚、拉丁美洲或非洲的文化维度。这种想法不仅要将各种文化的差异性联系在一起,而且要特别肯定跨文化所面临的共通性。跨文化思维是在不同形态下、多种文化形式中所形成的这样一种哲学思维活动,而跨文化哲学恰恰与世界哲学的理念是一致的。

  三、兼和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关联

  (一)两者的相关之处

  1.包容意识。

  兼和哲学与世界哲学同样具有包容意识。张岱年的兼和哲学摒除了西方文化至上论与中华文化复古的论调,提出了综合创新的文化观念,并且在这个哲学框架中强调了求同存异,于对立统一中发展出新的文化成果。与此同时,还包容了中国“和”传统、日新精神与唯物辩证论的精髓。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也有着同样的精神,他不满于欧洲中心论的文化霸权主义论调,而主动去探求一种适合于全人类、并惠及全人类精神文化的世界哲学理念,且结合东西方文化的优越之处形成流动着的历史哲学观念。与张岱年一样,雅斯贝尔斯同样具有对文化的包容意识。

  2.创新理念。

  “兼和”是张岱年综合文化创新论一以贯之的精髓,兼和的要义在于兼容并包、求同存异已有的文化,并且于对立统一的过程中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也具有类似的特征,在世界哲学走向普遍交往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文化都会被容纳,只有经过筛选后的人类最优秀文化成果方可屹立于世界文化的圣坛。而且,雅斯贝尔斯早期的生存哲学中强调人类自身携带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中便蕴含着创新的意蕴。每一个人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一段经历过人类之思的哲学与文化都意味着创新,这样的精神便是哲学的灵魂所在。

  3.未来向度。

  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被明确指出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哲学,它意味着开放性与可能性,同时也意味着不可终结性。与雅斯贝尔斯的未来哲学一样,张岱年的兼和哲学也具有类似的特性。虽然他兼和理念的提出受到了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此理念的精神永远常新,因为它所兼和的内容也许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其中指向未来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不论时间如何流逝,我们所遵循的理念与价值观必然是以兼和为精神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只遵循一种或陈旧或新鲜的理念从而一条路走到黑,我们永远需要将新的理念荟萃到时代精神中,并由它指引我们走向未来。世界哲学也是这样,它原本就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哲学,充满了未知与可能,并且会随着历史的不断变化创造出新的风景。

  (二)两者的不同——内守与外求

  张岱年的兼和哲学虽然具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但是综合来看还是一种兼容并包式的内守观念。而雅斯贝尔斯虽然同样具有汲取各国、各民族文化精华的精神,但是总体的方向却是向外求。这样的现象从表面看是由时代所造就的,但是从更深的层次看不失为一种中外文化的根本差别。中国传统文明是农耕文明,总体特点较为保守,我们整体的哲学观念也倾向于内求、汲取优点,或形象的譬喻为反求诸心。但是以雅斯贝尔斯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则倾向于向外求的倾向,他不满足于已有的欧洲文化,尽管在他生活的时代流行着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呼声,但是他依旧注意到了东方的优秀文化,并且希望能够创建出一种世界哲学来贯通中西、兼容并包更多的世界卓越文明。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纵然张岱年与雅斯贝尔斯所提倡的哲学同样是在包容世界不同的优秀文化,但是他们的探求之路有根本差别。——论文作者:刘晓伟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