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浅谈区块链技术在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6-09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 要:区块链来源于比特币,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之一。区块链本质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溯源等显著特点。区块链技术与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为博物馆在探索藏品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摘 要:区块链来源于比特币,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之一。区块链本质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溯源等显著特点。区块链技术与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为博物馆在探索藏品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浅谈区块链技术在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

  1 区块链技术产生的背景

  2008年11月1日,一个署名为中本聪的人在P2Pfoundation网站上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他陈述了自己对新型电子货币—比特币的设想。这种电子货币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支付给另一方,从而摆脱第三方机构的制约。为了实现这种支付方式,中本聪(SatoshiNakamoto)发明了一种分布式记账方法,即“区块链(blockchain)”。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诞生。大约一周之后,也就是1月9日,出现了序号为1的区块,并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标志着区块链的正式诞生。

  近几年来,随着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日益普及,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区块链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数字货币阶段,其功能主要是货币转移、汇兑和支付系统,即区块链1.0;二是数字资产和智能合约,即区块链2.0;三是数字化社会,其功能主要是应用于超越货币、金融、市场之外的领域,即区块链3.0。

  2 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和特征

  所谓区块链,就是基于去中心化的点对点传输网络,利用密码学原理和共识机制,确保参与分布式系统的每个节点的连贯性,并保障被记录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不可篡改或删除,从而建立起一套具有高隐私性、高安全性和高效率的共享体系。

  2.1 区块链技术的原理

  区块链的本质是特殊的分布式数据库,它成功解决了信息内容在分布式系统中传递的正确性和一致性问题。储存信息是区块链的基础作用,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写入区块链,并且从中读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架设服务器的方式,成为区块链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在区块链的世界里,每个节点都保存着整个数据库,因此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能最大限度上确保公平和公正。

  2.2 区块链技术的特征

  第一,高度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所采用的是分布式计算和存储的方式,因此不存在中心化的机构,任何一个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并且任一节点的损坏或失去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第二,开放性。区块链技术的系统是开源的,其代码程序都是公开的。区块链上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只有交易各方的个人信息被加密,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第三,匿名性。节点之间的交换需要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是无须信任的,交易的双方无须通过公开身份来让对方对自己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积累非常有帮助。第四,可追溯性。由于区块链采用了时间戳技术,这样就可以记录交易的先后顺序,给数据增加了时间的维度,使数据具有可追溯性。最后,区块链上的信息不可篡改。信息数据一经验证就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保存,任何企图通过单个节点对数据库进行修改的行为都是徒劳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正因区块链技术具有如此多的特征与优点,才被广泛地应用到金融、数字资产交易、物联网、智能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

  3 区块链技术在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3.1 藏品信息管理中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必要性

  博物馆藏品基本包含了历史与当下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对藏品信息的有效管理与应用,是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做好藏品信息的管理,对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我国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管理工作基本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然而,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透明、被私自篡改等问题,轻则导致管理混乱,重则引发文物失窃的重大事故。承德避暑山庄文物失窃案就是典型的例子。

  1993年3月至1997年8月以及2001年2月至2002年5月,李海涛在担任承德市文物局外八庙管理处文物保管部副主任、主任和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文物保管部副主任期间,他利用检查库房等工作之便,私自将馆藏珍贵文物带出库房。为掩盖其罪行,李海涛采用以次充好的方式,将其窃取的馆藏珍贵文物替换为工艺品、文物残件、部件、附件、非馆藏文物或低等级文物,并利用手中的职权,指使工作人员篡改了文物档案和编目卡信息。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李海涛共盗窃馆藏文物及文物部件259件,并将其中的152件卖出,获利人民币320余万元、美元7.2万元。李海涛的盗窃行为,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经鉴定,在李海涛盗窃的文物中,三级以上文物共计119件。2010年11月19日,李海涛被执行死刑。这起文物盗窃案件虽然是个例,却暴露出我国博物馆在藏品保管工作中仍存在着漏洞。该案中藏品保管人员通过私自篡改藏品信息和档案的方式,将原本高等级的珍贵馆藏文物信息更改为一般文物、文物残件甚至工艺品,从而顺利带出文物库房,私自售卖牟利。李海涛的盗窃行为持续十年不被发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藏品档案信息可以被私自篡改。

  随着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工作也同样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与以往纸质版本的博物馆藏品信息相比,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在时代快速进步的当下,依然无法满足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的需求。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具备“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性、分布式加密、去信任化、时间戳”等特征,从逻辑上讲已具备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能性。

  3.2 藏品信息管理中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可行性

  首先,区块链技术适用于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管理。区块链的主要作用是储存信息,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写入区块链,也可以从里面读取。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管理本质上就是对数据的管理,因此,二者在性质上是相通的。

  其次,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博物馆藏品信息的安全。现有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管理都是基于中心化的网络,使用中心路由器对藏品信息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中心化路由器一旦出现故障,其所存储的信息全部会被破坏。如果藏品信息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那么所有的信息就可以分布式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每个节点都可以记录完整的数据信息,系统就不用再依赖传统的中心化网络。

  最后,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真实性。在博物馆实际工作中,藏品信息数据一般由管理者保存,其他人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从技术上来讲,不能排除被非法篡改或删除的可能。区块链技术所具备的不可篡改性的特点,能够阻止对藏品信息及档案的非法篡改、删除或伪造,从而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3 藏品信息管理中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性展望

  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征,可以避免传统中心化路由器的弊端,能够最大限度上保证藏品信息数据的安全。另外,还可以解决藏品信息管理中流程复杂、鉴定难度大等缺陷;区块链技术的开放性,可以最大限度上实现人人都可以有效监督藏品信息档案的目的,而不是仅仅被少数几个人掌握;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既可以对藏品信息档案进行有效追踪和溯源,又可以做到不被篡改。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在探索中,还存在着种种不足。区块链技术也不是万能的,要实现博物馆藏品信息的安全管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加强严格的管理。

  4 结语

  区块链作为互联网新兴技术的代表,正以其巨大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新生的事物,我们应该为其营造出包容、开放的发展环境,这样才能形成新的改革理念,推动社会的进步。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上指出的那样,“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论文作者:邓阳阳 朱辞

  相关期刊推荐:《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创刊于2010年,由安徽出版集团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学会协办。是一本综合性省级学术期刊,内容涉及考古、鉴定、收藏、书画、艺术品经营、历史等多方面。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