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13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 要:文旅融合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于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下,实现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能在丰富旅游内容的基础上充实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文章在阐述文旅融合对旅游产业影响的基础上,就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展开分析
摘 要:文旅融合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于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下,实现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能在丰富旅游内容的基础上充实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文章在阐述文旅融合对旅游产业影响的基础上,就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展开分析,并指出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期望能实现民俗文化与旅游的深层次融合,继而建设高品质的旅游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旅游需要。
关键词:文旅融合;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在文旅融合理念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充当着文化的载体,只有实现文化与旅游广范围、深层次地融合,才能形成气势恢宏的“诗与远方结合”交响曲,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要。早在2018年,我国就开始计划、制订并落实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正向纵深推进工作。基于此,“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旅游格局正式形成,这种“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有效地实现了所属领域“1+1>2”的发展目标。基于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下,实现民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在丰富旅游文化内容、促进旅游效益增长的同时,也有效地传承与弘扬民俗文化。
1 文旅融合对旅游产业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在文旅融合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推行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融合,并且在“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思路的引领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状来看,文旅融合对旅游产业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文旅融合使得旅游产业行业的划分更加细化,仅在文化旅游层面,就已经摆脱了过去粗犷式的发展模式,并在全新的发展模式下呈现出更加细分和聚焦的新特点。如在文化旅游产品层面,除主题公园、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外,文化旅游还包括民俗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诸多类型。另一方面,文旅融合理念也促进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交融和纵深发展,这使旅游产业的业态更加丰富,常见的新业态形式包括主题游乐、教育研学、文化创意、体育产业、健康产业等诸多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旅游行业也逐渐形成了“旅游+”的全新发展格局,并且这些新业态逐渐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产业出现了无景点化的趋势,即在新时期,旅游产业逐渐由“景区旅游”转变为“全域旅游”,这种全新的旅游模式,实现了旅游、娱乐、商业、学习、提升的有机统一,有效地促进了消费模式的创新发展。
2 民俗文化的基本内涵
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民俗本身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民间的一种精神状态,即民风;二是指民间的各类活动,如节日、礼仪、祭祀等;三是指民俗事象,这里的民俗事象指的是民风与民间活动交融后产生的具体事务。从民俗产生、发展的过程来看,民俗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即民众是民俗的创造者,同时其也是民俗的承受者、载体和传承者,当脱离民众后,民俗也就失去了根本意义。站在文化的角度,民俗则可理解为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事象,这种文化事象具有空间地域性、时间长期性和世代传承性。在社会实践中,人们还会通过民俗来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这对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①
3 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分析
3.1 民俗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容
旅游本身是一种短期内离开自己居所到异地出行、停留的活动。在旅游过程中,异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会给游客带来一种新颖的文化享受。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风光具有较大差异,同时我国也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较为独特、灿烂的民族文化和风情。即便在同一民族,当地域不同时,其民俗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差异化的民俗风情会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旅游体验,也是游客游览欣赏的重要内容。譬如,各地端午龙舟节、云南傣族泼水节等,这些都是旅游过程中可体验的文化符号。
从旅游活动经历来看,将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活动后,有效地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在民俗文化旅游中,游客可以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层面享受知识和美的熏陶,在满足人们新奇感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旅游的兴趣。
3.2 民俗文化充实了旅游文化的内涵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与文化的融合趋势加深,文化旅游成为有别于欣赏自然风光的一种全新旅游形式。民俗文化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与旅游结合能有效充实旅游文化的内涵。现阶段随着社会物质的充盈,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观光旅游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体验不同的异域文化,而民俗文化旅游可充分满足游客的异域体验需要。
民俗文化本身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旅游地的民俗与游客所在地具有较大差异;当游客前往旅游地后,能充分获得较为原始的文化享受,这在满足游客消费需要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从民俗文化旅游的形式来看,除欣赏乡间风光外,考察民俗活动等特色旅游也快速发展了起来,并且相较于传统单一的旅游观光,这种民俗考察类的旅游形式更受游客的欢迎。①比如农家乐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民俗文化旅游形式,在农家乐民俗游中,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田园风光,而且能品尝到较为少见的农家风味小吃。此外,游客还可以参与田间劳作,亲身体验民俗风情,有效地提升游客的获得感,满足了人们的文化消费需要。
3.3 民俗文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旅游业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就必须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的经济效益。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国将民俗文化融入旅游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俗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变,这种资源性质的转变不仅创新了旅游服务模式,而且在旅游业的牵引作用下,实现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外,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现阶段,民俗文化旅游主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带动当地的经济效益增长:其一,利用具有民俗特征的事项带动经济增长,如民俗建筑、饮食、歌曲、舞蹈、游艺等。依托这些民俗文化符号,旅游当地可建设民俗文化村、风情园、博物馆等活动场地,充分吸引外地游客来本地参观。其二,旅游地还可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艺术节、民俗礼仪活动展演等方式来吸引投资商和游客,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结合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可知民俗文化旅游不仅促进了旅游地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其他产业发展都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②
4 基于文旅融合背景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策略
4.1 依托体验项目带给游客新奇感
相比简单的观光游览,参与性、体验性民俗文化更能带给游客真实感,在具体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中,游客能置身于具体的民俗文化环境当中,满足游客新鲜感、体验感和猎奇的需要,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其一,旅游当地应注重本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发掘,开发具有特色性、趣味性的旅游活动,增强游客的参与感。
其二,考虑旅游的自身特性,在民俗文化与旅游之间寻找平衡点,协调两者的关系。
其三,当游客参与民俗文化旅游项目时,旅游服务者还应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让游客感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增强旅游享受体验。我国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就充分利用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发展旅游产业,譬如彝族人热情好客,在彝族地区的旅游中,当地就充分利用与彝族人交朋友的民俗,设计“三杯酒”民俗文化旅游活动,这三杯酒是分别代表彝族人交友的进门酒、转转酒和朋友酒,随后游客还可以品尝到彝族特有的坨坨肉。这种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不仅彰显了彝族的待客习惯和待客方式,而且还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新奇感,使游客拥有良好的民俗文化旅游体验。③
4.2 充分展示民间艺术的独特美感
民间艺术展示是丰富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手段,在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基础上,可通过展示并欣赏民间艺术的方式,使游客沉浸在独有的民俗文化环境中,满足游客的民俗文化消费需要。①民间艺术具有较为丰富的表现形式,比如剪纸、年画、泥人、蜡染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不仅体现出创造者意义非凡的美学情感,而且对于普通游客也具有较强的熏陶和引领作用。在开展民俗文化旅游中,可由民间艺人现场展示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并邀请旅游者参与其中,这样能在丰富民俗文化旅游内容的基础上,实现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有效传承。譬如,山东潍坊的风筝较为出名,当春季到山东潍坊旅游时,就可以看到满大街的风筝,这些风筝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图案极具美感,包含龙、凤、蝶、燕等多种图案,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风筝在空中自由飞翔的美妙姿态,而且还可以亲自参与风筝的制作、放飞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游客感受到脱离尘寰的美感。
4.3 在民俗文化旅游中融入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的共同体现。作为民俗文化的高度总结,民族精神不仅彰显了本民族的文化特点,而且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自我认同、自我归属感。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各民族的共性特征,但在不同的民族内部其民族意识、文化、习俗均有一定的差异。在民俗文化旅游中,将这种独特性的民族精神融入旅游实践,可有效地向外传递民族情感,丰富民俗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带给游客全新的文化盛宴。值得注意的是,各民族精神追求的外在表现形式多样已深刻地融入当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新时期的民俗文化旅游中,可从多个层面渗透民族精神。譬如在哈尼人居住地旅游时,可看到蘑菇房,在感受蘑菇房新奇的同时,我们也能了解到蘑菇房蕴含着哈尼人希望保佑居住在蘑菇房的村民能够安居乐业的期望。
相关知识推荐:旅游论文浙江主要发表哪些刊物
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姿,这些衣物上也蕴含着一定的民俗文化知识和民族精神追求。如在维吾尔族旅游时,经常可见当地人头戴小花帽,在傣族可见妇女穿戴花筒裙,此外苗族少女经常身披银饰等。这些民族服饰能为游客提供特殊的审美氛围,服饰本身不仅具有保护身体、调节体温的作用,而且蕴含一定的民族审美意识,是少数民族满足愿望的表现。②
4.4 借助民族节日促进民俗文化交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节日和庆典都是非常丰富的。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可充分借助这些来丰富旅游的形式和内涵,并在旅游中展示民俗文化、加强民俗文化交流等。以少数民族为例,除过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外,一些少数民族还有本民族独有的节日,例如在傣族有泼水节,藏族有雪顿节,在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都有那达慕大会等。将这些特殊的节日和活动融入民俗文化旅游中,可为旅游者提供感受和体验民俗文化的机会。
例如,我国有火把节的少数民族有十几个,在火把节当天,这些少数民族的人们会身穿民族盛装、举办庆典。当游客在旅游时遇到这些节日,可感受不一样的地域文化,增强文化旅游的体验感。在民俗文化旅游中,各民族都有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但从民族节日活动过程来看,很多民族都会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来欢度节日,很多游客对民族歌舞表演兴趣浓厚,在旅游地也经常可看到形式多样的舞蹈。在一定程度上,民族歌舞就是生命力的体现,它通过特殊的舞蹈姿态超自我地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情感和愉悦心理。在民俗文化旅游中,可通过民族舞蹈展示、学习的方式来吸引游客注意力,传递不同的民族情感等。
5 结语
旅游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现文旅融合是新时期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新时期在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旅游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民俗文化对旅游产业的影响,积极创新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实现民俗文化与旅游的深层次融合,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论文作者:陈黎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