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动漫角色的文化象征与符号性表达

发布时间:2021-11-20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动漫角色是动漫故事建构的主体,也是动漫故事意义表征与符号性表达的载体。在实践中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动漫角色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深入了解动漫角色对动漫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全面认识动漫角色的社会性、审美性和商品性,以及其在文

  [摘要]动漫角色是动漫故事建构的主体,也是动漫故事意义表征与符号性表达的载体。在实践中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动漫角色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深入了解动漫角色对动漫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全面认识动漫角色的社会性、审美性和商品性,以及其在文化传播、社会互动交流、符号性消费等方面的潜在意义和显性价值,形成系统、完整的动漫角色研究学术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也为创新动漫表现形式,丰富动漫文化呈现方式,进而促进动漫产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动漫角色的文化象征与符号性表达

  [关键词]动漫角色;象征性;符号性

  动漫是伴随现代艺术与科技进步发展起来的。从其本身来讲,动漫不仅是故事与角色的传播载体,还是一种能够改变人们观念,进而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工具;从其内涵与表现形式来说,动漫是一种有形的,可以跨越国界、跨越民族、跨越文化的,带有全球性特点的流行语言和符号表征体系。它能流行并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一是故事内容的创造性编排,二是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的创新性组合,三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群体的广泛适应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动漫是故事内容与角色形象的有机融合,是对世界性文化遗产的有效对接及日常生活方式的现代性表达。因此,动漫发展历史既是一部故事演绎与角色演化的历史,又是一部社会生活丰富与发展的历史。随着现代影视产业与视觉艺术的发展,动漫这种独特且多元的角色表现艺术已经超越故事内容本身,从而使得角色成为动漫创作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成为决定动漫作品成败的关键。动漫角色塑造是对动漫符号体系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不仅决定着动漫故事的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还建构起一套系统的关于动漫研究的学术体系,并使得由动漫作品创作活动衍生出来的角色创意、角色人设、角色塑造,以及由角色商品、角色商品化演化出来的角色消费、角色市场、角色产业、角色经济等方面的概念范畴更加明晰与完善,形成了动漫角色创意与符号表征的生成机理,角色社会化与社会角色化的实践性应用机制,角色产业新模式与角色经济新业态的多元化、生态化发展规律,进而由此引发了关于角色研究认识论、方法论和角色话语体系建构等研究内容的讨论。也就是说,动漫角色作为动画故事建构的主体,是动漫故事意义表征的主要载体;角色人设是动漫作品的社会观照、审美客体和叙事对象,是动漫文化的核心要义,也是服务社会、引领时尚,以及塑造社会价值、生活理念和社会生活方式的重要参照。角色来源于社会又映照着社会,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是角色的社会,角色是社会的角色。角色的社会属性使得角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无论是显性的象征还是潜在的隐喻,其内涵和寓意延伸到其他社会领域就会演化成为一种具有丰富社会蕴含的文化符号。于是,由角色社会化与社会角色化交互过程所引发的哲学思考与人文观照就成为了现代动漫文化及其角色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方法论基础,并由此形成了动漫角色文化象征与符号性表达的概念范畴及研究框架。

  一、动漫角色的象征性与符号

  性象征是人类认识世界,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以及联系本体意义与他者意义的一种表达方式和艺术创作手法。象征的本质表现就是,使得象征的本体意义通过类比联想的抽象化思维与象征意义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联系,并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特殊到一般的普遍性联系。而符号的原本含义就是“标签”“象征”。所以,从普遍意义上说,符号的本质在于,其自身之外的、又与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隐喻”或“象征”意义,并由此生成一个既相互关联、相互诠释,又相互表意、相互强化的表征性体系。因此,从实践意义上看,象征和符号的本质相同,但表现形式各异。象征可以是语言性描述,也可以是图形式或者符号式表达;而符号可以是图形式、图像式表征,也可以是语言描述性形象表达。不管其借助的形式是隐喻还是借喻,是隐性还是显性,对透过图形、图像、符号或者语言性描述所建构起来的艺术形象,人们感知到的不仅是表象,还有表象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观念。

  作为视觉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动漫在视觉文化形式方面本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其表现形式及传播效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催化下得到了巨大丰富和提升。动漫这种视觉文化形式本质上是,“以图像为主因(dominant)的文化通过各种奇观影像和宏大场面,主宰人们的休闲时间,塑造政治观念和社会行为,不仅为创造认同性提供了种种材料,促进一种新的日常生活结构的形成,而且也通过提供象征、神话和资源等,参与形成某种今天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大多数人所共享的全球性文化”①。在共享性全球文化中,动漫角色就是那些具有超强穿透力的无孔不入的重要元素之一。当前世界范围内动漫角色的流行与发展不仅佐证了这一观点,而且将角色符号表征体系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动漫角色不仅是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演绎、变化的载体,而且在视觉文化的更高层次与认识论层面上承担起了建构符号系统的责任。也正是这种符号性表征场域的形成与建构,使得动漫角色符号系统的象征性特质得以确立并在实践中实现了能指与所指的统一,从而在动漫故事叙事中使得角色达成了自我、他我与客体对象的相辅相成和对立统一。从社会学角度看,图像既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或映照,也是一种符号化社会存在,但图像就其本身来说并不具有任何效力,图像只有与特定的社会环境或场景结合才能展现出其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取向。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图像一旦与特定的社会群体、社会行为、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相链接,就会释放出其独特的社会影响力。而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存在正是动漫创作者以及角色人设所要呈现给观众的真实要义和本质所在。由此,象征与符号在此基础上达成了一致,并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这也正是视觉文化的魅力所在。当然,读图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语言功能和效能在社会传播领域的衰退,因为图像的社会隐喻和表征始终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和诠释。只不过与传统的话语文化形态相比,视觉文化的显性效应与表征意义更加显著,表象与表意更加简洁明了;同时,图像的创意、生产、传播和接受更加高效,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现代社会环境下视觉要素在文化建设、文化传播、文化创造方面的优势与特色。这也就是动漫及其角色之所以成为世界流行文化的关键所在。

  动漫角色是象征和符号的有机统一体。角色的创造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不断演化、不断进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动漫角色创造者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动漫角色经过一系列故事叙事而在大众心目中形成相对固定的形象特征时,即角色的内涵和特质成为了某种社会形象、人物的特定标识或替代物时,动漫角色象征就具有了符号意义。这是因为,“‘象征’其实是一种隐喻,当一个隐喻的喻旨是一种具有无限延伸可能的精神内容时,就可以被称之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在于喻旨的隐在性和不可穷尽性。也就是说,象征是在一个形象的背后,隐藏了无限丰富的精神内容或文化密码……倘若能部分地解读其中的内涵,欣赏者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审美享受。象征使审美具有了层次性,不同的欣赏者可以在不同的层次获得不同的审美愉悦”②。如此一来,不仅动漫作品实现了其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角色也由此进入社会文化和商业领域,展现出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动漫角色创作活动与其他文艺创作活动一样是一种社会认知活动,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其自身具有鲜明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特征。动漫角色创作反映的对象是社会,是社会中的客观存在,而社会又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动漫角色创作是一种文艺创作实践活动,创作者要想准确、及时、客观、能动地反映社会现实,创作出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又具有丰富社会内涵的动漫角色,就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扑下身子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认识和了解人们的所思所想和现实生活需求,去把握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由此塑造出来的动漫角色形象才能够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现实性、时代性和人民性,才能具有鲜明的关注度、亲和度和粘合度,才能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渗透力,才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积极的社会反响;否则就是虚幻的、肤浅的,仅仅是为了创作而创作而已,既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也不会激起任何生活涟漪和思想火花。也只有如此,才能创作出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活的灵魂的动漫角色。当然,这种对社会现实的能动反映与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不断提高与深化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又是一个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即必须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持续不断地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在新的认知能力层面上更加深入地开展实践活动,并形成良性循环。

  二、动漫角色的文化象征

  动漫角色是动漫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动漫文化产业生产、市场拓展与非线性扩张的基础性生产资料,并且这种生产资料不是一次性消费资料,而是一种不断累积和自我增值的生产资料,应用次数越多,使用频率越高,其经济效益就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强,即动漫角色具有很强的迭代叠加效应。与此相关联的是,这种迭代叠加效应与文化价值认同呈正相关关系,从而构成文化认知、文化想象和文化记忆的核心要素,即“文化酵素”。

  从动漫作品创作与传播过程来看,动漫角色在动漫作品中不是一个个“特行独立”的存在物,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动漫角色都会与其他动漫角色发生关系,建立相对固定的交互关系,由此生成相互联动、互相影响的全景式角色关系图谱,并构建出一幅幅充满活力的文化镜像,既映照社会事物,又反映社会现实,进而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丰富或重构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生活理念。因此,源于动漫作品又相对独立于动漫作品的角色不仅是动漫作品的“析出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其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被打上了鲜明的文化烙印。所以说,无论是动漫创作还是角色人设及其角色塑造,绝对不是一种游离社会、脱离时代的天马行空和随心所欲的“梦幻遐想”,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以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是对社会责任、社会理想、社会价值取向的深刻认识与坚守。因此,动漫角色创作必须秉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鲜明的教育导向。动漫角色不是一个简单而又纯粹的“角色”,其应该是一个承载着特定社会价值取向,拥有丰富文化内涵、鲜明标识性和象征意义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文化符号。

  纵观世界动漫发展史,动漫角色的图像叙事功能和价值取向是其与生俱来的本质特性,无社会价值内涵和文化意义的角色是不存在的,即使是首屈一指的迪士尼角色也不例外。虽然米老鼠的创作者华特·迪士尼曾反复强调,米老鼠本身没有什么主义,没有人生哲学,没有内在的政治、社会价值或心理宗旨,也没有东方的神秘主义存在,假若有人从它的身上看出了什么意义来,这不关米老鼠的事。是的,假若有什么意识形态方面的意义存在的话,是不关米老鼠的事,但与米老鼠故事的创作者和生产者有关,这是一个不容否定的客观事实。因为米老鼠是一只被拟人化了的,也就是被社会化了的,具有鲜明社会属性的“社会性”老鼠,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纯粹的动物性老鼠了:其具备了人的所有特征,如学习、观察、思考、想象、认知、行动、交往、理想;其已经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意蕴的社会角色,承担起了塑造社会形象、传播社会文化的职责,其价值判断、思想认知、思维方式和社会行为会影响、冲击或重新建构传入地的社会认知和社会生活氛围,进而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为此,杨扬指出:“严格地讲,迪士尼是一种文化产业,但它不是一次性消费就结束了,而是与文化价值认同有密切的关系,构成了文化认知与文化想象的核心。如唐老鸭、米老鼠的形象,是很多人回味1980年代、1990年代儿童生活的一个记忆亮点。我并不否认米老鼠、唐老鸭的存在价值,关键在于如果中国孩子的童年记忆只有米老鼠、唐老鸭的强势记忆,而没有我们中国文化相关符号价值记忆,这从中国文化建设角度讲,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文化缺失和教育缺失。”①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思考。

  正是动漫角色的价值属性和文化象征意义使得日本在引进迪士尼文化的同时产生了几分文化安全方面的警觉,其在形式上照搬了迪士尼的管理体制、机制以及表现、表达方式,但在内涵上则融入了东方价值理念和本地文化。一方面,东京迪士尼乐园的运营体系是迪士尼授权下的本土经营;另一方面,它也是全球化与地方化交织影响、发展中的“文化适境”与“文化杂糅”的代表,揭示了一个动态、融合发展的过程。阿维德·拉兹指出:“从‘文化适境’视野来看,东京迪士尼符合日本的规则与价值。有趣的是这不仅涉及传统的‘理性环境’、外来市场、技术发展与监管压力,还有体制环境及其体制规范、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东京迪士尼的案例说明,威慑的同构可以转变为规范的同构……这是一个动态活跃的同构过程,而过程本身也是杂糅生成的。”①这也说明,迪士尼动漫、动漫角色以及其所打造的梦幻世界之于社会文化犹如国旗之于旗帜一样,从形式上来说国旗与旗帜是相同的,但从其内涵来说,国旗却有着不同的象征意蕴和组织结构。

  从我国动漫发展来看,民族文化背景、价值呈现方式和社会象征意义是动漫角色创作的源泉和基础②,无论是20世纪30—40年代的民族动画创作高潮,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动画学派”的形成,还是当下的国产动漫崛起都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30年代,我国动画先驱万氏兄弟曾直言:“常常在电影上看见钢笔墨水画片(弗莱雪兄弟动画作品《墨水瓶人》),一个像马戏场上丑角装束的人,从墨水瓶里跳出来,做出种种滑稽的表情,引得观众捧腹大笑,演毕又跳进墨水瓶里去。我们见了这种画片,都很感觉到兴味,于是逐渐被这种浓厚的趣味所引诱,结果生出创造中国活动墨水画片的动机来。”③正是在动画及其角色的吸引下,万氏兄弟走上了动画创作的道路,并且“发奋专研,决心为创作中国的美术电影贡献出自己的青春,为中华民族争气,不让外国人专擅其美”④。在万氏兄弟看来,“万氏卡通的主角,多半用黑猴、黑猫、黑狗、小白兔等,有时也用墨水画的小人作主角……其余也有昆虫和水族及飞禽类,能表演的很多,他们虽然都是谑画化了的动物,但我们却是希望他们能够表现人类的现实生活”⑤。这是因为,在动画创作过程中,作者已经赋予了拟人化角色以明显的社会价值和文化表征意义。万氏兄弟也将这一理念贯穿到了其系列作品的创作中,使得动漫角色的符号性表达逐渐明晰且更加系统化,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和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动漫角色形象。20世纪50年代由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制作完成的作品《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就是在动画角色“美丽鸟”的形象塑造方面,将角色的内在情感与民族性表现形式完美结合,达到了统一。据参与创作的浦稼祥回忆,这部作品在西洋画的基础上结合了民族绘画的虚实处理,其中的特色镜头、背景陈设都以民族风格表现为主;角色“美丽鸟”也是以古代传说中的凤凰为参照,其前胸的粉红色装饰则源于以前妇女的服饰,进而成为民族化人物造型;动作表现上参考了少数民族的舞姿,也是表现其性格的重要序曲;反映影片主题的美丽鸟被火烧着尾巴的设计也是源自民族舞蹈中人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的场景。⑥近年来,国产动漫业振兴,“伴随着国家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崛起,中国文艺作品意欲在世界范围内表达对于本土文化的自信”⑦,涌现出一批将鲜明民族文化背景与当代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例如,动漫《非人哉》的角色即以《山海经》《西游记》等中的人物为题材,既保留了其原有的人物元素与关系,也进行了现代化延伸与性格演绎;动漫作品《一人之下》在故事线展开、角色动作设计上既融合道家文化以展现出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还配以当下社会生活中的场景打造,让人们倍感真实。

  相关知识推荐:写动漫产业论文能引用哪些文献

  实践证明,要创作出优秀的动漫角色并使之具有文化魅力和传播效能,就必须坚持交流开放、兼容并蓄的理念。必须辩证地认识、分析丰富多彩且滑稽有趣的迪士尼等域外动漫作品及角色形象。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动漫角色的创新发展走在了世界娱乐行业的前列,但其所蕴含的文化象征与价值隐喻值得反思与借鉴。从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来看,娱乐是人类的天性,是特定文化的自然表征。娱乐的表现形式、呈现方式具有共同性、普遍性,但娱乐的内容以及应用场景却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国家意识形态属性。对于娱乐的传播,应清楚意识到:“社会文化的转型交替是媒介文化与政治社会关系交互决定的结果。我们对全球媒体文化所赋予的颂扬/诟病/信心/忧虑等等复杂情感,不应停留在对媒体和文化本身,而应该指向更复杂的对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的辨析以及行动主义层面。”⑧这就要求动漫从业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和了解动漫创作及其角色塑造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以及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作者:韩若冰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