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职称音乐论文范文参考浅谈冼星海的音乐创作历程

发布时间:2014-11-20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论文摘要:我们可以从上面的谱例看出,歌曲的结构短小,是由承上启下的四个乐句组成,一般的江南民歌也都是这种结构模式特征。旋律没有大的起伏和跳动,基本上在五度之内上下波动,也显示了南方民间音乐含蓄、内敛的性格。节奏上附点音符的使用增添了惬意之

  论文摘要:我们可以从上面的谱例看出,歌曲的结构短小,是由承上启下的四个乐句组成,一般的江南民歌也都是这种结构模式特征。旋律没有大的起伏和跳动,基本上在五度之内上下波动,也显示了南方民间音乐含蓄、内敛的性格。节奏上附点音符的使用增添了惬意之感,哼唱起来更有朗朗上口的轻松愉悦,而这首歌曲比较特殊之处在于句尾长音的停顿总用装饰音来修饰,巧妙而衔接自然。本文选自:《音乐研究》1958年2月创刊的全国性大型音乐理论学术期刊。始终致力研究祖国传统的音乐艺术,关注国内外音乐学术最新发展,成为各学术评价机构公认的全国中文一级核心期刊。语 言:中文,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主办单位:人民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创刊时间:1958年,出版周期:双月刊,国内刊号:CN11-1665/J,国际刊号:ISSN0512-7939,邮发代号:2-258,复合影响因子: 0.444,综合影响因子: 0.272,创刊时间:1958

  关键词:抒情歌曲,形象化,乡土化,雄壮美,细腻化,职称论文

  引言

  抒情独唱歌曲是作曲家们经常涉足的一个创作体裁,由于其篇幅的相对短小,风格的抒情悠扬,受到人们的特别爱戴。在冼星海的众多创作体裁当中,抒情独唱歌曲占了一小部分数量,但是这一部分歌曲的传唱率颇高。这些抒情独唱歌曲浓缩了冼星海的创作精髓,具有很高的音乐审美价值。它们体现了冼星海在音乐艺术创作上的形象化、乡土化、雄壮美、细腻化。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这些歌曲,特别富于爱国主义情怀,受到较高的赞誉。本文试图对冼星海这一时期产生的抒情独唱歌曲进行探析,希望更全面地解读冼星海的声乐作品。

  冼星海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为数不多的创作体裁广泛、作品成果丰富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是我国音乐的民族瑰宝,被人们广泛流传。解放后至今,文艺界对冼星海及其作品的研究产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热潮,理论成果非常丰富,提升了人们对这位伟大作曲家的认识高度,树立了他在我国音乐界崇高、不可动摇之地位。

  冼星海抒情独唱歌曲的创作大多数在他从回国之后,至前苏联之前的这个阶段。虽然在数量上不多,但它们在冼星海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抒情独唱歌曲是一种声乐体裁,类似于普通的艺术独唱歌曲,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和普通独唱歌曲不同的是,它们贴近现实生活,反应时代强音,更讲究情感的宣泄,情绪的表达,旋律更为悠扬,曲调朗朗上口。冼星海的抒情独唱歌曲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纯抒情性的艺术歌曲,如《夜半歌声》、《热血》、《江南三月》等;一类是富有战力的反抗外敌侵略的革命歌曲,如《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黄河怨》等。他所创作的抒情独唱歌曲一般有以下四个特征:形象化、乡土化、雄壮美、细腻化。

  一、形象化的音乐特征

  在冼星海的抒情歌曲中,常常以革命群众或生活中的普通人为创作对象,他是继聂耳之后又一个注重音乐形象刻画的作曲家。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冼星海的音乐既能充满深刻的表现力,又可以使得深刻性与易解性达到融合。作品常用鲜明、生动、通俗、易懂的音乐语言以及清晰、规整的构思来完成作曲家对形象化的追求。

  在上文对歌曲《黄河颂》的分析中,笔者提到过,这首歌曲就是冼星海注重形象化创作的典型力作。冼星海在创作《黄河颂》旋律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当时他曾对别人说:“《黄河颂》太难写了,我谱出了三个,但一个也不能令我满意。今天我又写了一整天的《黄河颂》,到现在还没有完成······我一定要创一种既有中国民族新风格特点,又能表现新的时代情感的颂歌旋律。······昆曲是有些旋律带点颂歌味道的,但不能表现出黄河的伟大战斗气概。”1现在看来,冼星海的踌躇是因为冼星海找不出能够刻画黄河形象的旋律,黄河既浩瀚又宛转,总的说来又很壮丽,集众多特点于一身着实给创作增添了难度。不过,最后在作曲家的努力下,一条既雄伟又刚强的旋律还是出现在他的笔下,黄河的体态和性格、精神,都在《黄河颂》的旋律中展现。

  冼星海的形象化创作手法在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描绘时也表现得十分非常惟妙惟肖。如在《江南三月》中,三段歌词分别呈现了蝴蝶纷飞、柳叶长垂、油菜花开等自然环境的景象,作曲家在音乐上灵活的以附点节奏为素材,以平缓的旋律进行为形象刻画手法,描绘了这些自然景象灵动的气息,对初春之时万物苏醒、大地回春的环境做了精准的勾勒。再如《二月里来》,歌曲歌颂的是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努力生产、自给自足的生活景象,作曲家对于这样的画面也做了恰当的处理,旋律走向和节奏安排以及艺术处理都尽可能满足了人民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曲之时,眼前仿佛呈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的老百姓生产劳作的图画。

  二、乡土化的音乐特征

  在冼星海的抒情独唱歌曲中,十分注重对民间音乐素材的使用,他可以根据不同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加工改变民间音调,使之符合自己作品的艺术风格,创作了许多非常富于民族特点而又富于不同个性特色的歌曲。关于民族音乐形式,冼星海说到:“民族形式是反映某个民族历史、传统、生活、习俗的方式,是形成民族特有的风俗与气派的一种东西。”他还进一步指出:“重视民族形式问题还能提高一个民族的自信心,能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2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提出“民族形式的被尊重,无疑是发扬民族的自尊心也就是一切艺术都不应该忽略的一点。”3正是这种指导思想,令冼星海的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地方特色。

  《二月里来》是冼星海创作于1939年的《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分节歌曲。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南方民间小调的色彩,采用了我国五声音阶创作,属于降A宫调式。歌曲的旋律舒展流畅、线条委婉,感情细腻而真挚,具有清新的民族风格。

  谱例一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谱例看出,歌曲的结构短小,是由承上启下的四个乐句组成,一般的江南民歌也都是这种结构模式特征。旋律没有大的起伏和跳动,基本上在五度之内上下波动,也显示了南方民间音乐含蓄、内敛的性格。节奏上附点音符的使用增添了惬意之感,哼唱起来更有朗朗上口的轻松愉悦,而这首歌曲比较特殊之处在于句尾长音的停顿总用装饰音来修饰,巧妙而衔接自然。

  不仅是《二月里来》这首短小的歌曲具有强烈的乡土特征,《黄水谣》这种长大的抒情歌曲中也蕴藏了强烈的民族气息。《黄水谣》由三个乐段组成,其中第一乐段,无论从调式调性还是转调手法上看,都彰显民间音乐风格及民间音乐创作手法。

  谱例二

  这首歌曲第一乐段建立在E宫调式上,但旋律的第一句却让人在调式上产生B徵的感觉,而从第二句开始,歌曲就慢慢地向E宫调式过渡,这种转调手法类似于民间移调,不用特定的和弦模式,通过音与音的自然衔接,不露痕迹地将音乐过渡到同宫系统的其他调式当中。旋律上的起伏比较大,这一点又与陕北地区民间音乐的地方特色相关,陕北民歌向来以高亢、率真见长,而笔者认为,《黄水谣》的这段旋律之所以采用起伏大跳的旋律手法,除了描绘黄河翻滚流淌的气势之外,也包含着陕北民间音乐的性格特征,歌曲中的乡土化特色展现的清晰明朗。

  冼星海歌曲的乡土化特征,不单单体现在旋律的安排上,在节奏节拍的处理方面也体现着民族特色,有很多歌曲的节拍经过多次变化,如《黄河颂》从2/4到3/4,再到2/4,最后变成4/4,这种节拍变化类似于我国民间音乐灵活的板式变化,充满了浓郁的民间乡土感。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旋律还是节拍,“乡土化”特征在冼星海歌曲中的展现是多角度的。不难发现,冼星海十分擅长研究民间音乐的特征,并且能够巧妙地将民间音乐音调运用在自己的歌曲当中,这种做法体现了作曲家的民族精神,也用实际作品向人们展现了他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雄壮美的音乐特征

  冼星海在纪念他的老师法国伟大的作曲家保罗.杜卡的文章中曾这样写到:“这导师的最大贡献,除了雄厚的,富于伟大想象的作风,准确的表情,平衡而紧凑结实的曲体之外,他是被称为”近代音乐的‘力’,我现在写信来纪念他,正不知我国的音乐界,几时才能把一点这个‘力’移植到我们祖国奄奄的乐魂里。”4通过冼星海的文字,我们能够深切体会到冼星海在音乐上的审美追求——力量,他对这种雄壮美的喜爱是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本人人格中的雄壮美、崇高美紧密相连的。

  冼星海的抒情歌曲中常常彰显伟大的气魄,雄亮、宏伟、充满气势的音乐风格在冼星海作品中颇为常见。他当时所处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急需有能够鼓舞人心的音乐作品出现,于是他便创作了一些关于抗敌的革命歌曲,如《太行山上》就是这样的作品。他认为:“只有民族性的壮气,才能启发整个民族的兴奋。歌声越是激昂悲壮,民族的前途就可以肯定是越来越有光明。”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雄壮美”这一艺术特征主要通过一下几种创作手法来完成。

  1、大跳音程构成的起伏性旋律。

  在《黄河颂》中,一句旋律从d1进行到f2,一个十度的跨越立即彰显大气凛然的气魄。而后,旋律经过几个来回又恢复到e1,形成此起彼伏之感,浑然有力。谱例三:

  2、由密集逐渐变为宽广的节奏

  让我们看看《黄河怨》的例子,谱例六这一句的节奏先以6/8拍宣叙的特征密集地涌出,之后的3/4拍突然放缓,增强了顿挫及力度感,由快到慢、由密到缓,使听众感到了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为之后的爆发作了铺垫······最后,“血”字上拖腔的使用,打破了一字一音的平稳感,扩大律动,直到“债”字6拍的出现,节奏放到了最宽限,大气之感又展现得酣畅淋漓。

  谱例四

  3、赋予力量感的长时值尾音

  与其他作曲家的创作特征不同,在演唱冼星海的抒情歌曲中,尾音的时值经常偏长,并需要演唱者赋予强大的气息及力量,这类音符往往象征必胜的信念以及永不服输的精神,一股雄壮的气势直冲而上。尤其在歌曲的结尾,这种长音频繁出现,并且在一个较高的音区展现,形成慷慨激昂的高潮。

  冼星海这种“雄壮”的创作风格不仅由于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冼星海人生经历的坎坷与磨难也造就了他的意志,使他的人格气质中蕴藏着一种永不屈服的斗争力量。冼星海的学生李凌在回忆中谈到:“对于打击,星海是永远也不愿低头······星海对于温柔,或者说消极的哀怨、忧郁,好像没有缘份一样。”他的朋友马思聪对他的印象是:“星海什么都不怕,他是连学不好也不怕的······他的纪事是一连串的苦斗······他有气魄,有粗野的力,有诚恳的真情。”5的确,冼星海的作品除了体现宏伟磅礴的气势和势不可挡的战斗精神之外,也仿佛在教育人们对待困难要有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当挫折摆在眼前的时候,不是一味的哀怨,而是要从这种悲痛中挺起来,要从痛苦中获得重生的力量。在冼星海的歌曲中,我们很少能听见哀怨的小情调,那不属于他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虽然我们能够找到这样痛苦哭诉的音乐段落,但跟随着的往往都是痛苦中的觉醒,音乐在叹息之后总是呈现大段有力量的旋律,鼓励人们重新崛起。从人生观到社会价值观,冼星海都秉承着一股坚忍不拔的力量之美,在他的歌曲中,永远是压不倒、战不败的雄壮之胸怀。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