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社科论文范文论当下社科期刊论文写作要求

发布时间:2019-08-05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论文摘要: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是编者和作者共同的目标,期刊编辑应引导作者将引文的准确作为自己的职责。引文差错问题就其产生的源头来说,作者应负主要责任。因此,解决引文差错问题,首先需要作者提高责任心,把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作为目标

  论文摘要: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是编者和作者共同的目标,期刊编辑应引导作者将引文的准确作为自己的职责。引文差错问题就其产生的源头来说,作者应负主要责任。因此,解决引文差错问题,首先需要作者提高责任心,把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作为目标。

  本文选自:《北京社会科学》是一本社会科学学术刊物。旨在加强对北京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战略的研究,沟通与兄弟省市理论界的经验交流,在促进各门基本学科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讨。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本刊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

  一、不重视学术规范和编辑规范是引文差错频现的内部原因

  相对于作者方面的问题,编辑对引文差错问题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一般认为,相对于学术观点分歧这样的大问题,引文差错问题属于不受重视的“小问题”,极易被编辑所忽视。实际上,引文差错属于“硬伤”,这对引用原始资料与文献的准确性要求更高,对引用文献的版本选择要求更高的文史论文来说,堪称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在《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中,大量的错误实际上都属于引文问题。具体来看,常见的引文差错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引文本身的差错,即引文文字与原文献不符;二是出处差错,包括作者、着作名、版次、卷次、页码、出版时间差错等。前一方面一般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引文不认真核实,漫不经心,造成多、漏、错字。如“神只”的“只”误作“祗”;“一阕词”的“阕”误作“阙”;《尚书》“金縢”的“縢”字误作“滕”;农历“己未年”的“己”误作“已”;成语“亲承謦欬”的“謦欬”误作“罄咳”;音乐术语“宫商角徵羽”的“徵”字误作“征”,等等。最令人惊愕的是,一些诗词引文竟然发生一些不能想象的错误,如七言诗竟然只有“六言”,或“五言”成了“四言”,以致诗词不押韵,不堪卒读。严重的错误往往只是一字之差,如《后汉书?礼仪志中》:“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2]3124,其中“欲老人不噎”在一篇论文中被误引作“欲老人之噎”,一字之差,意思正好相反。二是转引转抄,凭记忆以讹传讹,张冠李戴,所引的“名家名言”往往是辗转传抄而来。最常见者,如《十三经注疏》的“注者”和“疏者”的混淆,贾公彦和郑玄、孔安国和孔颖达、徐彦和贾公彦、邢昺和孙奭,都极易混淆,从而误导读者。还有一些引文本身残缺不全,或将原文掐头去尾,或中间腰斩,也不加省略号,致使意思含糊不明。出处差错主要表现在引文的出处不明,或使用旧版本,或者只是简单标出书名、出版社,给编辑核对增加了无穷的麻烦。如个别论文只简单注明引文出自《十三经注疏》、《皇清经解》,既无具体的版本、卷数、册数,更无具体的页码,令编辑无从查找。更有甚者,只简单标明出自影印本《四库全书》,再无其他信息,这样的引文实际上失去了引用的意义。出现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编辑角度来说,主要是编辑不重视学术规范和编辑规范,没有认真对待引文差错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是编者和作者共同的目标,期刊编辑应引导作者将引文的准确作为自己的职责。引文差错问题就其产生的源头来说,作者应负主要责任。因此,解决引文差错问题,首先需要作者提高责任心,把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作为目标。期刊编辑应引导作者对引文负责,不断提醒作者重视引文问题,针对不同的引文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具体地说,针对引文本身的差错问题,应引导作者提高对论文引文重要性的认识。引文必须是作者在全面、正确地理解相关材料后从中摘出的以资论证的内容,应是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原着中直接引用,应以原始材料为依据,认真核对,一丝不苟。应尽量采用直接引用的方式,如果因为文献资料一时难以找到而不得已转引,一定要逐字逐句认真一一加以核对,并注明所转引材料的确切来源、出处与具体页码。转引他人文章的引文极易在内容、文字等方面出现程度不同的疏漏和误差。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段引文,被某位名家误引后,又被其他作者沿袭,一再误引,产生如“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效应,波及数种出版物,包括专着和期刊、几位研究者,大有三人成虎,难以挽回之势。更让人担忧的是引文方面的断章取义现象,具体表现在随意删改删节引文或对引文掐头去尾又不加省略号标明,甚至不顾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故意曲解原文原意,或前后颠倒为我所用,为自己的观点贴标签,等等。这种恶劣做法是一种极不严肃学风的表现。针对出处差错问题,应引导作者本着尊重原作者、对读者负责、对自己的作品负责的态度,采用最权威的版本,认真标明出处,包括作者、译者、出版社、版次、出版时间、页码。引文应来自最新版本,对于有不同版本的古籍,应采用普遍为学界公认的权威版本,被学界公认的古籍出版权威机构,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而尽量不引用地方性的非专业出版社的版本。在引用古籍文献时,应尽量采用最新的整理校勘本。如在引用经学及思想史古籍时尽量采用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清人注疏”、“新编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续编”、“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中国佛教典籍选刊”等精良的版本;在引用文学古籍时尽量采用中华书局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古体小说丛刊”等;在引用史学古籍时尽量采用中华书局的标点本“二十四史”、“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中国历史文集丛刊”、“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等,尽量不用未经整理点校的老版本。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针对引文的编辑规范;利用互联网提高检索引文效率。编辑作为刊物学术质量的把关人,对学术论文的引文错误负有重要责任。为了切实防止论文引文问题的发生,学术期刊一定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首先要加强预审。复核引文是一项细碎而又要求严谨的工作。因为引文条目众多,出处杂乱无章,而编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可以采取抽查的方法,即随机选择部分引文进行复核,如果问题较多较严重,应该提请作者对引文重新进行复核。为了有效防止引文差错,还要依据《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明确编辑的具体责任。引文问题的严重泛滥,一方面与编辑的文字功底、业务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编辑的职业态度有关。在文史论文的编辑工作中,最费时、最令人头痛的工作就是为作者的文章核对引文。一般来说,作为一名文史编辑,都具备基本的文字能力、文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版本意识,只是出于畏难心理,许多人都以“文责自负”为借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本该由编辑负责的核对引文工作简单地推到作者那里。事实上,强调“文责自负”,并不能因此忽视“编辑把关”的作用,不能将“文责自负”简单地理解为作者应对文章负全部责任。作者的文章一经在刊物上发表,就意味着作者和编者应共同对文章负责。因此,编辑的严格把关仍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建立针对引文问题的编辑规范。长期以来,因为没有有关引文差错处理的编辑规范可供遵照执行,凭经验处理成为大多数编辑的习惯做法,编辑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建立有关引文差错处理的编辑规范有助于引文问题的解决。此外还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检索工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信息检索相对于原始手段,具有快捷、便利、灵活等特点,具有效率高、信息量大等优势。编辑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检索手段,利用电子检索、网上检索,有效地化解核对原文较困难、费力费时等问题,大大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在对文史论文引文的复核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已经开发出来的各类网上检索系统,有效解决时间紧迫等问题。如复核查阅文史图书资料,可以利用“《四库全书》原文查阅系统”、“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甲骨文全文检索及全文影像系统”、“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大正新修大藏经全文检索系统”等,也可以利用《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的电子版本,或利用诸如“国学网”、“国际儒学网”、“简帛研究网”等文史研究网站,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国内重要图书馆或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编制的书目查询系统。复核查阅期刊论文,可以借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及各类文史专业数据库如“先秦两汉一切传世文献电脑化资料库”、“竹简帛书出土文献电脑资料库”、“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等网上资源。编辑复核引文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对于引导学风的健康发展具有导向意义。认真对待文史论文的引文,既是编辑的职责所在,也是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正确传承尽到一份责任。老一辈学者在引用文献资料时一般都极为谨慎,亲自披阅大量史籍,这种严谨负责的态度值得年青一代编辑好好学习和继承。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