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艺术教育论文论当下音乐教学发展新应用管理模式

发布时间:2014-12-25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实验音乐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人脑的研究表明,分布人脑两侧的两个部分各自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读、写、算和逻辑思维等功能被左大脑承担了,而视觉、听觉与感性思维等功能确

  摘要: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实验音乐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人脑的研究表明,分布人脑两侧的两个部分各自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读、写、算和逻辑思维等功能被左大脑承担了,而视觉、听觉与感性思维等功能确是右大脑所擅长的。而在我们目前的音乐教育中,音乐对于智力的巨大影响作用几乎完全被漠视。

  关键词:音乐教育,艺术教学,教学管理

  “目前,我国的教育偏重于开发左脑功能,忽视或轻视对右脑的开发,具体表现为重理性教育,轻情感意志培养;重智力因素的作用,轻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轻直观感觉和形象思维的作用等。”不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上,我们都过多关注了对左脑理性思维的开发,而对于右脑形象思维能力养成的关注则还远远不够,从而阻碍了对学生深层智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而许多著名的发明创造都是形象思维的功劳。

  关注审美功能的音乐教育无疑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这在2011版最新的课标理念中也已得到体现。音乐有其独有的美育功能,这缘于音乐与生俱来的魅力。通过对各种音乐要素的掌握,人们可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趣味,这是一种情感价值的体现。而审美能力的提高既关照了音乐教育的主体,又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于人性关怀的终极目标。歌德认为:“音乐有理性接近不了的崇高的一面,它能支配所有的东西,放射出不言而喻的感化来。”音乐教育的主旨不是可有可无的消遣物与教育的佐料,它在培养、提高人们听觉审美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人们全面的人文素养能力的培育。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通过音乐的非语义性特征来完成的。“节奏与旋律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恰当,它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也就因而美化。”音乐对于人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是其他艺术样式所无法比拟的,受教育者总会在不经意间而受其感染。

  音乐教育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倾向的,所以常和德育相联系。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大多认为音乐教育为德育的必由之路,“兴与诗,立于礼,成于乐”“文以载道”等观点占据了几千年来中国艺术发展的主流。音乐被置于孔子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课程之中,无疑也被承载了德育功能。由此可见,音乐的教化作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音乐充斥各个角落的当代社会,理性地认知音乐德育功能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音乐德育功能的展示常与斗争、革命、民族、解放等词汇相关联,作品往往呈现出口号、标语等特性。如《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和《列宁格勒交响曲》等,都无不充满着昂扬的斗志,好似一支支战斗的号角,无数的战士在音乐声中倒下,这些作品在当时起到了难以估量作用。而像《我的祖国》《喀秋莎》等这类歌曲虽表达的也是爱国主义情怀,可它们是利用抒情的旋律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起到了激励斗志的作用,这类歌曲无疑都被赋予了更多的德育色彩。

  音乐的德育功能从更深处还指向了人类所共同追求的平等博爱和对生命的尊重这一更高的主题。如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乐》表达的是对生命的热爱;《田园交响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由衷感叹;《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描绘的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渴求。这些作品通过优美的旋律激发、滋润着人们的良知与美德,使学生的情感与道德意识相通,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审美取向的道德观念与价值态度。无疑,夸大音乐的辅德功能与否认音乐所蕴含的德育功能都是不客观的,只是要避免让音乐沦为纯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化的工具。强调音乐的德育功能,并不是要否定它的美育功能,因为音乐是情感所赋予的外在表现,情感的势力实比理性更为强大。

  音乐所表现出的强大的文化功能,我们在很多古代的文献中都可以追溯出它的踪迹。“…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之为文。”(《乐论》荀子语)音乐的存在,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留存的方式,因此,传承、提升人类的文化品味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著名的“铃木教学法”的创立者铃木镇一也认为:“音乐所造就的是具有良好文化修养的公民,不仅仅是教授音乐。”音乐的文化功能有其特有的规律和特点。单纯的音乐“教育”并不能代表音乐的一个部分,音乐在整个人类文化的延承中都意义重大。它不仅反映文化、参与文化,其本身也是一种极富个性特征的文化延续样式。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呈现的不只是音符的美妙流转,作曲家内心的情感更多的还会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文化印记,体现出深层的文化意味。

  对音乐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学习与扬弃的过程,以各种特殊符号为载体,不断地吸收、选择、消化,可谓是一个逐步变化与积累的过程。“文化存在于思想、情感和起反应的各种已经模式化了的样式中,通过各种符号可以获得并传播它。”音乐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伴随着整体文化的迁移,在与其他文化的互动中,通过自身特有的方式参与其中,会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层次。如果从音乐学习本身来看,其本质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每个社会个体对文化的学习都对整个文化传承的维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音乐的学习是一种自身文化积累的活动,正是在历史文化长河中这一支充满活力的个体支流对各种文化的汲取、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逐步深入,才汇成了整个民族文化的长河,从而推动了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作为文化体系的分支,音乐对文化的反映是多方面的,通过音响这一特殊的文化留存方式,生动地记录着历史的进程,描述着自然界的生态万象,刻画着人类难以言状的精神家园。人们对一首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就是对文化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回味历史,感受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文化,体会迥异的民族文化精神等。在这里,音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近乎百科全书般的文化体验,让我们在感悟美的同时,又感悟到了深刻的文化意味。

  人们曾经对爱因斯坦死后的大脑进行研究,发现他右大脑的开发比常人多了2-3%,可就是这小小的差距造就了他的伟大,他自己也曾坦诚地说:“科学、音乐、宗教构成我人生的等边三角形。”“我的‘相对论’完全得益我的音乐。”此外,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堡的原子跃迁的基频与次频实验的成功也是受到了乐音泛音振动规律的启迪;由于受到了音乐中音阶排列的启发对原子递增规律的掌握,才有了纽兰兹的“八音律”原子表;这就难怪德国物理学家波恩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根据我的观察,大多数成功的科学家,他们都热爱音乐,并且能擅长演奏各种乐器……”由此可见,音乐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通过千变万化的音符流转,刺激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人们的想象,作品所表现出的难以描述的美感往往是激发灵感、启迪心智的钥匙。“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最主要就是—通过艺术来形成人的创造才能和力量的全部,从而使人的心理和个性得到全面发展。”⑤因此,在时代的语境下,如何正确地认知音乐,让音乐在审美、德育、文化、智力等功能的关照下,发挥出其所蕴涵的巨大魅力,这才是音乐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音乐的美育功能还体现在对人真诚与善良的品质的影响上,其能使受教者心灵变得更加美丽,这种品格多源自于音乐的美感体验。音乐被人类借用,以此来宣泄情感、抒发思想、表达态度,因此可把音乐作为通向他人内心情感领地的门径,从而构筑起彼间心灵相系的桥梁,并达到灵魂净化的目的。在学校教育中,以音乐美育为指向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在形式、内容上多体现得更为多样化,表现出了灵活、丰富等的个性特征。在音乐对心灵的乳喂中,可让受教者逐渐受到滋养,从而能够使人们慢慢提高、形成具有艺术品位的美感体验与能力。

  音乐的审美功能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音乐和人文艺术在其最深刻的意义上要求道德和纪律。”学生通过进行广泛的音乐教育与实践,可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发挥和发展,并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音乐的审美功能也可以增进学生美化校园音乐环境的意识与能力。学校可通过营造美感的音乐环境来影响人、改变人,反之也能够透过人的影响,去改变和创造环境。人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主体,通过促进音乐审美教育,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使他们主动关心和参与校园音乐文化生态环境的设计活动,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