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13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文俶的作品蕴藉内敛,返璞归真,这种美学特征从文徵明开始就是文氏家族成员书画作品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由于家学的影响,文俶的绘画风格紧跟文氏家族遗风,这些我们可以从其遗留下来的作品中看出。比如文俶的《罂栗湖石图》,罂栗兼工带写,红色花
摘要:文俶的作品蕴藉内敛,返璞归真,这种美学特征从文徵明开始就是文氏家族成员书画作品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由于家学的影响,文俶的绘画风格紧跟文氏家族遗风,这些我们可以从其遗留下来的作品中看出。比如文俶的《罂栗湖石图》,罂栗兼工带写,红色花头以“没骨”表现,湖石古拙,这样的画法使一个看似拙劣的图式变得耐人寻味,这种表现方法是文氏家族孜孜以求的含蓄内在的审美品质。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的《萱石图》是文俶36岁时所作,其中萱草一丛,湖石一块,构图很简单,设色很淡雅。其中以水墨勾勒的太湖石占据了画面很大一部分位置,笔法松秀,墨色氤氲,萱草更是以淡色写出,一方面使湖石的厚重和萱草的淡雅形成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又避免了为突出主题而不得不使用的饱和的色彩。这巧妙的创作手法,构成了画面丰富的层次感。
关键词:绘画艺术,绘画技术,艺术文学论文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文化权力是掌握在男性手中的,女性如果想涉足文化艺术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只有极少数的女性有幸得到这种机会,而这种机会的获得一定要依赖两个条件,一个是获得这种艺术文化学习的师资,另一个是能够克服封建的束缚。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在那个时代,获得这种学习的女性要么是妓女,她们有这种学习的需要,另一种是良家妇女,她们需要碰到有这种能力的家人,同时愿意教授她们。这两种人一种是上帝的宠儿,另一种则是不幸中的万幸。而文俶就是前者。
文俶,字端容,长洲人。明代画家文从简之女,文徵明玄孙女,后嫁给吴中高士赵均为妻。文俶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绘画史上面不多见的女性画家之一,与她的家庭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长洲文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典型的以文艺传家的士大夫家族,自文徵明开始,其书画一脉相传近百年不绝。文俶的家族成员多善画,其父亲和兄弟也是著名画家,在这种家族环境下成长,书画艺术方面的熏陶肯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使文俶的绘画艺术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另一方面,对于书画态度来讲,文氏家族也与一般的士大夫家族不同。文氏族人不像其他士大夫家族一样轻视书画,排斥书画,相反,其对于绘画的执着和支持态度远比一般的将绘画作为业余爱好的士大夫要强烈。可以肯定的是文俶在绘画上之所以能有所成就,一方面是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气质与资源,另一方面是其婚姻的关系。文俶的婚姻对于其绘画的发展是属于正面影响的,她的丈夫赵灵均是当时的文人,并与文俶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
清代张庚在其《国朝画征续录》中这样赞誉文俶:“吴中闺秀工丹青者,三百年来推文俶为独绝云。”明末钱谦益也给以文俶极高的评价:“点染写生,自出新意,画家以为本朝独绝。”的确,文俶的艺术成就在女性画家中是很难有的。
作为女性画家,其绘画往往被男性社会所忽视,其作品风格也往往被认为是属于女性的绘画。从绘画史的角度出发,将没骨风格技法的发展仅仅归功于北宋徐氏和清恽寿平等人是不全面的,文徵明,文俶等文氏家族的没骨花鸟技法在这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从绘画风格来讲,尽管文俶的作品中有着自己家族风格中的典雅含蓄的特点,但是传统女性柔美的审美倾向也是有所体现的。
文俶的花鸟画有着自己家族的特色,可谓继承家学,但是并不是说其作品完全没有自己的个性。很显然,在这样一个时代画家辈出的家族中,文俶作为画名最大的女性,她的绘画作品与家族中男性相比还是有很多区别的。首先,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文氏男性在画面中多注重水墨,而文俶的绘画作品来看,其色彩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另外通过上面对于文俶作品的介绍对比,可以从中看出文氏家族对于中国画没骨画法还是有一定贡献的,他们在恽南田出现之前的两个世纪就已经开始对没骨画法进行探索了,尽管今天依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来说明文氏家族对于恽南田没骨技法的影响。如果说文徵明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山水方面,而在没骨技法方面的实践不够充分的话,那么文俶作为一个女性画家的种种主客观的局限反倒使其能够在没骨花鸟画上面做出更多努力和贡献。文俶在绘画色彩方面较文徵明更突破水墨审美的局限,将女性对于色彩的敏感,以及后天女红手工等中培养的兴趣用于绘画中,故我们看到文俶留下的作品中,绝大多数都运用了没骨画法,并且将这种没骨法运用的相对纯熟。
参考文献
[1]赫俊红.丹青奇葩-晚明清初的女性画家[M].文物出版社,2008
[2]陈维崧.妇人集[M].“昭代丛书.巳集”卷三十六, 清刻本
[3]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第一版
[4]卢辅圣.中国花鸟画通鉴-烟笼寒水[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