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26所属分类:工程师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为了解艾比湖流域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以精河、博尔塔拉河为研究对象,对历年降水和径流量等进行统计,采用小波系数法等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5年来流域降水处于增加趋势,长时间序列降雨具有多时间尺度和大变化特征;艾比湖流域平均温度
[摘要]为了解艾比湖流域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以精河、博尔塔拉河为研究对象,对历年降水和径流量等进行统计,采用小波系数法等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5年来流域降水处于增加趋势,长时间序列降雨具有多时间尺度和大变化特征;艾比湖流域平均温度近50年呈现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温泉站和博河站径流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金河站也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本研究有利于艾比湖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艾比湖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解决该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
[关键词]艾比湖;降水;径流
径流水资源作为重要的社会和经济资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处于全球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的生态脆弱地带的艾比湖流域,是近年来中国环境演变研究的重点及热点区域[1]。本文主要分析艾比湖流域的降水变化和径流变化,研究水文循环的要素和特性,有利于合理利用艾比湖流域的水资源,提高艾比湖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期刊推荐:《水土保持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的刊物。本刊主要刊登有关水土保持、土壤侵蚀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土壤侵蚀(水蚀、风蚀等)过程及模型,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与管理,流域植被修复与生态环境建设,区域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与期刊天空在线编辑联系。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域东至艾比湖盆地,南北两侧则是山地,艾比湖的海拔是189m,是区域的最低点。山地单元主要包括北部的阿拉套山和玛依拉山,两山间夹着阿拉山口;南、西部为天山的复合式山脉,婆罗科努山和科古尔琴山的山脊及阴坡有终年积雪和冰川[2]。博尔塔拉河谷地海拔从2000多米过渡到400米,主要由山地、洪积地貌、冲积地貌构成,其中博尔塔拉河谷地的冲积扇缘区,土壤层较厚,地形平坦,适合作物生长,是博乐市、温泉县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区[3]。艾比湖盆地是准噶尔盆地西南部的汇水区,盆地南北为向盆地中心倾斜的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2艾比湖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2.1降水的年际变化多边形分析
得出平均降水量,根据图1表示的艾比湖流域1960年~2013年间的降水年际变化,可以看出该研究区为平均年降水量为164mm,最大降水量出现在2011年,降水量为261mm;最少降雨量为69mm,出现在1968年。以90年为界,之前降水量处于波动变化之中,没有明显趋势变化,之后,降水量出现了增加,且增加比较显著,特别是在本世纪之后,趋势更加显著。通过距平数据分析(图2),研究期内共有26年为负距平,约占研究期的47%,至90年代后正距平显著增加。
区域的年降水量在各年代变化不同(表1),上世纪六十、七十、八九十年代以及截止2013年,经过统计降水量,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差-15.1mm、-21.7mm,6.7mm,6.7mm,19.1mm,这些误差说明了八十年代之前的降水量比较低,从八十年代以后降水量增加。2000年后达到最大。春、冬两季的降水距平与年降水距平变化趋势相同,夏秋季的降水量自90年代开始增加,至2000年后达到最大,相对其他季节增加滞后。
2.2降水的年内分配特征
流域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性大,降水在春夏两季汇集。月降水最大的7月,平均月降水超过25mm,5月降水次之,降水达到24.9mm,分别占年降水的15.3%、15.1%。
2.3降水周期性研究
如图3所示,通过对降水小波系数的实部等高线图的分析,可以推出长时间序列的降雨具有多时间尺度的特征,且降水量变化很大。在宏观尺度上,存在着21~25年降水周期,存在2个由少向多转变的情况存在。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是降水增加的时期,类似于对年变化的分析。在中尺度下,降水周期相对来说比较明显,一般为9到16年,一共经历了5次变化和降水冲击。分析微尺度下的降水周期,即2~8年,可以充分显示出变化的频繁程度和不显著性。
3艾比湖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3.1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艾比湖流域博河水文站为温泉水文站、博乐水文站、精河为精河水文站[5]。通过对1964年~2014年各个水文站的径流量进行分析:精河年均径流量为14.58m3/s,1988年径流为6.01×108m3,是历史最大量,2013年出现最小流值为3.4×108m3。温泉站年均径流量为9.96m3/s,1969年是历史最大量,是4.59×l08m3。1975年的2.4×108m3为历史上最小值。博河站年均径流量为15.6m3/s,2002年出现最大流量,8.01×108m3。4.03×108m3为1976年出现的最小值。1964年至2014年间,三站呈波动变化趋势,温泉站及博河站总体上呈不明显增加趋势,年径流增加率为0.474m3/(s*10a)和0.076m3/(s*10a)。精河站呈不明显减少趋势,年径流减少率为0.0124m3/(s*10a)。通过图4中的径流量线性趋势变化可以分析得到,从河流径流量的变化角度分析,其趋势十分相近。
由图5可知,精河站及温泉站的径流主要集中在6月~8月,分别占全年62%,41%,相对月份的径流变化差距不大,相对较为均匀。博河站与其他两站的月变化差别很大,博河站的径流在1至3月占全年径流的33%,至5月降至最小,随后开始缓慢增加至11月、12月,其中11月、12月两个月径流占全年的21%,月径流波动相对比较均匀,在6至8月相对是全年径流较少的月份,占全年径流的18%,主要是由于博河站以上存在三个巨大的地下储水层,对春夏季的水量储存,影响了径流。
3.2流域径流周期变化分析
基于近51年三站的径流量数据,研究三站的周期性变化。在图3~26中,当小波系数大于零时,表明径流量偏向于丰水期,为相对丰水期;小波系数小于零时偏向枯水期,而小波系数等于零代表着突变期。小波方差系数的波峰代表着径流主周期的时间尺度。
在图6中,由径流量的小波方差图可知,博尔塔拉河博河水文站的径流量在年际变化以21年周期为主,同时,年际变化还存在着着14年、5年的主周期变化。针对21年的周期变化,径流变化在1995年至2014年呈正位相,代表着相对丰水期,1995年之前为负位相,代表着相对枯水期。1995年的小波系数为0.04,意味着径流小波系数由负转正,代表着径流突变,这与上节突变方法研究博河站的突变时间为1996年基本一致。11年主周期变化,径流集中在1979年至1988,1999年至2008年呈正位相,意味着相对丰水期,其他时段为负位相,表明处于相对枯水期。5年主周期的径流相呈正负周期性振荡。
4结论
太阳辐射作为主要能量来源,影响着降水、蒸发平衡,对流域水量平衡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得到以下结论:
(1)流域年太阳辐射呈现减少趋势,递减率为31.7MJ/m2,表现出“由明向暗”变化趋势。55年来流域降水处于增加趋势,但没有发生显著性增加趋势变化,线性倾向率为7.95mm/l0a。长时间序列降雨具有多时间尺度和大变化特征。
(2)艾比湖流域平均温度近50年呈现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线性变化率为0.248℃/10a,研究期间平均增温约1.31℃。最高气温多年平均12.92℃,线性变化率为0.207℃/10a,过去53年最高气温增幅为1.097℃。最低气温平均值为0.93℃,最低气温的线性增幅趋势为0.56℃/10a,研究期间增加约2.94℃。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突变时间分别在1995年、1989年、1996年。在突变时间后,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三者有显著升温。过去近54年间,平均气温在秋季及冬季升温最为显著,其次是夏季与春季。最高气温秋季及冬季升温最为显著,其次是春季。最低气温的四季升温显著。
(3)通过对三站多年径流分析,从整体上看,温泉站和博河站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金河站也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精河站及温泉站的径流峰值主要集中在6月~8月,而博河站月径流变化主要集中在冬季,变化较为平缓。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