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基于新工科的环境工程实习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1-03-24所属分类:工程师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需要加强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PDCA循环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新工科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和全程评价体系,本文结合五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具

  [摘要]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需要加强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PDCA循环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新工科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和全程评价体系,本文结合五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具体情况,构建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新工科的环境工程实习模式探索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习

  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作为新时期国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战略,要求工程科技人才具备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以满足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发展需求。五邑大学,一所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是以工科为主的多学科性地方大学,学校坚持践行“好学、多思、求实、创新”的校训,秉承“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国际文化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而实习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理解专业理论,培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增加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现阶段校外实习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管理好校外实习促进学校、实习基地、学生三方取得圆满效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很多高校进行了实习的教学改革,重庆科技学院针对认识实习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加强校企平台建设等改革措施[1]。湖南工程学院在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校内资源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的实习方法[2]。郑州轻工业学院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建设了环境工程专业校内外实习基地,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科的整体实力[3]。

  本文以五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跨界整合能力,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

  1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的现状

  五邑大学环境工程系原先每年只招生一个班,40个学生;近几年随着学校的扩招,环境工程系每年招三个班,每年有120多名学生。结果每年有三个班学生(大三)去认识实习,还有三个班学生(大四)去生产实习。由于学生人数多而实习基地比较少,对校外实习的过程管理不到位、双师型师资也不够、缺乏全过程监控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达不到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

  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1)管理难度大,缺乏过程性监控:实习受教师数量及实习基地数量的制约,对学生的整体管理和指导功能弱化。学生实习时在生活、学习方面遇到困难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效果。(2)实习时间短,并且缺乏系统性、工程性实践训练:认识实习只有1周,生产实习开设3周时间。实习形式主要以参观为主,实习单位技术人员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随后带学生进入各个工段进行讲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很难形成整体的认识,这显然与现代本科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不相符合,影响了学习效果。(3)缺乏双师型的实习指导老师,大多数高校老师缺乏工程实践历练。企业的指导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培训,对很多教学方法、教学原理等不太精通,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原理应该更加专业化和清晰化[4]。(4)评价形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主要忙于安排学生的秩序及安全维护,有时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在现场的实习情况。指导教师往往不能全面掌握每位学生现场的实习状态和积极程度,无法多方位的评价学生实习效果。所以一般实习成绩构成是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平时出勤表现,并没有较好的体现出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提高程度,这样容易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重视实践操作。

  2构建新型实习教学体系

  2.1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修改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加大实习和设计教学环节。由原先仅有的1周认识实习(第五学期)和3周生产实习(第七学期),3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第七学期)修改为1周认识实习(第五学期)、3周生产实习(第六学期)、1周毕业实习(第七学期)、2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第七学期)、1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第七学期)、1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第七学期),增加了刚性的实践时间。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大赛、企业举办的“暑期夏令营”、暑期自主性实习、老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验或比赛,增加了柔性实践时间。

  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等。原先的实习主要集中在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进行参观,实习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全面。近两年环境工程专业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建立了不同方向的实习基地。实习包括集中性实习和个性化实习。集中性实习由学校组织,按照培养方案里规定的时间去水、气、固、生态实习基地实习。个性化实习由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去自己感兴趣的岗位进行实习,但必须向学校报备,学校指定老师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并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

  2.2培养双师型实习指导老师,校企双向互动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指导方针。组织中青年教师到生产企业带队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践;邀请企事业单位、其他高校的专家领导来校举办讲座,把专业前沿性热点、难点等带给学校师生。对学生实行“企业+学校”的双导师制度。

  加强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的互动,相互促进合作、交流学习,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2.3开展虚拟仿真实习环节

  依据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和学习流程,设立虚拟仿真实验室,构建由课程教学演示型、仿真操作型、实训综合型、设计型、科创型的5个层次虚拟仿真实验结构体,开展分层、分类的实践教学,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模块化选择组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和共享。通过仿真实习环节,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了解实际生产运行过程,让学生熟悉接下来去校外实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提前对实习内容作相对全面的了解,提前思考,并通过查阅资料进行拓展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4构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交替实践的实习教学体系

  针对环境专业特点,建立校内实训中心,包括线下实体实训中心和线上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筛选多家校外实习单位,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群。发挥“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实习模式各自的优势。学生到校外进行线下实习前在校内预先开展虚拟仿真实习,校内运用虚拟仿真实训软件进行“线上”实训则不需要实验场地、仪器设备,而且还可以解决工程操作成本高、操作不可逆、不能反复训练等问题。针对校外线下实习内容,校内导师提出相关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校外进行线下实习,实习过程中可以与校内导师进行线上讨论、答疑,提高实习效果。

  2.5构建实习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和全程评价体系

  基于PDCA循环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新工科环境工程专业校内校外实习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和全程评价体系:将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引入校外实习的管理过程中,分解成四个阶段全过程监控实习(P:实习计划阶段;D实习实施阶段;C实习检查阶段;A实习反馈改进阶段),建立合作决策机制和基础保障体系,实现校企双赢。

  3结论

  本文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特色,基于新工科构建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交替实践的实习教学体系:建立校内、校外“双群互补”的实习教学体系,将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引入校外实习的管理过程中,分解成四个阶段全过程监控实习,建立合作决策机制和基础保障体系,实现校企双赢。——论文作者:李玉瑛,李冰,杨涛,郭琳,汪涛

  相关期刊推荐:《广东化工》(半月刊)1974年创刊,一直是广东省化工行业最有权威和影响力的刊物,设有:科研与生产、化工设计与装备、开发应用、分析测试、化工环保、专论与综述、技术进展、探索与实践等栏目。适合在石油化工行业的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从事管理、科研、工程设计与施工、教学、生产及一切与石油化工事业相关的人士阅读。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