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30所属分类:护理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危重症患者8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3月,分为参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危重症患者8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3月,分为参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改善预后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急诊;危重症;抢救效果;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生活方式等变化,急诊危重症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包括多发性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等,该类患者具有病情严重、变化快等特点,需及时给予有效抢救,避免死亡[1]。急诊危重症患者因发病突然,在抢救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将以8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急诊危重症患者8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3月,分为参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21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3-65岁,平均是(52.64±5.73)岁。研究组,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是41-68岁,平均是(52.67±5.9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接到求助电话以后,及时接回患者,遵医嘱行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多项急救流程,在确诊以后将患者送入导管室。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相关知识推荐:护理方面的刊物哪些可以晋级用
给予研究组全程护理干预:(1)成立急诊小组,包括急救医师、护理人员、护士长组成,其中护士长为小组组长,负责制定护理方案、管理小组成员等,护理人员为组员,负责实施护理方案。(2)对院前急救进行优化,急救之前,小组成员做好急救设备、急救药品的准备工作,在取得求救信息以后,最短时间中实施院前急救服务。由小组成员及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了解患者情况,做好准备工作,通过与家属电话联系,指导患者家属给予合理急救。(3)转运护理的优化。转运时,小组成员需确保患者处于平稳状态,在将患者转送到救护车上时应当小心翼翼,及时给予插管、心电监护等多种急救措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向医院传递,医院可结合传回信息做好接诊准备、抢救准备。(4)接诊流程的优化。患者在确诊疾病后需安排抢救,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实施辅助检查,明确病情,选择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即存活率;随后,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急诊室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分析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表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比较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比较:研究组抢救成功率38例(95.00%),参照组32例(85.00%),P<0.05(X2=4.1143)。
2.2 两组患者抢救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护理流程应当快捷,在接诊过程、术前准备过程、转运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时间浪费[2]。全程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评估、症状监护、转运护理、心理指导等方面实施,满足患者需求,提供给患者整体化、个性化优质服务,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结合,快速抢救患者,使得院前急救稳定患者病情,为患者的抢救赢得很多时间[3]。本次研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结果可见,研究组抢救成功率、进出急诊室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有学者[4]选取急诊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对比实验法,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全程护理干预,研究结果可见,全程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明确分工,优化急救工作流程,促使护理工作质量有效提高[5]。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改善预后效果,护理效果显著。——论文作者:赵俊 张冠楠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