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22所属分类:护理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亲情护理对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广泛性焦虑门诊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另进行护理干预联合亲情护理,2月后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亲情护理对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广泛性焦虑门诊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另进行护理干预联合亲情护理,2月后观察两组在干预前后焦虑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2月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联合亲情护理对老年焦虑症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亲情护理;老年;广泛性焦虑症;生活质量
焦虑症是以发作性或者持续性情绪焦恐、紧张、失眠、心烦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神经症[1]。而广泛性焦虑是焦虑症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叫慢性焦虑[2],是以经常或持续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恐惧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一直感到忧虑不安而难以忍受,且同时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运动性不安以及过度警惕的症状[3,4]。广泛性焦虑见于所有年龄段[5],但老年广泛性焦虑症相较于非老年往往意味着更差的知觉、孤独、更差的生活满意度以及更多的慢性躯体疾病、生命质量下降等[6]。本文将心理护理干预联合亲情护理应用于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患者前后焦虑病情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82例,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排除有神经系统疾病史、重性精神病性障碍、认知障碍或其它严重躯体疾病等。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54~75岁(59.5±6.2)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4年,平均(5.7±2.5)年;文化程度小学16例,初中35例,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14例;职业包括退休工人39名,退休干部21名,农民22名。依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研究方法
在患者来院就诊及就诊2月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两组患者均服用相同的抗焦虑药物和焦虑症常规心理和健康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联合亲情护理,要求患者每周至少来一次门诊进行相应干预,干预时间为期2个月。
具体方法为:(1)树立以患者为宗旨,尊重患者,文明服务的理念,要求每位医护人员做到有礼貌微笑式服务。(2)在医院设立单独的温馨护理病房,统一病房蓝色基调的床单、被罩、枕罩以及统一着装的蓝色护士服。同时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在病房内摆放盆景,悬挂温馨提示、书法壁画和鼓励格言等。时刻保持一个整洁、健康、舒适、安静的病房。(3)制定好心理护理干预计划,以及亲情联合护理路线图表,便于工作人员管理,并及时通知患者的护理干预时间。(4)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及定期进行心理指导,基于患者常见的抑郁、焦虑、恐惧、孤独感进行疏导,合理通过拉家常的谈话方式倾听患者的压力和困扰,期间适当予以安慰,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社会舆论压力,恢复其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指导患者通过倾诉、看电影、听音乐、运动等形式排解压力,指导家属与患者进行互动交流,了解患者关切,满足其心理需求,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将同期治疗的患者分成3~4人的小组进行集中授课,课上预留时间使成员间互相交流,增加其倾诉渠道,利用互动排遣遣焦恐压力。(5)行为及用药干预,为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原则,强调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适应症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减轻对治疗的疑惑。此外,推荐患者进行太极拳、单车、健身操、慢跑、爬山等等有氧运动,多到公园和森林公园呼吸新鲜空气。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6)充分发挥患者家属情亲的作用,经常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让患者家属进行亲情护理,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缓解患者焦恐孤独感,提高患者康复信心,(7)聘请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指导和评估,留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干预策略。
1.3评价指标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进行评分。SAS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最后每个项目汇总换算得标准总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状况越严重,正常<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7]。通过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各个子项进行评分,包含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等4项,每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8]。
相关期刊推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现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报道国外精神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临床实用的诊断,治疗等经验。介绍国外精神卫生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新发现及新的经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计量软件分析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加比较计量资料,利用χ2检验比较计数数据。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况比较
根据S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34,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护理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428,P<0.01)。见表2。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5.0828、6.1157、6.3036、5.8973,均P<0.01)。见下表3。
3讨论
本研究在进行2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情绪(SAS)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而WHOQOL-BR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效果基本相同情况下心理护理干预联合亲情护理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在减轻焦虑症状的同时能改善生活质量,这与包美华等所发现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广泛性焦虑的生活质量的研究结果一致[9]。心理护理有利于促进老年焦虑症患者增加对病态焦虑的认知和理解,使患者意识到焦虑不安可以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且焦虑不安与躯体机能疾病可以形成恶性循环,只有打断这个循环,情绪心态、身体和生活质量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10]。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治疗,加强老年患者对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的自我控制,引导患者正视自己的不良认知,使患者意识到焦虑不安往往是无中生有的,或者是无限歪曲夸大了面临的困难,看低了自己应付困难的能力。改变这种不良认知方式就使患者降低生理、心理应激水平,从而达到改善焦虑症状的效果[11]。
老年广泛性焦虑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通常存在持续性担忧、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强烈等症状。刘香凤研究发现,对焦虑症患者进行家庭亲情护理也非常重要,亲情护理在改善焦虑症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家庭成员对患者病情的关心可使患者体会到来自亲情的温暖关怀。护理干预使患者家属认识到广泛性焦虑症并不是患者在故意自己给家人找麻烦,而是患者自己在解决问题、处理困难时的能力大为下降,对困境的焦虑反应扩大。帮助和支持患者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心理负担,心理压力,改善不良焦恐情绪,帮助患者找到自身心理和行为的平衡适应,重建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治疗的主动态度和自信心。家庭亲情护理能够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良性沟通,能帮助改善患者精神、心态和躯体功能,能通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情绪及其生活质量问题要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要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及亲情护理以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联合亲情护理对老年广泛性焦虑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还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治疗功效。——论文作者:廖盈盈单年龄赵莉曹芳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