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27所属分类:护理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延髓麻痹或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的。患者对水、食物等的咀嚼和吞咽延迟,或功能消失,临床表现为进食或饮水呛咳,食物滞留口腔内下咽困难等[45]。本研究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按步骤有程序的进行康复训
摘要: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延髓麻痹或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的。患者对水、食物等的咀嚼和吞咽延迟,或功能消失,临床表现为进食或饮水呛咳,食物滞留口腔内下咽困难等[4—5]。本研究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按步骤有程序的进行康复训练和宣教,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可以明显改善中风患者的吞咽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门诊及住院中风患者,共60例。全部患者符合中风形成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起草制订的《中风诊断疗效判定标准(试行)》),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参照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3.72±8.06)岁;病程3—12月,平均病程(6.88±2.44)月。
2 方法
对6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护理,治疗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及康复护理,观察治疗4周。
2.1 常规护理
2.1.1 食物选择 选择较易吞咽粘稠的液体和均匀的糕状食物,根据患者喜好和体质选取色香味美,可以增进患者食欲的食物。
2.1.2 进食体位 仰卧位,躯干呈30°,头前屈,偏健侧卧位;坐位,身体稍向前倾约10°~15°,颈部稍向前弯曲。
2.1.3 进食量 正常人进食量一口约20 ml,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食量应从少量3~4 ml开始,酌情逐渐增加。
2.1.4 进食速度 进食速度不宜过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缓慢进行,避免发生误吸。
2.1.5 心理护理 康复过程中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与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发现并及时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并适当结合暗示方法,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保持乐观态度,积极配合吞咽治疗。
2.1.6 注意事项 呛咳是吞咽障碍后经常出现的情况,应让患者尽量保持身体前倾,低头弯腰,头靠近胸前。在患者后背部肩胛下缘处快速连续拍打,促进食物的咳出,或手臂由背后绕过患者胸廓下向上猛拉,对膈肌施加力量,由此产生的气流经过会厌,可排除阻塞物。
2.2 康复护理
2.2.1 下颌训练 患者仰卧位,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相对用力捏紧下颌,嘱患者把口张开至最大维持5 s,然后放松。下颌向左右两边移动,做张口、闭唇、鼓腮、缩唇、微笑、吸吮等动作[1]。
2.2.2 舌肌训练 让患者舌头往两侧用力,用手对其施加阻力,训练做舌肌的侧方运动,练习舌尖和舌体向口腔背部升起,做卷舌伸舌等动作,力度适中,以静力性收缩为主[2]。
2.2.3 腮内训练 戴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将食指、中指探入患者口中,刺激舌肌两侧,点揉廉泉、金津、玉液穴位。用食指顶住患者舌根,嘱患者微低头,轻柔抬高舌后部,将喉头向上牵拉,促进吞咽[2—3]。
2.3 评估方法
2.3.1 洼田饮水试验 患者端坐,喝下30 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喝呛咳情况。
Ⅰ级: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Ⅱ级: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Ⅲ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Ⅳ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Ⅴ级: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正常:Ⅰ级,5 s之内;可疑:Ⅰ级,5 s以上或Ⅱ级;异常:Ⅲ—Ⅴ级。
2.3.2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Ⅰ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Ⅱ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Ⅲ级以上。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治疗后患者饮水试验结果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