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02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最为关键的主题。文章试图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尝试和探索在操作层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手段,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传统单
摘要: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最为关键的主题。文章试图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尝试和探索在操作层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手段,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传统单一的保障体系,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以人为本;监控;评价
0引言
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僵化、落伍问题。如果不能够正视并设法解决,就很难让现有的保障体系对教学质量起到提升作用。
1论述
针对影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讨论如下。
1.1辩证看待监控与测评指标,强化应有的促进机制
为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效率,各高职院校普遍建立起一整套以监控与测评指标为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通过该保障体系来实现高职院校育人的本质,进而将学校办学理念与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
客观上,在一系列测评指标的监控与测评实施过程中,无可避免地需将质量监控指标制度化,在测评价值取向上,表现更多的是鉴定性与行政约束行为,而较少地顾及人的个性化、人本化,以及人的心理感受。在这种质量监控过程中产生的静态数据,往往成为对教师定性评价的依据。这些都会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显得刻板且缺乏人情味;忽视对测评教师的有效激励机制,也就忽略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强化了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和“干预”作用,弱化了保障体系对教师的积极“促进”作用,“以人为本”沦为空谈。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促进机制意义何在?在于从监控与测评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从而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测评如果只是为了考核、区分优劣、排列名次,并不能够有效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其结果无异于舍本而逐末。
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该淡化监控与测评的评比与鉴定功能,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辩证地看待监控与测评的指标意义,强化应有的促进机制,促进教师主动地进行教改与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效能的重要保证。
1.2及时改进测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偏差
测评往往依照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活动作出价值认同和判断[5],以实施必要的促进和干预。高职院校教学测评促进作用的正确发挥,需要把握测评的内在规定性以保证测评程序的科学性,更需要把握科学的价值取向。如果测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就会偏离培育人才的正确轨道[5]。
为此,必须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强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师的“促进”作用,改进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诸环节。通过讨论与沟通,达成共识,修正测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偏差。
教学测评价值取向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动态变化的特点,唯有正确对待、长期跟踪、及时改进测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偏差,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良性循环。
1.3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
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与测评模式“以人为本”,是各高职院校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高职院校的成果要以培养出的学生是否满足社会需求为衡量标尺,而要实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就必须要贯彻“以人为本”,培养造就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对“以人为本”理念认识不足、操作中把握不到位的现象,往往使“以人为本”流于形式。然而“以人为本”恰恰就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操作难点。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3],在测评价值取向上,就是要尊重教师、理解他们,把教师的进步与发展放在首位[3]。
因果关系论认为,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发展的根据,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6]。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积极性的发挥,需要管理层在内因外因上同时做文章,在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促进作用,调动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把教学真正作为自己为之奉献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工作。保证其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贯彻“以人为本”,首先从学校层面提高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认识,始终将教师的进步与发展置于学校发展的核心地位。在内因激励上多做文章,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通过内因驱动、外因并举,使其以愉悦的精神面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优越的学习环境。
1.4教学督导重心从“督”向“导”迁移,“以人为本”,“以导为主”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设有教学督导制度,但往往将教学督导重点放在“督”上,而成为“监督”和“管理”的工具。
一般情况下,督导员的常规工作是听课,抽查课堂纪律、评估教学效果、检查备课教案,以及情况反馈和评价等等,较少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更鲜有“以人为本”的讨论与操作尝试,给人以“被监督”和“被约束”之感;这样的结果实际上与教学督导的内在要求和目的是相悖的。
改进办法是:要将督导重心从“督”向“导”上迁移,“督”在于监控和发现问题;“导”在于指导和解决问题;坚持以导为主是教学督导的根本所在。
当然,以导为主并非只指导不监督,教学督导工作是督的职能与导的作用共同发生作用而形成的[1],只是在“督”和“导”的重心上,相对淡化管理作用,“以人为本”,“以导为重”。
督导工作要有的放矢。要认真分析教学工作现状,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根主线,对不同的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督”和“导”,既要找出问题,找出差距,又要“以人为本”,对教师进行疏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督导员要经常性地与教师沟通交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要听完课做好记录,就一走了事。比如,督导员可以与新参加教学工作的教师讨论“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备课,如何讲好一节课”等内容。给这些教师出注意、想办法,鼓励其改进和发展。可以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探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研究心得,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与成果。
通过教学督导的“促进”和“导向”作用,触发教师的上进心、事业心,推动教师努力地工作,积极进取,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1.5向教学督导组输血,化解督导成员教学手段落伍的弊端
教学督导是针对教学质量进行的监督、控制、评估、指导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是通过对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指导,从而保证教学质量[1]。
提升教学质量,教学督导员责任大。一个优秀的教学督导员不仅应有高深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还应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但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督导成员一般来自本校退休的老领导和退休教授,成员结构还难以满足教学督导的内涵要求。
首先,信息化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日新月异。面对这种变化,老领导、老教授们也未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会使现在的督导工作难度加大。
其次,一些教授级别的教学督导员,他们有着丰富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但事实上,却重科研轻教学,当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时,难免胜任不了指导教育教学的一些内在要求。
再则,一些曾担任过领导工作的督导员,习惯于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督导教学;有利的一面,是可以促进教学督导制度的规范化,但对教师教学的“指导”与“促进”方面可能力不从心。
更有甚者,某些场合会出现外行评内行的尴尬,督导建设任重而道远。
对于如何才能做到对督导员的配置科学化、合理化,我们可以从一线的教学单位入手,吸收一部分具有教学专长的、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的在岗“专家教师”,做兼职督导员,打破唯教授论的惯性思维和做法。
也可以创造条件,从校外聘任一些“专家教师”兼职督导员。真正从提升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组织督导员队伍,真正做到由教学专家来进行教学督导,通过对教学的过程化监控、评估、反馈和指导,不断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科学合理地把握,进而真正完善、充实和贯彻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6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评教”,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学的受众,每位教师、每门课程、每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也是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各个学校针对学评教结果的处理也各不相同。有些学校过分地依赖学生评教结果,并将其作为认定教学能力好坏的重要指标,而忽视了该指标的“促进”功能。事实上,学生正处于比较随意、随性的年龄阶段,容易情绪化,容易感情用事,学生评教时,有些学生并没有以严谨的态度去评,这就有可能出现不公正的评价;甚至有些学评教结果是学生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虽然组织部门力求客观、全面,但由于学生秉持的评教态度各不相同,且不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认知差异等影响因素,学评教结果仍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因此,如果仅依据学评教结果鉴定和考核教师,则属不妥,有悖于实事求是的用人原则。
显而易见,学评教存在着结果数据不可靠和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方面,仅从学评教单方面进行评价缺乏科学性。为了对教师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应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客观、公正地对老师进行评价。应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多元的、动态的评价机制,每一种评价还应经过科学的分析与过滤,去除不合理因素和内容,最后综合多种评价结论比较客观公正的做出评价,形成一个较合理的、多元的、动态的评价标准体系。
“学评教”的改进措施:首先是提高学生的认识,要使学生明白,“学评教”是为了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校园是同学们赖于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了,同学们就会学有所长,大家都会从中受益。
要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和公正地参与“学评教”,是建设美丽校园的需要,也是学校赋予每个同学的权利;因此,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为每位课任老师打分。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学评教是为了配合老师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改进、完善;不是为了甄别、惩罚老师。要充分地肯定老师的教学成就和付出的辛劳,不能敷衍、不能有轻视和恶作剧等不正常的心理存在,更不能挟私泄愤,不要辜负学校的信任与期望。要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和公正地参与“学评教”,是为学校建设做贡献,每一位学生都有义务成为美丽校园的维护者和建设者,每一位学生也都有责任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知识推荐:浅析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2结束语
总之,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核心是围绕提升育人的质量而形成的质量保障链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质量观为指导思想,着力构建人本化、规范化、科学化、效能化和多元的动态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模式,修正测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偏差。强化应有的促进机制,在教学督导中贯彻“以人为本”、“以导为主”。始终将教师的进步与发展置于学校发展的核心地位。通过内因驱动、外因并举,推动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唯此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坚持质量立校,是保证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