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30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发展中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就要更新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强化中学数学阅读教学,使中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阅读能力进行个性化学习,最终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发展,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中学
摘要:发展中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就要更新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强化中学数学阅读教学,使中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阅读能力进行个性化学习,最终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发展,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中学数学教师要树立重视学生数学阅读的思想意识,并在教学实践中教会学生怎样进行数学阅读,由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促使学生坚持数学阅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数学阅读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阅读教学;数学阅读方法;数学阅读意识;数学阅读能力;数学阅读习惯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合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领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主要是人们后天学习、培养的结果。学生具备了数学核心素养,意味着其具备了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为导向,提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离不开阅读,重视高中学生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使其形成数学阅读意识,掌握数学阅读方法,养成自主阅读习惯,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就成为当今中学数学教师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重视学生数学阅读,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阅读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数学自主学习离不开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数学阅读能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的认知发展活动中,有益于学生的思维转换,能促使客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频繁转换语言,灵活变换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的灵活发展。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会遇到问题,同时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促使其研究、分析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做能够锻炼提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数学语言依照其特点可分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数学阅读的过程就是这三种语言有机交替使用和相互转换的过程。数学阅读过程中,要将主要叙述数学概念的文字语言转换为抽象的符号语言和直观的图形语言,将抽象的符号语言用文字语言表述和用图形展现,将数学图形转换成要表达的数学思想方法,三种语言融会贯通能促使学生理解和内化数学知识内容,展开数学交流,最终形成数学认知。数学阅读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学科特征,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和基本数学思想。它既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是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形成数学能力所必备的基本要素。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它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2〕。高中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中的一些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其中,数学阅读则是首要的也是必要的学习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事实上,每个优秀的学生都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数学学习也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就拥有了强大的学习资源,这种资源蕴含着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能,学生应当在数学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注意“导”与“学”相结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发挥好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导”就是教师为学生列出阅读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如怎样找出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总结。“学”就是学生在通过阅读教材对所学知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进课堂,这样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数学阅读的同时,会涉及到对数学问题的多次分析、抽象、概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的认知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倾向于自我学习调控,选择计划、监控、调节的元认知策略〔3〕,促进认知结构更加趋向完善。在数学阅读中,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形成了学习数学所必备的能力,也正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
二、掌握数学阅读方法,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水平相对已达到一定的层次,已经能够把握正确的阅读顺序,基本了解有关阅读内容的大意,能有目的地整理出一些相关信息。但他们又普遍存在重知识内容轻思想提炼等问题,学生数学阅读的目的性、功利性较强,以至于对所阅读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刻,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数学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精读”。读例题时,要弄清各个步骤依据,养成每个步骤必问为什么的习惯,同时还应体会编者的意图,思考与教材上不同的解答方法。同时,既要逐字、逐句、逐段弄清每个字、每句话、每个自然段的含义,又要从整体上理解编者所要表达的意图,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注意知识的建构,通过反复阅读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优化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不但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要在基本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形成数学学习力,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数学阅读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达到“读通、弄懂、理清和学会”四个层次。读通是指能通过阅读通览全文,大致知道阅读内容的主要问题、基本观点,主要概念及基本方法,即会阅读;弄懂是指会分析,能在读通的基础上理解文中的概念、定理、法则,明确其算理,掌握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读懂例题;理清是指会归纳,能够在弄懂的基础上分清段落,找出重点和难点、基本知识和解题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学会是指会应用,能够在掌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过的方法解决新问题,运用学过的概念和知识进行思考解析,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能对某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只有达到这些要求,才能真正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和基本活动经验,才能把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用数学眼光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能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确定阅读时机。为学生阅读设置的“导读提纲”要有层次、有梯度,能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所提供的教学素材及问题要基于学生思考的出发点,要善于设置阅读问题,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概括性和针对性,能帮助学生把握阅读重点,在重点及关键环节多分析、多思考。解释层次的问题要有探索性、概括性,能比较或发现知识间关系的思维技巧,更深层次的问题要有超出教材的新思想和新见解或个人判断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不流于形式。阅读时间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阅读,而且还要使学生有充分分析思考的余地,确保大部分学生通过数学阅读来理解并记忆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阅读还要鼓励学生有阅读交流,通过阅读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进行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把知识连贯起来加以融会贯通,进而提炼出精神实质,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提升个体的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高中数学阅读提倡“三读阅读法”,也称“通用阅读法”。所谓“三读”即粗读—复读—精读。粗读,浏览全书,掌握概貌;复读,弄清结构,掌握思想;精读,深入挖掘,激发创新。通过三读,才能把表层的零散的数学知识加以归纳、整理、系统化、概括化,才能更好地厘清知识间的关系,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思维技能,形成思想方法。当然,数学阅读根据阅读内容还有类比阅读法,即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两个对象,可以进行类比阅读。在数学阅读时,能否广泛而恰当地运用类比阅读法,是衡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此外,联想阅读法也是高中数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概念的语义、属性的衍生、意义的相同等来激发学生阅读时的创造性思维。数学阅读方法还有倒推阅读法、交叉阅读法、发散阅读法、标记阅读法、聚合阅读法、变形阅读法等。总之,在数学阅读时,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数学阅读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能使他们在活动中进行思维碰撞,以调整自己单一的认识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观察他人表述其思维的过程中,又能反思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最终达到发展个性的目的,有效形成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阅读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质疑、学会探究。有了质疑就会形成问题,学生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要用审视的眼光去进行数学阅读。同时,数学课堂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凸显数学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动手操作、练习。数学活动也是一种技能性活动,技能活动的培养就要靠训练,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动手操作、练习、运算、比较,才能真正地达到知一题会一类,才能促使学生在操作中不断去思考、分析、归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掌握思想方法。
三、坚持数学阅读,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和保障,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数学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必由之路,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经常性的阅读过程中进行指导培养,加强训练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使学生能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技能进行数学阅读。教师要经常性地督促、鼓励学生坚持进行数学阅读,自主展开数学阅读。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以及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和完善。数学阅读贵在坚持,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只有开展数学阅读,促使学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教师才能从中找到突破口,改变陈旧的数学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让学生充分进行脑、口、手协调运用,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数学过程、熟练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数学阅读,提高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爱学到乐学,直至会学、学好。在数学阅读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数学阅读中的一些障碍,使其能够顺利阅读。数学语言高度抽象概括,教师需教会学生如何将数学中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进行相互转化,如何从众多的数学现象背后抽取出共同的数学模型。在数学阅读中将读与写相结合,帮助学生扫清数学阅读中最大的数学语言理解障碍。教会学生数学阅读后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和数学交流,帮助学生克服在数学阅读中存在的诸如依赖心理、急躁心理、定势心理、侥幸心理等心理障碍。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能够终生受用的技能,学生掌握了数学阅读的技能就掌握了自主学习数学的方法。积极、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养成以后,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效率。习惯性的、高效的数学阅读可以让学生受益,从而自觉坚持数学阅读,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只有能自主学习,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习惯了自主学习,才能从课堂上的学习延伸到课堂外的学习。事实上,课堂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课堂上涉及到的知识面也是非常有限的,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学生的知识也不能局限于教科书、课堂,课外学习、课外阅读才是他们更广阔的天地。教师要为学生推荐适宜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加强数学阅读训练,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有方法、有技巧,进行科学有效的数学阅读,也就交给了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金钥匙,同时也达成了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童嘉森.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226.
〔2〕蒋海燕.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9.
〔3〕曹一鸣,冯启磊,陈鹏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7.69.
作者:王旭勤 张红平
教育类期刊推荐:《教育研究》杂志是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创刊于1979年。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