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20-12-22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公办院校比有着共性面又有着特殊性,当代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存在对生命观的认知偏颇及对生活的消极态度现象,家庭、学校、社会应以人为本、尊重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教育模式,促进民办高校树立健康

  摘要: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公办院校比有着共性面又有着特殊性,当代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存在对生命观的认知偏颇及对生活的消极态度现象,家庭、学校、社会应以人为本、尊重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教育模式,促进民办高校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及生命价值责任感。

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策略探析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观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和社会思想多元化带来的矛盾冲突的加剧,当代大学生普遍出现生命困境,一些大学生出现心理上的偏差和扭曲,漠视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发生在高校的极端事件也频现报端,他们信仰缺失,缺乏对生活的兴趣,对大学生生命观的教育已然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生命教育”列为战略高度加以重视,但仍然存在部分院校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存在盲点现象。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共性特征也有其特殊的一面,目前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整体研究较少,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论题。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内涵

  生命观教育源自美国学者华特士提出的“死亡教育”[1]。目前对生命观教育概念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通过教育手段来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与技能发展,旨在提升社会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狭义上专指学校教育。作为教育观念的一种,生命观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是建立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基础上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教育理念。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本质上是教育大学生认知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基础上,通过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成长,确立正确的生命理想信念,自觉地认识生命的意义和自我存在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完善自我,实现大学生作为社会个体生命的超越,升华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民办高校学生生命观的现状,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河南省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西亚斯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郑州科技学院等几所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生命观现状进行了抽样调研,围绕着生命观态度、价值、意义等方面的认知情况设置题目,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尽量涵盖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问卷2106份,回收率约95.7%,证明问卷结果有效。访谈法也采取抽样的方式,旨在弥补问卷调研的不足,为调研做出有效的补充。

  民办高校大部分学生对生命观有正确的认知

  考查学生对生命观的认知,主要是看他们是否珍爱生命、是否拥有生命的常识、是否有对生命的敬畏等。经过问卷调研,约92%的学生均表示珍惜生命,约76%的学生表示对生活中生命体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或怜悯,约78%的学生表示对生命及生存常识有着较为清楚的了解。可以看出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均能对生命产生敬畏,均能自觉抵触生命单薄的行为方式。在遇到威胁生命安全的紧急突发事件时,约82%的学生表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帮助他人脱离生命危险,表明民办高校的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追求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约75%的学生表示能坦然面对生死问题,认为生死是客观规律的一种,能正确看待生命的结束和消亡。调研表明,民办高校大部分学生拥有对生命观的正确认知,进一步说明民办高校学生生命观教育有着较好的学生心理基础,同时也折射出民办高校学生对生命观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

  民办高校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

  从少数学生对生命观存在认知的偏差情况来看,目前民办高校学生的生命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民办高校部分学生对生命观存在认知偏颇

  通过问卷得知,虽然多数学生有正确积极的生命认知观,但仍约有2.7%的学生认为生命是卑微的,是属于自身,忽略了生命的价值和社会属性。此外,由于高校学生的主要活动生活场所依然是学校,因此,对生命的感知也往往停留在书本知识或新闻宣传方面,主要体现在漠视自我和他人的生命,对生命的理解仅仅提留在字面,生命安全意识淡薄。在突发事件情况下,只有约31.8%的大学生能够掌握生存与逃生技能,能够在危险情形下保护自己,仍有7.2%的学生没有逃生常识,遇到危险不知道怎样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表明不少大学生缺少对生命的实践层面的认知。

  民办高校部分学生存在消极悲观的生命态度

  调查中,约10.82%的高校学生表示遇到困难偶尔会产生自杀的想法但不会落实到行动,约3.2%的学生表示遇到重大挫折会选择放弃生命,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自身缺乏生命责任感,缺乏面对挫折的耐受力。值得一提的是,约9.2%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甚至把人生规划寄托于父母身上,对家庭的依赖感较强,导致在面对就业压力和情感挫败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心理障碍,也有同学坦然承认自身出现过自伤行为,或有虐待动物的爱好,遇到苦难时情绪自控力低,情绪波动较大。这些均表明部分学生对于生命的责任意识淡薄。

  民办高校部分学生缺少生命价值意识

  面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的问题选择,62%的学生表示在自身的物质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会考虑到生命的价值,约26%的学生表示为自己而活,生命的价值在他们看来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他们的生命价值观呈现出功利化趋势,很多同学并未从自身能力的体现和对社会贡献方面去考虑,择业的首选也大都为自身的福利及工资待遇、就业单位的环境等因素。可见,自我价值认同超越社会价值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民办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需要收到高度关注。

  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的三观尚未定型是造成大学生生命观问题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在心理和思想还处于不完全成阶段,还未树立全方位系统化的生活认知,也无法对生命的价值有深刻的理解。其次,大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成熟能力很弱,对家庭的依赖感很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不会积极向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态度。最后,许多大学生过分强调生活中的自我意识,盲目地将个人自我利益作为自己生活的目标,只考虑如何在没有意识到奉献精神的意义的情况下获得利益,缺少对生命价值的深入思考,造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或遇到交往障碍,就容易产生极端化的行为方式。

  家庭原因

  受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的话语和话题是禁忌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父母很少有意识地指导大学生思考生与死的哲学问题,甚至有意在学生询问时回避或改变主题,父母与子女交谈更多的是理想和未来,而不是谈论生与死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导致大多数学生无法接受相关的死亡教育,致使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缺少全面的了解。另外,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导致利己的思维方式,他们无法在深处逆境时正确看待问题,理性解决矛盾冲突,尤其是部分离异家庭中的子女,家庭结构的变化让他们产生抑郁倾向或敏感人格,很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还有一些家庭父母生活消极散漫,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只关注子女的学业,毫无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对子女良好生命观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学校原因

  民办高校在取得一定的规模效益后往往更注重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扩建,办学趋于盈利和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功利主义倾向中,办学宗旨被严重异化,加上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障,而地方政府也对民办高校的发展重视度欠缺,社会也对民办高校毕业生进行各种限制,因此,民办高校的学生生命观教育比公办院校更为复杂困难化。当前的民办高校缺少完整的生命观课程教育体系,生命教育课程不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只是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涉及一些与生命教育有关语言教育式的理论,使学生无法深刻理解生活意义及必要的生存技能。

  社会原因

  当前社会物质经济的发展滋生了浮躁的风气,置于社会中的大学生难免受到影响,导致个人主义与唯利主义盛行,部分学生思想冷漠,丧失了对崇高理想和价值的追求。同时,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过于追求商业利润让人们的思想变得庸俗,相比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多关注自身的物质需求,进而导致责任感的丧失,精神生活变得迷茫,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认知。

  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路径

  转变生命观教育观念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唯分数是从重“教”轻“育”式的功利主义教育理念下,高校缺少对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不能正确理解生活的意义和生命存在的价值。仅有的生命观教育也是通过思政课说教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缺少对生命观的社会实践认知。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均应转变现有的生命观教育观念,树立生命观教育意识,应以大学生为主体,尊重大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在学校和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观教育及教学实践活动[2]。

  优化社会大环境

  社会是培养大学生生命意识的重要场所,政府应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教育思想,在社会中全面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社交活动氛围,引导青年学生珍视生命,珍爱生活,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学会尊重生活,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共同发展。一方面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寻求生活价值,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加强舆论监管,用数字化网络媒体弘扬正能量,树立榜样标杆,积极宣传健康向上的生命观,并在全社会中形成“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公益活动思潮,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重视家庭教育环境在生命观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就应该发挥家庭教育环境的积极作用。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在生命价值观教育方面,家长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他们价值观选择在予以理解给予正向的引导,不把家庭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传递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3]另外,家长在生活中也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教会孩子在遇到危险境遇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并在课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感受生活,感悟生命。最后,家长还应树立理性的生命价值观标准,发挥榜样作用,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帮助大学生们及时走出生活和情感的阴霾,让他们化生活压力为前进动力,才能更好帮助学生实现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四)加强大学生自我生命观意识

  自我意识是生命主体通过认知自己改造自己展开自我教育并主动接受外部教育的过程。因此,应引导大学生对自身有客观认知,清楚自身的社会角色及能力水平,能客观看待社会的需求并接受自身的不完美,进而根据自身的客观情况设定人生目标和人生计划,避开客观能力和预期目标不匹配而造成的人生价值无法实现生活苦闷的问题。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健康观念,引导他们科学合理的作息方式,并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注重科学的饮食,以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够面对家庭或者集体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自我生命教育能力。可以通过参加爱心公益活动,自主参与带有挫折教育户外生存训练活动的方式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

  相关知识推荐: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和材料要求

  综上,相比公办院校,民办高校大学生有着其特殊性一面,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要考虑到民办高校的学生心理特点,多加以情感上的关怀,并树立以人为本、以理想信念为基的生命教育观,引导大学生树立生命健康意识及生命价值责任意识。——论文作者:张惠丽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