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整合融通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4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对艺术设计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工艺美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融通将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打造出高校品牌专业。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体系完全照搬本科高校、课程之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对艺术设计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工艺美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融通将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打造出高校品牌专业。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体系完全照搬本科高校、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性等,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有必要借鉴优秀美术学院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将原有的造型与设计等基础课程重新梳理,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整合融通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整合融通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基础课程;整合融通

  前言

  随着时代变化和国内外环境影响,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也呈现多元化需求。传统的工艺美术类专业基础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基础课与专业课缺乏有效衔接、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与其它现代设计类专业之间联系性较差,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培养的人才无法完全满足设计市场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从教育者角度来探究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基础课的融合贯通。

  一、工艺美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整合融通的重要性

  (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工艺美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融通有利于高职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对高质量精准人才的需求。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艺美术专业类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即专业能力、理论知识、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等。加上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传统的基础课程体系已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基础课程的整合融通,并不是简单叠加,也不是只推崇提高技能不要基础,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之下,一手抓专业教育,一手抓基础教育,做到了将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模式的有效融合,将基础和专业进行很好地衔接。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育内容等,能帮学生查漏补缺,扎实基本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养成一定的文学、美学修养,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为后期的专业学习打牢基础。

  (二)有利于打造高职院校品牌专业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程度加深,高职院校必须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专业建设成为衡量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特色专业建设。高职院校自成立以来有着自身定位,加上所处地域不同,使得不同学校有着自身特色。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也是它的一个显著标签。而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融通,能够帮助高职院校重塑教育理念,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打破常规,结合工艺美术类专业的特点,借鉴优秀美术学院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在原有传统西式美术基础教学体系基础上,融入传统中国美学的线造型教学体系,以东方美学思想体系为基础训练主线,辅以西方科学式的设计基础训练。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培养出能与世界同类高校同台竞争的一流人才,有利于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品牌的形成。

  二、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缺失

  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教育理念缺失。一方面,有些学校没能意识到课程整合融通的重要性,片面强调专业技能。虽有些院校意识到到艺术设计专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多走出去,了解社会需求,掌握先进工艺。但就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定力不足,容易受功利主义影响,认为艺术学生只需精通技能,应对市场需求,艺术理论学习不重要,更不必进行诗词、历史等文化方面的研究[1]。很多时候,基础课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要突出“学科性”向“职业性”知识的转化[2]。然而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会套用本科院校课程体系。事实上这套体系不完全适用高职院校,因为高职艺术学生基础相对来说较薄弱,如果基础课课时较少,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长期沿用会导致教学效果弱化,高职院校的优势无法发挥出来,也不能凸显出高职院校设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征。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标准为例,其基础课包含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和构成设计,具有很强的本科教学特征,直接套用只会让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越来越模糊,距离办学初衷越来越远。

  (二)课程内容不完善

  高职院校的艺术学生美术基础普遍薄弱[3]。从目前教育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教育导向上,已将科学知识、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放在了教学计划中。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会忽略基础课和其它专业课的互动和沟通,缺乏和其它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教育内容单薄、不全面,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没能将最新的行业前沿信息融入进去,跟不上行业变化。内容的选择,需要课程设计者从培养目标出发,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充分借鉴优秀院校的教育经验,切忌照搬照抄,要设置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内容。而有的老师在进行基础课教学时,偏重灌输教材内容,对学生所属专业特点结合较少,缺乏相应行业文化熏陶,使得职业素养不明显。基础课如果缺乏与专业课及多元文化的融合,极易呈现体系分割、讲解表层化的课堂效果,使学生表面上懂得“原理”,但未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导致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往往机械片面,不利于专业设计水平的后续发展。高职院校教育的总目标是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依靠基础课课堂教学远远不够。

  (三)教学方法单一

  有些高职院校课程设计不够完善,教学方法和载体单一。例如,有些老师在进行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学场地局限于课堂和校园,缺乏与企业结合,教育内容不能很好地与专业课进行融合,采取比较多的是理论讲授法,常以灌输为主,教师作为中心,和学生间的互动较少,总体来说比较被动,枯燥。久而久之,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实践教学方面薄弱,学生不能很好地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操作,动手能力较差。还有的老师在选取方法时,会套用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教材也使用不恰当,容易忽视专业特色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一刀切,忽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兴趣,不重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看似在提倡多种教学方法,但广度和深度不够,教学过程照葫芦画瓢,提供的创业实践平台较少,学生很难将自己所学知识转为现实生产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网络的普及,学生们了解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加上新时期高职院校艺术学生自身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求知欲也很强,传统单调的方法已无法完全满足他们对基础课的学习需求。

  三、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整合融通策略

  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要已转为多元化,高职院校需要走出以往教学的“舒适圈”,重塑教育理念,重视工艺美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融通,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支持,为课程的整合融通提供条件和保障,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之间的关联,充分发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育功能,产生协同效应。

  (一)重塑教育理念,重视课程的整合融通

  一方面,明确课程定位和目标,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工艺美术类专业基础课程目标需要包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以《软件基础》课程为例,作为入门课程,通过学习要让学生对各个行业常用的设计软件有个初步印象,了解各个软件的主能及应用场景,提前了解行业需求。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信息收集能力。再通过PS软件基础应用与技巧的学习,让学生对设计类软件的操作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相关期刊推荐:《文化产业》杂志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山西出版集团主管、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全国性期刊。设有:新视角、党建文化、文化传媒与教育、科技信息文化、文化产业与法、区域文化纵览、企业经营与管理、工程建设、金融与财经、综合论坛等栏目。

  另一方面,重视课程考核,严把专业基础教育质量关。为了避免基础课评价标准过于主观和模糊,需要丰富评价主体,明确考核内容和标准,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以《形式基础》课程考核为例,这门课需要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时期的图案形式风格特点及造型规律,进而学习三大构成理念及相应形式法则,内容包含理论常识和设计应用及案例。《形式基础》的考核,需结合学生特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明确考核内容即上课考勤、学习态度、课程作业完成情况,考核方法则包含平时成绩(30%)和专业总评成绩(70%)。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评价标准的主观性,专业总评成绩会有3位老师评分,最后取平均分。另外,对课程作业完成情况也要做明确规定,即是否按课程要求完成(30%)、完成精度(30%)、设计创意的巧妙性及创意程度(40%),而对于旷课次数较多和无法提交作业的学生,必须严肃处理。

  (二)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育内容

  优秀的艺术工作者,往往知识渊博,道德高尚、技艺娴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但由于多种原因,有些高职院校基础课和专业课易出现碎片化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各门课程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需要优化课程设计,避免课程内容单一性。这就需要老师深入分析基础课体系构架,立足所属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各个学科的特点,丰富教学内容。学校和教师在向学生教授理论和技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能力的提高。依据这样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设公共基础课,向学生传授跟艺术设计专业职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垒实理论功底,如依托《书法》课程,扎实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近年来,书法的文字素材及抽象审美教育意义逐渐受到艺术工作者的重视。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开设《书法》课,充分体现了基础课程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信。西方文艺思潮,让学生看到了新的创作手法,但不能照搬照抄,无论好坏一致认为“外来和尚念经好”,不能脱离自己的本土环境和文化,完全崇尚西方文艺。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突显工艺美术类专业特色,必须扎实学生理论功底,提升思想认识,培养文化自信。《书法》课在内容选择上,要围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即提升审美、书写和鉴赏能力等,进一步优化艺术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为从事艺术工作者储备知识技能。同时,通过实践练习,从学习基本笔划入手,逐步学会不同字体的用笔特征和笔划特点等。老师要善于运用文化来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本职业的情感认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开设“中国书法简史”课程,让学生了解我国书法发展历程和各种书体的演化规律,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学习热情;“基本笔画练习及章法”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的使用与保养,学会各笔画的书写方法,养成正确握笔姿势及坐姿习惯;“汉字演变书写练习”让学生了解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有关知识,采用讲授、指导作业练习、课外临摹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书写方法,并从中去体会书法的艺术美;“自选临帖练习与书法创作”可以让学生根据喜好选择相关作品进行研究学习、临帖,从而去领会书法艺术的美学意义。

  (三)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个性化明显,思维也比较活跃,传统的理论教育法已无法完全满足他们对基础课学习的需求,意味着老师不能将教学工作仅局限在理论课上,要创新思维,去丰富教育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采取一些以学生为主的方法,善于借助启发达到灌输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教学法除了理论教授法,还有讨论、演示、参观和练习等方法,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班里学生的特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环境等,选一种或多种方法。

  结语

  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院校的建设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要能为社会进步服务。工艺美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整合融通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经验不足、力量薄弱等原因,给整合融通带来诸多挑战。因此,高职院校需秉持正确教育理念,结合工艺美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完善课程设计,克服各种功利化、市场化冲击,创新思维,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为社会经济发展输出更多高质量的精准人才。——论文作者:李根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