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4-11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在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的严峻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的一些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摘要:在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的严峻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的一些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教育期刊投稿
独立学院发展快、规模大,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迟,专业人员缺乏,许多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教师由辅导员来担任,队伍比较年轻,工作经验尚显不足,辅导员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把握得还不够透彻,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因此还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教育期刊投稿《新课程导学》始终坚持“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在注重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指导与训练,特别是与课堂教学同步的知识点的深入解析与测试。刊中既有丰富翔实的学习资料,又有简便易懂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既有全省中考研究专家撰写的权威试题分析,又有轻松可读的知识性文章。主要栏目有同步点拨、学法指导、综合测试、中考链接、考点预测、复习指要、缤纷文苑、理科园地、作文考场、竞赛辅导、学科实验、综合实践、美术鉴赏、教学论坛。
一、独立学院就业形势现状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迅速增长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在20世纪末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背景下应运而生。截至2009年5月,中国独立学院已达322所,招生规模占本科招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能否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客观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寻求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和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生就业问题本质上是市场问题,就业难,尤其是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也属于市场现象。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加之国内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所带来的新增就业机会不足以消化我国净增的适龄劳动力,存在毕业生总量大幅增加与适合应届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增长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片面强调工作经验等要求更加大了独立学院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
就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目前高校就业工作受教育部门领导,毕业生户籍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分权化、分区化的管理给高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再加之有些地区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对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开通绿色通道,对外地生源的毕业生则设置诸多条件限制,如进京指标的限制,跨省市流动渠道不畅通,人事、劳动、户籍制度改革与毕业生就业改革尚不配套等。阻碍了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机制的建立。
3.就业歧视
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持怀疑态度,“三本”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招聘单位认为民办高校创办者打着教育的幌子,以营利为目的,一切以利益为中心,教学、人才培育的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认为“三本”学生相对于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本科学生而言,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在思想素质、知识素养、领悟能力、敏锐性等方面普遍比不上公办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在某些工作岗位招聘时,一些企事业部门一听说毕业生毕业于民办高校就直摇头。可见,就业“歧视”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4.专业设置滞后不合理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制约着独立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地立足于自身和母体学校的师资条件。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设置的课程更新速度慢,有的课程知识老化、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人才观及相应的培养目标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产销不对路,结构矛盾突出,导致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不适应。
5.毕业生盲目自信,就业期望值过高
独立学院毕业生一般来自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有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且所学专业一般都是社会的热门专业。这就导致了毕业生盲目自信,存在“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过高,同学之间进行就业攀比,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费比较高,学生及其家长在对高等教育高投入的同时,必然会关心是否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和效益。直接表现在就业期望过高,过分关注物质待遇、地域条件,工作环境和单位性质:择业区域上,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择业部门与单位选择上偏好外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在工作环境上,偏向于办公室、写字楼,不愿去基层车间现场。
6.个体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独立学院的生源高考成绩低于普通高校学生。这些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不能深入,且学习方法不够有效,学习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很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的锻炼,导致毕业后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专业水平相对较差,专业素质相对不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往往缺乏自信。
7.职业生涯模糊,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
很多独立学院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学阶段只是为学习而学习,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的将来或进行过职业规划,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学校也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导致学生不知为何而学,甚至以较高分数考进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缺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而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一进入大学便失去了生活和学习的目标,荒废了大好的学习时间,到毕业时才发现自己没有就业准备,欠缺职业素养,也没有一定的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观。
三、解决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对策探索
1.积极探索、整合资源,开辟毕业生就业新渠道
(1)整合学生家长资源,增加学生就业机会。举行家校联谊——暨人才培养研讨会,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发展、人才培养的建议。让家长了解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了解独立学院,从而尽可能地为毕业生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同时学院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市、企”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建立企业资料库,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2)建立就业实习、见习基地。为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与各用人单位洽谈沟通,进行签约合作,建立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尝试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
2.精心组织、巩固成果,实施好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项目
(1)举办就业人员定向培训。紧密结合服务外包行业发展需求,努力促进校企合作,通过与其它商务部门,以及人才中介机构的合作,推动外包服务培训项目的持续开展,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在服务外包领域就业的渠道。
(2)组织实施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项目。对“三支一扶”、“服务欠发达地区”两个就业项目进行宣传发动;邀请专家为参加“三支一扶”等项目的毕业生做面试的指导讲座;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志愿者的确定和派遣工作。确认参加基层就业项目的毕业生,在享受国家、省相关政策优惠的同时,也享受学校一次性给予的安置补助费待遇。
(3)做好毕业生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成立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领导小组。在毕业生中扩大宣传,将国家、地方和学院对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优惠政策传达给每一个毕业生。
3.广泛动员、主动出击,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1)全面加强学生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课教学中,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培养学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2)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指导、教育培训,配备创业导师,在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对项目进行后续的跟踪指导。对已落实的、较有发展前景的项目给予资金奖励。对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
4.竭诚服务、重点帮扶,提升毕业生就业水平
(1)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立了毕业生信息资料库和企业信息库,对毕业生信息进行分类,实现有效推荐;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网络,提升毕业生就业信息化的服务水平。把就业信息通过就业网站及时向毕业生公布。另外,把手机短信平台用于就业信息的发布,做到每条招聘信息都能第一时间发送到每一个毕业生手中。实现就业信息及时、快速地传递。
(2)大力宣讲就业政策,积极服务毕业学生。与人才市场进行合作,依托其强大的资源优势为毕业生做好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推介等服务。让毕业生更好地了解就业的相关政策。邀请就业方面的专家来学校为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宣讲和指导。同时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的建设,做到人员、经费、场地三到位。对就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就业指导专业化服务水平。
(3)逐个落实每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辅导员对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逐个进行摸底排查、电话跟踪,面对面地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门的就业帮扶。特别是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和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要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心理咨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给予求职补贴。
(4)高度重视就业安全稳定工作。坚决贯彻“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工作要求,及时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排除危害毕业生的各类安全隐患,提醒毕业生注意防范招聘欺诈和传销陷阱,保证毕业生就业安全。
5.早做准备、转变观念,促进毕业生积极就业
(1)指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状,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针对我国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现状,引导学生及早了解社会现状,早做准备。将职业指导课程定为学生必修课,并贯穿于整个四年的大学教育中,做到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短、中、长期目标,了解自己适合什么工作,找到自己的目标,提高学生对社会、对市场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抓紧时间,认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2)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及时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结合当前形势和就业政策,通过校报、广播、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转变就业观念,使学生走出择业热衷沿海发达地区、大中型城市的就业误区;引导他们正确选择岗位,不扎堆,不盲从,不要在成功率极低的岗位上花费大量时间;使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和成才观。促进广大毕业生积极就业。
6.关注就业,突出重点,加强毕业生理想信念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胡锦涛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的回信,勉励青年学生牢固树立远大志向,努力掌握过硬本领,在热情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实践中建功立业,引导毕业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明事理,要自强,肯吃苦,勇创业,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前途紧密结合起来,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奋斗,建功立业,在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2)诚信就业,爱岗敬业教育。以客观、公正、真实的自我推荐和严肃、认真的签约态度为重点,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毕业生诚实守信、履行诺言、爱岗敬业、自强自立。结合典型事例,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诚信与成功、失信与失败的关系,认识到诚信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3)廉洁自律教育。开展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知荣辱、辨廉贪、立诚信、敬规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保持诚信正直、遵纪守法的廉洁品质。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