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教学论文征稿如何加强高校教与学循环发展  

发布时间:2014-07-11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论文摘要:不同于专业实验研究, 教师的行动研究不必在实验室中进行,而是在每日鲜活的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学生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反馈进行研究,因此情境性和动态性是行动研究的一大特点。 关键词:行动研究,良性循环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

  论文摘要:不同于专业实验研究, 教师的行动研究不必在实验室中进行,而是在每日鲜活的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学生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反馈进行研究,因此情境性和动态性是行动研究的一大特点。

  关键词:行动研究,良性循环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模式。行动研究是目前学术界流行的一种注重解决外语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的特征

  1.1 教师是研究主体。首先,在行动研究里理论指导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研究者,教师不再仅仅从事实践教学,而是要直接从事教育研究,这就可以有效防止一线教师容易退化为教学熟练工,而忽略甚至抵触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其次,以往的教育科学研究通常是专家设计研究方案,教师按照方案行事,这种被动的接受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因此,在行动研究模式下,教师可灵活辨证地应对专家设计的研究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成为研究的主体。高等教育较之基础教育的培养对象具有个性化更强,差异化更大的特点,因此高校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将自身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融入到科研中,使教与研并重。

  1.2 研究的问题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如以上第一点所述,教师将成为研究的主体,所研究的的问题,也都是有老师制定的,问题均来源于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 不是研究专家设计安排的,而是教师主动发现并期待解决的。这些问题对于别人来说也许太过简单,无足轻重,亦或许是极端个例,不具备普遍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这些问题,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行动发展,如果能够通过研究找到解决方法,这对于教师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进步都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 行动研究的实用价值也恰恰体现于此。

  1.3 动态性的研究。不同于专业实验研究, 教师的行动研究不必在实验室中进行,而是在每日鲜活的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学生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反馈进行研究,因此情境性和动态性是行动研究的一大特点。 行动研究所追求的不是一个最终结果,不会因为一次性研究行为结束而告终,根据研究的结果可能提出新的问题,引发新一轮的研究诉求;它强调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行动研究多为多因素研究,而非由单一因素决定其因变量,确保了研究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因此研究更具实际意义和价值。

  1.4 批判性的研究。行动研究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也是研究对象,他们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背景(例如课堂、院校、体制等)做批判性的分析。而研究参与者通常是一个科研团体,他们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工作背景,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团队要本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念,相互协作配合。换言之,批判性要求研究者必须明确自身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研究过程,每个研究个体的态度和作为直接关系到整个科研团队的合力。笔者认为,批判性是行动研究的重要特征,它能够带来实践层面上的改变和进步。

  2.高校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必要性高等教育不同于初高中基础教育,应试压力相对较小,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转化为教师的为学而教、学生的为用而学。要改变以往的教师主导课堂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则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做到因材施教,即要充分了解和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动向,并且在课堂内外注重师生互动交流。与此同时,高校教师的责任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且更趋复杂化。教师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传授,还要为学生设计整个学习过程,工作重心从“授”转变为“导”,包括引导、指导、诱导、辅导等。教师还要致力于课程改革、学生智能开发,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等, 既要做好答疑解惑的老师,又要成为学生信赖的心灵导师。因此,高校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学反思。课前或者课后,教师都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正如孔子在论语中对我们的启示:日省吾身。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确保对教学目标综合考量,对教学内容的灵活筛选,传授给学生他们最迫切需要的知识技能,并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对所授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行动研究正是通过自我反思,对实际教学行动进行润色提高,使教学活动更有效。

  作为一名高校语言教师,经实践证明,笔者认为行动研究是目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语言教师授课的特点是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对学生评估水平的测试手段之一是检测学生在实际目的文化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在讲授文化及其编码即语言时,更需要进行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较传统研究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以下就研究主体、场域、手段及目的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其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2.1 进行行动研究的主体从专家学者和教授转换为高校语言教师群体。他们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如何实质性提高教学效率并获得第一手实践资料,这是高校教师的专长所在。他们可以将自身的教学体验和理论知识与实际课内外教学相结合,进行行动研究。

  2.2 行动研究不同于传统研究,要求有效控制变量,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一线任课教师无权控制自身的教学研究环境,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能力要求基本是教研室为单位,统一制定。但在行动研究中,研究场域可以缩小至自身的课堂,即使是一个班级的某一堂课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行动研究,这一前提就给广大尚无课题在研的 教师们提供了途径开展科研工作。

  2.3 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为了使用量化手段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得不对大量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调查访问等来提高研究信度。但是,行动研究更看重的是对“主观”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使得小规模的调查研究成为了可能。但是这种数据是变化的、主观的,对研究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增加研究者的理论素养。

  教育行动研究给了实践者一定的话语权,教师可以通过行动研究把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表达出来与同仁分享,教育研究不是只有专业研究者才可以做,对于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发现得更透彻,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做研究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戴长和,等.行动研究概述[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1995(01).

  [2][澳]S ?凯米斯.行动研究法( 上)[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1994(04).

  [3]柴华丽. 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

  [4] 陈慧邦. 教育行动研究[M]. 台北:台湾师大出版有限公司,1998:259.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