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8-05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 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产业水平仍需要大量各层次的劳动者,特别是工作在各领域各行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工人。这就在客观上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和企业需求,着力培养爱国敬业、诚实守信、技堪其用的社会主义高素质劳动
摘 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产业水平仍需要大量各层次的劳动者,特别是工作在各领域各行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工人。这就在客观上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和企业需求,着力培养爱国敬业、诚实守信、技堪其用的社会主义高素质劳动者。
关键词: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劳动者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但整体来看,职业教育基础不稳固,缺乏发展支撑力量,社会认同感与实际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还相当突出。
(一)在教育体系中地位低,缺乏法律法规保障。随着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系列中正在逐渐得到重视和支持。但实际发展中,职业教育还是处于一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欠缺发展动力和相关配套条件。虽然我们有职业教育相关法律制度,但是缺乏具体相关条例,缺乏在实际运行中籍以操作的刚性依据,尤其是在协调与企业实行校企合作或顶岗实习等方面还处于“人治”状态,无法有效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二)社会认同感弱。国外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受社会各方重视和尊重。而我国职业教育还处于一种学历教育的补充地位,进入职业学校经常是一种无奈选择。在我国现行人事制度下,进入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院校,意味着学生身份即工人,进而成为许多人不愿上职业学校的现实原因之一。主流社会认为,教育是为了发展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而不是为了某些特定职业进行训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仍然较为深厚。多数人对职业教育存在轻视心态,家长往往不太鼓励学生报考职业院校,而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又助长了这种心态的发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落后。有效开展职业教育,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关键。而我们国家90%以上的教师是刚出校门又进校门,缺乏企业一线的工作背景和经验,在教授技能技术时照本宣科成为必然。我们需要既有一定学历又掌握一定技能和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同时,教材和课程设置与实践脱节严重,本应重视一线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实际操作,但实际教学中学生缺乏实践条件和创造理念,依然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职业教育在实践中许多还游离于企业之外,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还处于起步阶段,职业教育场所大部分还局限于学校或实训室,让学生走进工厂和企业生产一线车间仍然是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加快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法律法规和职业教育体系。各国职业技术发展都得到了本国或当地政府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保障支持。德国在原来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于2005年4月实施了新《职业技术教育法》;俄罗斯1997年发布了《初等职业技术教育法》;美国1998年发布了《帕金斯第三法》,澳大利亚把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合二为一,成立联邦就业、教育和培训部,对职业技术教育、训练、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资源进行了整合,从体制上解决了协调不力和效率不高的问题。各种法律法规的出台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合理、规范、快速发展。当前,我们要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应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出发,遵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构建符合我国实际、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构建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职业教育体系。
(二)科学规划各阶段职业教育规模,形成合理的人才层次,从源头上避免学历高消费。发展职业教育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其职业教育的结构比例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充分利用现有办学资源,形成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避免出现普通教育导致的学历高消费和结构性人才过剩的状况。为了解决“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格局,形成合理的教育层次,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同时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确定合理的招生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压缩学术型人才培养规模,保证各阶段教育培养规模的层次性,必将有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从主客观两方面加强实践教学。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推进“学分制”,建立弹性学习制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强教学质量的评估检查。为了克服实力有限、设施不完善、规模太小、实训设备利用率不高等弊端,可以组建职教园区,实行主体开办、资源共享、后勤社会化、管理法制化,在职教园区建立共享型的实训基地,汇集各职业学校的设备,统一使用、统一管理,改变校校拥有实训基地的重复建设格局。
(四)对职业教育涉农专业重点扶持。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采取切实举措,争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适龄孩子能上职业学校,教给他们一技之长,助其就业,由“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带动贫困家庭稳定脱贫。
三、结论
解决我国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解决供需矛盾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9月)
[2]《职业教育深入农村促进劳动力转型》(2012年7月)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