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10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通过观察发现,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控地位,使学生养成了等待阅读任务的被动阅读习惯。因此,大多教师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灵活,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素不知,学生的诸多不良阅读表现正是缘于他们自主阅读能力的不足。 1.问题的提出
摘要:通过观察发现,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控地位,使学生养成了等待阅读任务的被动阅读习惯。因此,大多教师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灵活,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素不知,学生的诸多不良阅读表现正是缘于他们自主阅读能力的不足。
1.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国际人才竞争激励,各国都在反思自己的教育。面对重大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必须加大实施力度,增强未来意识和创新意识。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以看出阅读的重要性。
以3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语文阅读教学为载体,以教研训一体化培养中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研究内容,探讨基于中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教研训一体化的方法途径。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出在教研训一体化中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改进培养方式方法,确保中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达到或者高于《课标》要求,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2. 中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小学生阅读现状进行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各年级在阅读能力上有明显差异,从各个因素看,阅读感知、阅读情感以及其它影响差异不明显外,阅读记忆、阅读记忆力、阅读思维等等达到明显差异。
2.1阅读知识因素积累遭遇瓶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中年级的语文难点就是词性问题,低年级语文成绩很好,但是到了中年级以后语文成绩突然下降,这其中词性、段落划分在内的语法知识是构成阅读能力的基本内容之一,如果不理解词性或对段落划分不准,都会导致阅读不流畅,以至于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出现偏差。语文学习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其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对阅读记忆或注意力造成影响。
2.2阅读心理因素养成处于突变期
就小学生阅读来说,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思维正处于形象向抽象转变期,阅读心理活动的变化,由强调阅读感知、阅读记忆向强调阅读思维、阅读动机、阅读兴趣等转变,这些在阅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动力、引导和强化等的作用。
2.3影响阅读能力提升的因素大量存在
中年级学生不同于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受家长影响最大,中年级学生大多独立选择文献的欲望很强烈,但是受到家长的干扰,让中年纪学生无所适从。其次是教师的影响,教师的影响远高于家长影响,教师对阅读的态度直接影响阅读活动,再就是传媒、网络的因素在相当长的一是段时间里利用各自优势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占有学生的闲暇时间。因此,图书的出版物已经不是阅读活动的主要载体了。
2.4图书馆个性化读者服务缺少
人的差异性是个性化最显著的特征,虽然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一些少儿图书馆依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馆舍布局按照图书馆的要求设置,推广活动上偏重于高年级,服务对象群体的增加,服务地域范围的扩大,形成了个性化服务的简单化,包括阅读指导在内的读者服务工作有着很大的缺失。总之,中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3、中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作为新课改的主阵地,在解决学习问题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只是以一种俯视的心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最终落实在考高分上,这样学生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因而,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通过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丰富知识、培养语感、积累语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对语文教学一种行之有效的补充,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通过研究,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内外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逐步养成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汉语言文字的内涵美和形式美的审美意识;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主动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合作意识;在阅读中能够生成并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形成了比较强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能够发表独立见解,习作中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通过研究,确立小学生健康、正确的阅读取向,学会选择阅读,具有良好的评判力和感悟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最终使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有所更新,真正掌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并能够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切实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