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11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
摘要: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中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幼儿园教育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要读都对象,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的幼儿教育政策,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改革成果,交流幼儿园、托儿所、家庭教育经验,天淇乐介绍国内外幼儿教育信息,提供幼儿教育活动材料和教学参考资料。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教学,教学职称论文
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孩子的可塑性强,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以家长、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家长、老师说“好”,就是“好”,家长、老师说“坏”,就是“坏”。若在这个时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好好引导,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相反若在这个时期形成一些不好的个性品质或行为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1.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和规矩培养。
孩子告别幼儿园,即将跨入小学的校门,这是家庭中一件可喜的事情,家长既要和孩子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也要积极引导孩子树立自信心,愉快地开始小学生活。具体来说:上学前的半年左右时间就应该经常和孩子聊聊上学的事情,向孩子讲述一些自己童年在小学的趣事,让孩子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同时让孩子对上学有个概念,有种期待,在心理上适应它。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学校有铃声,要听铃声指挥,上课要抓紧时间进教室,下课后可以出教室活动、上厕所,上课时上厕所要举手给教师报告等等。还有小学的学科内容、班级授课形式和教师的分工等都与幼儿园不同。这些学前教育,幼儿园、学校都要去做。我们学校在一年级新生上课的头两天就有专门的新生入学教育,涵盖了参观学校、熟悉校园、课堂要求、课间要求、在校一日常规等方方面面。家长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告知有哪些事情需要自己努力做好,鼓励孩子争取戴上红领巾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很多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因为孩子常语出惊人、反应新奇、发展迅速。其实所谓的“天才”并不都是智力超常的孩子,而是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坚强意志的孩子,是有着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孩子。所以,家长应该更多地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更多地发现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让孩子每天看看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和孩子玩一些益智的亲子游戏,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等;让孩子学会整理文具、书包等学习用品。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善于倾听的习惯和专心做事的习惯。比如给孩子讲一件事情让孩子复述,辅之以适当的鼓励;让孩子参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谈话,给孩子针对别人的意见、看法谈自己的意见、看法的机会;教育孩子写作业时专心,不拖沓;坚持做完一件事,再做其他事等。由于小学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有所不同,家长还应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入学前的暑假期间,就要试着让孩子按照上学时的作息制度,做到早睡早起,并将午睡时间减少到一小时左右。好的行为习惯是会让孩子受用一生的。凡是有好的行为习惯的孩子,学习一般都会比较好。而好习惯的养成是要靠家长持之以恒地努力的,因此,家长在习惯培养方面的付出是非常值得的。
3.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家庭教育中“情”是根基,一个充满着亲情、爱情的和谐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益的。家长们却忽视了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的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闹别扭;有的家长则整天忙工作、做买卖赚钱,对孩子不管不问;也有家长在孩子面前不检点自己的行为,粗话不断……。许多幼儿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很像父母,并非是遗传所致,而是幼儿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因为幼儿是善于模仿的,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能力比较差,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要想孩子健康成长,就一定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家庭成员互相关爱,父母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成长。
4.正确认识学前认字、算数。
这个问题是有争论的,赞成方认为,学前认字、算数可以早点起步,上学后可以比较轻松,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增强。反对方认为,这样做增加了孩子的负担,容易造成孩子上学后的不注意听讲,造成孩子基础不牢,甚至厌学。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该不该认字、算数,而在于该怎样认字、算数。即在认字、算数时,要注重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就是说,不要沾沾自喜于孩子能认多少个字,能算多难的题,要看这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这些题是怎么会算的。曾经有一位低年级的孩子,在计算13+9=22时,不管教师怎么教“凑十法”,他都坚持数指头,毫不管数理、算理。虽然他能把题做对,但思维是得不到发展的。因此,要在生活中、兴趣中、理解中认字、算数,千万不要为教而教,把认字、算数当作一种任务,一味地让孩子做枯燥的计算题和写字。当然也要强调算数、写字的规范,比如汉字的笔顺就一定要教对,否则,先入为主,难以改变。总之,在点滴细节中,只要我们家长做好了思想准备,及时帮助孩子养成习惯,鼓励孩子自信、努力,孩子就能顺利地从“玩童”变为“学童”。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