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23所属分类:建筑师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 要: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SWOT分析法,在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装配式
摘 要: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SWOT分析法,在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激励策略,为该地区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推广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层次分析法 SWOT分析 激励策略
一、引 言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报告中明确指出对高耗能产业要进行硬约束,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给建筑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然而中西部地区地处大陆深处,技术相对落后,建筑业还处于劳动密集型和粗放型产业,且传统建筑业生产效率偏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严重,建造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也偏大,如扬尘污染、噪音污染、建筑垃圾等。我国正处于装配式建筑转型期,在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大背景下,如何尽快实现建筑业“先富带后富”,如何根据区域特点制定与区域发展和经济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是建筑工业化道路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国外装配式建筑的激励机制和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政府在推动装配式建筑研究几乎是和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同步的[1] ,政府层面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强制性政策和激励性政策,同时应用绿色税收等经济杠杆,从宏观层面上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法国从1891年就开始出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房屋,通过设立政府节能基金,补贴开发商及建筑企业,目前法国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达到80%[2] 。美国是在上世纪70 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装配式建筑行业标准规范,目前美国城市住宅基本上以装配式建筑为主[3] 。日本是在1968年提出装配式住宅的概念,通过立法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解决了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和多样化需求这三者之间的矛盾[4] 。
除了上述国家,丹麦、瑞典、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装配式建筑推广和激励机制政策中,都形成了与其国家发展现状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并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广泛应用。
2. 国内装配式建筑的激励机制和发展
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装配式建筑,但并未全面推广。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装配式建筑,在装配式建筑的激励机制和技术支撑体系方面,都比较完善。自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截至 2018年10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出台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整体发展态势已经形成[5] 。我国各省在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激励措施主要分为两大类:强制性激励和鼓励性激励[6] 。
国家在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我国各省推广装配式建筑分批分阶段进行,如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为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地区,城市常住人口在 300万以上的地区为鼓励推进地区,其他地区为鼓励推进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方面才刚刚起步,国内研究学者针对该地区的该领域研究也比较少,还有很大的研究和发展前景。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能够客观准确的分析当前现实问题[7][8] 。SWOT分析法需要对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现状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各自进行分析后,用系统的方法对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匹配,组合成发展装配式建筑的SO战略、WO战略、 ST战略、WT战略,并在对四个战略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从而制定出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合理的发展战略及激励机制。
二、装配式建筑发展的SWOT分析
1. 装配式建筑优势分析(S)
(1)生产方式先进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在工厂内批量生产养护合格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工作量,大大缩短了施工现场的建设周期。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建筑业受季节影响较大,而装配式建筑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小。装配式建筑能够确保工期,减少冬季施工措施费,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2)建筑各环节技术系统化
建筑全过程中各阶段、各生产要素通过技术的集成和系统化,形成有序的工厂数字化流水作业,设计-施工一体化作业,能够对部品部件的生产进行精准控制,减少门窗洞口及房间尺寸误差,不仅提高了建造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同时也减少了设计变更,大大提升了项目管理的工作质量。
(3)具有环保理念
装配式建筑融入绿色环保理念,从建筑材料、施工过程中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装配式建筑减少了施工现场竹木模板、钢模板、脚手架的数量,节省了大量的木材和钢材。施工现场以拼装为主,减少了施工噪音和粉尘污染。
(4)施工现场人工需求量小
传统建筑的模板脚手架支护、钢筋制作、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需要大量人工,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构配件在工厂内制作完成,施工现场的用工需求少,从而减轻了现场管理的难度。
2. 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劣势分析(W)
(1)建造成本高
从住建部 2016 年 12 月发布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TY01-01(01)2016)来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低层住宅建造成本约为 2150 元/m2 ,高层住宅 2420 元/ m2 ;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建造单价约为 2776 元/m2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的测算,现浇混凝土房屋建造成本约为2000元/m2 。
(2)装配式建筑专业人员缺乏
装配式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是抑制装配式建筑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我国现有的建筑业管理人员和施工人才不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要,且我国目前大专院校尚未出现“预制构件”相关专业。我国建筑业实行 “管理与劳务分离”的用工体质,现有建筑业从业人员(劳务)以剩余农村劳动力为主,学历水平偏低,多数无职业资格,没有与装配式建筑相匹配的技能和素质。
(3)装配式建筑技术薄弱
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材料性能、连接技术和结构体系的基础研究不足,在材料耐久性、外墙节点的防水性、结构体系的抗震性等方面,都没有长时间检验[9]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工艺工法参差不齐,生产效率低,装配式预制构件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偏低。
(4)项目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我国部品部件生产企业管理者急于求成,缺乏脚踏实、认真研究、生产精益产品的精神,生产管理水平偏低。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原有的平法标注已不能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建设需求。
3. 装配式建筑的机遇分析(O)
(1)环保意识增强
通过对建筑业及周边产业,涵盖普通消费者,人员主要涉及建筑业各专业各行业人员、政府人员、普通消费者等进行的调查,同意“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追求健康、和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原则,过分追求利益而破坏自然时常常会造成灾难性后果”的观点的占 85.5%。
(2)国家政策倡导与扶持
十三五期间,国家以政策为导向,大力倡导绿色建筑,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并先后出台相应的激励性政策。自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截至2018年10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出台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整体发展态势已经形成。
(3)施工现场人工需求量小
装配式建筑在整个建造过程中施工人员较少。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传统建筑业作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随着时间的推进,原有建筑业群体也将进入老龄化,劳动力流失、人员缺乏和新型农民工的用工成本偏高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建筑业从业人员即将面临很大的用工缺口,而将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机遇。
4. 装配式建筑面临的威胁(T)
(1)预制部品部件企业风险
我国为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已取消对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资质审查认定工作,降低了预制构件的准入门槛,截至2018年11月,国内已建成的构建生产厂已超过 300家,分布情况见表1,但我国中西部地区除了湖北省装配式构件生产企业较多,其余省份生产企业相对较少,且全国各省产品质量参差不齐[10] 。目前设计方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设计标准化程度偏低,导致工厂预制构件规格较多,生产效率低,成本增加。
(2)部品部件运输安装风险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在存储、运输、安装环节的堆放损伤、搬运损伤、磕碰损伤偏高,无形中增加了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11] 。
(3)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由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的影响,政府补贴只能鼓励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装配式建筑的开发和研究,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政府补贴政策并不能充分调动开发商建设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
(4)建筑业产业调整去库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从 2013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建筑业去产能。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住宅库存量为30163万平方米[12] ,同比下降25.1%,中央调控政策成效显著。但与2011年12月相比,仍然增加了78.4%;国家在控制建筑总量的同时,仍会加快去库存进度。
三、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SWOT矩阵分析
采用 SWOT 方法分析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在于在装配式建筑起步阶段,面对的问题较多,采用SWOT分析时采用系统的思维,考虑问题全面,而且可以对问题的 “诊断”和“开处方”紧密结合在一起,条理清楚,便于检验[13] 。
1.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n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简称IFE矩阵)[14]是对研究对象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并找出其内部的优势和劣势的关键因素10-20个,然后对各因素进行评价打分,最后计算出内部关键因素的总加权得分,总分能够有效反应研究对象全部的内在应力。
无论IFE矩阵中包含多少关键因素,总加权分数的范围都是从1到4,平均分为2.5,如果总加权分数远低于 2.5或远高于2.5的企业,分别表明其内部状况处于弱势或强势。
(1)确定各关键因素
根据第二节对内部因素的分析,将装配式建筑内部因素进行层次化,整理出以下三个层次:目标层A、准则层B、指标层E。指标层E中的优势和劣势因素均根据本文前面对内部环境进行分析概括得出。
(2)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关键因素权重
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研究步骤:①建立层次分析结构;②构建判断矩阵;③模型求解。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模型求解采用专家主观赋值法给判断矩阵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并赋值,赋值采用9级标度[15]。
然后采用简易解法“和法”求解判断矩阵[16][17],得到各关键因素的权重值;并采用专家打分法,专家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的30名建筑学、结构学、项目管理公司、政府部门、高校专家以及部分房地产商,对装配式建筑内部因素的各关键因素的有效反应程度分别赋值,专家打分分为1-4四个等级,1表示重要劣势,2表示次要劣势,3表示次要优势,4表示重要优势。优势的评分必须使用3或4,劣势的评分必须使用1或2[18]。对收集的专家打分收 集后,求得其每个因素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对内部各关键因素的有效反应值。
据此,构建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内部因素评价矩阵见表2。
经计算,可以得到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内部因素 IFE的加权得分是 2.5258,略大于平均水平 2.5,说明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优势略大于劣势,比较有利于发展战略的实施。
2.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x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 EFE 矩阵)是对研究对象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从机会和威胁两方面找出10-20个影响项目发展的关键因素,赋予每个因素相应权重,然后对各因素进行评价打分,最后计算出外部关键因素的总加权得分,总分能够有效反应研究对象全部吸引力。
参照前述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内部因素评价矩阵的研究方法,构建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见表3。
结论:通过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中取得加权总分为 2.5453,高于平均水平 2.5分,充分说明目前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的机遇大于威胁,因此,政府及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机遇,积极的面对威胁,加快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程。
3. 构建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的 SWOT矩阵
根据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业的IFE和EFE矩阵的建立和计算结果,绘制 SWOT 综合分析图(图 1)。根据表2可以计算得出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优势因素(S)的加权分数为1.7651、劣势因素(W)的加权分数为0.7606;根据表3可以计算得出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机会因素(O)的加权分数为1.8501、威胁因素(T)的加权分数为0.6951。根据前面对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分析,可知目前形势为优势因素和机会因素占优,处于利用机会发挥优势的 SO 策略(见箭头)。
结合各省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情况,可以建立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的SWOT矩阵[19] ,如表4。
四、中西部地区地区装配式建筑的激励策略
根据表4中SWOT矩阵分析,当优势和机会并存时,政府应参考SO战略建立装配式建筑的激励机制,以便利用外部机会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当劣势与机会共存时,应采取 WO 战略,政府制定激励机制需利用机会来弥补装配式建筑的劣势;当优势和威胁共存时,政府部门应采取ST模式,在制定相关激励机制时,政府需利用装配式建筑的自身优势来回避市场存在的威胁;当劣势和威胁并存时,应采取WT战略,在制定装配式建筑的激励机制时,需考虑减少劣势,回避威胁[20] 。
我国中西部地区深处亚欧大陆内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技术相对落后,装配式建筑在该区域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公众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相对较少,相关的配套措施和政策也不完善。因此,在IFE和EFE中,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和机遇正好处于强势,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利于相关激励机制的推广。
本文从SWOT分析的角度,提出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激励策略如下:
1. 加强政策导向,强化装配率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属于鼓励推进地区,尽管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偏高,但是环保政策和大力倡导装配式建筑的实施办法要求10年内新建建筑的装配率达到 30%的强制性目标给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在建筑业“去库存”的大环境下,尽管新建建筑有所减少,但是,保障性建筑及公共建筑的建造,政府可以优先选择装配式建造方式。
2.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装配式建筑
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可以依托钢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加大对钢结构预制构件企业的激励。鼓励包头钢铁(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在钢结构相关预制构件的研发与生产,提高钢结构构建的市场占有率。
3.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
建议高校设立相关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培养装配式建筑管理人员,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装配式建筑工人的专业技能水平的培训和评估,提高施工工人的素质和技能,同时建立新型建筑工人的福利政策。
4. 加快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
由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的影响,政府补贴目前多数为鼓励开发企业及施工企业,对科研机构等进行装配式建筑开发和研究的企业补贴较少。由于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政府补贴政策并不能充分调动开发商建设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需要政府出台发展装配式建筑政府财政补贴实施细则,对不同的装配式建筑行为主体制定科学合理地补贴标准。
5. 推广先进的项目管理体系
鼓励项目总承包的管理模式(EPC),结合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加强装配式建筑在建造各个阶段的系统化,通过建设项目的设计、生产、制造、施工、维护等全寿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对项目进行施工模拟和数据统计,降低生产预制构件的风险,提高管理效率。
推荐阅读:建筑行业职称怎么评
建筑行业职称也是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在评定职称时也需要提供大家的身份证明,毕业证,工作简历,专业方向论文,计算机及外语考试等级等材料。如果是评高级建筑职称甚至也是需要有课题、专利、著作教材料等。不知道如何评职称的,可以咨询在线编辑。
五、结 语
随着我国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逐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技术薄弱、企业创新力不强,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市场风险较大,企业对装配式建筑持观望态度,企业积极性不高。面对机遇和挑战,政府应充分挖掘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从技术研发、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标准体系建设出发,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完善相关产业、加快装配式建造技术转化,从而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