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沱江吊脚楼建筑群落的民族文化性状探析

发布时间:2020-06-17所属分类:建筑师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中文摘要】关于传统建筑的解读与探究,围绕湘西古村镇和古建筑展开,以凤凰沱江吊脚楼建筑群落为中心深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艺术,探寻湘西传统建筑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关键词】吊脚楼 文化传承 民族性状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现代

  【中文摘要】关于传统建筑的解读与探究,围绕湘西古村镇和古建筑展开,以凤凰沱江吊脚楼建筑群落为中心深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艺术,探寻湘西传统建筑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关键词】吊脚楼 文化传承 民族性状

沱江吊脚楼建筑群落的民族文化性状探析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化建筑地出现不可避免地挤压着传统建筑的存在空间。仅以乡村建筑为例,房屋经历了从纯木结构到砖木结构到砖混结构的演变。这样的更新迭代使得建筑的安全性能和经济效益不断向上发展,节省了大量人工。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千篇一律的建筑样式导致的本民族民族特色的削弱,地区与地区之间边界感消失。坐落于湘西凤凰古城沱江两岸的吊脚楼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苗族、土家族民族风格和干栏式建筑工艺的典型代表。沱江两岸吊脚楼作为凤凰古城重要的旅游资源得以在建筑变迁中保存下来,却也面临着年久失修等等问题。我们团队秉着对中国建筑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崇尚,两次前往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对沱江两岸吊脚楼进行分析研究,探寻其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价值。

  二、沱江两岸吊脚楼居住的民族族群

  沱江两岸地区,从古至今的地域划分隶属的是楚国以及湖南省。在政治上,历来都是战事频繁,纷乱不堪,有着庞大的军政机构更有数万人的军队入住到这里,而经济上则是吸引着从各个地方来的经商人员涌入。形成民族文化多元并存的共生局面。

  湘西是典型的多民族聚集地,沱江两岸地区人口主要由苗族、土家族、汉族,以及国家解放后分配在此工作和外地经商人员构成。少数民族主要以苗族、土家族为主,除这两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外,瑶族、回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也常年居住于此。在此地区苗族为土著民族,通用的语言以苗语为主。在民族地域分布方面,苗族呈大集中、小分散的地理分布格局,其他少数民族则与汉族杂居分布。从历史发展历程来看,凤凰古城一直都是兵家必争的地方,同时还是商贩贸易的中心,因此地域人群是十分多元复杂的,地域间具有强烈的包容性。沱江两岸地区经过近千年的长期融合发展,衍生出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独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

  三、沱江吊脚楼建筑外环境民族性状

  沱江吊脚楼建筑底部的顶部和顶部的实体建筑之间的比例很小,建筑立面的高度和宽度的比例大于1,门、窗和栏杆的比例十分协调。其次吊脚楼建筑特别强调山墙、屋脊和建筑细节的建模处理:山墙形式丰富,包括马鞍墙和拱墙。脊线曲线的变化主要是一个略微向上的弧线或波浪曲线。

  在建筑上的整体造型上,充满活力的围廊是点睛之笔,搭配着轻灵起翘的屋檐、再加上一些野性非常足的“金字塔”形状的顶端屋顶,这是非常具有艺术、个性的特征,造型十分独特,与此同时又将汉族徽派里的建筑元素很好的融合起来,将灵巧之美和质朴之美完美的共存,既具有考究的意味,同时又是充满着中庸的气质,这样类型的建筑在造型特征上是具有着非常高的审美情趣并且拥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一)建筑环境与布局

  沱江吊脚楼大部分通过联排的方式毗邻在沱江两岸,其建筑类型主要包括了单吊式、双吊式还有二屋吊式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在沱江两岸上的吊脚楼,其实从其整体的结构上来看,是属于“厂”形状的穿斗式并且构造上属于的是“半边楼”。而这种建筑,是将很大的空间都建立在了河岸实地之上,然后利用梁还有柱构件等通过“穿斗”这样方式来将结构连接起来,然后悬挂挑出建筑立面非常小的一部分空间,以这样的形式进行构造。在沱江的河岸上,吊脚楼其建筑的结构是同时具有榫卯连接结构的优点还有砖墙承重这类结构的优点,整体上有着非常强的稳定性。沱江两岸吊脚楼得天独厚的山城地理位置,有着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所以很多的吊脚楼在建造中会直接就地取材,不需要进行长途跋涉的材料运输,此优势也导致建筑建造工期缩短,提高建造效率。吊脚楼主要的建筑材料以当地特有的杉木及山上的瓦石为主。建筑上的各种结构部件如柱、梁还有地板等等都是用杉木制做而成的;屋顶材料采用的是杉木的树皮,或者是用一些泥土烧制而成的一些黑色的陶瓦拼搭覆盖在屋顶上,而建筑的支柱很多都是直接的立在石墙或者是护坡石块以及石塅上,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木材腐败,同时还能够让结构的稳定性大大的加强。在色彩的运用之上,沱江两岸吊脚楼整体建筑色彩偏灰较暗,尽显其低调、沉稳的文化气息。透露出当地居民尊重自然、愿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情怀。在采光上以及房子的朝向这两个方面,在沱江两岸的吊脚楼很多的都是面向街道的那一侧是开门,而面对江河的那一面则开窗的,这样就非常有利于开展一些商业活动,同时还能够营造出一个非常好的居住环境,让人们能够更好的进行商业经营以及生产生活。

  沿江建造的吊脚楼形成当地美丽的风景,但风景美观并不是吊脚楼在江边选址的根本原因。在过去,由于土地价格昂贵,大多数百姓无法承受购买土地的压力而选择将住址向江边扩散,进而加大对沿江吊脚楼兴建与应用,可见经济因素对沱江吊脚楼影响之深远。同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起决定性作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天然的山地丘陵地形和潮湿的气候条件也加大了吊脚楼建筑在沱江两岸的广泛性运用。

  交通的发展促进城镇中心的形成,古时的凤凰古城交通主要以水路为主,木船是当时最主要的的出行工具,依托沱江水运的天然优势,凤凰这座小镇形成以沱江为中心的城镇繁华地带。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引进,古城原本的城镇运行方式受到了冲击。公路的修建和汽车交通的普及使凤凰古城的主要交通方式发生了改变以至于城镇中心发生了转移,城镇中心由沱江中心地带转移到了现代公路交通便捷之处,形成新老城镇两大城镇中心,在各种条件的共振之下,古镇的发展由单一转向多元,时代的发展对凤凰古城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凤凰古城的转型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建筑装饰题材

  沱江吊脚楼建筑群落雕饰图案的题材主要分为几何纹样类、动物纹类、植物花纹类、文字纹类四种。

  简洁明了的装饰纹样大多是通过几何纹这样的纹路进行呈现,其特点主要是构图非常的清晰、一目了然,在我们国家非常传统的几何纹样有这么几种其一是云雷纹;其二是涡纹再是回形纹还有工字纹等等。

  装饰题材中最为生动的表达方式是使用动物类纹样进行表达,动物纹从自然界中提取灵感原型,并通过人脑进行加工抽象化处理,形成具有活泼、夸张特色的纹样。有些传统的动物纹样运用是具有普遍性的,例如龙纹、凤纹、麒麟纹等,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乃百鸟之王,麒麟则是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兽。这类动物纹饰在自然界中无法找到与其直接对应的动物原型,故又称为想象动物纹,是通过人的意识能动作用虚构出的神秘纹样。除此之外,古人常常会用一些读音相同或者是有一些相近的寓意来达到好的修辞效果,如会在家具上面用各种的动物谐音的图案来装饰。最为常见的是蝙蝠,因为与“福”是有谐音的,所以以前的人就会广泛的用蝙蝠来装饰家具。一般来说动物的样纹还可以成为被信奉的图腾,同时也是人们的精神上的寄托。如苗族的信仰图腾是蝴蝶,而蒙古族的信仰图腾是狼,简单的来说,因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所以就会被赋予一些非常独特的的内涵。

  而植物这样的纹样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感觉就是在吸收自然的灵气。同时根据着植物本身的特性还有生长环境的不同,植物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如“净土”就用莲花来表示,寓意吉祥,象征着“高雅清净”。而佛手、桃子还有石榴这样的组合,则是寓意着多福还有多寿以及多子。取荷花谐音寓意着百年好合;竹则是寓意为福报平安;松树则是代表着健康还有长寿。除此之外,百合葡萄还有南瓜、百草等植物,同样根据建造需求用于建筑装饰的题材内容。

  在建筑装饰文字纹当中,讲究的是要将文字的意义还有其性状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而对于文字的组合,一个种类就是文字牌匾,或者用于对联等,用来直接表达内容、传递文字信息,另外一种则是要将文字的装饰性质突显出来,所以我们常常就会对一些文字的形态进行自由变换,让文字不仅能够非常准确的将意义表达出来,而且将文字变形的图案还显现的非常美观,具有强烈的装饰韵味。例如“巴”“寿”这些字与图案很好的组合起来,如用蝙蝠的图案与“己”字能够组成一个含义是“万福”这样的图像。

  四、吊脚楼建筑室内装饰与陈设的民族性状

  (一)、室内空间布局

  沱江两岸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独具魅力的人文色彩共同形成了珍贵的少数民族建筑特色。创造出了干栏式这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房屋,属于的是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这样的干栏式楼房。住房很多都是做北朝南,是纯木的结构,而每一扇都是四个柱子支撑着地,横梁又是对穿的,上面铺着木板呈现的是悬空的阁楼,绕着楼的三个面是悬空着的走廊,在廊沿上面安装着木栏的扶手。

  沿江而建其吊脚楼形态一半为陆地一半为江河,悬挂在沱江河上,还有很多的都是依靠山势建立起来的,室内平面布置上处于中心位的堂屋作为迎客间,用于日常客人的接待与家庭的会议使用,左边还有右边称作是饶间,日常生活中多为使用。其中饶间又以中柱为界一分为二,前面空间作为火炕使用,后面空间作为卧室使用。房间内采光极好,大部分宽敞明亮,建筑门窗多呈左右对称格式分布。

  (二)室内装饰与陈设

  沱江两岸的吊脚楼,整个的构架里面都采用的是卯榫穿插, 也就是无钉无栓, 是一种纯木质的建筑结构,而整栋楼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施工完成几乎不用图纸进行,建筑的完成靠的是当地的匠师们拥有着非常精湛的建造工艺还有他们所遵循的艺术法则,将技术上的性能和视觉上的审美很好结合起来,在细节的雕刻塑造方面,建造工匠们不会丝毫马虎,无论是龛子、罳檐,还是门、窗、瓜柱等等各种的部件都是采用凿刻或者是雕塑等一些工艺手法,将建筑的古朴空灵的美同土家人的信仰文化和对神灵崇拜的意识都直接在建筑上表达出来,无论是在审美上的需求还是工艺技法上的需求都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很多人对于吊脚楼都会有着不同的联想,但是如果提到了吊角楼中有龛子,那么只要是熟识的人,通过简单辨别就能够知道此吊脚楼是土家族的。所以说如果要将土家族与其他的民族的干栏式的建筑区分开,那么就看有没有龛子,龛子也就是人们常常所称呼的小阁楼,平时的时候是土家人子女的住处,但是如果来了客人那么就会用其来招待宾客。龛子修饰的重点对象便是走廊上的栏杆。栏杆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其雕刻的内容非常丰富,图案也是栩栩如生的,并且其在图案的章法上面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非常常见的雕刻图案有“回”字格、“万”还有“凹”字格等,有的时候为了让栏杆更加具有形式上的美感,所以一些匠人是会用“美人靠”来进行装饰的。龛子是土家族在物质生活需求上面的产物,同时也是土家族人民精神生活上的态度。当地工艺师傅对其建造要求极高,所以是很难能在土家族的地区上找到两个雷同的龛子。土家族的人们将实用性的美学和设计手法完美的结合起来,给后代后人都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美学技法。

  在完整的龛子的正面,通常是会做成一个类似于官式的建筑“歇山顶”,也被人们称为是“罳檐”。罳檐它其实是由雨塔还有悬山慢慢的演变而成的,也就是山墙雨搭慢慢的延长到了能够与两面的挑檐相交的岔脊上,就慢慢的成了罳檐。主要的功能是用来通风和挡雨,而在它的造型上来看,其姿态非常的大气,既稳重的同时又不缺乏着灵巧还有舒展,同时还有较好的美学价值。只要观察罳檐,就会看到非常具有特色的屋脊上的装饰,这屋脊装饰在一个方面上能够将家族的地区区分开,同时还能够凭借着这个来将建筑的等级很好的进行区分,而另外一个方面则是表示了土家族人将福祉融入到了建筑里面。笔者从中发现,在土家的村寨里,非常容易看到的正脊上的装饰纹样,一种是葫芦纹样另外一种是铜钱的纹样还有一种是品字的纹样。一般来说葫芦纹样其实是土家族用来做为摆手堂、装饰土司祠或是先祖宗祠的屋脊上的装饰的纹样。对于铜钱的纹样还有品字的纹样这样的正脊装饰,是土家族的村民日常生活常用的一种装饰的纹样,如果是富贵的人家,那么会用一些瓦片,来拼成一个铜钱的纹样,而且花式非常的多,点缀宅子的时候能够彰显其身份;普通的人家则是直接的用瓦片堆成一叠叠的模样,去模仿过去钱纸堆起来的样子以此形态来装饰正脊,寓意着能够招财进宝或者财源广进等。

  五、民族性状的汉化特征

  沱江吊脚楼民族性状的汉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一是语言方面,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以及人口流动,凤凰地区的乡音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现在居住在沱江两岸的人们讲的方言并不属于非常纯正的苗族语言,它是一种听起来像北方地域的方言,但细听起来又像是四川地区的方言,但更准确的来说,它是比较的接近西南地区的方言,而且口音又十分的杂乱,所以非常多的语言词汇是没有原本苗族及土家族的核心特色词。与此同时,沱江两岸本地乡音中没有团音及尖音,也消去了普通话中的上声与入声,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是当地语言不断汉化的产物。“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现象是沱江两岸地区显著的特征,这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密切相关。

  汉化特征第二个方面是其建筑方面,沱江两岸吊脚楼建筑在它的装饰还有细节上的处理特征,能够直接而深刻的将不同的地域建筑形态、功能特征等的都很好的反应出来。沱江两岸的吊脚楼,他们对于装饰还有细节的部位处理的方式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来说那些外露的构建部位上是会进行一些非常细致的雕刻处理的,如房屋的屋脊、柱头上、大门、窗户,山墙的墀头等,在雕刻的纹样还有装饰的图案上,都能够很好的体现出非常明显的汉文化的特征。由于人口的迁徙导致社会经济文化的跨地域交流,湘西传统木屋结构的建筑出现了徽派建筑的特色标志——马头墙,这一建筑融合现象的出现,将凤凰古城地区建筑上的汉化现象展现的淋淋尽致,湘西本土少数民族风俗和外地徽派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特征是其建筑形态汉化的典型标志。

  六、保护与维护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以吊脚楼为代表的湘西传统建筑出现了“危机”,传统的木架结构的建筑难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以至于传统木架结构建筑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传统木架结构建筑对建造工艺要求极高,几乎都是工艺师傅纯手工倾力而为,人工投入精力较大。不仅如此,木质结构的建筑需要周期性的维护和修理,以沱江两岸吊脚楼为例,维护周期一般是二十年到三十年不等,进行大修加固。木制结构建筑在历史的沉淀中难以长久保存。

  现如今很多传统的建筑工艺师傅都已经年长,而年轻的工艺师傅却是非常的稀少,传统木架结构的建筑也在更新换代,并逐渐的被现代建筑形式所取代。在此背景下,如何去保护湘西传统建筑文化成为迫切问题,谈及文化的保护措施时,首先也必然涉及到文化传承问题。文化传承既需要政府的重视又需要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新生代的年轻人去挖掘、去继承。将手工艺继承下去,避免传统技艺的流失,使古人的智慧得以延续。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思想根基,文化衔接着历史,记录着民族发展的脉络,了解文化必然从其历史出发,追溯根源渗透了解并有感而发。沱江两岸吊脚楼独具特色,它们既是物质上的财富同时也是精神上的财富,它们是承接民风民俗的载体,具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传统的建筑文化应该要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进行创新发展,保护传统建筑的同时尊重现代文明的进步,与时俱进,寻找一条合理而又科学的长久之道。——论文作者:杨文超

  本文出自:《创新时代》(月刊)是中央级综合经济类刊物。定位于“创新改变世界,创新引领经济”,深刻解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产业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品牌创新”等多领域变革历程。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咨询期刊天空在线编辑。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