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15所属分类:建筑师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冠疫情逐渐在全球蔓延,此次疫情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无比沉痛的打击,也给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带来了反思。从环境设计的角度来看,长期在家中度日让大家都会对自己的家居环境有更多深刻的体验与思考,一直以来建筑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
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冠疫情逐渐在全球蔓延,此次疫情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无比沉痛的打击,也给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带来了反思。从环境设计的角度来看,长期在家中度日让大家都会对自己的家居环境有更多深刻的体验与思考,一直以来建筑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下子暴露在了我们面前,文本通过对历史上疫情给环境设计带来的影响进行梳理并对当下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环境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并思考当前状况下针对环境设计问题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以此为未来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和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新冠疫情;传染病;环境设计;
引言
历史上人类发生的每一次重大灾难都会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思维意识的觉醒,从而对整个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思维和观念的转变最直接的将体现在文学和艺术设计领域的蓬勃发展。欧洲中世纪那段极为动荡不安和纷乱的年代中走出了哥特式风格的建筑、绘画以及无数诡谲迷幻的文学作品,战争、天主教的统治无疑是苦难生活的重要的因素,而中世纪黑死病的大流行或许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没有压迫就没有拼死的反抗,没有社会的动荡不安就不会带来伟大的制度变革。同样,肆虐的瘟疫带来的死亡、恐惧和绝望总是会给人的心理以沉痛的打击,但也正因为疾病和死亡的痛楚是如此的直击灵魂,从中迸发出的设计作品才会如此的深刻而发人深省。
历史上数次重大疫情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教训和经验,不断推动着人居环境不断向着更加健康科学的方向革新。例如公元前430年左,古罗马城内爆发的瘟疫使得古罗马人从茅草屋住入石房之中,并创造了当时先进的城市供水系统。横扫欧洲的黑死病使得英国一改以往拥挤的建筑群和道路,街道房屋变得宽敞明亮起来。1831年英国霍乱的爆发,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性的公共卫生法案并重点阐明了公共卫生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此次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瘟疫又一次给全人类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也正因疫情的爆发,唤起了全人类的生态意识觉醒,再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体现在设计领域,疫情爆发以来,当下设计中一直被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一下子展露在了我们面前,唤起了大家对于社区配套、室内外环境健康,弹性使用空间等问题的关注度。本人针对此次新冠疫情爆发过程中展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环境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下几点反思和感悟:
树立绿色健康的人居环境理念
健康人居的理念其实在疫情爆发之前就已经提出,进随着现代社会和工业化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社会矛盾,以及传染病传播等诸多问题,智慧城市、生态建筑等词汇被频繁提及,但许多地产往往流于模式,追求形式上的健康绿色,而未将人居环境的生态性、环保性和健康性落实到实处。我国《健康住宅评价标准》对“健康住宅”的定义为:在符合居住功能要求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设施与服务,促进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健康水平提升的住宅及其居住环境。本次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健康人居的理念再一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绿色人居环境不仅仅单纯的指小区环境中的绿化率,而是让人在整个环境中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发展。根据网易网的一项相关调查,在疫情的宅家时期有38.3%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居住环境都较为不满意;也有另一相关调查显示受访者经疫情后开始重视家装需求。在住宅中可以体现为室内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室内功能设施配备的齐全性,好的室内空间布局可以使室内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一定程度上杜绝细菌病毒的滋生。室内新风系统的运用可以控制室内空气的湿度、含氧量、清新度等等,为人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
从社区环境来看,疫情隔离期间居民只能在所处街道和小区范围内活动,公园、游乐场都被封闭,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区和小区的配套设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立刻凸显出来。此外,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习惯性的忽略。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慢性疾病如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等健康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因此我们未来进行的环境设计其实是在为目标人群提供一种生活方式,怎样通过环境设计来引导人们体验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自身免疫力的提高也是对抗各种疾病包括新冠病毒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在城市中,除了部分人群选择定期到健身馆、体育馆进行锻炼运动以外,大部分人群更倾向于在自己所生活的社区范围内进行散步、慢跑、快走和广场舞一类的健身活动,因此不管是在疫情期间还是平常生活中,社区和住所是我们的主要生活地,社区街道和小区内部的环境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目前一些老旧小区中道路往往被停车塞满,绿化率不高,车行道与人行道没有明确划分,这都会给平常的锻炼健身造成影响,社区街道尽管会设计有漫步道,但大多紧邻主干道且并未做有效隔离(如图1),汽车尾气和尘土反而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危害,有时甚至隐藏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因此,我们需要对社区和小区内部的环境进行更加合理的设计和引导来促进和鼓励城市人群的日常健身活动,并通过设计手段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合理的健身空间。绿色健康居住环境的营造同时也有利于平衡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来自于自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远离自然,但最终通过我们的调节终将会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回归自然。
.
2.关注危险地区和危险空间的环境设计
从区域位置来看,本次疫情中通常人口集中和流动较多的大城市更易成为疫情爆发的主要区域,人口较少的小城市和郊区则处于相对安全的环境。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稳步提高,人口向城市不断输入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一些城市盲目扩张会带来布局混乱、基础设施供应不完善等问题。此外,近年来城市中高密度的高层和超高层住宅建筑比例不断增加,甚至在相当一部分的中小型城市,高层住宅也成为主要住宅形式,人口高密度集中在某一个区域,既容易造成大规模传染,且不利于紧急疏散与隔离,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布局结构和人口密集程度应该进行进一步思考和调整,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疏解就业空间等方式,使人口从集中于中心城区的现状逐渐向周边区域疏散。
从空间场所来看,首先,根据疫情相关数据报告和研究显示,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尤其是目前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增多且老年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对相关知识的学习领悟能力相较年轻人而言比较薄弱,更需要通过外部设计和措施来对其进行保护和引导,因此养老建筑的疫情防控措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在养老院和敬老院等机构中,隔离区的配备、紧急疏散通道的布局、室内采光通风和环境卫生问题都应该有更加严格的规划和标准。其次,医院作为收诊病例的场所,属于高危地区,在非典爆发时期众多医护人员倒在了奋战的一线,给我们带来了惨痛教训更值得我们反思。例如,医院空间材料的选择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点,根据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在不同材料表面存活时间各不相同,病毒在光滑表面存活时间更加长久,在潮湿空气中更易存活,因此在针对新冠患者隔离或治疗的隔离区、治疗场所,因尽量避免选择容易粘附病毒或易受潮滋生细菌的建筑材料例如塑料、不锈钢、石膏板等等,采用更加健康环保的材料。另外,医院内部道路或许可以采用分离设计,将病患与大众、医疗物资的流动路线进行分离设计,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行动通道等等。位于美国芝加哥的拉什大学新医疗中心是拉什大学重点改造项目之一,已被纳入当地政府紧急事务医疗体系之中。该建筑曲线形塔楼的几何线条能够给予病房最大程度的视野与自然光线,同时还形成了一个高效而安全的医疗卫生环境。该医院还设有一个急救室,紧急时刻能够封闭运行,对患者进行安全评估。在内部,可以在多个区域打开限制病毒传播的负压区域。而且医院的房间也可以随时改变,如果遇到未知病毒或高风险情况,可以立即将急诊病房变成重症监护病房。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医院工作人员和病人的交叉感染风险。
3.增强空间的灵活性设计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区需要隔离观察的疑似病例通常安排在当地酒店、宾馆进行隔离或者居家隔离观察,或者是将某些公共场馆作为临时医院。目前酒店宾馆、公共场馆和普通住宅空间中并未有针对疫情的前期设计标准,而只是单纯利用了此类建筑的空间,这样既不利于病例的统一管控,且存在一定传播的风险。因此,在后疫情时代的设计当中应该给予空间更多可能性,为建筑的长远适应性创造条件,使其根据不同时期和突发事件而进行相应调整。比如,在一些易发现新冠感染者的大型公共空间如机场、车站、大型商场等地可适当储备可移动墙体,疫情期间通过移动墙体搭建可以起到紧急隔离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疫情传染几率,疫情结束时又便于存放,又不影响空间使用。
在疫情隔离期间,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的家中,对家也有了比以往更多的功能要求。受疫情的影响,此刻的家担任起了临时办公室、工作室、健身房、教室、会议室等形形色色的空间角色。对于面积较大的住宅来说似乎不成问题,但对于小户型住宅和公寓来说,在有限的空间中要容纳以上所有功能,确实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在空间有限的住宅建筑中,是否可以通过对传统户型进行改造使得住宅的通风、采光变得更加良好、通过增加可移动家具的使用以便于根据疫情的情况随时调整室内布局和功能、通过设计上的去繁就简来减少室内细菌和病毒的数量等等。总而言之,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经历让我们逐渐意识到家作为我们居住生活的空间,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它的内部材料的环保性、空间布局的科学性甚至对我们的生命健康也起到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4.疫情中增长起来的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自信心
最后,此次疫情中,我们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决心和信心以及抗疫的成果让我们充分看到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我国人民在战胜疫情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绝佳精神面貌,正是源于对中华文化的坚守和传承,这无疑给中国民众带来了充分的民族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此次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的战“疫”举措,体现了事在人为的文化态度、于家为国的楚囊之情、共克时艰的大国担当和命运与共的人类情怀。在习近平同志的英明领导和亲自指挥下,当前全国疫情已总体呈现零星散发状态,中国抗疫也为全球抗疫提供了重要经验、做出了重要贡献。思想上的改变将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设计领域中,笔者认为此次疫情除了上文提到的让设计工作者意识到防疫与生态健康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之外,对于我国设计者来说,在新冠疫情中不断增长起来的民族自信或会使得本土设计师愈加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自信心,在经历了较长时间西方艺术文化对我们的冲击和影响之后,新冠疫情的发生和有效控制也许会加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国当代设计中走向更加重要的位置。
结语
建筑空间作为人类主要的生活工作场所,在疫情期间扮演的是人类生命健康屏障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造型夸张的建筑形态和复杂的空间形式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宽敞的农村自建房住进了人员高密度集中的公寓与社区。而此次疫情的爆发让这一类型的高密度空间面临巨大的挑战,人群聚集造成人员管理困难,商业消费停止造成大量空间闲置,空间形式的“新奇特”变成了人们最不关心的事。纵观历史,我们能够发现,几乎每一次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都会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设计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此次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我意识到作为设计行业的从业者、研究者和学生,我们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反思能力,并尽可能的通过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将历经的痛楚转化为对未来设计的某种思考,追求建筑形式和表面上的创新和大胆不应该成为设计的主要方向,标新立异的设计出发点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将不再被高举,反而应该让室内空间设计的侧重点重新回到以注重功能的实用性、环境的宜居性的思维方式上来,重新让设计人员回到建筑设计的本质“实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原则中去。室内设计师的目光必将重新转移到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通风质量、光环境、便捷人流、快速疏散等等实用功能当中去,从而推动设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人居环境必定会向着绿色、健康、科学的方向快速发展,新冠疫情的爆发势必也会带来当代人居环境的变革。——论文作者:高希
相关期刊推荐:《空间结构杂志》是国内唯一的空间结构领域的专业性科技学术刊物。创刊近十年来,《空间结构》为交流与传递国内外空间结构领域的最新学术思想、科技成果与实践经验发挥了重要影响,对培养年轻一代的专业人才、提高我国在空间结构领域的国际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