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05所属分类:建筑师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我国推行绿色建筑势在必行,但当前建筑市场行为主体主动参与绿色建筑开发的意愿程度较低,究其根源,参与开发绿色建筑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根据现阶段参与绿色建筑开发所面临的技术设计、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四个方面的挑战
摘要:我国推行绿色建筑势在必行,但当前建筑市场行为主体主动参与绿色建筑开发的意愿程度较低,究其根源,参与开发绿色建筑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根据现阶段参与绿色建筑开发所面临的技术设计、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四个方面的挑战,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确定了19个挑战因素,并以福建省为样本展开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Spearman’srho检验,得出四类挑战因素对发展绿色建筑的影响程度、利益相关者的评价差异和挑战因素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挑战因素看法存在显著差异,部分挑战因素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显示从全局出发需从制度因素着手,优先解决某些关键挑战因素,会牵动其他相关因素的联动解决,从而更高效的推广绿色建筑。
关键词:绿色建筑;利益相关者;挑战因素;差异性;关联性;问卷调查
引言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从启蒙期逐步迈向全面发展期,建筑业因此也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1]。
利益相关者概念最早见诸于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中平衡利益时所涉及的各方[2]。这一概念引入建筑业是指在项目的建设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政府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含咨询)、材料供应商等参与者,不同的参与者对项目拥有不同的目标和期望,这些利益诉求由于各自的独立性,必然存在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从而最终影响建筑项目目标的实现。绿色建筑对技术、管理的要求比传统建筑要高,如果不能清楚地分析利益相关者各自的利益诉求和相应责任,正视各自面临的不同挑战,势必造成绿色建筑产业链上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以致影响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的整体发展。
目前国内有关绿色建筑推广的研究除常见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成本分析等领域外,在风险管理领域[3-6]也已经有了部分研究结果,但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研究成果还很少。国外已有学者尝试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关注各自在绿色建筑中所面临的挑战问题[7]。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针对挑战因素及其内在关联性等研究存在不足,优先解决哪些关键的挑战因素才能更高效地发展绿色建筑尚不明确。因此,以福建省为样本展开问卷调查,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技术-设计、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四个方面的挑战因素,评价其对绿色建筑影响的差异性和内在关联性,进而找出关键挑战因素。如能优先解决这些关键挑战因素,将更高效地保证绿色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
1研究方法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绿色建筑挑战因素差异性和关联性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定义识别绿色建筑挑战因素(这部分研究在本文中没有体现);第二阶段搜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回收;第三个阶段数据分析,对收集所得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关期刊推荐:《土木工程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土木工程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土木工程界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报道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建筑结构、桥梁结构、岩土力学及地基基础、隧道及地下结构、道路及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等专业在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重要成果及发展状况,同时也刊登建筑材料、港口、水利、市政、计算机应用、力学、防灾减灾等专业中与上述学科交叉或有密切联系的论文报告。本刊办刊宗旨为促进国内外土木工程界的学术交流。
本文重点是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第一部分介绍了问卷的调研背景和目的;②第二部分在于搜集被调查者的背景信息、工作经历以及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程度,以便后期分组对比研究;③第三部分从技术-设计、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四个方面共列出19个挑战因素,要求被调研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分析挑战因素的影响程度,采用Likert5级量表形式,1~5代表影响程度从最低到最高;④第四部分为开放结构,被调查者可以针对问卷的不足提出意见,从而完善本研究。
笔者通过电子邮件和现场发放两种方式来发放问卷。调查对象拟定为对绿色建筑有一定了解的建筑从业人员。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6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1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61%。有效问卷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满足研究需要的[3,5,7]。
1.1专家背景资料分析
为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在调查对象的抽样选取上遵循以下原则:①保证被调查者来自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不同单位,比例(近似符合绿色建筑项目的参与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建设、施工、设计、监理、材料设备、政府、物业。从表1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数据来源广泛,单位分布涵盖绿色建筑各利益相关者;②选取受教育程度较高、工作年限较高、职称较高的人群为主。调查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家的比例超过80%,在工程领域工作5年以上的专家比例为62.30%,44.26%的专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说明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大部分专家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工程经验;③以经常参与绿色建筑项目的从业人员为主。经常参与绿色建筑的专家达到总调查专家的57.38%,说明超过半数的专家有丰富的绿色建筑相关经验。
1.2利益相关者对参与绿色建筑的态度分析
调查显示,仅有1.64%的专家认为参与绿色建筑项目对于所在单位是风险,77.04%的专家都认同风险与机遇并存,这说明大多数的专家在看到绿色建筑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绿色建筑的风险,还有21.32%的专家认为参与绿色建筑项目是机遇(表2)。
表3表示利益相关者参与绿色建筑的意愿程度。总体来看,34.44%的专家认为利益相关者参与绿色建筑的意愿程度较低,57.36%的专家对这个问题持中立态度,仅有8.20%的专家认为利益相关者参与绿色建筑的意愿程度是较高的。可见当前市场形势下,各利益相关者主动参与绿色建筑的意愿程度总体较低。
2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
Cronbach’sAlpha系数(α系数)是目前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8]。α系数的取值范围通常为0~1,取值越高表明内部的一致性越强。Fang[9]用α系数对其研究的我国建筑市场风险的问卷调查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秦旋[6]、柯永建[10]也将Cronbach’sAlpha系数作为评价问卷调查可靠性的依据,本研究沿用此方法。经计算,本次问卷中挑战因素的影响程度的α系数为0.841,具有非常好的可信度,调查样本的数据可用于下一步讨论分析。
表4为有效问卷分析结果,19个挑战因素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大致相等,说明专家对挑战因素的统计受到极端值的影响较少,基本没有偏态分布,另外标准差较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体样本意见集中。
另外从表4可知,经济挑战因素中E2(绿色建筑的建设成本高)排名第1,技术-设计挑战因素中T1(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缺乏施工经验)、T2(缺乏有关绿色建筑的专业教育和培训)、T4(缺乏对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集成设计)分别排名第2、第3、第4,制度挑战因素中I3(缺乏对绿色建筑运行过程中绿色标准实施效果的监管)、I5(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指导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分别排名第5、第6。
3挑战因素影响程度看法的差异分析
3.1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
本次研究邀请了来自不同单位的专家(即代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所识别的绿色建筑挑战因素进行评估,因此有必要分析这些专家的评估结果是否一致,以此来观察各利益相关者对挑战因素的关注程度。TheKendall’scoefficientofconcordance(kendall协同系数)用来测量来自不同单位的专家依靠平均值对所识别的挑战因素影响程度是否一致。该方法的判定标准为:零假设H0:专家们的意见(秩)没有显著差异,对kendall协同系数进行计算,SPSS将自动计算W,并给出对应的相伴概率。如果概率值小于或者等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则应拒绝H0,认为样本所属的k个相关总体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反之则不能拒绝H0,认为样本所属的k个相关总体分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1]。
对政府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咨询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和物业管理公司的专家对绿色建筑挑战的排序顺序进行Kendall’sconcordancetest检验,检验结果渐进显著性Sig.值<0.05,故拒绝H0假设,表明不同单位专家对挑战因素的影响程度看法存在显著差异。
3.2Mann-WhitneyU检验
虽然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表明不同单位的专家(即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差异情况并不明确(即无法明确是其中哪几个单位的专家结果差异,以及专家对哪些挑战因素的看法存在差异),因此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法[12]对不同单位专家之间进行两两比较。本研究采用此法检验每两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对于19个挑战因素的看法差异。若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个利益相关者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表5中灰色部分表示两个利益相关者看法存在差异,同时结合不同单位专家的挑战因素影响程度的排序不同(表6),辅助分析挑战因素的差异性。
通过表5看出,T1(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缺乏施工经验)、T4(缺乏对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集成设计)、E2(绿色建筑的建设成本高)、S1(不愿意改变传统做法)、S5(对于用户来说,绿色建筑的功能尚具争议)、I3(缺乏对绿色建筑运行过程中绿色标准实施效果的监管)、I5(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指导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这7个挑战因素影响程度的专家看法基本一致。
3.2.1设计-技术挑战因素看法差异分析
在设计-技术挑战因素中T2(缺乏有关绿色建筑的专业教育和培训)、T3(缺乏界定和衡量绿色建筑可持续性的方法和工具)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咨询单位与其余单位。咨询单位专家得分均值分别为2.8和2.2,远低于T2和T3的总体得分均值为3.56和3.21,可能是因为咨询单位相对于绿色建筑的其他参与者而言属于第三方[6],因此对专业教育和培训以及可持续评定关注较少,所以给出的评级也就低于平均值。
对T5(缺乏适合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评价方法)看法差异主要集中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专家。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专家得分均值为3.68和3.60,其余单位专家除了施工单位得分均值都低于3.0,原因可能是建设单位是绿色建筑项目的投资主体,作为投资者必然考虑投资收益问题[13],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是绿色建筑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看法与建设单位一致,但其余参与者仅承担自己在绿色项目开发中的职责,项目的整体效益与自身的利益并无太大关系,因而并不在其考虑范畴之内。
3.2.2经济挑战因素看法差异分析
在经济挑战因素中E1(绿色建筑相关政策的变化引起市场需求预测的不准确)、E3(绿色建筑的财政支持政策不够完善以及投资优势不明显)的看法差异主要集中于政府部门与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主要可能由于尽管目前政府大力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但支持力度还不够,并且政策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度有待提高[14],导致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总体参与热情不高。反观其他利益相关者,财政支持政策直接影响了他们参与绿色建筑的热情,市场需求直接关系到绿色建筑项目的收益。
3.2.3社会-文化挑战因素看法差异分析
在社会-文化挑战因素中各部门专家对S2(绿色项目对公司声誉、知名度以及竞争优势的提升不明显)评级普遍较低。专家对S3(缺乏对气候变化、自然资源保护等环境问题的社会责任心)看法存在较大差异,建设单位专家得分均值为3.53,其余单位专家得分均值都低于3.0,说明建设单位已经意识到了建筑业给环境带来的伤害。但如果一些从业者缺乏环境保护等必要的社会责任心,这对推行绿色建筑来说是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
专家对S4(媒体对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不够)看法上的差异集中于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其余单位的专家,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的专家都给出了较高评级,均值分别为3.32、3.10、3.38。说明绿色建筑的主要践行者(建设、施工、设计)重视媒体宣传,绿色建筑推广工作对其他辅助单位而言并不是首要任务[14]。
3.2.4制度挑战因素看法差异分析
在制度挑战因素中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的专家一致认同I1(利益相关者之间责任不明确)的影响程度比较严重,其他单位的专家对这个因素的评级较低。原因可能是绿色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设计、施工单位是主要的参与者,利益相关者之间责任不明确时可能造成推诿与扯皮。绿色建筑对技术、管理的要求比传统建筑高[6],利益相关者也就更容易因为这些问题产生分歧。
对I2(缺乏一个利益相关者之间沟通的平台和网络)评价较低的主要是咨询单位和材料供应商。二者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相反,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绿色建筑程度高,对沟通方面要求也高。但现阶段缺乏沟通的平台和网络[7],所以这些专家对此因素评价较高。
I4(绿色项目繁杂缓慢的认证过程)和I6(各级部门所制定的政策重复导致混乱)这两个挑战因素看法差异主要还是集中于建设、设计、施工、咨询单位与政府、材料供应商、物业管理公司的专家。虽然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现有绿色建筑的建设和使用,引导绿色建筑市场可持续发展。但制定的政策也可能存在疏漏、重复和矛盾,给市场行为者带来不便。物业管理公司和材料供应商由于并不直接参与绿色建筑的建设,相比较而言政策制度对其影响较低。而建设、设计、施工、咨询单位由于他们的利益和政策制度紧密相联,故对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方面比较重视和敏感。——论文作者:王敏秦旋莫懿懿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