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装置艺术与当代微景观设计融合发展探究

发布时间:2022-02-16所属分类:建筑师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内容摘要:现代微景观设计以传统园林艺术为依据,能在特定的小区域营造出微缩园林景观,在室内居住空间中较受欢迎,但目前研究微景观设计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文献较少。文章通过重新界定微景观,梳理其面临的相关困境,进一步阐述装置艺术观念和材料语言与微景观设计的联

  内容摘要:现代微景观设计以传统园林艺术为依据,能在特定的小区域营造出微缩园林景观,在室内居住空间中较受欢迎,但目前研究微景观设计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文献较少。文章通过重新界定微景观,梳理其面临的相关困境,进一步阐述装置艺术观念和材料语言与微景观设计的联系,并例举装置材料语言介入微景观的作品,以说明微景观设计发展的可能性。

装置艺术与当代微景观设计融合发展探究

  关键词:微景观设计 装置艺术 观念 材料语言

  微景观设计是以微型的造景元素为基础,以园林艺术理论为依据,经过艺术构思、合理布局,运用模拟场景的方式,营造自然精致而多趣、尺度小而完整的微缩园林景观[1],由于其尺度微小,养护方便,在当代室内空间中较受欢迎。装置艺术意为装配、安置,是当代艺术最为核心的艺术手法。装置艺术能将日常生活中被利用过或全新的材料进行艺术性的选择、改造、组合,让这些材料以全新的艺术形态出现并传达出某种观念[2]。微景观设计和装置艺术都是作者对某个对象模仿后的呈现,只是模仿的对象不同,微景观模仿的是自然,而装置艺术模仿的更多是抽象的内容,表达当代的社会状况、人的心理状态等,具有现代性。艺术家用现成的材料与空间、语境等因素关联后,营造出“空间”的艺术形态,将观众从单纯的观赏转换为参与,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一、微景观设计概念及发展困境

  (一)对于微景观设计的理解

  微景观设计在国内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概念,还未有学者给予完整准确的定义。大部分人会认为微景观是养在玻璃瓶里的苔藓微景观或是多肉生态瓶,主要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微景观可以在花店、水族店或是线上购买到,甚至一些手作工作室也开设了苔藓微景观的制作课程。大量的商业行为让人们认为微景观仅指苔藓多肉微景观、盆景艺术等尺寸微小、种植在特定容器中表现自然的植物组合。其实,微景观的定义比较宽泛,笔者根据现有的微景观类型,对其概念进行如下界定。

  1.一种小型的绿化艺术

  常见的微景观是一种小型的绿化艺术形式,如苔藓微景观最初是一些家居爱好者为室内装饰自发打造的。微景观的大小并无严格的规定,室内桌面、墙壁、阳台、屋顶、庭院等都可以成为微景观造景的区域,从而满足人们近观、细赏的需求。

  2.植物素材及表现形式丰富

  植物是微景观营造的基础,用于展现自然之美,打造清新雅致的空间。自然界中的许多植物都可以成为微景观的素材,主要包含岩生植物、多肉植物以及一些经过矮化处理的微缩植物等。微景观所使用的容器和表现形式十分丰富,随着季节变化,不同植物的色彩和质感也会有所变化。许多微景观设计师不局限于使用传统的种植容器,如陶瓷、玻璃器皿,造景形式也不局限于真实地再现自然,而是在作品中融入个人的理解及运用丰富的材料,以空间为载体,制作出标新立异、内涵丰富的微景观作品。

  3.场景微缩,以小见大

  虽然微景观在制作方法、制作材料、艺术形式、培养技术、应用方式等方面以现代新形式出现[3],但其造景理念及手法依然蕴含着古意,如将植物、山石、土壤、水等作为材料,通过艺术创作与技术栽培,形成微缩的自然景观,就像中国古典园林通过艺术造园手法将大自然的广博风光浓缩于小而精的园林中一样。微景观的“微”是个相对概念,桌上的苔藓瓶相对居室尺度来说可以称为“微”,大型公共建筑在室内运用各类视觉技巧,通过微缩造景手法置入自然山水打造的室内观赏景观可以称为“微”,每个人对微景观都有不同理解,大小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观者热爱自然并参与营造的心境[4]。通过感知微景观所营造的景象,观赏者开启所观与所想之间的对话,并以景物为媒介传达精神审美及观念思考。

  (二)微景观设计的发展困境

  1.国内传统盆景艺术传承发展存在困难

  盆景艺术是现代微景观设计的重要类型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但近年来的发展不容乐观,随着老一辈的盆景艺术家相继离世,深谙盆景艺术精髓的人才捉襟见肘,盆景行业从业者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如北方盆景基地江苏沭阳就面临这样的发展困境。沭阳国际花木城的店家表示,其盆景制作技艺主要通过学习网络上的教学视频获得,仿照市场受欢迎的样式进行盘扎,未受专业培训[5]。国内许多商业化盆景企业为了提高盆景的产出率,购买半成品树木桩材进行二次加工,通过嫁接的方式缩短盆景成型时间,这样的制作方式也导致盆景艺术性同质化严重、艺术水准降低。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国内一些盆景爱好者更倾向于选择品种、造型丰富且有收藏价值的日本高端盆景。

  2.现代微景观设计概念局限,形式单一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微景观设计使用的材料和手法较为单一,造景多由传统媒介如植物、山石、人物、小品组合而成。虽然在造景元素上有更多进口植物如国外多肉植物、热带雨林植物等可供选择,容器的款式造型也丰富多样,但从市场上热销的微景观商品来看,多按不同的主题场景搭配组合固定的植物和人造配件,以成品或半成品的形式销售,然后由消费者自行组合拼装,最终在呈现方式上未能突破与传统盆景相似的在盆器内造景的固定程式,缺少特色。

  3.缺乏与现代社会相匹配的精神及文化内涵

  传统盆景艺术的起源与古代山水文化的盛行有关,其含义不仅是自然的微缩,更重要的是创作者寄托在其中的思想情感与人生哲理。微景观的内涵也不仅限于微缩景观,在信息化社会,人们推崇科学技术和理性至上。传统盆景、园林艺术中表现的自然形态的“山水”及其代表的文化观念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如何应用当代的材料及观念,在微景观设计中创造出一种新的山水、自然意象,从而引发观者对于当下现实生活的反思,体现其在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和理念,实为研究关键。

  二、装置艺术观念及材料语言概述

  (一)装置艺术观念的传达与阐释

  装置艺术观念分传达与阐释两个方面。

  一是传达。采用现成品作为艺术的表达方式打破了以往人们对艺术认识的限制,形式和美不再是首要的评价标准,强化了艺术的价值在于思想的观念。有学者认为:“装置艺术的审美影响力在于它被触发的艺术潜能,使得观众在对特定环境的反映中,延伸自己的亲身感受。”[6]这时,艺术家的价值不再体现在对客观材料的创造上,作品的美学思想和价值也由现实物品被组合后所呈现的观念来体现。如果说盆景一类的微景观是一种模仿自然的艺术,那么装置艺术作品则是对当代人类的模仿,与传统盆景和园林艺术模仿自然类似,这个模仿并不是单纯复制的模仿,而是加入了艺术家的个人理解,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的物品来模仿抽象的内容,如当代社会的状况、当代人的精神状况、当代人的心理状况等。自然景象山水在古代能引发联想、寄托情感和表达哲思,而现代,山水的概念被艺术家用于反思工业社会的生存空间,如艺术家展望用不锈钢餐具堆积成城市样貌,构建现代社会的人造山水景观;姚璐的“中国景观”系列作品,远看是一幅古代的青绿山水画,近看则是由建筑工地上遮盖建筑材料的绿色防尘布构成。“山水”的含义在当代社会不再等同于传统的理解,并用于反思现代生存空间,被赋予了新意义。

  二是阐释。装置艺术在创作方法和观看方法上有别于传统艺术,观者如果依照旧有的对传统艺术的审美方法去理解,会产生迷茫。这时如果继续追问,观众内心对作品无法言表的意绪会得到激发和升华,并产生微妙的甚至有觉悟的感受。艺术家朱青生认为:“现代艺术从来不把观众当孩子,我们得在精神上自己走,自己探索,使内在的智慧自由地升起。这就是现代艺术最高价值的体现。”每个观众的生活经历不同,观看作品时会感受到不同的意象,这种意象就连创作它的艺术家也无法掌握。因此,受众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这也使得装置艺术作品的表达具有很大的张力,迫使观者在观看和思考中放慢生活节奏,也满足了繁忙的当代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二)装置艺术材料语言分析及分类

  装置艺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语言,通过艺术家有目的地对生活中的现成物进行筛选,通过变换场地、变形、扭曲、伸缩、拼贴等手法对物体进行分割与重组,这也是艺术家思想融入物质的过程,也是物体要成为艺术表达的载体进行语言转换的过程[7]。现成物运用的是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材料,不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肌理、形状、硬度都不同,材料来源的丰富性也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近年来,装置的语言表达又进一步扩展,不再满足于现成品的挪用,随着影像、灯光、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手段的融入,成为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8],观者的参与使作品的内涵进一步延伸。笔者将装置艺术常用的材料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自然材料,第二类为人工材料(表1)。

  微景观设计目前在学术上没有明确定义,笔者认为当代微景观设计的发展可在转变现有形式的基础上结合人工合成材料,使微景观设计呈现更多可能性;或是从非再现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造景元素的组合方式,呈现出一种抽象的境,引发观者思考。观众在思考中加深了对于该作品的记忆,而艺术作品通过观众的不同解读也加深了其自身所能表达的含义,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含义也会发生改变。借此进一步拓展微景观设计的边界,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三、装置艺术材料语言与微景观设计的交融

  (一)多类型材质的选用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微景观课程,开展了许多微景观设计实践尝试,如学生烧制陶瓷器皿种植植物的设计;使用瓷器与木材或皮革与木材两种不同材质的结合进行微景观营造设计,后者在设计加工过程中还使用各种现代电动、激光雕刻工具设备。因材质的形态和设计者想法的不同,微景观设计作品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化气质,营造出现代环境下的意境。如艺术家杨光常将生活中废弃的电子元件作为材料,创作出生态雕塑系列作品。他的《新盆景系列》将不锈钢嵌入树木当中,隐晦地表达了现代工业与自然的关系。

  在第五届北京国际花植设计节上,设计师EMI的作品《永恒的漩涡》,采用悬挂的方式,使用布条与植物从非再现自然的角度出发,呈现出一种抽象的景观。观众面对这样的作品时难免会产生疑惑,进而引发对创作者传达内容的思考。对设计师来说,这不仅是一次通过花植表达自我的过程,也是一次与自己、与观者对话的过程。

  (二)与新媒体材质的结合

  在当代艺术展览中,有多位艺术家在装置中使用传统园林或是盆景微景观元素,结合现代多媒体材料、技术设备,从受众的感官感受出发,进一步营造出既可选择充分进入,又可以选择静观、“可居可游”的现代微景观,借助这样的方式探索“传统与当代”文化转型的可行之道。

  微景观中通过人工制造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刺激,增加其吸引力及受众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强化了观者的感官体验。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刘冠在“岩中花树”当代艺术展中展出的“微园”作品,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空间内营造了一个竹林微景,观众走进园子听到雷雨的声音,感受到微凉的雾气。而雷声是使用音响播放,雨声是使用穿孔水管使水从玻璃上流下的声音来模拟,加上雾化设备营造的人工云雾,营造出空谷幽兰之感。知名艺术家邓国源的作品《诺亚花园》[9],装置内设置了多盏白色顶光,通过镜面的反射制造出了一个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六角形“花园”(图1)。观者在装置里移动,镜中的拟像也随视点的变化而变化。观者以往从传统园林中获得的视觉意象被艺术家以一种陌生却和谐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该作品的巧妙之处在于将人们习惯了的视觉空间以现代媒体的方式重建,使其焕发出新的意义。

  微景观与影像媒体的结合,使观者置身于亦真亦幻的情境当中,进而提升作品创作概念的情感表达及空间传达性。艺术家徐冰的装置作品《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通过扁平状的山石,刻意营造出介于二维绘画与现实之间的效果[10]。装置中的陶房安装了特制的LED屏幕播放房内人们活动的动画,动画中的人物是借鉴网络和手机中符号抽象化的人,观众观看过程中在以山石植物表现的传统山水符号动画与现代网络抽象符号化的人物动画之间来回切换,让人产生一种想介入又无法介入的感觉,借此引发观众对理想中“桃花源”的情感投射和思考。数字景观团队 LightHouseLAB的作品《数字山水》,使用3DMapping(数字映射技术),将虚拟的动态城市影像投射在真实的山水微景观中。投影后的假山石出现了城市夜景:霓虹灯、城市高楼的灯光,还有从山顶飞流直下的光影瀑布;瀑布像是照相机在延时摄影模式下拍摄城市车流的效果。作品中的每一个彩色光点都象征着城市化的意象,美丽的背后也折射出艺术家对野蛮工业化现象的反思。

  另外,还可以与网络媒介连结。如艺术家肯·格登贝格和约瑟夫·山塔罗马纳的作品《电传花园》,由网络、远程通信、机器人等综合技术共同创作,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机器人手臂,观察和照料装置中的植物,观众的参与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进程,还可以跟其他各地同时照顾植物的观众讨论交流。此时,参与的观众完全进入到了作品的创作当中,跨越时空局限进行交流、表达。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延伸和扩展,也为观者创造出多维时空的互动体验。

  结语

  现代微景观设计以传统园林艺术为依据,在特定的容器中或小区域内营造自然之感,是室内空间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装饰手段。现代微景观设计一方面可以吸收我国传统盆景、园林艺术的文化精髓,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融入装置艺术的观念,借助现代的材料、技术设备,实现微景观设计创新发展,并使其成为在高建筑密度的城市空间中能够让自然景观回归现代化城市环境的一种努力和尝试。微景观设计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论文作者:卢婉婷 刘冠

  参考文献:

  [1][3]吴晓霞.微景观设计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

  [2]徐淦著.装置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张毅,闫丽娜.室内绿化及微景观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5]葛梦婷,刘冠.当代微景观设计发展现状研究——以沭阳县盆景艺术市场为例[J].艺术教育,2019(8).

  [6][7]王霄.试论装置艺术的当代性[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

  [8]韦艳丽.新媒体交互艺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9]邵亮.视觉空间的诗学探索——观邓国源装置作品《诺亚花园》有感[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4).

  [10]静恩德凯.徐冰: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J].美术研究,2013(12).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