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01所属分类:建筑师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论文摘要:从城市空间景观角度看,良好的城市开放空间,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广场,是城市的客厅和形象的窗口,更能有效组织城市的空间景观,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按照视觉美学的要求,城市开放空间和以建筑物为主的实体空间的比例要协调,方能产生和谐美。
论文摘要:从城市空间景观角度看,良好的城市开放空间,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广场,是城市的客厅和形象的窗口,更能有效组织城市的空间景观,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按照视觉美学的要求,城市开放空间和以建筑物为主的实体空间的比例要协调,方能产生和谐美。
一、开放空间在城市中地位
城市开放空间是指城市地区的土地和水不被建筑物所隐蔽的部分。开放空间可分为自然与人为两类,自然包括天然旷地、山地、江河;人为则包括农场、果园、公园、广场、道路。
城市开放空间相对于城市实体空间来说,能提供人们的户外公共活动、休闲、娱乐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有机组织城市空间景观和人的行为,行使教育、文化 、休憩的功能;改善交通,提高运输通行能力。重要的是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的生命力。
论文网推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60年创刊,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它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文、史、折、经、教等学科的研究论文,长期开设有“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唐史研究”、“历史地理研究”、“唐诗研究”、“西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编辑出版学”等特色栏目。已在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古代文学、文艺理论、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学、中国哲学史、政治经济学、心理学领域形成特色。
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机体,某种意义上说城市也是有生命的。城市开放空间好比人的呼吸系统,吸收城市中的各种废气,引入空间的新鲜空气,特别是成规模的大型山林、公园、花卉苗木基地、河道等绿色生态开放空间是城市中的绿肺,更是能调节局部小气候,净化城市空气。一旦城市中建筑密度过大,开放空间狭小,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人们常说的“热岛效应”、水涝、空气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病的发生。如上海市中心区夏天的温度明显要高于其周围的郊区2至3度。再如墨西哥城是一座拥有824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由于其无限止摊大饼式的扩展,连周围山坡都变成建成区,山林植被遭破坏,丧失了蓄水功能;再加建筑密度又高,整座城市被钢筋水泥覆盖着,一遇暴雨即造成严重的内涝。
一般视觉审美规律,当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为建筑物高度时,能看清建筑物实体的细部;当距离为建筑物高度的两倍时,能看清建筑物实体的整体;当距离为建筑物高度的三倍时,能看清建筑物实体与背景的关系
由于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历来受到世界各城市的重视。如南京城东干道城市设计,制订了容积率转移和开放空间补偿奖励导则,鼓励开发商为城市公共环境,诸如临街连续廊道空间或绿地贡献空间,其损失可用容积率补偿,规定每贡献有效公共空间1平方米,奖励3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全世界最昂贵的城市空间是纽约的曼哈顿,其规定临街建筑每贡献1平方米有效公共空间,奖励10平方米建筑面积。因此,在曼哈顿街区各高楼大厦临街底层一般都留有供行人通行的连续廊道。在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方面,纽约曼哈顿有早在1851年就规划预留和之后建设的全世界最大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达3平方公里,相当我区45个人民广场的面积;美国第二大城市芝加哥于1901年建设的中心广场——格兰特公园面积达1平方公里;还有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面积达2.54平方公里。这些广场公园对调节城市局布小气候,改善城市景观,无疑是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开放空间的深层含义
2.1诗意栖居
通过对英雄式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进行反思,人们认识到将人的“精神力量”简化为超越一切的思想,使得建筑与人的多种多样的生活形式、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相割裂。所以,现代建筑哲学强调以人为本,它包含着广泛的对人的生命形式、生存环境、社会组织形式等的反思。海德格尔0说人的存在价值,就在于人对于未来有创造的自由。他倡导人类“诗意栖居”。就是意旨人和客观物质世界是和谐共同发展的,而不能用一种机械的、纯理性的方法操纵客观世界。开放空间形态,恰好为空间的非一一对应的非理性形态提供种种可能,并依托于建筑材料、结构、物理等技术实现。现代建筑的开篇之作——水晶宫(1851年,帕克斯顿)大胆地把温室结构运用于博览建筑,空间开敞,造型奇特。整幢建筑共使用8.35万m的平板建筑作玻璃幕墙,采光良好。不仅用于公共建筑,在赖特的经典之作 考夫曼别墅(流水别墅)也同样设计了开放空间,它坐落于茂密的Mill Run山林之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空间,通过一些半隔断处理形成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有一小梯连接到下面的水面。室内采用竖根角窗和嵌入石缝的玻璃获得内、外的通透感,大部分铺装材料均用天然材料。“在山溪旁的一个峭壁的延伸,生存空间靠着几层平台而凌空在溪水上——一位珍爱着这个地方的人就在这平台上,他沉浸于这瀑布的响声,享受着生活的乐趣。”罐筑空间的魁力,在与自然之物的交相辉映中显现。
2.2整体价值
开放空间的优点不仅局限在哲理和视知觉层面,它对建筑的使用效益也是极为有利的。众所周知,构成建筑实体的各要素均随环境变化,但是改变周期并不相同,如:建筑整体结构、设备等要素在使用中要经过一个较长周期才有变化的需要。比如近几年沿上海苏州河的旧工厂改造项目,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时光流变,人类才改变了这些建筑的部分结构、设备等要素。然而,一些建筑布局、单元组合方式却可短期变化。像展览厅、图书馆、百货商场等,其布局总是随流线、容量变化而改变。传统建筑那种明确地以实体界定空间的模式显然无法实现这一需要。所以,要使短周期变化要素真正灵活可变,势必要借助于高容量、高效率的结构、设备形式,现代各种大跨度、高强度的结构形式提供了开放空间的多种可能,高效率、集约化的设备形式大大减少了空间开放的成本。最终,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实现整体价值的提升
2.3生态环境
开放空间的着眼点是空间的流动,而空间并不是虚无的,它必然意味着空间所承载的空气热能、光能等在空间中的流通。能量的调节和转换控制更加整体化,可减少建筑对于环境的影响。如近年来许多生态型建筑,多以中庭为“能源中心”,在南面采用大面积节能玻璃,调整隔热系数和光线透过率。由于建筑内部大空间高差产生的负压力,以及能源中心自身具有的烟囱效应起到在使用空间产生自然风,一年中约1/4的时间不需要使用空调。此外,室内空间还可向室外空间开敞,南方的骑楼和内院式建筑就是这样一种因地制宜的设计,使空间谦逊地面对自然光线和通风。可见,无论处于何种地域,都可利用开放的空间形态设计实现与自然界能量的交换,减少对空调等设备的使用。近年来,各种结构形式和生态技术的发展,使开放空间可适应各种变化的地形,山地、坡地、自然水体,均可容于建筑内,减少了建筑对自然的破坏。
三、开放空间的形态特征
开放空间的概念来自于城市开放空间(Urban Open Space),原指契入城市建筑之间的广场、绿带、水体等开敞空间。而在建筑中,开放空间介于城市空间和建筑使用空间之间,兼有两者的特点,其主要特征如下:
3.1模糊边缘
边缘的存在为人提供领域的安全感。它往往通过空间尺度改变或者以材料的颜色、质感和光线等手法表现。为使人在心理上产生轻松感,往往采用模糊的边缘,形成开放空间特有的流动形态。
3.2聚集中心
在开放空间中,空间并非大一统。中心依旧是高潮所在,由于开放空间多具有规模性特点,其中心多为人流聚居点,尺度巨大,并成为象征意义的交通枢纽。与次中心通过过渡、衔接,形成序列空间。
3.3灵活空间
即功能空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尽可能互相容纳。不仅如此,一定的余裕存在,提供给空间灵活和适用性。
3.4支撑体系
次要交通和辅助设施集中设置,形成穿插于开放空间中的一个个巨柱状支撑体,支撑体系如同人体脉络,为开放空间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四、开放空间的应用
4.1开放的功能空间
在文化建筑、商业建筑、展览中,由于功能要求的相似性,可以将主要功能空间合为一体,进行开放设计。比如图书馆建筑,阅览、藏书、查询空间要求相似,因此出现“模数式”图书馆,以及“模块式图书馆”。商业建筑的模数化设计,已成为大型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的必要条件,超市巨头沃尔玛在中国的几十家分店,均要求设计为工整统一的模数空间,而在此空间周边布置交通和辅助空间,以最大的利用销售空间和适应商品布局改变。格里德商店的室内设计按标准模数,地面铺装为统一的花岗石和黑边石板,在多功能庭院中,用轨道、槽钢和托架组成的完美系统,为变换展示区和售卖区提供可能。由柱网分隔而成的商业空间,与交通、休闲空间连接、渗透,可创造出活泼的商业气氛。
4.2开放的交通空间
在人流密度较高的场所,特别是交通建筑,多以开放形态设计,以供人流随机汇集和分散,形成高使用率的空间。类空间尺度一般较大,形成中庭或院落,并于四周分布小型庭院或光廊,丰富空间层次。香港新机场的设计就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网架上镶嵌的采光带和下部的立体半透明网纹板,将柔和的自然光线洒向候机大厅,不仅如此,一般的候机楼不重视到港空间的设计,而在香港新机场,同样用光廊引导入流,在底层的到港线性流线中,同样可以感受自然光线的亲切温馨。在这样的开放空间中,辅助空间如同一个个小岛,大跨度的开放空间设计借助结构、设备等技术实现了与自然界能量的交换。
4.3开放的边缘空间
实现“诗意栖居”,人与自然应当是和谐的。建筑在可能的条件下,开放边缘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香港公园的鸟类馆,一改鸟笼式的展馆布局,在山谷之间用索网结构围合一块完全自然化的空间,人行于栈道上,一路莺歌燕舞,这是乌的家园,也是人类心灵的居所,原生态的大地在脚下延伸。欣澳地铁站,位于大屿山缓坡下,辅助空间相对集中,中心区为地铁轨道,周边的等候区则采用膜网结构覆盖,形成开放空间,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夜幕降临之时,车站仿佛海边山坡上搁置的一颗珍珠,发出璀璨的光辉。///
五、开放空间之中庭设计
5.1 交通组织与人的行为活动流线相结合
中庭是建筑物中人们“到达”的空间。它是人们进入建筑物的起点,使整个空间围绕中庭成组布置。中庭也是布置人行路线和机械交通系统的场所。与总建筑面积相同的高层建筑比较,中庭建筑的交通设施是比较经济的,楼层数减少、楼层面积较大、每层容纳的人数较多。如果只在一处设竖直交通,则所需的电梯数会明显的减少。如果交通系统设计的引人注目,则这些功能和经济效益可以与美学的优点结合起来。中庭空间犹如剧院,能吸引人们在中庭许多阶梯上相互眺望。外露电梯、自动扶梯和楼梯的运转景观给人们以刺激性的体验,并使人们以新的观点认识总空间,也在所有楼层的眺望中展示了这些人和梯。中庭建筑是一种动的艺术形式,为创造一个有灵魂,有个性的建筑空间打开了方便之门。
中庭内通向主要公共活动场所的路线需导向明确、引人注目且比较宽敞,有意识地组织导向,不仅有宽窄地带作为水平人流运动的空间,使其通畅顺达,还要求从水平到竖向的交通转换明确便捷,同时需强调运动方向。到休息空间路线可略为曲折,以增加观赏中庭的多种视角。休息空间常组织在人流交通路线边,稍加扩展,与周围的大空间在空间感觉上形成明显的界线和强烈的领域感,再加上空间的转折,使这一空间成为休息交流的理想场所。
5.2中庭的气候控制应满足人工环境舒适度的要求
中庭形成暖房和烟囱的作用,使有人舒适和不舒适的两种自然感受。暖房的作用是由于太阳的短波热辐射通过玻璃温暖了室内的表面,而室内表面波长较长的二次辐射则不能穿过玻璃反射出去,因此吸收了太阳热,有冬暖夏凉的作用。烟囱作用是由于空间高度不同造成压力差,因为在任何封闭容积中空气总是从较低的开孔流到上部开孔。在开孔上表面流动的风将促进抽吸作用。加上暖房作用使受热空气上浮,使较高的封闭容积中的空气由于温度的不同产生严重的分层现象。作开孔时,同样会产生强烈的向上抽力,利用这两种作用来设计,会使气候控制相对比较容易处理。
中庭周围空间和中庭之间的性质将随中庭舒适度标准的提高而改变,这将由中庭性质及空气处理技术而定,空气处理技术有下列几个方面:占用空间的通风和中庭完全分开;一次空气经中庭进入,其余分开;使用的清洁空气进入中庭排出,其余分开;中庭用作通到占用空间的强制供风道;用中庭强制回风道。
5.3 中庭防火和烟气控制
为了更好地追求空间和场所的艺术效果,在高至几层或数十层的大型中庭里,把各类用房环绕于四周围合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共享空间”。由于中庭的高度不等,设计中庭时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一旦发生火灾,在这种大空间建筑中如何保证建筑物中所有人员的安全和防止烟火的蔓延。一般建筑物的防火措施都有最基本的设置防火墙分隔,如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和水幕分隔,或者在发生局部火灾时,设法把火灾限制在那一部分范围之内。但中庭建筑,其防火隔断被上下贯通的巨大空间所阻断。因此,中庭的防火设计就更突显出了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如何确定疏散路线和日常流线的关系,是最关键的问题。在烟气控制方面,根据中庭对周围空间是否开放,烟气是否通过中庭排出等条件,中庭的作用是不同的。要根据火灾时中庭所处的地位来决定实际的烟气控制方法。因此,要根据中庭的地位,设置必要的加压设备以满足要求。
六、 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
景观是由景观元素有机联系组成的复杂系统。中庭空间景观设计元素主要包括水、山石、植物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水是重要的中庭空间景观元素。西方古典园林中,水池、河道等各种水体都呈方、圆、八角形等规则的几何形状。中国古典园林里,水流曲折,水面开合多变,各种水体都不规则。中国式园林理水以各种自然水体为原型,一如天然的河、湖、溪、泉。至于水岸处理,中国园林多用天然岩石,岸因岩石曲折,水随岸带回环。水可静可动,形态千变万化。室内水景又常常跟灯光、音响等其他手段结合起来,创造出动人的美景,活跃空间的气氛。
其次山石景作为一种抽象化的符号,也构筑了中庭空间中的丰富层次。日本的“枯山水”艺术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山石景观,它以禅宗的自然观为基调,是一种象征性十分明显的庭园形式。抽象化的山石景观具有宁静深远的意境,能与几何化的建筑空间很好地融合。在设计上要注意的是石材个体的大小与景观空间体量的尺度效果。
另外中庭空间植物的种植与选用也需独具匠心。在室内植物种植设计上,必须对植物在光线、气体、热量、水分、营养及适当的排水等因素在动态中的平衡提供保证。植物有着基于其自然形态的空气温度容许状态,以保证生长。中庭中常见的亚热带植物能较好地适应中庭中的人工气候。在选择中庭观赏植物时要注意,室内观赏植物大多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林下。它们比较耐阴或喜阴,对于室内人工的环境条件,如较低的空气湿度、较暗的光线、不良的通风状况和温度变化比较小等情况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或耐性比较强。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观赏性:植物形态优美或者奇特,整体观赏效果好;叶型或叶色漂亮;能开出美丽鲜艳的花朵,花大而艳丽或繁花似锦;或结出丰硕、美丽诱人的果实。室内观赏植物最好无毒、无不良气味、无花粉飞扬、无毛刺,以免对室内人员有不良的影响。同时,这些植物还要易于管理,病虫害少。由于观叶植物大多四季常青,休眠时也不落叶,而且病虫害较少,管理养护也较粗放,因此成为现代室内景观植物的主流。
中庭相当于是室内的城市广场,并具有比城市广场更优越的条件,能遮风避雨,阻挡烈日和严寒,且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草,有阳光有温暖。但是作为室内空间,中庭的环境是人工的环境,在于设计师以及其他科技人员的合力创造,因此,创造良好的室内物理环境也是中庭空间设计的重要任务。
人们受到的物理环境的刺激,主要是感觉的刺激(视觉、听觉、热觉、嗅觉等)和动力学的刺激(冲击、振动)等。所以,物理环境的创造在于控制物理环境的刺激(如温度、湿度、日照、采光及噪声等),使环境刺激处于最佳的范围,保证人们有适宜于从事各种活动的舒适物理环境。对于中庭的室内环境,重要在于围护结构的设计和微气候的调节。包扩声光热环境的控制和设计。
总之,建筑空间形式与功能有直接联系同时它还必须满足的审美需求,这就要使其既符合美的法则,又具有统一和谐而又富有变化的形式或艺术表现力。中庭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公共建筑空间得到广泛应用。其在吸收太阳辐射、改善自然采光、促进室内通风等方面的生态效应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中庭空间不仅是现代建筑室内的精彩演绎,也是生态建筑中的重要设计策略。
中庭建筑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大量的新建筑会探索采用中庭形式的可能性。中庭建筑空间概念存在的前景具有多种价值,各种被证实的可能性和迄今尚未开发的潜力,将会在未来的建筑中不断地表现出来。中庭不但在单体建筑设计中有很大的潜力,而且在城市设计可能性方面和我们能创造出更多的城市方式以适应未来的需要方面也存在着更多的潜力。它不仅需要建筑师全身心的投入和对文化、社会等方面有深刻的理解,还需要娴熟的技巧和对建筑语言独到的运用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的支持。期待出现更多具有魅力,体现民族文化的现代个性的建筑中庭空间。
。
参考文献:
1. 《建筑空间组合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0-1
2. 《建筑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房屋建筑学》(第四版)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 , 4. 《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田银生﹑刘绍军 编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5. 《办公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 , 6. 《工民建专业毕业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