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区块链技术的研析及其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应用建议

发布时间:2020-01-19所属分类:计算机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2016年以来,国内关于区块链的热议和追捧持续升温。麦肯锡的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能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文章尝试在概括介绍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解构区块链的核心要素,总结当前中

  摘要:2016年以来,国内关于“区块链”的热议和追捧持续升温。麦肯锡的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能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文章尝试在概括介绍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解构区块链的核心要素,总结当前中国金融业在这一领域的跟进情况,并特别就区块链技术对商业银行国际贸易金融领域的运用前景进行分析探讨,讨论了智能合约的理念、应用和意义,进而就商业银行如何迎接并应对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新时代,提出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区块链技术、抓住全球区块链技术国际标准制定的窗口期、积极参与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实践研究等相关建议。

区块链技术的研析及其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区块链;研析;商业银行;应用建议

  一、区块链技术的前世今生

  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源于一名叫“中本聪”的学者在200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它是比特币(Bitcoin)的底层技术。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9年间,区块链的技术演进经历了技术起源阶段、区块链1.0阶段,目前已进入区块链2.0阶段,根据不同特性可划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专业链三个类型。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包括开源社区、产业联盟、骨干企业、初创公司、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其中,全球主流金融机构对区块链的布局始于2015年初,以高盛、摩根大通和瑞银集团为代表的银行业巨头分别成立各自的区块链实验室、发布研究报告或申请专利,并参与投资区块链初创公司。美国存管信托和结算公司DTCC、VISA、SWIFT等金融组织巨头也相继宣布其区块链战略。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和芝加哥交易所在内的各国证券交易所也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其中纳斯达克在2015年12月30日宣布通过其基于区块链的交易平台Linq完成了首个证券交易。

  提起发展历史波折的数字货币比特币大家都不陌生,而支撑它的技术就是区块链。举个“分布式总账”的例子:在本质上,一个数据库,就比如一家银行不会是由一个职员打理而是由众多的参与者协同管理。他们各自的电脑通常会就如何使用一种“共同的机制”来更新数据库达成一致,之后在复杂的密码学的帮助下,他们决定了的修改就不再变动。一旦信息被以这种方式记录,它就可以作为所有权的凭证。区块链还可以作为“智能合同”的技术支持,举个例子就是,一些程序能够自动执行嵌在合约里的承诺条件。

  比特币区块链是全球第一个区块链,其上诞生了虚拟数字货币比特币,被用于点对点、无需金融中介的支付,也是神秘创始人中本聪(至今身份不详)在论文《比特币: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中提到的初衷。本质上,比特币并不由哪一国央行发行,而是链上节点通过算力、确认交易产生,这一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挖矿”。比特币数量有限,被设定为到2140年达2100万个,其价格也一度被炒作至1000美元之上,各种相关服务机构,比如交易平台Mt.Gox、钱包提供商Xapo、Blockchain一时兴起。点对点交易下减少中介环节、降低交易成本的潜能让很多机构看到了商机。普遍看好的应用包括支付领域,也诞生了一批初创企业,如Circle、Bitpay等。

  随着热度上升,比特币的另外一些特性,比如用户的匿名性,逐渐引起监管关注,并发出警告。2013年底,中国央行等五部委出于谨慎的考虑,发布防范比特币持有和交易风险的通知,明文约定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跟风开展与比特币相关业务。央行等认为,通过特定计算机程序计算出来的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在法理和政策上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相关期刊推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本刊是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双月刊。本刊主要刊载魏源及邵阳人文、哲学、法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方面学术论文。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咨询在线编辑。

  而所谓智能合约指的是区块链上用计算机语言而非法律语言记录的合约,通过计算系统自动执行,无需第三方。当约定条件被触及,交易就会发生。如果约定资产在链上(比如数字货币),则会自动转入交易对方名下,如果在链下(比如公寓),账目上的变动也会记录在链。智能合约被期待降低整个过程的成本,价值不高的合约抑或可期。其应用范围在一些研究看来包括贷款、财产传承、资本市场等。不过,智能合约的讨论大多存在理论阶段,距离现实中的广泛应用还有距离。

  二、区块链的应用意义

  (一)区块链对于互联网金融的颠覆性

  现有的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海量数据,但是各自对数据资源保持垄断,而不是共享经济,例如京东与淘宝存在竞争性,其客户数据必有各自的加密。而区块链使得每个参与者拥有分享、使用数据的权利,而每个参与者也有肩负记录、验证数据的责任,彻底颠覆了“数据孤岛”的存在。如果每一个人都作为区块链的参与者,那么数据交换不需要互相信任与现场取证,因为每个数据真实可靠,可以直接从区块链的数据系统上调取自己需要的数据。对于金融业来说,这是一个业务流程与业务操作上的颠覆,信息直取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包括获取数据的时效、数据发掘的成本以及信息核实的成本。

  互联网金融使交易双方无需相互认知即可达成协议,但信用风险仍是无法超越的鸿沟。而区块链使得交易双方无需相互认识,也无需建立信任关系,泛人际化,轻技术化,通过统一的数据账本系统即能保证交易资金与信息的安全。如果这样,互联网金融的数据资源价值将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在区块链上举手可得。对于传统银行来说,它能拥有互联网金融曾经引以为傲的大数据资源,那么互联网金融的未来竞争优势何在,需要马云再去放大招。

  (二)区块链对于商业银行的变革性

  区块链一个重要特点是“去中心化”,其使得以个体为单位的参与者可自动达成协议。对于传统银行业来说,银行作为中介的功能将被弱化。而在多方参与的、大规模的与价值转移、供应链金融等相关的业务场景中,区块链将对银行产生变革性作用。因为一个参与者无法形成信息块,如果把一个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有相关交集的多个产业交互形成的信息衔接起来,将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块,并配以“时间戳技术”,使得区块链的价值坚不可摧,比如在支付结算、贸易金融、票据业务、跨境支付、抵押品管理、银团贷款、行内结算等银行业务方面将大有所用。金融产品营销的首要任务是“了解你的客户”(KYC),包括零售业务与对公业务,区块链将使得这一步骤变得轻而易举。

  在支付结算方面,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支付结算方式包括票据、托收承付、委托收款、信用卡和信用证等结算行为。结算行为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进行,所以大部分的支付结算都是T+1或者T+N到账,人民银行总行负责制定统一的支付结算制度,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全国的支付结算工作,调解、处理银行之间的支付结算纠纷。区块链使得信息及时核实、真实可信,那么区块链可以即时完成协调、管理、监督的功能,而因为信息的真实性、不可篡改性,支付结算纠纷也较小概率或者根本不会发生。在银行征信业务方面,各商业银行以加密的形式存储并共享客户在本机构的信用状况,客户申请贷款时也不必再到人民银行申请查询征信。

  在跨境金融方面,如果区块链技术使全球的信用体系成为现实,那么跨境银行间金融交易将能实现点对点对接,不同国家、不同币种的实时支付清算服务也会实现,T+0的跨境支付将会变得轻而易举。根据麦肯锡报告,跨境支付交易量占不到全球支付的20%,但其交易费达到全球支付交易费的40%。其中,92%是B2B支付,B2B支付中90%通过银行进行。Visa计划发布B2BCConnet的试行版本,致力于大额跨境支付。就现在跨境支付普遍采用SWIFT而言,SWIFT将会最想阻止区块链崛起。

  (三)区块链对于信用风险的安全性

  时间戳是对每个区块链的核实确认、不可伪造,而且后期无法篡改、永久性存在。区块链可以有效规避信用风险,同时,每个时点的记录,可以对交易活动进行后期追踪、查询与验证,就不会发生交易后续纠纷等问题。

  当前,区块链在信息加密、信息安全技术方面有新的突破。在文章《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前景分析》中作者提出:区块链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即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一个“密钥对”,“密钥对”中的两个密钥具有非对称特点。在区块链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密钥是所有参与者可见的公钥,参与者都可用公钥来加密一段真实性信息,只有信息拥有者能用私钥来解密;另一方面,使用私钥对信息签名,通过对应的公钥来验证签名,确保信息为真正的持有人发出。非对称加密将价值交换中的摩擦边界降到最低,能够实现透明数据的匿名性,保护个人隐私。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信息加密以及用代码替代交易信息,将使如何应对洗钱、非法融资、非法资金跨国流动、黑客攻击、篡改信息等面临更艰巨的挑战。

  三、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应用分析

  (一)区块链技术在境外金融领域的发展应用分析

  当前,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研究及资本投资都异常火热,市场上涌现出大批的区块链初创公司,其目标是研究和制定全球金融市场内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标准、实现分布式账本平台。然而,必须明确的一点是目前区块链技术并未成熟到足以应用于实际的金融市场当中,智能合约机制的完善、区块链形态及模式匹配的问题、合规审计机制的技术支撑实现等方面都还有待发展和成熟。因此,目前各个机构和公司对区块链应用的研究都还处于探索和试错阶段,但探索涵盖范围极广,包括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结算、供应链金融、证券发行交易、客户征信、反洗钱反欺诈、融资贷款、数字资产、物联网等。以下是国外两个区块链应用方向上的探索情况:

  1.国外发行数字货币的探索

  比特币的崛起颠覆了人类对数字货币的概念,其出现与其他类似的数字货币(如莱特币、瑞波币)一起正在改变人类使用货币的方式。目前,欧美国家在比特币支付商品的基础使用上,又在借记卡与ATM机等功能应用产品上有了突破。新事物产生需要合适的土壤。由于兼具安全、便利、低交易成本的独特性,比特币在电子金融及电子商务流行时代,大有取代物理货币流通的趋势。因此,国外主要央行均认识到数字货币在提高支付结算的便利性、增加经济交易透明度、防范洗钱、逃漏税等方面的作用。并聚焦数字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应用,逐步允许运用到整个金融业及其他领域,发挥其在资金和信息的安全方面的作用,提升社会整体效能。如2014年底,美联储就发布了一份改善支付系统的白皮书,提到要研究一种加密货币:“比特币技术目前并不足够成熟,但是有兴趣进一步探索该市场。”如英国央行已组建了区块链技术团队,同时正委托伦敦大学设计一套数字货币RSCoin进行试验,计划引领数字货币发展,提高整体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与效率。

  2.国外跨境支付与结算的探索

  时间长、费用高、中间环节多是跨境支付结算的诟病。特别是因为各个国家的清算程序不同,2至3天才能到帐很为常见,并且在途资金占用量极大,难以满足现行经济金融全球化的需求。区块链的应用将有望解决以上问题,消失中转银行这个中介角色和隐形成本,实现跨境支付的点对点低廉和高效支付。同时,安全、透明、低风险的特性,让安全性这个生命线得以夯实。区块链技术在跨境电商方面运用更值得期待。如美国的Ripple就是一家利用区块链发展跨境结算的金融科技公司,它志在取代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网络的跨境转账平台,通过分布式支付网络,新建全球统一网络金融传输协议。像收发电子邮件一样,在网络中的各方任意转账货币,快捷、便宜,彻底去除跨行异地费用以及跨国支付费用。在一次区块链交流会议上,两个Ripple的合作用户,加拿大的ATB金融和德国的Reisebank,利用Ripple网络进行了第一笔1000美元的银行间跨境转账,整个过程仅仅用了20秒。此次交易使用了基于SAP技术以及Ripple公司开发的企业区块链解决方案,在SAP、Ripple以及Financial的协作下完成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概念验证原型。该技术原型将SAPHANACloudPlatform,以及集中支付解决方案SAPPaymentEngine与Ripple的网络连接集成。根据麦肯锡的测算,从全球范围看,区块链技术在B2B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中的应用将可使每笔交易成本从约26美元下降到15美元,其中约75%为中转银行的支付网络维护费用,25%为合规、差错调查,以及外汇汇兑成本。

  (二)区块链技术在国内金融领域的发展应用分析

  如果说2015年是区块链技术的元年,业界将2016年称为全球巨头和创业公司结盟争霸的开始。这在金融领域尤为突出,但不同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应用并不同步。2016年1月20日,我国央行召开专题数字货币研讨会,就数字货币发行的总体框架、货币演进中的国家数字货币、国家发行的加密货币等专题进行讨论。央行有保守的一面,即“中心化”方式在未来数字货币发行中仍是主角,但流动管理则明确借鉴区块链技术,实时追踪数据采集与资金流向。2016年6月24日,在首届大数据金融论坛上,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给出了比较全面的数字货币定义解析:首先,数字货币由央行发行,不是去中心化;其次,与现有电子形式的本位币不同,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将可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分散式账簿特点的本位币;第三,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可实现“点对点”支付结算,不需要借助第三方中心化机构。

  1.从全球来看,国外快于国内

  (1)全球最早的R3区块链联盟成立于2015年9月,目前已有60余家金融机构加入。R3成员中,欧美外资银行占绝对比例,中国大陆成员目前仅有平安、招商和民生三家股份制银行和央行下属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共4家机构。

  (2)2016年以来,国内区块链联盟(工作组)的成立不可谓不迅猛,但主要以联盟组织的成立为特点,而国际金融机构已迈入实际业务场景的应用上。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