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所属分类:计算机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 要]归纳国内外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研究现状,分析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对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用 SPSS 18. 0 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信度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得出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按影响

  [摘 要]归纳国内外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研究现状,分析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对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用 SPSS 18. 0 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信度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得出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 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的社会网络关系复杂度、信息传递者的信息传播技术、信息生态链环境状况、信息分解者的信息组织技术、信息生产者的信息传播需求。最后提出促进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方法与策略。

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关键词]社交网络 信息生态链 形成机理 影响因素

  1 引 言

  根据 CNNIC 发布的《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3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 18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5 358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45. 8% ,较 2012 年底提升 3. 7 个百分点[1]。在整体网民中,即时通信的覆盖率达到了 86. 9% ,社交网站覆盖率为 60. 7% ,微博覆盖率为 55. 4%[2]。网民数量的增加以及社交网络中网民庞大的覆盖率表明了社交网络在互联网和经济社会的重要地位,它与传统经济的紧密结合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形态。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关系联结起来的链索结构[3]。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网络信息生态链就是在特定的互联网信息环境下,采用某种技术手段向用户提供服务,使信息在具有信息生产、存储、传递、加工、整合、消费等功能的节点间流动增值而形成的链状序列[4]。现代社会是 “信息富有的世界,也是信息贫瘠的世界”,在信息生态失衡严重的背景下,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研究符合跨学科研究的主流趋势,网络信息流优化可以弥补我们认识上的不足,揭示“现在想关心又无法关心的问题”[5]。

  在信息生态研究方面,美国著名学者阿尔文·托夫勒提出了“信息圈”的概念[6]; 德国学者拉斐尔·卡普罗( R. Capurro) 在《信息生态学进展》中对信息生态平衡、信息污染、数字鸿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被认为是最早提出“信息生态”概念的学者[7]。美国学者大卫·阿什德( D. L. Altheide) 强调要确立媒介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价值观和资源观,构建正确的信息传播与消费模式[8]。在社交网络研究方面,国外多是针对某一种社会网络形式在具体领域内的应用进行以实证为基础的研究,最后得出某种规律性的结论,没有直接从信息生态链的角度去研究。[9]

  2007 年,国内学者韩刚、覃政首次构建了信息生态链理论框架,提出信息生态链是存在于特定的信息生态中的、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信息共享系统,包含了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环境等基本要素[10]。2011 年,张旭分析了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阐述了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了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管理策略[11]。2012 年,马捷等人以微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微博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与形成机理,并研究了微博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影响因素[12]。2013 年,娄策群等人研究了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共生互利等机制[13]。

  综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当前尚无关于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这一主题的详细研究。因此,研究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来促进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扩大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规模,提高社交网络平台的用户粘性,维持社交网络平台的良好运作,推动网络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是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研究的重要基础。

  2 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及形成机理

  2. 1 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

  社交网络源于网络社交的需要,是目前社会化媒体中一种较为主流的形式,是网络平台构建的一种社会关系服务网络,包括狭义的社交网站、微博、即时通信工具、博客等互联网垂直应用。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是网络信息生态链中的一种,是在社交网络环境中,以社交网站为平台,为了实现社交网络中信息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进行信息流转所形成的链式依存关系。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标志着链式依存关系稳定,能够实现信息高效流转。

  2. 2 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

  根据已有研究结果,可得出: 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是由信息主体、信息以及信息环境三者构成的链式依存结构。

  2. 2. 1 社交网络信息主体 由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信息消费者以及信息分解者组成。其中,信息生产者是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中发布信息的个人、组织或机构,是信息发布的起始节点,可以是普通网民、名人明星、网络达人、官方或非官方的机构组织等。信息传递者是将信息生产者传送给信息消费者从而实现信息流转的中间节点,主要是指提供信息传播平台的社交网站。社交网络信息消费者是与信息生产者建立了“好友”或“关注”等联系的个人、组织或机构,是信息的接收节点,与信息生产者的构成要素相同,同时也可以在产生信息传播需求时转换角色成为信息生产者。信息分解者是由对社交网络信息进行删除、搜集、加工、有序化的个人、组织以及社交网络平台,通过分解者对信息的整合、筛选和组织,来保证整个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信息顺畅流转和信息价值增值,促进信息生态平衡。

  2. 2. 2 社交网络信息 指由信息生产者发布并在信息生态链上循环流动的信息内容,主要以文字、链接、图片、视频等形式流动,主要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所提供的 “评论”、“转发”、“收藏”、“点赞”等功能实现信息流转。

  2. 2. 3 社交网络信息环境 指由信息主体与社会共同组成的信息环境。良好的社交网络信息生态环境意味着社交平台环境良好、法律法规健全、经济发展稳定、技术支持强大、信息文明和网络基础设施完备[14]。

  2. 3 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

  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是指为实现社交网络信息共享,信息生态链中各个构成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这些要素在社交网络信息环境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包括 3 个主要的步骤: 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路径的形成; 社交网络平台关注关系网络的形成; 社交网络信息链“生态化”的形成。分析上述 3 个形成步骤及其影响因素,能够更好地解释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

  2. 3. 1 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路径的形成 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节点是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上信息产生以及传递时所经过的点,节点由信息主体构成,信息在多个节点上流动便形成了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路径的形成是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前提。

  信息生产者受到自身社交信息传播需求的影响,作为信息的发出节点,将决定要流转于信息生态链中的信息流的状况; 信息传递者作为信息流转的中间节点,运用信息传播技术传递信息,该过程主要受到信息传播技术的影响,信息传播技术越强大,越能促进信息的流转; 信息消费者受到自身社交信息接收需求的影响,作为信息的接收节点,主动或被动接收信息,同时会再次产生社交信息传播动机,作为信息的发出节点,即二次信息生产者继续进行信息传播; 信息分解者作为信息的传播节点,利用网络平台信息组织技术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为信息消费者提供更加有序化的信息,该过程受到信息分解者的信息组织技术的影响。由此可知,由于不同节点对信息的作用不同,最终所形成的传播路径也是不同的,如“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信息消 费 者———信息 分 解 者”,“信 息 生 产者———信息 传 递 者———信 息 分 解 者———信 息 传 递者———信息消费者”等。

  2. 3. 2 社交网络平台关注关系网络的形成 社交网络平台关注关系网络是指平台的众多用户之间建立的 “单向”或“双向”关注体系。社交网络关注关系建立起来之后,才有自动的类似信息推送形式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用户会自动收到感兴趣的信息生产者生产的信息[12]。在线社会网络就是人们通过互联网与他人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时产生的基于虚拟世界的人际关系网[15]。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在线社会网络关系促进了关注关系网络的形成,使得信息在社交网络上循环流转,产生多条信息传播路径。在线社会网络关系越复杂,越能促进社交网络平台关注关系网络的形成,越能增大社交网络信息的覆盖面和传播速度。因此,在信息传播路径形成的前提下,关注关系网络的形成是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基础。图 1 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机理

  2. 3. 3 社交网络信息链的“生态化”的形成 社交网络信息链“生态化”是指在良好的社交网络信息环境下,社交网络信息主体之间保持互利共生、协同进化的作用关系。“生态化”的形成能够保证信息链结构稳定,高效运行,是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保障。为了实现社交网络信息链生态化,一方面,要开发良好的平台支撑技术和信息组织技术来实现信息量的丰富、信息主体之间信息的高效流转; 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监管社交网络信息环境。

  以上 3 个形成过程层层递进,缺一不可。通过对上述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 3 个形成步骤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机理,见图 1。即: 在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建立关注关系网络的基础上,信息生产者在在宣泄情感、发表观点、发挥责任感等信息传播需求的驱动下发布信息,信息流向信息传递者; 信息传递者根据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的关注关系网络,利用信息传播技术,将信息呈现给信息消费者; 信息消费者在主动或被动接收信息后,如果产生了信息的传播需求,其角色就会转换成信息生产者继续进行信息传播; 流向信息分解者的信息在信息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信息组织技术产生新的有序化的信息并流向信息传递者,形成了多条复杂的信息传播路径。在此过程中,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经济等外部环境及社交网络平台对信息主体和信息进行监管,保证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处于合理运作、结构稳定、高效运行、为用户提供全面有效社交信息服务的状态。

  3 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通过以上对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机理的分析,总结出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影响因素有: 信息生产者的信息传播需求、信息消费者的信息接收需求、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的社会网络关系、信息传递者的信息传播技术、信息分解者的信息组织技、信息生态链的环境状况。以下对 6 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影响因素假设和理论模型。

  3. 1 信息生产者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需求

  信息生产者的信息传播需求主要受到以下 3 种动机的影响: ①信息生产者的“自我”表达动机———用户渴望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倾诉在社交网络平台上; ② 信息生产者的人际交往动机———用户和好友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维持人际关系; ③信息生产者的大众传播动机———用户在社交网络平台或是现实生活中拥有特殊的身份和职业,在平台上向大众传播信息和知识。信息生产者在 3 种动机的影响下,产生信息传播需求,发布信息。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 1: 信息生产者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需求正向影响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

  3. 2 信息消费者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信息接收需求

  与信息生产者略有不同,信息消费者的信息接收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①信息消费者的人际交往动机———浏览好友或是其他网民的信息,从而与之进行交流来维持人际关系; ②信息消费者 的 个 人 信 息 偏好———用户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来决定所浏览的信息。信息消费者在两种需求的推动下,主动浏览接收信息。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 2: 信息消费者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信息接收需求正向影响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

  3. 3 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的社交网络关系复杂度

  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的社交网络关系复杂度取决于二者的强关系和弱关系状况以及对两种关系的维系状况。强关系状况主要是指二者的好友关注以及单方面关注的状况,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的强关系越多,对信息的传播和影响力就越大。弱关系状况主要是指信息主体的个人信息偏好状况,如信息主体是否会关注热门话题以及陌生人的信息等,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的弱关系越多,信息的传播范围就越大,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强关系的建立。对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维系状况主要是指信息主体对两种关系的使用频率,即用户经常在社交网络平台与他人互动或是浏览非好友推送的信息,可以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 3: 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的社交关系复杂度正向影响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

  3. 4 信息传递者的信息传播技术

  信息传递者利用自身的信息传播技术,来实现信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在链式结构上的循环流动,保证信息流的畅通,提高信息流转效率。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 4: 信息传递者的信息传播技术强大程度正向影响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

  3. 5 信息分解者的信息组织技术

  信息分解者利用自身的信息组织技术,在保证用户个人信息、隐私安全的同时,对信息进行的有序化处理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使信息为更多人所浏览使用,从 而 实 现 信 息 价 值 的 增 值。基 于 此,提 出 以 下假设:

  假设 5: 信息分解者的信息组织技术强大程度正向影响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

  3. 6 信息生态链环境状况

  信息生态链环境状况决定于信息生态化的程度、社交网络平台自身的监管力度以及国家、政府对平台的监管力度。信息生态链环境状况越好,用户的参与意愿越高,使得用户粘性增加。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 6: 信息生态链环境状况正向影响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根据 6 个假设以及各个假设影响因素的构成,建立如图 2 所示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4 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 1 量表设计与数据收集

  4. 1. 1 量表设计及衡量方法 根据对社交网站的观察、自身参与,使用多种社交网络平台的经历以及阅读 国内已有的相关领域的成熟量表,设计问卷初稿,并将问卷发放给拥有社交网络平台使用经验的 30 名本科生进行预调查,调整完善问卷,形成最终问卷。正式问卷采用李克特 5 级量表进行测验,其中从 1 到 5 分别为: 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一般、基本同意、完全同意。各影响因素的测度项如表 1 所示:

  4. 2 统计分析

  4. 2. 1 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即可靠性分析,是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是评价问卷质量的重要指标。使用 Cronbach α 系数对调查问卷的信度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以 α 大于 0. 6 作为问卷整体信度的评判标准。经检验,量表的 32 个问题的总信度为 0. 908,且每个维度的信度都在 0. 6 以上,表明量表信度很好。

  4. 1. 2 数据收集与样本结构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选取的社交网络平台主要为现今使用率较高的微信、微博、QQ、人人网等,调查对象包括学生、上班人士、退休老年人等。共发放问卷 240 份,收回的有效问卷数量为 191 份,有效回收率为 79. 58%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如表 2 所示:

  4. 2. 2 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即有效性分析,是考察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的吻合程度。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量表的 KMO 测度为 0. 792,大于 0. 7,累积解释变异为 70. 725% ,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比较好。如表 4 所示:

  4. 2. 3 回归分析

  在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先进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经检验,6 个维度的自变量与 因 变 量 的 相 关 性 系 数 分 别 为: 0. 443、0. 569、 0. 591、0. 557、0. 448、0. 492,说明 6 个自变量与因变量均属于正相关关系,假设成立。同时,检验出自变量包含的 6 个维度两两之间在 0. 01 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没有超过 0. 75,表明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从表 5 可以看出,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为 0. 585,拟合优度良好,F 统计量为 18. 364,对应的 p 值为 0,说明该模型的整体是显著的。信息消费者的信息接收需求被剔除回归方程,而信息传播需求和信息组织技术的 Sig 大于 0. 05,因此,只有社会网络关系复杂度、信息传播技术以及信息生态链环境状况三者可以显著预测信息生态链形成状况。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影响因素的标准回归方程是:

  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 = 0. 292 * 社会网络关系复杂度 + 0. 284* 信息传播技术 + 0. 205* 信息生态链环境状况。由以上分析得出,假设 2 不成立,其余假设均成立。正向影响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因素有 5 个,即: 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的社会网络关系、信息传递者的信息传播技术、信息生态链的环境状况、信息分解者的信息组织技术、信息生产者的信息传播需求。其中,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的社会网络关系、信息传递者的信息传播技术、信息生态链的环境状况这 3 个因素能够较显著地正向影响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因此,信息 生 产 者 和 信 息消费者之间建立的“好友”、“关注”等联系越多,信息生产者与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越频繁,二者的社会网络关系复杂度越高,越能促进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路 径 的 形 成; 社 交 网 络 平 台 的“评 论”、“转发”、 “点赞”等信息传播技术越完善,信息在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上的流动越畅通,流转效率越高,越能促进社交网络信息流的形成; 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越大,信息生态链环境状况越好,信息生态链协同进化,互利共生的性质就能得以实现,越能促进社交网络信息链“生态化”。最后,以上三方面共同促进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

  5 结 论

  基于对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 3 个主要的影响 因 素 入手,提出以下三点策略来促进社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提升信息流转所创造的价值: ①将用户之间的弱关系转化为强关系,同时利用热门话题等人们共同感兴趣的信息来吸引用户创建更多的弱关系,从而增强社交网络用户的网络关系复杂度; ②增强信息传播功能,保证功能使用的便捷度,提高信息传播效率,让平台信息传播技术更加完善; ③一方面利用平台技术对虚假、无效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准确实时地进行信息传播,另一方面加强国家政府以及平台自身对用户和信息的监管,提升用户个人素养,保证信息质量,促进社交网络信息环境生态化。——论文作者:张向先 刘宏宇 胡一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OL]. [2014 - 01 - 16]. http: / /www. cnnic. net. cn / hlwfzyj / hlwxzbg / hlwtjbg /201403 /P02014030534658595979 8. pdf.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3 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R /OL].[2013 - 12 - 26]. http: / /cache. d1net. com / uploadfile /2013 /1226 /20131226024351973. pdf.

  [3]曹凑贵. 生态学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张军. 网络信息链的分析流程与重构方法[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 3) : 62 - 68.

  [5]宋晖.“网络信息生态链”研究直面信息贫瘠难题[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 - 03 - 19( A02) .

  [6] Toffler A. The third wave[M].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80: 27.

  [7]Capurro R. Moral issu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1985( 11) : 113 - 123.

  [8] ALtheide D L. Ecology of communication[M]. Piscataway: Aldine Transaction,1995.

  [9]魏傲希,孙梦瑶,马捷. 社会网络信息生态链国内外研究述评[J]. 情报科学,2013,31( 10) : 154 - 160.

  [10]韩刚,覃政. 信息生 态 链: 一 个 理 论 框 架[J]. 情 报 理 论 与 实践,2007,30( 1) : 18 - 20.

  [11]张旭. 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机理及管理策略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2011.

  [12]马捷,孙梦瑶,尹爽. 微博信息生态链构成要素与形成机理[J].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 18) : 73 - 78.

  [13]娄策群,张苗苗. 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机制研究: 共生互利机制[J]. 情报科学,2013,31( 10) : 3 - 16.

  [14]王宇,李建华,陈阳阳. SNS 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现存问题初探[J]. 情报科学,2013,31( 8) : 19 - 22.

  [15]黎悦. 微博关系与现实社会网络关系的比较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2012.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