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04所属分类:园林工程师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对贵州荔波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植被类型及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115科274属485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23属26种,裸子植物共有5科9属11种,被子植物94科242属448种,其中以被子植物居多,占总种数的92.37%;湿地公园分
摘要:对贵州荔波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植被类型及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115科274属485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23属26种,裸子植物共有5科9属11种,被子植物94科242属448种,其中以被子植物居多,占总种数的92.37%;湿地公园分布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从植物区系分布来看,热带成分占主要,但向温带过渡的性质已经非常明显,地理成分较为复杂;湿地公园内植被类型可分为5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22个群系,其中:针叶林、阔叶林群系8个,占总群系的31.82%,竹林、灌丛、草丛群系15个,占总群系的68.18%,具有贵州喀斯特湿地特点的植被类型,建议加强保护和管理。
关键词: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
1区域概况
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境内,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暖夏热、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年降水量1268.9mm。地理坐标为北纬25°30'53"-25°36′57",东经107°38′0"-107°47′55"之间,包括荔波县境内黄江河、及其支流漂洞河、懂奎河的部分河段、河流上的石板水库与者吕水库。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长23km,规划面积389.9hm2,湿地率47.6%,是典型的贵州高原喀斯特湿地。规划区内河流湿地、森林湿地、岩溶喀斯特湿地、农田湿地等丰富,黄江河河谷两岸自然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
2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湿地公园区域沿各河道两岸进行线路调查,确定湿地公园区域范围内的植被类型。在线路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土壤及植物群落的生态结构等特征,采取典型取样的方式设置样地,调查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结构等,并据此确定湿地公园植被的群系和群丛等基本单元。依据不同群落类型植物种类的复杂程度,根据不同调查对象设置不同大小的样地对样地中的各物种进行调查记录。
3结果与分析
3.1植被类型
根据《贵州植被》分区,本区域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带-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黔东南中山峡谷具南亚热带成分常绿栲林松杉林地区-荔波麻尾灰岩低山丘陵常绿樟栲林及石灰岩植被小区”[1]。在植被区系上的分区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滇、黔、桂地区[2]。
根据《中国植被》、《中国湿地植被》、《贵州植被》等专著的分类标准,结合调查区域的植被资料进行分析,湿地公园及周边的植被类型可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亚)型22个群系。主要植被类型如下:
3.1.1针叶林
针叶林主要为山地暖性针叶林,在湿地公园面积不大,仅在地势较陡、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有零星分布。有马尾松群系、杉木林群系2个群系。
(1)马尾松群系Form.Pinusmassoniana
该群落盖度约70%。群落结构层次鲜明,其组成种类也非常简单,尤其是乔木层,常常以马尾松占相对优势,除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外混生有一些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光皮桦(Betulaluminifera)等乔木树种。由于马尾松多是近年来森林植被遭砍伐后次生的,因此林木相对于来说不是很高大,一般平均高度在8-15m之间。灌木层比较发达,覆盖度可达60%左右,种类相对较多,以小叶蚊母树(Distyliumbuxifolium)、油茶(Camelliaoleifera)、铁仔(Myrsineafricana)等为主,因其乔木层和灌木层较发达,故草本层植物种类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为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里白(Hicriopterisglauca),扭黄茅(Heteropogoncontorus)等。
(2)杉木林群系Form.Cunninghamialanceolata
杉木林大多数为人工林,其结构整齐,层次分明。乔木层仅一层,树种单一。灌木层种类相对较多,覆盖度一般较大,可以达到50-60%,不同的生境下其优势种类略有差异,一般向阳干燥地段以马桑(Coriariasinica)胡枝子、铁仔、等为主,阴湿地段以杜茎山(Maesajaponica),油茶及麻栎(Quercusacutissima)、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等的幼树。草本层多以蕨类植物占优势,常见的优势种有蕨(Pteridiumaquilinum)芒萁、里白等。
3.1.2阔叶林
阔叶林主要包括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落叶阔叶林。其中常绿阔叶林有润楠群系、甜槠栲、丝栗栲群系2个群系;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有青冈-檵木-木姜子群系1个群系;落叶阔叶林有响叶杨、光皮桦群系、旱冬瓜、光皮桦群系2个群系。
(1)润楠群系Form.Machiluspingii
润楠群系是公园地带性植被被破坏后重新恢复起来的次生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群系类型,该群落高度为4-5m,群落盖度约55%。主要位于河岸两边的山上,以黑壳楠(LinderamegaphyllaHemsl.)、川黔润楠(Machiluschuanchienensis)、润楠(Machiluspigii)等为优势种,还有少量栎类;灌木层高度约2m左右,群落盖度仅20%左右,主要物种有刺果卫矛(Euonymusacanthocarpu)、香叶树(Linderacommunis)、红果黄肉楠(Actinodaphnecupularis)、野八角(Illiciumsimonsii)、继木(Louopetalumchinensis)、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bealei)等;草本层高度仅0.3m左右,盖度约为10%,主要物种有粗毛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尼泊尔老鹳草(Geraniumnepanensis)、鹅肠草(Myosotonaquaticum)、假蒟(Dicranopterisdichotoma)、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fulgens)、顶芽狗脊(Woodwardiaunigemmata)等。
(2)甜槠栲、丝栗栲群系Form.CastanopsiseyreiCastanopsisfargesii
本群落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群落的结合和树冠不连续,林下灌木和草本层相对破坏较大。群落的外貌深绿色,季相变化不明显,阔叶树中常混生有一些针叶树种,如马尾松、刺柏(Juniperusformosana)、柏木(Cupressusfunebris)等。群落垂直结构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基本参次。乔木层覆盖度可达到50%左右,主要树种有甜槠栲、丝栗栲、川黔润楠、润楠、马尾松、麻栎等。灌木层相对于来说较稀疏,主要种类有木荷(Schimasuperba)、银木荷(argentea)、继木(Louopetalumchinensis)等。草本层较稀疏,有少量的西南委陵菜、土牛藤(Achyrantheaaspera)、里白等,层外植物常见的有光叶崖豆藤(Millettianitida)、龙须藤(Bauhiniachampionii)、中华旌节花(Stachyuruschinendid)、菝葜(Smilaxchina)等。
(3)青冈-檵木-木姜子群系Form.Cyclobalanopsisglauca,Loropetalumchinensis,Litseacubeba
青冈-檵木-木姜子群落高度约6m,群落一般分为3层,乔木层高约6m,盖度约60%,优势种除青冈栎外,另有一些黄连木(Pistaciachinensis)、贵州鹅耳枥(Carpinuskweichowensis)等;灌木层高约1~2m,盖度约50%,主要种类有显耳玉山竹(Yushaniaauctiaurita)、小铁仔(Myrsineafricacna)、马桑(Coriariasinica)等。草本层高度约0.3~0.5m,较为稀疏,盖度仅约10%。主要物种有沿阶草(Ophiopogonbodinieri)、顶芽狗脊(Woodwardiaunigemmata)、荩草(Arhraxonhispidus)、地桑(Ficustikoua)等。
(4)响叶杨、光皮桦群系Form.Populusadenopda,Betulaluminifera响叶杨、光皮桦群落高度约5m,群落一般分为3层,乔木层郁闭度达0.6,以响叶杨、光皮桦、云贵鹅耳枥(Carpinuspubescens)和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为主要优势种;灌木层覆盖度达40%,种类较多,主要有算盘子(Glochidionpuberum)、落萼叶下珠(Phyllanthusflexuosus)、楮(Broussonetiakazinoki)等;草本层覆盖度约30%,主要种类有蛇莓(Duchesneaindica)、毛柱铁线莲(Clematismeyeniana)、野胡萝卜(Daucuscarota)、荠菜(Capsellabursa-pastoris)等。
⑤旱冬瓜、光皮桦群系Form.Alnusnepalensi,Populusadenopda,Betulaluminifera旱冬瓜、光皮桦群落高度约8m,群落一般分为3层,乔木层郁闭度达0.7,以旱冬瓜、光皮桦为主要优势种;灌木层覆盖度达60%,种类较多,主要有锥花小蘖(Berbdrisaggregata)、小叶蚊母树(Distyliumbuxifolium)、继木、落萼叶下珠(Phyllanthusflexuosus)、楮(Broussonetiakazinoki)等;草本层覆盖度约30%,主要种类有蛇莓(Duchesneaindica)、毛柱铁线莲(Clematismeyeniana)、荠菜(Capsellabursa-pastoris)、野葛(Puerarialobata)、救荒野豌豆(Viciasativa)等。
3.1.3竹林
竹林主要为低山丘陵河谷竹林植被型下的光箨篌竹群系,该群系主要分布在湿地公园河流两边。
光箨篌竹群系Form.PhyllostachysnidulariaMunrof.glabrovagina在湿地公园河流两侧有成片竹林,呈带状分布,主要由光箨篌竹组成,杆高6~8m,郁闭度达0.7以上,林下种类较少,灌木常见为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黄泡子(Rubuschangensis)等,草本有天名精(Carpesiumabrotanoides)、西南委陵菜和蛇莓(Duchesneaindica)、扭黄茅(Heteropogoncontorus)、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等。
3.1.4灌丛灌丛主要由2个植被型,分别为常绿阔叶灌丛和落叶阔叶灌丛。其中常绿阔叶灌丛主要有小叶蚊母树群系和窄叶蚊母树、球核荚蒾群系2个群系,落叶阔叶灌丛主要有火棘、小果蔷薇群系1个群系。
(1)小叶蚊母树群系Form.Distyliumbuxifolium
群落高度约2m,覆盖度达50%。群落主要建群种为小叶蚊母树,同时还有湖北算盘子(Glochidionwilsonii)、油茶、柞木(Xylosmaracemosum)、猴欢喜(Sloaneasinensis)、厚叶山矾(Symplocoscrassilimba)、火棘等,草本层覆盖度达50%,,主要种类有土牛藤(Achyrantheaaspera)、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西南绣球(Hydrangeadavidi)等。
(2)窄叶蚊母树、球核荚蒾群系Form.Distyliumbuxifolium,ViburnumpropinquumHemsl
群落高度约3m,覆盖度达60%左右。群落主要建群种为窄叶蚊母树、球核荚蒾,同时还有、油茶、柞木、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马桑、继木、火棘等,草本层覆盖度达40%,主要种类有中华旌节花(Stachyuruschinendid)、团扇秋海棠(Begonialeprosa)、山莓(Rubuscorchorifoius)土牛藤(Achyrantheaaspera)、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西南委陵菜、西南绣球等。
(3)火棘、小果蔷薇群系Form.Pyracanthafortuneana,Rosacymosa
火棘、小果蔷薇群落高约1.5m,主要物种有火棘、小果蔷薇、及黔滇木蓝(Indigoferaesquirollii)、野丁香(Leptodermispotanini)、香叶树(Linderacommunis)、小铁子(Myrsineafricacna)、马桑、继木等;草本层高度约1m,盖度约40%,主要物种有荩草(Arhraxonhispidus)、小柴胡(Bupleurumhamiltonii)、拂子茅(Calamagrostisepigejos)、鹅肠草(Myosotonaquaticum)、假蒟(Dicranopterisdichotoma)、西南委陵菜、顶牙狗脊(Woodwardiaunigemmata)等。
3.1.5草丛
草丛主要有莎草型湿地植被型、禾草型湿地植被型、杂类草湿地植被型3个植被型,其中莎草型湿地植被型有水莎草群系(Form.Juncellusserotinus)、水蜈蚣群系(Form.Kyllingabrevifolia)、藨草群系(Form.Scirpustriqueter)、扁穗莎草群系(Form.Cyperuscompressus)4个群系;禾草型湿地植被型有狗牙根群系(Form.Phragmitesaustralis)、芦苇群系(Form.Phragmitesaustralis)、类芦群系(Form.Neyraudiareynaudiana)、五节芒群系(Form.Miscanthusfloridulus)4个群系;杂草型湿地植被型有土大黄群系(Form.Rumexnepalensis)、野灯心草群系(Form.Juncussetchuensi)、水蓼群系(Form.Polygonumhydropiper)3个群系。
(1)莎草型湿地植被型
主要分布于河岸、河漫滩和河心洲等地,共有水莎草群系、水蜈蚣群系、藨草群系、扁穗莎草群系4个群系。水莎草群系高度约40~50cm,盖度约40%,主要伴生种类有棒头草(Polypogonfugax)和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水芹(Oenanthejavanica)等;水蜈蚣群系高度约为0.3m,群落盖度40%~50%,主要伴生种有鸢尾(Iristectorum)小果菝葜(Smilaxdavidiana)、狗牙根等;藨草群系高度约40~50cm,盖度约60%,主要伴生种类有水芹和水蓼等;扁穗莎草群系高度约为40cm,盖度约为30%,主要伴生种类有狗牙根、水芹、五节芒等。
(2)禾草型湿地植被型
主要分布于河岸、河漫滩和河心洲等地,共有狗牙根群系、芦苇群系、类芦群系、五节芒群系4个群系。狗牙根群系群落高度0.4m,盖度约65%,伴生种有双穗雀稗(Paspalumpaspaloides)、砖子苗等;芦苇群系群落高度1m左右,盖度约50%,伴生种有回回蒜(Ranunculuschinensis)、石龙芮(Ranunculussceleratus)、黄背草(Themedajaponica)、芒萁等;类芦群系群落高度0.8m左右,盖度约30%,伴生种有双穗雀稗、小果菝葜、黄背草、芒萁等;五节芒群系群落高度0.5m,盖度约40%,伴生种有大狗尾草(Setariafaberii)、早熟禾(Poaannua)、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等。
(3)杂草型湿地植被型
主要分布于河岸、河漫滩和河心洲等地,共有土大黄群系、野灯心草群系、水蓼群系3个群系。土大黄群系群落高度0.2m,盖度约40%,伴生种有蛇莓、委陵菜、双穗雀稗等;野灯心草群系群落高度0.5m,盖度约60%,伴生种有水芹、水蓼、委陵菜、双穗雀稗等;水蓼群系群落高度0.6m,盖度约50%,伴生种有水芹、扁穗莎草、委陵菜、狗牙根、双穗雀稗等。
3.2植物区系
3.2.1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经过野外调查及相关文献统计,荔波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115科274属485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23属26种,裸子植物共有5科9属11种,被子植物94科242属448种。其中南方红豆杉、掌叶木为国家I级保护植物,金毛狗、短叶黄杉、香樟、华南五针松、翠柏、香果树、马尾树、润楠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3.2.2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3.2.2.1科的组成与分析
将公园内种子植物中含2种以上的科进行统计,并按科所含属数多寡及种数多少排列,其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属数在10属(不含)以上的有2科,即蔷薇科及禾本科,共25属,占总属数的9.96%;其总种数为44种,占总种数的9.59%。含6~10属的科有5个,分别为大戟科(10属)、樟科(9属)、蝶形花科(9属)、菊科(9属)、兰科(8属),共45属,占总属数的17.93%;其总种数为75种,占总数的16.34%。含2~5属的科有45个,占总科数的45.45%;属数为134个,占总属数的53.39%;其种数为246种,占总种数的53.60%。25个科只含1个属,占总科数的25.25%,占总属数的9.96%;其种数为78种,占总种数的16.99%。
种数在20种(不含)以上的科只有蔷薇科,种数为27种,占总种数的6.06%。16~20种的科有4科,分别是大戟科18种、樟科和禾本科均为17种、兰科16种,各占总种数的3.92%、3.70%、3.70%、3.49%。10~15种之间的科有5科,分别为荨麻科(14种,3.05%)、蝶形花科(13种,2.83%)、菊科(11种,2.40%)、苦苣苔科(11种,2.40%)和小檗科(11种,2.40%)。5~9种之间的科数有26科,占全部科数的26.26%;总种数为169种,占全部种数的36.82%;其中含9种的只有2科(壳斗科、桑科),含5种和6种的分别有7科和8科。含2~4种的有41科,占全部科数的41.41%,总种数为119种,占全部种数的25.93%。22科只含有1种植物(表3),占全部科数的22.22%。
3.2.2.2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根据吴征镒等中国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3]统计,本区域的种子植物可划分为18种类型及变型(表4)。其中世界分布的有28科,占总科数的28.28%。热带性质(表4中2~7-4)的科有45科,占总科数的45.46%,其中泛热带分布的有25科,占总科数的25.25%,由此可看出热带性质的科占绝对优势,表明此植物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同时也反映该植物区系起源受古热带植物区系较深影响。温度性质(表中8-14SH)的科有25科,占总科数的25.25%,表明该区系仍具有较强的温带性质,同时从热带性质科与温带性质科所占有的比例来看,该区系植物具有从温带向热带过渡的成分,并偏重与热带成分。同时,该区系还具有1个中国特有分布科,即杜仲科。
3.2.2.3属的数量统计与分析
荔波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种子植物共有251属,不含10种以上的多种属,其中少种属(5~10种)共9属,占总属数的3.59%。榕树属7种,冬青属6种,槭树属6种,石楠属、蔷薇属、冷水花属、杜鹃花属、菝葜属、刚竹属等6个属均为5种,共含49种,占总种数的10.68%。含2~4种的寡种属共有105个,占总属数的41.83%,共有植物种类266种,占总种数的57.95%。其他的115属均为单种属,占总属数的45.82%,总种数的25.05%。在单种属中含有较多起源古老且珍稀的树种,掌叶木属的掌叶木(Handeliodendronbodinieri)、香果树属的香果树(Emmenopteryshenryi)、马尾树属的马尾松(Rhoipteleachiliantha)、红豆杉属的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杜仲属的杜仲(Eucommia.ulmoides)等。
3.2.2.4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对公园区域内植物属的地理成分进行分析,其252属可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15个变型(表5)[4]。热带分布类型(表5中2~7)在植物区系中占主导地位,热带分布属共122属,占总属数的48.41%;其中泛热带分布的属有42个,占总属数的16.6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的属有29个,占总属数的11.51%,这两种类型是热带成分中排前两位的类型,表明该区系偏重于亚热带植被类型。温带分布(表5中8~11)的属共72个,占总属数的28.57%,主要是北温带分布类型(38属,占总属数15.08%)。
东亚成分的也有较多属分布,共有30属,占总属数的11.90%。该植物区系还含有中国特有分布类型(表中类型15)和古地中海成分(表中类型12-3),分别有6属和1属,占总属数的2.38%和0.40%。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贵州荔波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具有以下特征:
(1)区系成分复杂,过度性质明显
在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15个类型中,除中亚分布区类型以外,其他14个类型在本区系内均有分布。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各占总属数的48.41%和40.87%,说明本区域热带成分占主要,但向温带过渡的性质已经非常明显,体现了该区域植物区系成分的复杂性,是研究亚热带植物区系、热带向温带过渡植物区系及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植物区系的典型区域及理想场所。
(2)植物种类丰富,钙生性质典型
荔波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115科274属485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23属26种,裸子植物共有5科9属11种,被子植物94科242属448种。其中以被子植物居多,占总种数的92.37%。由于本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具备低山、丘陵、河谷、盆地等多种地貌形态,而且本区域还分布有奇特的森林喀斯特、锥状喀斯特地貌,形成了特殊的喀斯特森林生态与显著的生物多样性。喀斯特地貌特殊的钙质生境,使得在其中生长的植物产生了喜钙、嗜钙的特性,石山木莲(Manglietiacalcarea)、石山花椒(Zanthoxyumcalcicolum)、圆叶乌桕(Sapiumrotundifolinm)、柏木(Cupressusfunebris)、贵州悬竹(Ampelocalamuscalcareus)等。
(3)起源古老,特有、保护植物种类多
松柏类起源于石炭纪晚期,在本区域分布的松柏类保护植物有松科短叶黄杉、华南五针松,柏科的翠柏,红豆杉科的南方红豆杉等。被子植物中柔荑花序类是第三纪孑遗的原始类群,在区域内分布的该类植物有杜仲科的杜仲,马尾树科的马尾树等。另外,区域内分布的区域特有植物也较丰富,荔波鹅尔枥(Carpinuslipoensis)、荔波旌节花(Stachyuruslipoensis)、荔波槭(Acerlipoense)、贵州鹅耳枥(Carpinuskweichewensis)、贵州悬竹、贵州瓜馥木(Fissistigmawallichii)、贵州琼楠(BeilschmiediaKweichowensis)、贵州小蘖(Berbdriscavaleriei)等。湿地公园分布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
(4)植被类型多样。湿地公园内植被类型可分为5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22个群系,其中:针叶林、阔叶林群系8个,占总群系的31.82%,竹林、灌丛、草丛群系15个,占总群系的68.18%,具有贵州喀斯特湿地特点的植被类型。。
4.2建议
(1)公园及周边分布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如红豆杉、掌叶木、华南五针松等,个体数量不多,建议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与管理力度。
(2)公园内的植被类型丰富,大多分布在喀斯特地貌上,土层浅薄,岩石裸露,一旦被破坏,将难以恢复。目前保存好这些植被,是动、植物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财富,建议加强日常管理。——论文作者:姚炳矾,姚际托
相关期刊推荐:《山东林业科技》创刊于1971年。报道内容涉及林果种苗与育种、造林、森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生态与水土保持、林木与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经济林建设、城乡园林绿化、林产品加工与储藏保鲜、林业经济及环境保护等研究领域。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