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微创护理新技巧

发布时间:2015-11-03所属分类:医学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正确认识腰椎间盘突出造成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来预防及治疗呢,同时在微创治疗上的护理管理措施有哪些呢?文章选自:《临床荟萃》,《临床荟萃》认真执行国家期刊的方针政策及标准规范要求,对来稿以科学的态度精选,认真编辑,始终把质量作为第一,学术上

  正确认识腰椎间盘突出造成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来预防及治疗呢,同时在微创治疗上的护理管理措施有哪些呢?文章选自:《临床荟萃》,《临床荟萃》认真执行国家期刊的方针政策及标准规范要求,对来稿以科学的态度精选,认真编辑,始终把质量作为第一,学术上高标准,编排上严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术与实用结合,推广与普及结合,把期刊真正办成一种医学教育、交流、普及的园地。

  摘要: 现代腹腔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应用于消化外科手术。第一例利用腹腔镜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由Obenchain在1991年首次报道。随着临床实践不断增加,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成功病例越来越多,说明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腹腔镜手术需通过腹腔脏器,这对临床医师的腹腔解剖和保护腹腔脏器重要血管神经的能力又提出了考验。Kirkham等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后指出,血管损伤在腹腔镜手术中要比开放腰骶椎前路手术中发生率高,静脉比动脉撕裂发生率高,显露L4~5比显露L5~S1时血管损伤多;因此,手术医师的微创手术经验及对解剖关系熟悉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手术成败。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治疗,医学论文

  1 化学溶盘术

  目前,化学溶盘采用2种原料,一种是1964年

  Smith首次运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木瓜凝乳蛋白酶(chymopapain),随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得到大量验证[1-4],并取得了相当的疗效。其原理在于利用提取自番木瓜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够降低连接长链黏多糖的非胶原蛋白质的分子量和黏稠度的特性,使髓核当中的黏蛋白发生去聚合作用,最终溶解髓核,其适应症为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另一种是1968年Sussman[5]发现的具有选择溶解性的溶解酶――胶原酶(collagenase),并做了椎间盘组织的体外实验,获得了成功。朱伟红等[6]动物实验硬膜外注射胶原酶,通过纤维环上的裂隙渗透到盘内,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木瓜蛋白酶有一定的过敏几率,且会引起诸如腰背麻木和误入椎管造成的截瘫等并发症,所以逐渐被胶原酶代替。因为胶原酶溶解的特异性,且不论是髓核或者纤维环都可被溶解,而神经实质对胶原酶不敏感,所以胶原酶渗漏并不会对接触的硬脊膜造成损害,马尾被蛛网膜、软脊膜的间充质细胞包围,所以亦不会造成损害。林云等[7]采用胶原酶注射疗法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优良率达到73.08%。

  2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

  Choy等[8-9]在1986年首次将技术应用于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获得成功。PLDD的原理在于减小椎间盘内的压力,从而使突出的髓核组织回缩,而包围髓核的纤维环和软骨终板形成的相对封闭结构为这一理论创造了条件。徐忠龙等[10]采用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术后按照改良Macnab方法评定,总有效率为9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微创护理新技巧

  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即使椎间盘容积很小的变化即可引起椎间盘内压的明显变化;如激光照射后髓核汽化可在瞬间使盘内压力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负压原因,突出的髓核组织发生回缩,解除相应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PLDD的局限性在于当髓核突破纤维环或者后纵韧带时,其效果非常有限,且激光设备造价高昂难于维护,所以现在较少应用。

  3 椎间盘成形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医疗领域的高科技手段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对外开放传入,如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国外学者对使用椎间盘成形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报道,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1-12]。椎间盘成形术主要有2种,其中冷溶切技术利用被射频能量动员的NA+运动,冲击组织细胞的分子链使其断裂。相对于传统热凝,低温(40°~70°),在移除病变组织的时候不会灼伤损害正常的生理组织,具有操作简单、局部温度低、创伤微小、疗效明确、恢复时间短、无需住院等优点。另外一种为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文献报道IDET产生作用主要有2个方面[13]:①局部电热效应会萎缩纤维环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发生二次塑形,在二次塑形的过程中可能使撕裂处愈合,一般情况下这种愈合发自于胶原纤维自身,所以产生瘢痕组织的可能比较小;②热能使分布在纤维环外层的痛觉神经末梢灭活,使之失去接收和传递疼痛信号的能力。

  4 椎间盘臭氧消融术

  2003年,Andreula等[14]报道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和74.3%。

  2004年,Muto、Andreula和Leonardi联合发表多中心研究报告,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00例,术后6个月随访1750例,总有效率为80%;术后18个月随访1400例,总有效率为75%。国内有学者认为,该手术的适应症仅仅局限于除游离型椎间盘突出之外的单纯由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或下肢放射痛。复发率比其他手术高,且经常需与胶原酶注射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作用机制,比较公认的是其可以抑制脊髓损伤感受器纤维,并且激活机体的抵抗系统,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促使其释放脑啡肽而起作用。通过臭氧使髓核细胞变性、坏死,基质纤维化,从而使髓核结构遭到破坏,髓核的体积缩小、固缩,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邢学红等[15]采用射频热凝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访3~6个月,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VAS评分法,臭氧组总有效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5 内镜技术

  5.1 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MED) MED是

  20世纪90年代首先起于美国的一项技术,其优点在于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直接接触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对关节突保护良好,因而保全了脊柱后柱的完整性,从而使脊柱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所以被迅速推广开来并应用于临床。随着MED技术的不断成熟,其治疗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对于复杂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涉及多阶段、巨大突出性等都有肯定的疗效。张卫国[16]采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术后症状缓解及神经功能改善等情况的优良数达27例,优良率为93.1%;但MED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手术视野受本身特点约束,术中出血会影响手术效果,对神经根误伤等。

  5.2 椎间孔镜(YESS) Yeung等[17]在1997年首次推出YESS技术,在透视下经后外侧入路,进针点位于后正中线旁开约8~12 cm,椎间盘造影后在内窥放大镜的观察下取出突出或压迫神经根髓核组织。Hoogland等[18]随后在YESS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采用较YESS技术更小的进针角度,逐级扩孔钻扩张椎间孔,经安全三角取出髓核。刘昊楠等[19]运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采用MacNab评分,优良率为88.1%。其优点在于:采用局麻,施术者可及时应对患者的反馈,有效避免神经医源性损伤;椎间孔镜对于单纯椎间盘突出的年轻患者有明确的疗效,伴有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不作为椎间孔镜的适应症。赵伟等[20]根据临床经验指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经椎间孔镜入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切口更小、术后疼痛轻、可以早期下地活动、术后恢复更快等优点。

  脊柱微创因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不破坏脊柱生物力学结构等优点,在近年来飞速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和患者接受,但脊柱微创技术也有其局限性,譬如手术适应症狭窄、微创设备价格昂贵、不便于基层医疗机构普及、技术要求较高。不过随着临床运用的增加,脊柱微创手术的理念更新,设备的改进和医师操作技术的日臻成熟,脊柱微创技术的治疗范围会逐步扩大。从20世纪60年代起,脊柱微创仅仅用了50年时间就取得了现在的成就。所以,从传统到微创是脊柱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患者和医师追求的共同目标,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