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08所属分类:医学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对于现在手汗症的新治疗方式有哪些呢,应该如何来促进现在医学上的治疗管理呢?本文是有关医学职称论文。我们也对这方面做了分析。手汗症是一种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性疾病,目前已引起遗传病学者的关注。有些学者发现该疾病呈家族性发病,并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但
对于现在手汗症的新治疗方式有哪些呢,应该如何来促进现在医学上的治疗管理呢?本文是有关医学职称论文。我们也对这方面做了分析。手汗症是一种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性疾病,目前已引起遗传病学者的关注。有些学者发现该疾病呈家族性发病,并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但至今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采用高发家系调查的方法,收集遗传因子较为相似的“同质”病例进行研究,有助于阐明遗传因素对本病发生的影响。
摘要:原发性手汗症是一种无明显诱因引起的手部汗腺分泌亢进的病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0.37%的青少年患有手汗症[1]。患者自儿童起出现阵发性的手部汗液滴沥,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以及人际交往,并可导致焦虑、躲避等心理状态。有学者认为该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23],但对手汗的遗传方式和基因定位未做进一步的探讨分析。笔者采用高发家系的研究方法,旨在阐明手汗症的遗传效应及方式,为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手汗症,治疗方式,医学职称论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06年11月-2007年5月就诊于笔者医院胸外科并进行手术的患者127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9例,年龄(21.23±4.26)岁(16~37岁)。凡一个家系中有≥2例手汗症患者均作为研究对象,共23个高发家系。
临床论文推荐:《临床医学》,《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月刊)1974年创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服务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促进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提高诊疗水平为宗旨。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1.2 方法 以手术病例作为先证者,采用自行编制的家系调查表,向先证者本人或其父母详细询问一、二级亲属中手汗症的发病情况,对曾经明确诊断或疑似手汗症的家属逐个面检,其中面检34例,面检率达85%,无法到本院面检的患者由知情者描述病情,然后根据手汗症的诊断标准作出回顾性诊断,绘制家系图[1]。所有调查均由一名胸外科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分析数据,χ2检验确定有无家族聚集性;应用同胞法和子女总数校正法计算多汗症的分离比,Penrose法估计遗传模式。
2 结 果
2.1 患病率 23人先证者中,男性12人(52.17%),年龄(20.17±3.30)岁;女性11人(47.83%),年龄(21.45±5.54)岁。一级亲属、二级亲属的患病情况见表1。先证者一级亲属手汗证的患病率高于二级亲属(χ2=64.61,P<0.001,表1),手汗症的发病率高低与血缘关系的近远显着相关,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表1 一、二级亲属手汗症患病率
2.2 遗传方式计算结果
2.2.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如果手汗症是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决定,当本病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后,其子女中患者与正常人之比为1∶1,子女如果有患病者,其双亲必定也有患病者。本组23名先证者中,有8名先证者其父母均未患手汗症,故可排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可能性。
2.2.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理论上来说,当患者的双亲都是同一隐性遗传病杂合子时,子女中发病患者的数量应该约占1/4,且男女发病机率大致相等。但是在仅分析同胞发病率时,患者的比值往往高于1/4,原因是把后代未患病但双亲都是携带者的家庭未列入在隐性遗传家系的集合群中,造成了系统性误差,所以必须进行校正。由于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同,校正方法也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完全确知”和“不完全确知”两大类。前者指家庭中所有的患者都已被查证确认,而后者指的是家庭中总有患者不能被查出确认。本调查属“不完全确知”类型,常用的校正方法有同胞法,先证者法、最大似然法、子女总数校正法。笔者采用其中的两种方法进行计算,运算结果见表2。
2.2.2.1 同胞法
隐性基因的分离比率p=R-N T-N
标准差=p(1-p) T-N
式中R为所有家庭中有病子女的总数,T为所有家庭中子女总数,N为家庭总数。
根据计算,p=0.291 7,标准差=0.065 6,95%可信度为(0.163 1,0.420 3),包含了理论分离比率0.25,说明手汗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性大。
2.2.2.2 子女总数校正法[4]
理论同胞总数=p(1-p) T-N
分离比率=∑R 理论同胞总数
式中T为所有家庭中子女总数,N为家庭总数,∑R为患病同胞总数。
根据计算,理论同胞总数为121.44,校正后的分离比率=37/121.44=0.304 7。结果与同胞法所得结果相似,说明手汗症属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可能性大。表2 同胞数及其患病情况
2.2.3 性连锁遗传
2.2.3.1 Y连锁伴性遗传 若一种遗传性状或遗传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缺少相应的等位基因,因此,这些致病基因随Y染色体的行为而传递,女性中不会出现遗传性状或遗传病,本资料先证者中有47.83%的患者为女性,故没有“传男不传女”的现象,可排除Y连锁伴性遗传。
2.2.3.2 X连锁显性遗传 若一种显性遗传性状或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父亲患病、母亲正常的家系中,其所生育的子女中儿子应该全部正常,女儿应该全部患病。本组资料中父亲患病、母亲正常的8个家系中所生育的8个患有手汗症的子女,其中4个是儿子,故可排除这种遗传方式。
2.2.3.3 X连锁隐性遗传 若一种隐性遗传性状或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当母亲患病、父亲正常的家系中,其所生育的子女中儿子应该全部患病,女儿应该全部正常。本资料中母亲患病、父亲正常的8个家系中所生育的13个患有手汗症的子女,其中8个是女儿,故可排除这种遗传方式。
2.2.4 Penrose法估计遗传模式 根据同胞患病率(s)和一般人群患病率(q)可以估计某病的遗传方式,依以下标准判断遗传模式:s/q接近1/2q为单基因显性遗传,s/q接近1/4q为单基因隐性遗传病,s/q接近1/ q为多基因遗传病。本次调查计算结果:q=0.0037,s=0.2917,s/q=78.838;1/2q=135.135;1/4q=67.568,1/q=16.44。结果显示s/q接近1/4q,进一步证实手汗症为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可能大。
3 讨 论
本组资料表明,手汗症确有家族集聚现象,家族同胞中发病人数越多,其再发风险越大。一级亲属手汗症发病率为30.21%,二级亲属为3.53%,说明本病高发家族中亲属发病率的高低与血缘关系的亲近呈显着相关,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从而证实遗传因素在手汗症发病中起明显的作用,特别是23个家系中包括先证者和一二级亲属的患病率为14.62%,较群体患病率的0.37%高39.50倍。因此,笔者认为本病在高发家系中可能存在致病性基因。 在医学遗传数学统计方法中,分离分析适合于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而阈值理论则适用于验证多基因遗传[5]。本研究结果表明,手汗症的遗传方式既不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性染色体连锁遗传,也不符合多基因遗传的规律,而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通过同胞法和子女总数校正法的计算,实际计算值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理论预期值十分相似,证实了手汗症属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的可能性大。据此推测,手汗症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一种性状,并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本研究为将来在手汗症患者中寻找异常性状并进一步进行基因筛检与定位提供一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同属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另两种疾病即长QT综合症与红斑肢痛症的致病基因均通过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得以确定[67]。手汗症的发病机理与上述两种疾病相类似,虽然目前致病基因尚未被发现,但Higashimoto等学者应用基因连锁分析的方法将手汗症基因定位于14q11.2q13 之间[8],这也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线索。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