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4所属分类:医学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但大部分父母对该病的知识都不是很了解,心理上会对其产生恐惧,在突发情况下甚至无法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那么何为新生儿败血症,诱发败血症的病因是什么?该病是否可以治愈? 一、定义 众所周知,与成年人相比,新生儿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但大部分父母对该病的知识都不是很了解,心理上会对其产生恐惧,在突发情况下甚至无法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那么何为新生儿败血症,诱发败血症的病因是什么?该病是否可以治愈?
一、定义
众所周知,与成年人相比,新生儿身体各方面(如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功能不全,这也是新生儿容易被病菌感染的因素。而败血症就是新生儿容易感染的疾病之一。该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反应。新生儿的体征由于比较特殊,该病的死亡率和发生率都较高。细菌、霉菌、病毒及原虫等等,都属于病原体,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细菌。
相关期刊推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半月刊)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以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为办刊宗旨,反映国内外儿科医疗、科研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目前,设有:专家论坛、论著、小儿神经基础与临床、儿童保健、小儿外科、药物与临床、讲座与综述、临床应用研究等栏目。
病因
病原菌
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病原菌存在一定差异。在我国,最为常见的葡萄菌,其次为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克雷白杆菌、厌氧菌、耐药菌株。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厌氧菌、耐药菌株等作为病原体被感染的败血症逐渐增多。导致这种上升趋势的原因较多,包括有抗生素、呼吸机使用过度;低体重新生儿成活几率增加等。
感染途径
产前感染:
新生儿在出生前可能就已经被母体感染了,因为母体内的细菌可以经过胎盘血行感染胎儿,其中以李司特菌、胎儿弯曲菌较多。但是因为母体发热能及时就诊,胎盘屏障存在,发生率较低。除此之外,羊水穿刺或宫内输血消毒不严格时也可导致医源性感染。
产时感染:
胎膜早破、生产时间的延长、孕妇在生产时困难,这些均有可能导致羊水被污染,而胎儿因此患上炎症,进而发展为败血症。在生产过程中新生儿的皮肤如果破损,或者未完全消毒、助产方式错误等,这些均可能使细菌通过肌肤或粘膜破损的地方直接进入新生儿体内,参与血液循环。其次胎儿通过产道时吸入、吞入该处的细菌也可使胎儿感染,再发生败血症。
产后感染:
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病菌可从脐带、皮肤粘膜损伤处、呼吸道、消化道等入侵。
医源性:雾化器、吸痰器暖箱内水箱、头皮取血、放置电极产钳损伤侵入。
免疫功能
病原体侵入血液之后并不就一定会得败血症。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有病原体数量、毒素强弱、新生儿免疫功能好坏等。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而无法使感染局限化,感染扩散进入血管而发展成为败血症。其次胎儿宫内缺乏微生物抗菌素原刺激,其免疫系统处于一定程度抑制状态。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全
屏障功能差:皮肤角化层、真皮层薄,易受损,粘膜通透性高,纤毛运动及腺体分泌不全,胃酸低,胆酸少。
淋巴结缺乏吞噬细菌的过滤作用,血脑屏障差,败血症易并发脑膜炎。
缺乏部分成分,即补体级调理素等水平低,导致新生儿体内的抗菌调理系统功能差。
经过临床一系列方法的检测,发现患儿中性粒细胞储备少,趋化作用差。另外,纤维素结合蛋白,备解素等数量不足,这导致身体无法对抗、吞噬细菌,使中性粒细胞吞噬、杀菌能力受到影响。
细胞因子能力低下,例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
•特异性免疫功能不全
在新生儿中,以早产儿感染风险最高。主要是因为新生儿在母体内待的时间越短,体内IgG含量也越低。
IgM是无法顺利通过胎盘抵达新生儿体内的,新生儿感染的几率与IgG、IgM含量密切相关。两者含量越高,被革兰阴性均感染的风险越高,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几率也增加。
T细胞的作用难以发挥,无法产生足量的细胞因子,这也是机体无法抵挡病原体入侵的其中一个原因。
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淋巴细胞功能障碍。
细胞免疫功能差,对真菌、病毒及细胞内寄生细菌易感。
临床症状
新生儿在出生后7天为界,如果7天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称之为早发型败血症。由母亲垂直传播引起,其主要的病原体为大肠杆菌,病情极为凶险,常呈暴发性多器官受累,死亡率高;出生7天后起病称之为晚发型败血症。由水平传播引起,主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常有脐炎、肺炎或脑膜炎等局灶性感染,死亡率相对早发型败血症低。临床上主要包括以下表现: (1)吃奶量降低,吮吸力小。与之前比,新生儿每天奶量明显减少,且时间短,吮吸无力,极易被呛到。
哭闹声音小。若患上败血症后,新生儿会不常哭闹,或仅小声地哭几声便停止。
体温异常。与正常新生儿比较,患上败血症的新生儿体温相对较低,一般在35.5℃下,且四肢会变冷。
全身疲软,活动极少。与正常新生儿比较,患上败血症的新生儿四肢活动较少,且四肢或全身都是软骨无力。拉伸其胳膊时,无明显的弯曲反应,松开后,胳膊会自然垂落,更不会主动去抓妈妈的手,没有什么活力。
反应迟缓,精神萎靡。受到同样刺激,败血症新生儿的反应不会像正常宝宝那样,如睁大眼、眼球跟随物体转动等,他们的反应迟钝或无反应,表现出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状态。
黄疸延迟消失或重新出现。健康宝宝的黄疸会逐渐消失。但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黄疸会延迟消失,或者消失之后又重新出现。
体重下降、出现休克症状。
检查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隐匿,缺乏特异性表现,其血培养阳性率低,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时间长,使早期诊断受到限制。临床检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实验室检查:①血细菌培养:注意污染问题;厌氧菌培养;L型细菌培养。②血清涂片找细菌:阳性表明细菌数量多,感染重。③检测细菌抗原:用以知抗体测血浆、尿、CFS中的致病菌。
其他检查:血细胞计数、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治疗
(1)抗生素治疗:在致病菌未明确前,选用两种抗生素治疗。一般选用双青类:
如氨苄青霉素或新青Ⅱ+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包括用氨苄青霉素加新青Ⅱ,通过静脉滴注给药。
支持疗法:保暖、供给足够热卡和液体、维持血糖和电解质正常。
免疫疗法: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交换输血;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者输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者输血小板。
预防
预防新生儿败血症还需孕妇配合,所以在怀孕期间,定期产检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需做好消毒措施,需与新生儿接触的人或物都需进行必要的消毒,如医生、护士、器具等,以便切断感染途径。
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监测,注意其面色、体温及精神状态;做好皮肤黏膜的护理,尤其是口腔、肚脐部位的卫生,避免发生损伤,出现感染。在擦洗清洁时需用柔软毛巾,避免因毛巾粗糙,反复摩擦而受损。一旦出现感染,及时给予治疗,同时可遵医嘱使用适量抗生素,降低感染风险。——论文作者:杨松旭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