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04-02所属分类:医学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对于高校各学科教育教学的要求。中医诊断学作为一门必修课、桥梁课,是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过渡到临床各科时的重要一环。加入课程思政内容,有利于学生认识准医生身份,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从而提高文化自信、行业自信。教师是课程思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对于高校各学科教育教学的要求。中医诊断学作为一门必修课、桥梁课,是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过渡到临床各科时的重要一环。加入课程思政内容,有利于学生认识“准医生”身份,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从而提高文化自信、行业自信。教师是课程思政的执行主体。培养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才能真正把教书与育人结合,切实担起育人职责。本文探讨了在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树立牢固的育德意识,提高育人的能力,真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价值引领,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教学;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就是在大学专业课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等教育。近年来,课程思政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中央文件中明确指出要要“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出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是全体教师。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培养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才能真正把教书与育人结合,切实担起育人职责。

  1树立课程思政责任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高校教师,人人肩负德育育人的责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本身就包括了“珍视生命,关爱患者,具有社会责任感”等医德素养,这对于融入课程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学专业的教师更是义不容辞。

  1.1医学专业教师肩负育德重任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思政课程仅是公共课的组成部分之一,课程覆盖面广,授课时间长,但影响力不够,学生往往把思政课作为“副科”来学习。广大医学专业教师,长期以来只关注自身学科的发展,与思政课联系较少;而思政课教师多数对医学专业内容并不熟悉,和专业教师在学术思想上几乎没有交集。这就使得思政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相互孤立[1]。在此严峻形势下,医学专业课教师认识到自身的“德育”责任尤为重要。

  1.2中医诊断学课堂是医德教育的适当时机长期以来,专业教师存在着认识误区,即“思政育人”是思政课的责任,是讲授医德的医学伦理学课程的责任,与中医诊断学专业课无关。在开始课程思政实践的初期,教研室教师共同学习文件,深入探讨了课程的德育实质。认识到中医诊断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在课程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学生从这门课开始见习,开始学习面对患者,是进行医德教育的绝佳时机。二是中医历来追求的“大医精诚”,其中的“精”指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中医诊断学即是开始学习专业技能的第一门课,其目标即是培养大医的“精”,因此中医诊断学一直在做传统医德里的“精诚教育”,这是本专业教师必然的责任。

  2挖掘课程思政内容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在课程思政的实践中亦是如此。在高校中,多数课程是专业课程,多数教师是专业课教师,学生的多数时间也用于专业课学习,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学生出于对教师专业学识的崇拜,很容易接受教师的“德育”指导;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也较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容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强于专门的思政课堂上的学习[2]。可见专业课在进行思政教育方面能够有受众、有时间、有途径、有成效。

  2.1增加教学大纲中课程思政元素教研室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首先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指导方针,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补充到现有的教学大纲中,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以往的大纲,教学要求中只有对于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的表述。新大纲中加入了课程思政的要求,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所依据,有的放矢。以“病因辨证”一章为例,原大纲完全为对于知识内容的限定,而新大纲表述加入了“通过六气转变为六淫从而致病”的过程,思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通过讨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思考加强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通过简介中医药治疗常见六淫病的优势,加强学生行业自信;通过讨论历史上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唤起学生行业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等。新大纲增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认知内容,增加了对于中医学辉煌发展的介绍,正是“润物细无声”的内容给予了学生爱国爱人民的思政教育。

  2.2完善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设计的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目标包括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即为课程思政元素的体现。还以“病因辨证”一章为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加入了“思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充分认识当今社会节奏、工作压力、经济发展等对疾病的影响”“思考加强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理解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观、世界观,唤起学生的行业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3挖掘教材中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直接地把思政教育的内容搬到专业课教学中,而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自然融入。课程里有“思政内容”,同时要使学生无思政课的既视感,自然而然地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中医诊断学多年的教学实践,一直秉承着“大医精诚”的教育理念,深藏着许多可归为“课程思政”的内容,只是未能将其明确到德育的层面并及时总结归纳。教研室利用集体备课、听课说课等机会,与高年资教师共同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以便于教师课堂实践。例如《中医诊断学》教材开篇“绪论”里面讲的发展简史,就有充分的思政元素。如“有疾齿住蛊”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脉经》对世界医学有着广泛影响,早在公元六世纪,脉学便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到17世纪,《脉经》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欧洲流传”等[3]。教师在学期的第一次课上给学生介绍几千年来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历程,介绍多个“世界之最”,既是医学上的思政教育,也是历史学上、传统文化上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教育,给学期全过程的课程思政开了个好头。

  3提高课程思政能力课程思政要求结合每门课特点开展德育工作。毫无疑问,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就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更无法将“思政”内容融入到课程之中[4]。

  相关知识推荐:论文发表时间和发表费用咨询

  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思政水平。以本教研室为例,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其学科知识水平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但医学专业教师未接受过长期的系统的师范类培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了解也远远不够,无法熟练的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学生答疑释惑。因而在当前社会形势之下,教师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要关心时事政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来,教研室组织教师及时学习“学习强国”APP新推送的内容,养成阅读主流媒体及地方党报党刊的习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教育和学习,如“远志计划——青年教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等,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了解国情、市情、校情,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其次,教师应向其他院校、其他专业学习,不断提升教法,以本学科的内容为载体,将思政元素有效且“无声”的融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原本就不是外加的,而是一直承载于各学科的知识体系之中,如果生搬硬套就会失去其应有的说服力。教师只有具有扎实的学识基础,才能做到以专业知识为依托,有机融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5]。开展实践以来,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全国高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建设专题研修班”,汲取先行开展课程思政的高校的先进经验,学习了“课程思政的金课之道;新时期高等教育新动向;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建设比较;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实施之道;以沟通心理实现立德树人”等内容。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研室老师共同商讨哪些章节适合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哪些内容,以何种载体形式融入,从理论到实践的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探索和发展。

  4小结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中“八大理念”首先强调了“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强调了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课程思政的实施,根本上在于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教育是一种以人来影响人的社会活动,教师的言传身教是重要的德育元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本身就是很好的思政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树立育德的意识,挖掘课程思政的内容,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将成为课程思政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论文作者:赵歆罗和古吴秀艳宋月晗关静马捷薛哲薛晓琳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