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0所属分类:医学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宜昌市三甲医院内科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为制定心理健康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方法本研究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作为测查工具,2019年10月开始对宜昌市三甲医院304名内科医务人员进行普测,深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宜昌市三甲医院内科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为制定心理健康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方法本研究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作为测查工具,2019年10月开始对宜昌市三甲医院304名内科医务人员进行普测,深入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内科医务人员得分高于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医务人员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的健康状况优于男性医务人员;未婚医务员的得分显著低于已婚和离异状态的医务人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差异体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上;工龄差异体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2个因子;不倒班医务人员的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倒班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内科和消化内科抑郁因子高于其他科室;工龄6~10年在人际关系敏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工龄11~20年抑郁因子得分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医务人员的总体心理健康状态情况低于普通人群;不同性别、婚姻、工龄、医院、科室、倒班与否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均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内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SCL-90
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而医务人员更是医疗行为的直接执行者,在紧张压抑等不良心理状态下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医疗失误。研究发现,约15%的医生处于亚健康状态[1],尤其是综合三甲医院,不仅承担工作的责任压力,而且担负着带教和科研任务[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宜昌市三甲医院内科不同科室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了解其健康水平,从而更好的帮助医务人员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工作,以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状态服务患者,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宜昌市三甲医院内科304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组,采用在线问卷的形式,有效问卷304份,来自宜昌市中心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涉及科室为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其中男47名,女257名;21~30岁155名,31~40岁106名,41~50岁38名,>50岁5名;已婚210名,未婚88名,离异6名;专科以下学历28名,本科230名,硕士及以上46名;初级职称及以下182名,中级职称91名,副高26名,正高5名;5年工作年限以下113名,5~10年工作年限99名,11~20年工作年限51名,20年以上工作年限41名;宜昌市中心医院94名,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84名,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126名;心内科74名,消化内科73名,内分泌科61名,神经内科96名;参与倒班222名,不参与倒班82名;护士225名,医生79名。
1.2测试工具SCL-90症状自评表以Derogatis编制的Hopkin's病状清单(HSCL1973)为基础,主要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其他的自评量表(如SDS、SAS等)相比,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更能准确刻画受测者的自觉症状特性等优点。SCL-90按全国常模结果,1~5分的5级评分,总分超过200分,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一般规定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分均≥3分为阳性,说明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1986年量表协作组曾对全国13个地区1388名正常成人的SCL-90进行分析得出常模数据。90项症状自评量表测试中,有效数据304份,调查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相关期刊推荐:《当代医学》杂志是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期刊。设有:论著、医院管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预防与卫生、护理园地、血管介入、肿瘤介入、专题论文、药物与临床、技术与创新、综述、个案报告、经验交流、教育园地等栏目。
2.2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女性医务人员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显著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医务员强迫和总均分得分显著低于已婚和离异状态的医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离异医务人员得分最高;医院差异体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一医院在躯体化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家医院,而中心医院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高于其他两家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差异体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2个因子;倒班差异体现在焦虑因子上。不倒班医务人员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倒班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室差异体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偏执6个因子。心内科在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高于其他科室,心内科和消化内科在抑郁因子高于其他科室,消化内科恐怖因子得分高于其他科室,心内科偏执因子得分高于其他科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在6~10年的人际关系敏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工龄11~20年抑郁因子得分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除了调查性别差异、婚姻状态差异、工龄差异、所在医院和所在科室差异外,还对人口学变量的文化程度、职称、职业类型等因素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分类讨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3.1医务人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内科医务人员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比常模的心理健康状态差。三甲内科医务人员多为省或市内重点专科,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见效较慢,这些因素可能造成内科医务人员的成就感低,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3]。
3.2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3.2.1不同性别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女性的在这五个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医务人员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高可能是因为男性更不容易表达情绪,没有女性那么多释放情绪的渠道,因而问题更为凸显。
3.2.2不同婚姻状态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强迫和总均分。未婚的医务员得分显著低于已婚和离异状态的医务人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离异医务人员得分最高。未婚的医务人员没有家庭的压力,没有复杂的人情往来。而离异的医务人员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社会压力,心理压力更大。
3.2.3不同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上。一医院在躯体化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家医院,而中心医院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高于其他两家医院,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4不同工龄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2个因子上。工龄6~10年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得分最高,而工龄在21年以上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最低。工龄6~10年,开始面临晋升、科研等压力,彼此间的人际关系紧张,而工龄在21年以上可能是由于工龄长,辈分高,人际关系压力小。
3.2.5是否倒班导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焦虑因子上。不倒班医务人员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倒班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在医院倒班属于正统位置,而不倒班处于边缘位置,因而更易焦虑。
3.2.6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偏执6个因子上。心内科在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高于其他科室,心内科和消化内科在抑郁因子高于其他科室,心内科在敌对因子上得分高于其他科室,消化内科在恐怖因子得分上高于其他科室,心内科在偏执因子得分高于其他科室,几个内科科室均非常辛苦,其中心内科可能压力更大,因为其专业方向的缘由,病情的特殊性,对医务人员有更高的要求,疑难杂症、危重病例、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要求也较高,紧张度更高,工作量也较大。
本研究除了调查性别差异、婚姻状态差异、工龄差异、所在医院和所在科室差异外,还对人口学变量的文化程度、职称、职业类型等因素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分类讨论,以探求其影响因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3问卷调查的局限性问卷可以同时收集大量数据,而且可以量化,但也有其局限性。①该问卷易让受测者对题意产生歧义;常模过于陈旧;实证效度欠佳[4-6];所以单纯使用SCL-90显然是不够的,应合理综合使用其他科学量表[7]。②必须充分认识到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8],所以解释分数时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③要考虑到测验分数将给受测者带来的影响,测验结果向无关人员保密;④虽然SCL-90量表在适用对象、信效度和常模3个方面存在争议,但是目前尚没有其他更好的可供选择的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的情况下,有其存在和应用价值[9]。综上所述,宜昌市三甲医院内科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和各院领导更多的关注,通过福利待遇缓其解心理压力,并结合社会资源,运用个人或团体咨询等方式给予医务人员心理帮助。——论文作者:张爱萍,陈琴,帅博,曹艳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