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狱警职称论文投稿人文环境对民警职业归属感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6-12-19所属分类:法律论文浏览:1

摘 要: 监狱人民警察作为国家刑罚的执行者,肩负着惩罚与改造罪犯的神圣使命,坚守着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和执法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然而,对于此行业的民警来说,更需要职业归属感。这是一篇 狱警职称论文 投稿:人文环境对民警职业归属感的意义。 摘要:监狱人民警察

  监狱人民警察作为国家刑罚的执行者,肩负着惩罚与改造罪犯的神圣使命,坚守着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和执法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然而,对于此行业的民警来说,更需要职业归属感。这是一篇狱警职称论文投稿:人文环境对民警职业归属感的意义。
狱警职称论文
 
  摘要:监狱人民警察作为国家刑罚的执行者,肩负着惩罚与改造罪犯的神圣使命,坚守着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和执法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新形势下,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进程的加快,监狱人民警察作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主体,如何提升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如何让监狱人民警察这支特殊的执法队伍主动积极地应对高要求、高标准、高风险、高压力、高关注的新常态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宗旨出发,试从监狱系统内外人文环境以及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的现状及对策着手,探究人文环境对提升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文环境;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
 
  在当前社会文明不断进步,法治进程不断加快,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监狱系统面临监狱安全稳定的高要求、公正文明执法的高标准、押犯结构变化导致的高风险、民警队伍发展的多诉求、社会对监狱工作的高关注等新常态,亟需监狱民警队伍从政治思想根源提升职业归属感,全心全意地归属到这个团队,充分发挥监狱民警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基于此,如何通过人文环境这样的“软坏境”提升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人文环境概念析疑
 
  人文环境是当今社会文明迅速发展的产物,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产生的新兴词汇。人文环境是专指由于人类活动不断演变的社会大环境,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社会性的,而非自然形成的。实用概念是人们周围的社会环境,相对概念是自然环境。
 
  析疑人文环境的概念,需要从“人文”开始研究。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文概念出现在《周易》的《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下。”所谓人文,即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区别,标志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人文的概念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人文区别于自然,有精神教化,礼乐教化之意。由此可见人文的概念从最早提出便把文治教化用于治国之道,并广推天下,以成“大化”。《后汉书.公孙瓒传论》中记载:“舍诸天运,徵乎人文,则古之休烈,何远之有!”李贤注:“人文犹人事也。”此处人文指的是人世间与人有关的事情。孙中山的《民权初步自序》中提到:“会此世运进化之时,人文发达之际,犹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之国家,其故何也?”此处人文泛指各种文化现象。之后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在其作品中将人文一词作为风俗、人情来理解。综上所述,“人文”的概念在我国泛指社会人伦、风俗人情、人性教化等各种多样化文化现象的总和。
 
  在西方,“人文”一词直接源于拉丁文,而拉丁文则继承了希腊文的意思,即对理想人性与优雅艺术的教育和训练。在所有生物中,只有人类才有这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才能接受这种教育和训练,所以,西方人称人文为显然来自于(人性)。吴国盛认为,人文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人”,代表了一种理想的人性,这个(人性)标志着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什么样的人性值得我们活着,否则活着没有意义;另一方面是“文”,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理想的人性,而(人文)将(人性)改成复数,表示实现这种理想人性的方式是多样化的。[1]结合中西方对于“人文”的释义,其中“人性”与“文化多样化”是共通的。综上所述,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而文化变量则是多样化的,其中包括共同体的态度和观念、人文素质、信仰系统、外界评价等等。用函数表示如图1所示:图1人文环境=(共同体的态度和观念,人文素质,信仰系统,外界评价,……)人文环境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又称“软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
 
  二、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般来说,归属感属文化心理学的概念,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是弗洛姆氏理论中的术语,意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职业归属感则是个体对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有清楚的认识和规划,愿意在组织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并为组织承担重大责任,愿意在组织中发展并愿意为组织施展自己才干的心理感受。职业归属感是个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2]从职业归属感的概念出发,本文认为,监狱民警的职业归属感即监狱民警在政治思想观念上非被动地肩负起惩罚与改造罪犯、维护社会执法公正的神圣使命的觉悟;在实际工作中对自己在民警队伍中的发展方向有清楚的认识与规划,有在组织中占据一定位置并为组织承担重大责任的态度与意愿;在信仰系统上自觉认定自身是监狱民警队伍中不可分割的一份子,愿意为监狱事业奉献终生的灵魂支柱。监狱民警的职业归属感直接关系到监狱民警队伍建设的凝聚力,关系到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进程,关系到监狱事业的安全稳定,关系到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的核心战斗力。
 
  三、人文环境与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的关系阐析
 
  本文认为,人文环境各文化变量中,对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有明显影响的文化变量有共同体的态度和观念、人文素质、信仰系统、外界评价。现从这四个变量出发,对人文环境和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的关系阐析如下:
 
  (一)共同体的态度和观念与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的关系所谓共同体的态度和观念即在监狱系统这个共同体中,对于监狱民警职业的认同度与荣誉感。态度即认同度,观念即荣誉感。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职业情感是一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一种职业只有满足了此层次需要才可能产生认同度,而认同度决定着更高层次的职业情感养成。荣誉感则是“尊重需要”,这种职业情感更持久,更深刻,是把人的内心思想化为实际行动的“催化剂”,“为荣誉而战”成为这种情感最集中的表达方式。[3]由此可见,认同度和荣誉感在职业归属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认同度越高,归属感越强;荣誉感越高,归属感越强。如图,两者呈正相关。
 
  (二)人文素质与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的关系邢永福认为,人文素质主要体现在个体对社会、他人和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4]王玉华等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关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属于人文素质范畴。[5]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是由文化知识与修养、社会心理、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特质。监狱民警队伍的人文素质越高,越能对民警职业和监狱事业产生正确而深刻的认知从而渗透到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准则中去,越能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道德水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越能产生民警职业归属感。如图1,两者呈正相关。
 
  (三)信仰系统与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的关系信仰系统是人文环境各文化变量中的灵魂支柱,也是指引职业归属感的最高指挥棒。本文所指的信仰系统特指职业信仰。监狱民警的职业信仰是民警队伍在长期特定的执法工作中对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形成的高度认同感、集体荣誉感和崇高归属感,也就是所谓的“警魂”。由此可见,职业信仰中直接包含了职业归属感。信仰系统中民警的职业信仰越坚定,职业归属感也就越高。如图,两者呈正相关。
 
  (四)外界评价与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的关系监狱系统外的共同体对于监狱系统和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的评价同样对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在社会对警察职业和监狱工作的高关注下,媒体与人民群众如何评价监狱事业和监狱民警直接影响了监狱民警队伍的社会地位。外界评价越高,监狱民警的社会地位也就越高,社会地位越高,对监狱事业的认同度也就越高,那么职业归属感也就越高。如图,两者呈正相关。
 
  四、现状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数据统计等形式,对监狱系统内外人文环境和新常态下民警职业归属感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监狱系统内部共同体的态度与观念中民警职业归属感两极分化严重本文在对人文环境中此项文化变量的调研中,采取了个别访谈调研的形式,对不同职级的监狱民警均进行了访谈,被访谈对象职级构成如表1所示:表1职级情况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科员人数291124访谈结果表明,科员以上职级的共22人,其中有2人明确表明有强烈的职业归属感,17人表明有职业归属感,还有3人表示并未考虑过归属感的问题。所以,科员职级以上的表明有职业归属感的所占比例为86.36%。而在科员职级的24人(含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普通科员)中,只有8人表明有职业归属感,所占比例只有33.33%。由此可见,在此文化变量中,民警职业归属感受职级影响,两极分化严重。
 
  (二)监狱民警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人文环境中人文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变量。其中文化知识与修养代表了人文素质的认知基础,而文化知识与修养基本上取决于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所以在对监狱民警人文素质的调研中,本文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对监狱民警的文化程度进行了统计,以省内某监狱为例,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探索争鸣?5?法制博览LEGALITYVISION2016?04(中)学历情况研究生及以上本科(含在职大学)大专(含在职大专)中专及以下人数3121363数据显示,该监狱共163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占1.84%,本科(含在职大学)占74.23%,大专(含在职大专)占1.84%,中专及以下占1.84%,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会影响整个民警队伍对监狱事业的认知水平,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影响整个队伍人文素质的指数,从而影响民警职业归属感的树立。
 
  (三)新常态下监狱民警职业倦怠及自身认知不足导致职业信仰缺失,信仰系统受到冲击监狱民警作为一支特殊的执法队伍,面对高要求、高标准、高风险、高关注等新常态,信仰系统受到冲击,出现了以下问题:1.民警面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基层一线值班、带班、加班的工作模式,监狱和家庭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很容易形成职业倦怠,从而把监狱工作仅仅当成“饭碗”,得过且过,没有把监狱工作当成一份事业。2.民警的“围城心理”导致自我定位偏差,有些民警认为监狱民警相较于公安民警来说是“二类警察”,在社会地位、待遇等方面都低人一等,却没有认识到公安工作比监狱更危险更艰苦的现状。3.民警政治思想认知深度不足,对组织处理与问责不满较多,对违规行为潜在执法风险思考较少,认为组织关心少处罚多,没有认识到“从严治警”就是最大的“从优待警”。以上问题直接导致了职业信仰的缺失,导致职业归属感丧失灵魂。
 
  (四)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对监狱民警评价不容乐观,系统外共同体对监狱民警知之甚少或被舆论误导,监狱民警社会地位不高新媒体环境下,不少“丑警”宣传充斥于各类媒体,对监狱民警的报道不多且以负面为主。同时,监狱系统外的共同体对监狱民警知之甚少,本文以对监狱民警的看法为内容对省内交通系统某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3份,调研结果如图2所示:图2如图2所示,只有14%接触过或了解过监狱民警的人民群众认为此职业值得尊敬,甚至还有33%的人民群众认为监狱民警素质不高且会殴打犯人,说明在人民群众的印象中监狱民警“狱卒”的形象还未改观,53%的则是一无所知,可见系统外共同体的评价不高。综上所述,以上原因都导致了监狱民警社会地位不高的现状,严重影响了民警职业归属感。
 
  五、对策及现实意义
 
  针对以上现状,本文就如何通过改善人文环境的各文化变量提升监狱民警的职业归属感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注重人文关怀,明确责任分担,自上而下改善人文氛围从而引导共同体的态度和观念针对非领导职级的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不强的现状,首先领导应从思想上意识到人文环境的重要性,注重人文关怀,有意识地自上而下改善人文氛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引导共同体的态度和观念。其次硬手段上一方面应明确责任分担,在从严治警,问责加强的新形势下,更应分清职责范围,避免因责任不清而导致的“踢皮球”心态,增强个人责任感从而明确共同体的态度观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分、奖励、表彰等多种形式进行激励增加民警荣誉感。再次软手段上可以通过各种人文关怀例如工会慰问、领导个别谈心、座谈会等形式,此处提出的这些软手段需要摒弃走形式的工会慰问、走过场的个别谈心和座谈会,需要真心实意能温暖人心的工会慰问、真正平等坦诚的个别谈心、真正言论自由的座谈会,才能达到有效沟通从而以共同体最容易接受的方式由内而外地引导态度和观念。如此软硬并举,才能提高共同体的认同度和荣誉感从而提升职业归属感。
 
  (二)提高认知水平,增强艺术感染,营造学习氛围,避免“负循环”,提升人文素质针对监狱民警文化程度和人文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学习培训机会来提高民警文化素质和认知水平,平时多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及公益活动,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重视文化,尊重艺术”的学习氛围,用艺术感染提升人文素质;另一方面因监狱民警的工作对象是罪犯,长期在改造罪犯的环境中可能会出现被“反改造”的情况,即沾染了罪犯的不良思想与习性,形成“负循环”,故而重视与避免“负循环”才能真正提升民警人文素质。
 
  (三)明确职业规划,攻克职业倦怠,注重民警职业诉求,重塑职业信仰系统针对信仰系统受到冲击的现状,第一应明确职业规划,注重个人发展与成就感的培养,从而把工作做成事业。第二应采用轮岗制等手段攻克职业倦怠,并注重系统内职业信仰的宣传教育,从政治思想根源重塑职业信仰,让民警把监狱工作当做一份事业。第三应破解“围城心理”,安排监狱民警去公安系统挂职锻炼,切身体会公安民警的难处,用自身经历纠正监狱民警是“二类警察”的自我定位偏差。第四应在问责民警后做好解释宣传教育工作,纠正民警认为组织关心少处罚多,不保护自己系统民警的想法,让民警充分意识到“从严治警”是为了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尽早问责是为了避免之后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故而“从严治警”才是“保安全、保饭碗”的最有力手段,才是最大的“从优?6?2016?04(中)法制博览探索争鸣待警”;同时,在问责之外,还应注重民警职业诉求,想民警所想,急民警所急,切实解决民警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才能让民警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保护。如此多管齐下,才能重塑职业信仰系统,提升职业归属感,为监狱事业注入“警魂”。
 
  (四)主动利用新媒体做正确的舆论引导,加强监狱系统与外界的联系沟通,提升监狱民警社会地位针对新媒体环境下负面报道多,外界对监狱民警评价不高的现状,应该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把外界媒体和罪犯家属请进监狱系统,揭去监狱神秘的面纱,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将现代化文明监狱展示给媒体受众,从而通过各种正面报道宣传监狱正能量,正确引导舆论。监狱系统可以在内部成立一支专业的传媒队伍,用于监狱系统的危机公关和宣传报道,与时俱进,与外界媒体接轨,共同利用传媒的力量扩大影响,树立监狱良好形象。同时,监狱系统应多开展与外界各企事业单位的联谊及合作,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沟通,开拓视野,避免固步自封,通过各项活动提升外界对监狱民警的评价。通过以上手段提升了监狱民警的社会地位才能有效提升民警职业归属感。综上所述,通过人文环境这样的“软环境”潜移默化地作用于监狱民警队伍的精神建设与警魂工程,对提升监狱民警职业归属感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国盛.让科学回归人文[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彼得.史密斯,彭迈克,齐丹.库查巴莎.跨文化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亚伯拉罕.马斯洛.人的动机心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邢永福.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5]王玉华,王茹.人文素质教育之我见[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