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24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2019年,我国垃圾分类进入全力推进时期,浙江发布全国第一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省级标准《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为垃圾分类奠定产业制度基
摘要:2019年,我国垃圾分类进入全力推进时期,浙江发布全国第一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省级标准《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为垃圾分类奠定产业制度基础。浙江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问题是生活垃圾清运量大,清运总量全国占比高,本文分析了浙江垃圾分类的现状和优势,从源头控制垃圾量、推广“互联网+”模式、加强监管模式、建立回收奖惩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浙江垃圾分类;现状;优势;对策
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我国垃圾产出量与日俱增,环境承载能力下降,许多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扰,实施垃圾分类政策势在必行。2019年8月,全国第一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省级标准《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发布,使得垃圾分类有了“浙江标准”。垃圾分类作为目前最有效的垃圾科学管理方式之一,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以创新助力垃圾分类,充分利用5G、AI、大数据、物联网、大视频等智能化手段,有效减少土壤、水、大气污染,减少需填埋处理的垃圾数量、垃圾占地面积,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尤显重要。
一、国内外垃圾分类现状
2019年,我国垃圾分类进入全力推进时期,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与此同时,全国多地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截至目前,134家中央单位、27家驻京部队和各省直机关已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已配备厨余垃圾分类运输车近5000辆,有害垃圾分类运输车近1000辆,2019年国家计划投入213亿元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各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覆盖家庭已超过1900万次,参与的志愿者累计超过70万。
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日本、德国等较早开展了垃圾分类、循环利用,法律齐备、政策到位、公民认同、社会各链条全方位参与。以日本为例,其垃圾分类的管理机制是以公民参与的动态系统为中心,并加以法律制约、监督惩罚、宣传教育与扶持激励共同作用,从不同的方面促使公民与公民团体发挥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群众自治的特点。首先,日本垃圾分类管理成功的基础是垃圾产生主体责任的明确。日本对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分别进行了规定,如制定《废弃物处理法》《再生资源使用促进法》《纸浆制造业自主限制方针》等。其次,使大众参与垃圾分类回收,日本教育系统从公民孩童时期就开始了垃圾分类教育,公民从小养成垃圾分类及处理的好习惯也是日本垃圾回收利用顺利实施的主要原因。此外,德国、瑞典的生产者责任制度、英国向纳税人征收“固体废弃物填埋税”、澳大利亚制定“垃圾日历”回收不同种类的垃圾等方法也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
二、浙江垃圾分类进展与优势
浙江省作为我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常住人口已超过5700万,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已超过4.8万吨/天。然而,作为土地资源小省,浙江省平原和盆地面积只占到全省陆地面积的23.2%,未来能够用来建设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终端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的土地资源极为有限。因此,为尽快实现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避免出现垃圾围城的困境,健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政府推动、政策支撑的垃圾分类工作体系迫在眉睫。
目前浙江垃圾分类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活垃圾清运量大,清运总量全国占比高。2018年浙江省生活垃圾清运量总量由2012年的1048.01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1474.62万吨,总体增幅达到40.7%。生活垃圾清运量至2017年起,增长速度变缓,2018年同比2017年增幅为1.4%。浙江省人均生活垃圾清运量从2012年的0.22吨/人,上升至2018年的0.29吨/人,涨幅达到32%,同比增幅由2013年的6%下降至2018年0.5%(见图1)。目前垃圾处理主要方式是垃圾焚烧,2018年,由于生活垃圾焚烧产生飞灰量12.08万吨,同比增长5.04%,综合利用量1.55万吨,处置量6.32万吨,暂存量4.21万吨。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2012年为17081万吨,2018年增长至22802万吨,增幅达到33.4%。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浙江省垃圾清运全国占比呈波动上升趋势,2018年为6.47%,较2017年有所下降(见图2)。
近年来,浙江省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上注重政策设计、宣传教育、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注重政策设计,分类标准完善。浙江省近几年通过出台各种政策文件、完善垃圾分类标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地,为当前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路径、提供了参考方案、确立了工作目标。2017年10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在政府管理层面确定了浙江省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任务、保障措施;2018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就垃圾分类相关责任的界定、相关奖励及处罚办法、垃圾混合收集、运输、垃圾分类的源头治理等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部署和规定,首次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责任和义务,违者不仅面临处罚,还可能被记入信用档案;2019年8月,《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发布,是全国第一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省级标准。
二是组织机构完善,典型经验丰富。浙江省委省政府于2018年6月成立了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地也相继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部门联动、上下协同做好工作,严格督查考核,各市按季度向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并牵头开展检查评估。同时结合全省各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垃圾分类回收模式,涌现一批富有特色、回收效果明显、具有可借鉴意义的模式:如干湿分类全产业链运营的杭州余杭“虎哥回收”模式、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倡导精细化分类的“全品类、全区域、一体化”属性的“搭把手”模式、“线上云平台+线下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家宝兔”回收模式、杭州村口“便捷高效智能回收箱”回收模式等,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宣传教育到位,居民素质大幅提升。近两年尤其是2019年以来,浙江省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全省各地纷纷制定实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行动计划,制作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手册、公益广告宣传片、在纸媒、电台、电视台、网站、手机新媒体开办互动栏目。在全社会特别是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商业中心、公交站点等公共场所,大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公益宣传,不断提升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浓厚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广泛宣传典型经验,推广样板示范,例如杭州江干区的垃圾治理新模式——“桶长制”,一个垃极桶由一个桶长专门负责。
相关期刊推荐:《今日科技》是科技情报刊物。该刊传递省内外、国内外新颖实用的科学技术,交流适于推广使用的科技成果,反映当今科技发展水平,预测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提供科技市场的信息和科技情报产品,介绍新兴科学技术和科技知识。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咨询期刊天空在线编辑。
三、加快提升浙江垃圾分类成效的对策与建议
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的浙江,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垃圾分类这件事当作民生实事来推进。自浙江省垃圾分类制度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下一步要加快提升垃圾分类成效、实现“零增长、零填埋”的目标,须从以下4个方面大力推进:
(一)从源头控制垃圾量,降低垃圾分类难度
塑料因其长期不可降解性,成为引发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垃圾之一,浙江作为电商大省,如何实现塑料垃圾的“源头减量”,研发、生产和使用可降解塑料,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厨余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短板,因其存在的腐烂快、散发臭味、运输不便等问题,及时原地处理厨余垃圾的关键还是要靠技术。
一是普通民众遵循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购物过程中多使用环保袋,减少外卖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等。二是政府要求厂家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或者在在相关外包装袋上印制与回收装置中图案、色彩、文字相对应的标识,以提高投放的准确率。三是企业提升绿色包装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尽可能使用易于处理或者可回收的原料,合理使用再生资源,最大程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四是一般家庭厨余垃圾采用物理方式来解决,安装“厨余垃圾处理器”。五是餐饮行业和食品加工行业安装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设备,通过生物菌分解的方式,把厨余垃圾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残渣,残渣则可以作为绿色生物菌肥料。
(二)推广“互联网+”模式,让垃圾分类智能化
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模式,让垃圾分类不再需要“死记硬背”。一是合理利用科技手段,让垃圾分类智能化,不仅能够节省人力、提高回收效率,还能帮助人们养成良好习惯。例如小米、华为Mate30系列都具备垃圾分类的功能,其中华为推出的HUAWEIAirLens应用,具备了高识别率、支持多城市垃圾分类标准、即拍即识等特性,当用户打开应用后,仅需对准要投放的垃圾进行扫描,就会显示出垃圾名称、所属类别以及分类方式,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可以有效助力垃圾分类。二是用“5G+VR”技术,对市民进行垃圾分类开展专业帮助。在浙江武林街道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依托于5G网络低时延的特性,VR一体机的手势识别器会快速识别体验者发出的指令,握拳即选择垃圾,成功拿起垃圾时会有发光提醒;体验者通过转动脖子来确认将垃圾扔到哪个垃圾桶,选定垃圾桶时,垃圾桶也会发光提醒,此时将五指打开即可将垃圾扔入桶内,垃圾桶会同步判断分类正确与否。
(三)实现垃圾资源化管理,建立回收奖惩机制
一是建议探索垃圾资源化处理方式,实现资源转化。将垃圾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选处理,分类为不同的类型,使其成为再生资源。譬如将垃圾中的塑料分选出来,塑料造粒后循环再利用;将垃圾中的金属分选出来,冶炼后循环再利用;将垃圾中的纸、木制品分选出来,造纸后循环再利用……除此之外,还可将厨余垃圾等经粉碎、脱水、发酵等程序,加工而成的有机肥用于种植业。二是建立有偿回收制度及奖惩机制。学习德国、日本等地,建立垃圾有偿回收制度,通过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双向发力,使垃圾有偿回收点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让民众可以十分便捷地将垃圾兑换为钱物,使垃圾分类能够为民众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从根本上激励民众自动自觉地践行垃圾分类,有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运行。对于垃圾分类不当的企业和个人,建立处罚机制,例如到社区清理垃圾等。
(四)加强指导和监督,建立垃圾分类监管长效机制
是建立垃圾分类实名制可追溯管理体系,通过手机APP扫描找到投放者信息并对垃圾分类投放质量评分。目前,杭州、绍兴等地已经施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知晓率达到了100%,投放准确率在85%以上。二是启动“垃圾分类”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通过移动网络和智慧环卫信息化平台,政府部门可以对各区县、街道、社区的分类质量进行统计汇总,方便小区督导员及社会公益组织对实际分类情况进行指导。三是搭建多终端可回收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有线视频监控和4G视频监控两种方式,实现各垃圾站7×24小时实时视频查看、录像调取、图像截取,有效监管分拣员工作时长,实时监测垃圾站卫生情况,为垃圾分类插上智能化的“翅膀”。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实现分类全覆盖,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垃圾资源化是未来城市垃圾处理的方向,但我国垃圾分类尚处在发展的初期,浙江作为先行先试区,应做试点模板,在源头处理、智能化、资源化、长效发展中总结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助力全国垃圾分类的实施。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