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1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当代中国,就业问题已成为最大的民生,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到个人前途与命运。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困境,也日益严重。本文在研究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现状的基础上,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及用人单位三方来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

  摘要:当代中国,就业问题已成为最大的民生,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到个人前途与命运。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困境,也日益严重。本文在研究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现状的基础上,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及用人单位三方来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的原因,进而从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及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措施,意在为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的解决贡献一份力量,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大学生们实现更好地就业。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境;对策

  当代中国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及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就业困境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日益严重,大学生失业率逐年提高。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更倾向于让更多的学生能受到高层次教育,当然这也就直接地使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加之近年来金融危机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影响,也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这一焦点话题为核心,深度剖析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原因,并找出其解决方案,帮助大学生实现更好的就业。 虽然近些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诸如“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扶持大学生就业的措施,致使就业状况得到有效的持续改善,但是就业困境问题的形势依然很严峻,“毕业即失业”甚嚣尘上。所以,我们必须深度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严重的现状及其相关原因,提出解决就业困境促进就业的有效应对策略。此外,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必然要求。因此,大学生就业困境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现状

  1.大学毕业生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 ,尤其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继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的到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面临就业的大学生群体不断膨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从2005-2018年的人数分别为333万,415万,496万,558万,612万,650万,680万,700万,727,万,749万,756万,759万,834万,860万。2019年本科毕业生预计超过90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自2006年起,中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超过400万人,而大学生就业率一直70%左右,现在更是到了60%的边界。随着大学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率却徘徊不上,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客观事实。

  2.大学生结构性就业困境问题显著

  我国的大学生结构性就业困境是在结构转型、经济高速发展、高校扩招及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等多方面因素下发生的。这其中,结构性就业问题尤为突出。通俗地讲就是用人单位招不到他们满意的员工,与此同时求职者也找不到他们顺意的工作,从而形成了职位空缺的局面。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问题严重主要是由其现有的知识、专业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我国目前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并且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衡。从地区来看,北上广等大城市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需求较旺,大于当地的大学生生源数,而中西部偏远落后的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量,但由于那里薪酬较低,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于是就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尴尬局面;而从专业来看,所学专业不同的大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所处的境地也不一样。理工科的一些热门专业,如土木工程、通讯、电子等学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职业选择时,有很大的主动性,这些专业毕业的高校学生在选择职位时也能与自己所学专业更好的切合,而一些人文类基础学科及冷门专业,如社会学、哲学、等科类的毕业生供给相对不足。

  相关期刊推荐:《中国就业》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中国就业促进会主办。以服务城乡统筹就业为宗旨,以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促进行业规范、加强就业指导与信息交流为己任,围绕就业的各项工作,宣传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报道就业服务行业动态,交流就业典型经验,展现职场人物风采,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为就业服务战线的基层工作者搭建经验交流的桥梁,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进城求职务工人员、广大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指导与创业指南。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

  1.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自身仍然还存在很多原因致使他们就业出现困境。

  一是择业心态。大学生选择就业时期望值过高,受官本位传统思想影响较大。现如今,由于封建专制统治和传统“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社会中仍然不乏有一大批人热衷于做官。“朝里有人好做官,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想法在社会中甚嚣尘上,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偏远山区,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做官才是最好的出路。青年大学生作为21世纪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接班人,其思想还处在不完全成熟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这种不正风气的影响,形成“只有做官才是正经的”这种错误的观念。另外,少数大学生不想就业,认为社会环境残酷,不比“象牙塔”般的校园,缺乏经历社会洗礼的勇气;一部分大学生有优渥的家庭环境,不需要面临就业的压力,这也间接地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还有部分大学生属于自愿性失业,甘当“啃老”族,这是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一种特殊情况。

  二是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大学生受鱼跃龙门观念的误导,再加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及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大学生分配制度逐渐取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也融入其中,大学毕业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个人才华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少数大学生自小受家长的过分宠溺,缺少吃苦耐劳、创新的精神。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过度重视书本知识,缺少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致使在毕业时,创业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就业困境。

  2.高校方面因素

  高校作为其影响大学生的微观环境,在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招生的比率逐年提高。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使得大学生毕业人数大于市场需求量。这样,必然导致一部分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的问题。此外,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相应地对劳动力需求结构产生了影响,致使社会对大学生职业方面的应用能力更加注重,而高校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教育与栽培,一些地方高校在扩招后,教育投资力度较小,办学条件跟不上社会需求,其影响大学毕业生质量。

  二是就业指导能力不足。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时,高校辅导员由于缺乏相应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的训练,以及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的限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很难提供一些系统专业的建议,更多的停留在表层工作上,发挥不了良好的指导作用,解决不了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疑惑,从而帮助不了他们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

  3.用人单位方面因素

  随着生产活动的日益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双向选择用工制度的实行,使用人单位的自主权逐渐扩大,尽最大可能的满足自身的用工需求,搜寻合适自身的人才。有些用人单位本身就存在不公平合理的聘用机制。从全国范围来看,用人单位进行招聘,大多以主观因素来衡量高校毕业生,诸如“985”、“211”等名校的毕业生,在很大程度上会得到优待,甚至直接录用,而普通高校毕业生与之相比则立见上下。“名校效应”引导着用人单位的聘用机制。

  三、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困境的出路研究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邦之策。但与之而来的就业困境问题也是每个国家的政府都会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因此,正确地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困境所面临的新形势,积极探讨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成为了当前改善民生所面对的重要研究课题

  1.政府积极主导就业

  大学生就业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方面,这关乎到家家户户的利益,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的过程中,政府要积极履行职责: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各项政策。使党的各项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与方政落到实处,为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提供宏观保障。

  1.1政府不断深化体制改革

  政府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要求。政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加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国以往的高等院校办学基本上是以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办学为主。使得高校毕业生难以跨行业、地区就业,致使许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重重甚至失业。因此,政府从制度上着手考虑,扫除劳动力流动这一制度性障碍。其次,政府要积极创造宽松的就业体制环境,有效推动大学就业困境学生在农村和城市的来回流动。此外,在政策上鼓励和扶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是符合新世纪高等教育与发展的趋势。

  1.2政府完善高等教育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政府完善高等教育发展要选择适度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考察我国现阶段的体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政府实施积极地再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就业困境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政府要积极制定鼓励到农村就业的惠民政策,从而吸引就业困境大学生再就业,加强就业困境大学生再就业的技能培训。

  2.用人单位努力帮助就业。

  21世纪是一个经济腾飞发展的时代,更是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在知识经济社会的上层建筑里,用人单位如果忽视了科学技术和知识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有效合理利用,这必然会导致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而恰好大学生正是高人力资本的主要载体。用人单位理应积极吸纳高人力资本的大学毕业生,坚持“量才适用”的原则。在双向选择的用工制度中,用人单位掌握了选择的主动权。因此,用人单位在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上,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坚持在用人方面:“量才适用”以及“任人唯贤”。在当代社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用人单位在很大程度发挥着作用

  3.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方式,进行结构调整

  高校作为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主体,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高校就业形势相对比较严峻,大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容易,大学生就业困境情况比比皆是。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却很旺盛。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和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所以,在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这一现状时,高校应该调整、改革与发展。

  3.1 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方式

  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市场为导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必须符合市场需要,应该具体到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上,根据市场需求来规划大学生的职业类型及就业渠道的变化,在专业课设置上同一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更加细化和多元化,实现专业大类不变的情况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2 高校进行结构调整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类型中结构性就业困境问题比较显著,高等教育结构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其表现为,当前高等院校的层次、布局、学科和专业结构存在着与整个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所以,为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高校进行结构调整是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的根本之策。

  高校进行结构调整首先以经济结构以及技术的进步为基础,从而不断调整,而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件长期的任务。因此,高校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不断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的供给与市场之间的需求不断适应,以有效缓解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现状。

  4.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自身息息相关,所以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问题,作为大学生自身就必须提高自身能力及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4.1 大学生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切实现实利益和每一位学生的家庭,为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问题,大学生作为这一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从而使自己在众多高校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实现更好的就业。首先,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与专业相关的活动及实践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此外,要利用课余闲暇时间,勤去图书馆,翻阅查看职业技能的相关书籍,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大学生做事的主动性;其次,大学生作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接班人,要积极参加校园实践活动,适应社会需求与发展。最后,要学会做出调整与规划。大学生应根据社会及市场的变化与需求,积极做出职业规划,掌握就业的主动权。

  4.2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这一问题,就其大学生自身而言,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方面大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认识自我,端正就业的态度,即精准的就业定位。因此,当前高校毕业生树立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社会与市场的需求更新自己的择业观,去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工作,从而实现灵活就业。然而,部分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过分关注具体的工资水平和地理位置,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应过分关注。其次,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大学生一定要认识自己,一方面要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诸多面有一个客观准确的分析;另一方面理应还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论文作者:杨娜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