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基于同行专家评阅意见的中医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质量控制机制探索

发布时间:2021-04-01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通过对河南中医药大学350篇中医专硕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阅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中医专硕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内容要素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专家对学校中医专硕学位论文创新成果评分最低,论文写作规范争议最大;中医儿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摘要:通过对河南中医药大学350篇中医专硕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阅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中医专硕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内容要素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专家对学校中医专硕学位论文创新成果评分最低,论文写作规范争议最大;中医儿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最优,针灸推拿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最差;中医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综合质量显著优于专业学位硕士。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项分指标与综合评价均密切相关,提示专家是基于此7项分指标对论文进行评价和打分。今后学校中医专硕的培养应重点关注学术创新能力,不同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和学位论文写作训练等方面。

基于同行专家评阅意见的中医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质量控制机制探索

  关键词: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阅意见;中医硕士;质量控制;教学培养

  2015年9月随着首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并轨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中医专业学位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剥离,将更加重视中医临床思维和中医技能的培养。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通知,分别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培养管理、学位论文等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因此,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将面临更高、更严的标准和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之一,能直接反映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判别一个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1]。近几年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在以往匿名评审,实名评审,学术不端检测,答辩的基础上,增加了论文第三方送审、预答辩、两季答辩、弹性学制等措施,虽然学位论文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索和思考。

  本研究基于河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论文第三方送审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医专业学位硕士(以下简称“中医专硕”)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阅意见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分析,以便客观、定性地了解学科实力,毕业生质量和研究生培养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医专硕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对学位论文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及管理,全面提高中医专硕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医教协同中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数据收集

  以我校2019届提交中医专硕学位申请者的350篇学位论文的1050份同行专家评阅意见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论文送审平台———凡科论文评审平台保存的数据,所需数据信息完整。

  1.2评阅指标

  每篇论文均由3名外校同行专家进行评阅,评阅人要求必须由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担任。要求评阅人给出论文详细评语,对论文的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做出综合评价,并对论文选题(10分)、文献综述(10分)、创新成果(20分)、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20分)、科研能力(20分)、学术道德(10分)、写作规范(10分)各给出具体分值的定量评价,最后给出是否同意答辩的意见。评阅专家由第三方(凡科送审平台)选定,即以双盲方式进行送审。

  相关知识推荐:中医药类审稿快的期刊杂志

  本研究以100分为基准,将评阅结果进行折算,每篇论文评阅的总成绩除以评阅专家人数,即为该论文的评阅成绩。评阅成绩≤60分者定义为“较差”,74分≥评阅成绩≥61分者定义为“一般”,84分≥评阅成绩≥75分之间者定义为“良好”,评阅成绩≥85分者定义为“优秀”。

  1.3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研究结果

  2.1总体质量分析

  通过对350位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的1050份评阅意见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显示,7项分指标中除文献综述和创新成果两项分指标分数略低于75分,分别为74.91分和74.06分外,其余分指标和综合评价分值均在75分以上,说明我校中医专硕学位论文总体质量是有保障的。7项分指标中“写作规范”“科研能力”“创新成果”“学术道德”“文献综述”的标准差相对较大,说明专家在这几个分指标的评价上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议;“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标准差较小说明同行专家对我校中医专硕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程度的认可较为一致。综合评价的标准差低于以上分指标,说明专家对论文的综合评议的争议比7项分指标要小。

  另外根据评阅分值和频率绘制了频率趋势图。根据综合评价均频率趋势图(见图1)可知,350名中医专硕综合评价打分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结果客观性和可信性较高。根据各项分指标均值趋势图(见图2)可知,论文选题、学术道德、文献综述、写作规范这四项分指标评分结果趋近于正态分布,学术道德分指标高分人数最多,说明专家对我校中医专硕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的认可度较高。科研能力、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创新成果均值频率趋势图走势较为一致,其中评阅成绩<75分(“良好”级别以下)人数的比例分别为为32.6%、23.5%、39.5%,评阅成绩≥85分(“优秀”级别以上)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5.5%、31.3%和20.2%,可以看出我校中医专硕学位论文的创新成果分指标专家评分优秀以上人数较少,良好以下人数较多,其次是科研能力,说明我校中医专硕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还有欠缺。

  2.2不同专业中医专硕学位论文质量分析

  本校中医专硕设置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中医五官、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临床共8个专业,其中中医内科学专业申请学位人数174人(522份评阅意见),中医外科学专业19人(57份评阅意见),中医妇科学专业24人(72份评阅意见),中医儿科学专业30人(90份评阅意见),中医骨伤科学专业27人(81份评阅意见),中医五官科学专业5人(15份评阅意见),针灸推拿学专业26人(78份评阅意见),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45人(135份评阅意见)。

  对按专业分类后的评阅意见进行统计性描述,从结果可以看出,论文选题专家评分:中医儿科学最高,其次是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最低,其次是中西医结合临床。文献综述专家评分:中医儿科学最高,其次是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最低,其次是针灸推拿学。创新成果专家评分:中医儿科学最高,其次是中医妇科学;中医五官科学最低,其次是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专家评分:中医儿科学专业最高,其次是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最低,其次是中医骨伤科学。科研能力专家评分:中医儿科专业最高,其次是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最低,其次是中医骨伤科学。学术道德专家评分:中医妇科学专业最高,其次是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专业最低,其次是中医骨伤科学。写作规范专家评分:中医妇科学专业评分最高,其次是中医儿科学;针灸推拿学专业评分最低,其次是中医骨伤科学。专家综合评价:中医儿科学专业评分最高,其次是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专业评分最低,其次是中医骨伤科学。

  从各分项指标和综合评价来看,中医儿科学和中医妇科学专业硕士论文质量优于其他专业,中医骨伤科学和针灸推拿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与其他专业比较质量稍差。见表2。

  2.3中医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对比分析

  为了解我校中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差别,特将我校中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结果引入进行比较,从表3可知中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写作规范评分外其余6项分指标和综合评价专家评分均显著优于专业学位(P<0.01)。

  2.4综合评价与回归分析

  将中医专硕学位论文综合评价评分的均值设为因变量y,7项分指标设为自变量(论文选题x1、文献综述x2、创新成果x3、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X4、科研能力X5、学术道德X6、写作规范X7)做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832、0921、0.956、0.974、0.986、0.994和0.999,复相关系数越接近1表明其线性关系越强,说明7个分指标与综合评价的关系较为密切。见表4。

  注:a.预测变量:(常量),科研能力。b.预测变量:(常量),科研能力,创新成果。c.预测变量:(常量),科研能力,创新成果,写作规范。d.预测变量:(常量),科研能力,创新成果,写作规范,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e.预测变量:(常量),科研能力,创新成果,写作规范,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文献综述。f.预测变量:(常量),科研能力,创新成果,写作规范,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文献综述,学术道德。g.预测变量:(常量),科研能力,创新成果,写作规范,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文献综述,学术道德,论文选题。h.因变量:综合评价。

  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7个回归模型(见表5),根据调整R方越接近1说明模型拟合度越好的原则,根据表4可知,模型7最优。根据表5中B值,将模型7即y=-0.019+0.199x5+0.2x3+0.1x7+0.201x4+0.1x2+0.101x6+0.1x1作为最终回归方程。

  3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校中医专硕学位论文外审评分呈标准正态分布,表明专家的评分结果是客观可信的,其中创新成果评分最低,专家对我校中医专硕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争议最大。按专业分类后的分析结果为:中医儿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最优,中医妇科学专业次之;针灸推拿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最差,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次之。通过与中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比较发现,中医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综合质量显著优于专业学位硕士。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项分指标与综合评价均密切相关,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999,近似1,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提示专家是基于此7项分指标对论文进行评价和打分。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3.1“规培”大环境下,中医专硕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今后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体现出与中医学术学位硕士不同的人才培养需求,从招生考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导师遴选、临床技能训练、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力求和新型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相匹配[2]。这样一来,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明显得到加强,但科研能力相对削弱。研究生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学生,因此,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的临床医学技能,更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我校在对中医专硕实践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定期组织相关的学术活动、建立临床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培养双导师责任制、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成立科研奖励和激励机制等措施来强化中医专硕科研能力的锻炼。

  3.2不同专业中医专硕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意义深远

  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逐渐增加,我校逐步设立研究生校-院-学科三级管理制度,由于各院部、各学科管理的机制尚不成熟,存在着各管理主体之间关系不明确,管理水平不一,管理效果有差异,导致不同学科和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能力、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如何在校院学科三级管理的背景下提升我校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体质量将成为对我校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新挑战。

  3.3专业型与学术型中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养统筹兼顾是新挑战

  有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高[3]。本研究结果显示,我校中医学硕学位论文专家打分比专硕要高,说明学校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视,但与其他高校相比较而言,可能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如何使中医专硕的学术能力培养向学硕看齐,另外让学硕学术能力提升再上一个新台阶,是下一步研究生培养工作需要面临的新挑战。例如通过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临床和科研双导师负责制、发挥导师团队内部学硕引领作用等措施来统筹兼顾专业型与学术型中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养。

  3.4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是提升科研能力的基础

  大多数人认为在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创新能力强的表现,而学位论文无论在篇幅上还是结构上都比一篇几千字的学术论文更加复杂和规范,更能体现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研究发现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对我校研究生论文的写作规范评分较低且存在很大的争议,表明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与缺乏统一的指导和管理有很大关系,建议学校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给出明确的格式和排版要求,另外在研究生课程中增开学位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加强研究生论文写作能力,规范论文写作。——论文作者:刘燕1吴耀松1白娟2张超2张文娴3蒋时红2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