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南太岛国的海洋治理及其困难

发布时间:2021-04-02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海洋是南太岛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海洋治理进程及其效果对南太岛国影响深远。南太岛国积极参与海洋治理实践,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海洋安全为其海洋治理重点方向。首先,南太岛国通过签署条约、开展海洋外交以及利用区域平台机制,始

  摘要:海洋是南太岛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海洋治理进程及其效果对南太岛国影响深远。南太岛国积极参与海洋治理实践,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海洋安全为其海洋治理重点方向。首先,南太岛国通过签署条约、开展“海洋外交”以及利用区域平台机制,始终将海洋环境治理视为其参与海洋治理的优先领域;其次,重视对海洋旅游产业和渔业资源的保护,以此为基础的蓝色经济成为南太岛国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第三,南太岛国海洋战略地位突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维护海洋安全也是其参与海洋治理的重要议题。尽管这些实践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囿于南太岛国综合实力不足,南太岛国海洋治理存在严重的脆弱性和依赖性,海洋治理能力有待提升。

南太岛国的海洋治理及其困难

  关键词:南太岛国;海洋治理;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安全

  一、问题的提出

  海洋治理就是保护和利用海洋及其资源,目的是维护海洋的健康、安全、稳定。①南太岛国地区的陆地面积不足60万平方公里,而海域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包括200个高岛和2500个低岛,占该地区总面积的98%,占地球总面积的1/6。①同时,南太岛国地区扼守美洲至亚洲的太平洋运输线,占据北半球通往南半球乃至南极的海上航线,是东西、南北两大战略通道的交汇处,为军事战略要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使得海洋对于南太岛国的生存、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参与海洋治理是南太岛国保障自身生存,实现自身安全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南太岛国很早就开始关注海洋治理问题。1995年,南太平洋论坛②公报第31条强调了海洋对其成员的重要性,并表示支持保护海洋免受陆地和其他污染源影响的行动,③海洋环境治理开始成为南太岛国海洋治理的优先领域。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努力,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于2010年批准了《太平洋大洋景观框架》(FrameworkforaPacificOceanscape),有效取代了之前的太平洋岛屿区域海洋论坛综合性战略行动框架。近年来,南太岛国对海洋治理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其海洋治理的领域也从单纯的关注海洋环境向愈益重视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安全等相关领域拓展。2017年6月,在联合国海洋大会上,南太岛国首次提出“蓝色太平洋”的概念。同年9月,第48届太平洋岛国论坛以“蓝色太平洋:我们诸岛的海——通过可持续发展、管理和养护太平洋实现我们的安全”为主题,呼吁建立国际社会对海洋主权的永久保护和完整的共识,以解决南太岛国因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问题。④“蓝色太平洋”这一主题既反映了南太岛国对地区渔业管理方面的关切以及对深海矿业和污染的担忧,同时也将发展海洋“蓝色经济”、维护地区海洋安全作为未来海洋治理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目标,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引领南太区域发展。

  目前学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南太岛国参与海洋治理展开了探究:一是关于南太岛国区域海洋治理机制(结构框架)的研究。最早涉及南太岛国区域海洋治理机制研究的比利安娜·希森-塞恩(BilianaCicin-Sain)和罗伯特·内彻(RobertW.Knecht)对南太岛国区域海洋机制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①近年来,国内学界也开始此方面的研究。研究者认为,南太岛国区域海洋机制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②2002年太平洋岛国区域海洋政策的发布为南太岛国地区的海洋治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并以此为起点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方案。③目前来看,南太地区有着完整的海洋治理主体、客体及规范,是有效践行全球海洋治理理论的“先行者”。④

  二是关于在南太岛国海域开展海洋科学研究的相关探讨。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地缘政治的发展,南太平洋成为重要的海域,因此该海域的海洋科学研究已成为热点。目前,包括德国、美国、中国和英国在内的域外国家正在该海域进行海洋科学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其深海资源丰富,需要保护海洋环境并为海洋战略通道服务。于中国而言,海洋科学研究不仅是其在南太地区实施海洋战略的基础,也是与域外国家和南太岛国合作的重要课题;⑤于南太岛国而言,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并从中受益进而获得适当的技术能力是岛国为其可持续发展愿望做出重大贡献的独特机会。⑥

  三是关于中国与南太岛国海洋治理合作的研究。梁甲瑞以构建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为切入点,就中国与南太岛国海洋治理合作的基础、困境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提出了共筑安全保障之路和共谋合作治理之路的构想。①也有学者从人海和谐视角出发,对中国与南太岛国海洋治理合作的战略思考、现状与特点、困境与对策进行了阐述。②何庆华据此提出,加强与南太岛国海事合作是我国在南太地区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与南太岛国友好外交关系的应有之义。③

  四是关于欧盟与德国介入南太岛国海洋治理的研究。研究指出,欧盟和德国在欧盟框架内积极介入南太岛国地区海洋治理活动,以服务于欧盟和德国的海洋战略。具体而言,欧盟是通过合作路径、援助路径和实践路径参与该地区的海洋治理,德国则是通过海洋科考、国际社会、岛国合作等形式参与该地区的海洋治理。而且,随着南太地区海洋问题的日益复杂化,欧盟和德国将以更积极的方式参与该地区的海洋治理,且中德有望在此方面取得相应合作。④换言之,南太岛国地区提供了一个海洋治理区域路径的典型成功案例。⑤

  显然,国内学界更关注的是南太岛国参与海洋治理的宏观战略政策及框架研究,缺乏对南太岛国海洋治理的行为动因和具体领域的梳理与分析,更缺乏对这种具体领域的历史演变和现实困境的深入探讨。简言之,缺乏对南太岛国参与海洋治理的微观“深描”。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是南太岛国参与海洋治理的具体实践及其现实梗阻,现有研究鲜有涉及。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需要对南太岛国实践和困境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南太岛国参与海洋治理进行展望,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二、南太岛国海洋治理实践

  小岛屿、大海洋是南太平洋地区的突出特征,海洋本身存在及其衍生问题给南太岛国带来生存、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诸多挑战,海洋治理逐渐成为南太平洋地区最突出的地区议题。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以及维护海洋安全是南太岛国参与海洋治理实践的重要方向。

  (一)保护海洋环境

  南太岛国是最容易发生自然灾害风险的地区之一,处于遭受气候变化、气候多变性和极端天气事件的生存威胁和影响的前沿。对南太岛国来说,“海洋不仅是生命线,也是危险源——这些危险会随着太平洋岛国及其以外地区人类活动的增加而加剧”。①南太岛国多处于环太平洋地震活跃带,地震、海啸、山洪、火山爆发及海平面上升侵吞国土等自然灾害频发,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严重地威胁着南太岛国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和安全。另一方面,南太岛国存在的人口增长、城市化、废物流、珊瑚礁退化等不确定因素,对诸如作物种植、鱼类捕捞等日常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进一步增加了岛国的脆弱性。②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南太岛国赖以生存的基础。

  相关知识推荐:海洋管理类sci期刊

  南太岛国对海洋环境的最初关切是出于对西方国家倾倒有害物质的担忧,特别是英、美、法等在此地持续进行的核试验。1946-1983年间,美国、法国和英国总共在该地区进行了213次空中和海底核试验。有学者曾指出,“法国在波利尼西亚测试核装置是在毒害南太平洋及其人民,且危及到该地区的军事化。”③近年来,南太地区的海洋环境状况更加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海洋垃圾和有毒物质、石油泄漏事故、核电站泄漏事故等方面。此前,有科学家在南太平洋的亨德森岛(HendersonIsland)无人岛上调查发现,该岛受到了有史以来最高密度的塑料颗粒的污染,每天有超过3500件高密度塑料颗粒,海滩每平方米有21至671件塑料垃圾。①与此同时,潮滩湿地与其他低地淹没,海岸侵蚀、海洋酸化、低洼洪涝及盐水入侵等海洋灾害频发,进而导致生物群落受到影响,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环境。

  正是基于此,海洋环境治理成为南太岛国参与海洋治理的优先领域。为了防止核污染和海洋垃圾对南太地区的侵害,1985年签署的《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SouthPacificNuclearFreeZoneTreatyAct)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基础上重申了对于防止核武器扩散和促进世界安全的重要性。该条约缔约国承诺不通过任何方式在南太无核区内外的任何地方生产或以其他办法获取、拥有或控制任何核爆炸装置,不寻求或接受任何援助以生产或获取核爆炸装置。②1995年,太平洋岛国论坛成员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共同签署了《韦盖尼公约》(WaiganiConvention)并于2001年正式生效。该公约旨在建立一个有效的区域机制,促进该地区危险及放射性物质的清理,并致力于控制南太地区有毒废弃物的跨境流动。③2017年,太平洋区域环境规划署制定了《太平洋污染防治计划:战略于工作计划(2017-2026)》,明确指出气候变化复原力、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废弃物管理和污染控制、环境治理等是南太平洋岛国未来10年的优先事项,并且强调海洋是关键性主题。④

  具体来看,南太岛国参与海洋环境治理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与相关国家签署条约,为海洋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法律机制。除上文提及的《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韦盖尼公约》外,1976年签署的《阿皮亚公约》(theApiaConvention)、1986年签署的《努美亚公约》(theNoumeaConvention)等基本条约,对保护和治理南太地区的海洋环境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积极利用“海洋外交”手段和渠道,以联合国为中心接触国际社会,广泛呼吁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帮助。2018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第七十三届会议上,汤加国王图普六世与其他南太岛国领导人呼吁国际社会采取集体行动降低气候变化对其海洋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基里巴斯总统塔内希·马茂(TanetiMaamau)表示本国将坚定致力于实施SDG,继续维持其凤凰岛保护区(thePhoenixIslandsProtectedAreaPIPA)11%的专属经济区,并通过关闭该地区的商业捕捞以保护海洋生物。①第三,充分利用既有的区域平台机制,②联合出台一系列海洋治理战略框架。南太平洋区域环境规划署作为区域环境治理领导机构的地位得到确认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战略计划”。太平洋岛国论坛的《太平洋大洋景观框架》(2010)、《太平洋区域主义框架》(TheFrame⁃workforPacificRegionalism,2014)对于培育地方、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管理意识和能力,保证海洋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2014年“太平洋大洋联盟”(thePacificOceanAlliance)成立,进一步巩固了海洋可持续性开发的信心和决心。《帕劳宣言:“海洋:生命与未来”——规划可持续发展之路》(thePalauDeclaration“TheOcean:Life&Future”ChartingaCoursetoSustainability,2014)的通过,指明了一个以海洋为标识的区域主义新概念、新动向。

  (二)发展海洋经济

  南太岛国拥有最原始的海域和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对于南平岛国民众来说,广袤的海洋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也要看到,岛屿的小规模和地理隔离导致了其特定的缺点和脆弱性,在打造“岛屿品牌”的同时南太岛国也承载着海洋带来的巨大反噬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南太岛国存在着诸如过度旅游开发、非法捕捞等问题,这些对海洋资源无节制的开采和利用方式,致使该地区的海洋环境严重退化。因此,如何借助其海洋特征、海洋地理和海洋资源,充分利用地区的价值和潜力,更好地促进蓝色海洋经济发展和融入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就成为南太岛国未来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重点方向。

  海洋经济也称“蓝色经济”。①在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蓝色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于南太岛国而言,海洋经济不仅是带动其经济增长、发展和转型的重要引擎,海洋价值链更是带动陆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南太岛国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的海洋风光使南太地区成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旅游业逐渐成为该地区的新兴支柱产业,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也是南太岛国旅游收入的重要贡献者。随着2019年“中国—太平洋岛国旅游年”的开启,太平洋众多小众目的地的旅游热度迅速上涨,其中开幕式举办地萨摩亚的旅游热度涨幅达到132%,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汤加等目的地涨幅也超过70%。由于南太平洋岛国的旅游能力受限,旅游业绝对收入相比其他东南亚国家较少,但在这种情况下,该地区收入仍然高于世界人均水平。南太平洋岛国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极高(表1),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论文作者:余姣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