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10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古生物博物馆具有特殊的知识性、趣味性,有助于向公众科普古生物知识、为公众科学研究提供场所。加强古生物博古馆建设,提高古生物博物馆受众黏性以及科普有效性,对于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拓宽科普范围具有重要意义。但古生物博
摘要:古生物博物馆具有特殊的知识性、趣味性,有助于向公众科普古生物知识、为公众科学研究提供场所。加强古生物博古馆建设,提高古生物博物馆受众黏性以及科普有效性,对于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拓宽科普范围具有重要意义。但古生物博物馆中展览的古生物标本、古生物研究成果等在赋予博物馆以神秘感、奇幻色彩的同时也为公众带来了疏离感。由于古生物与当代社会相距久远,“平面”、单一的呈现方式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与古生物进行“交互”的需求。为此,本文提出“以科研为引领,以内容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的新时代古生物博物馆创新与发展路径,通过加强藏品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该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旨在夯实古生物博物馆社会价值基础,助推古生物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古生物博物馆;创新;发展
1.引言
随着大数据、移动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古生物博物馆作为古生物知识的载体,具有科研、科普、教育等重要社会价值,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为古生物博物馆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古生物博物馆藏品管理、人才素养、科研及科普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部分古生物博物馆致力于推动信息化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博物馆科普宣传中,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传统运营理念及模式的弊端。科技虽是古生物博物馆发展的“助推器”,但作为具有多重作用的社会化机构,其本质在于科研、科普,提高公众科研意识以及科学素养,为此,科研应当是古生物博物馆创新与发展的引导力量,丰富的科研成果相对于“平面”的标本来说更能营造浓郁的古生物学、博物学氛围,继而使公众了解古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当前部分古生物博物馆过多地在展览、科普中运用科技力量,虽然具有积累受众的作用,但会导致博物馆内涵“娱乐化”“浅层化”。为此,新时代下古生物博物馆的创新与发展要坚持科研引领,以丰富的内容为受众带来多层次体验,并通过科普及教育服务切实提高公众素养,继而充分发挥古生物博物馆社会价值。
2.古生物博物馆概述
2.1古生物博物馆的内涵
古生物博物馆的支撑性学科主要为隶属于地质科学的古生物学,主要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遗体、遗迹,及其与古环境演化的关系等。作为自然史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生物博物馆是学习、研究以及科普古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平台。由于古生物化石承载着亿万年来生物演化的信息,并且这些化石一般保存在古生物博物馆中,因此近一百年来国际上有关生物起源与演化的重大理论问题大多是在古生物博物馆的研究工作中完成。由此可见,古生物博物馆的本质功能在于古生物学的科学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古生物的学习了解显著提升,因此赋予了古生物博物馆以教育、科普等现代化内涵。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古生物博物馆科普宣传方式,但科学研究依然是古生物博物馆的内核,这也是古生物博物馆坚持科研引领的应有之义。
2.2古生物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1)科学研究
我国是古生物化石大国,辽阔的国土、丰富的地质资源蕴藏着诸多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如震惊世界的寒武纪澄江生物群化石、独具特色的晚古生代华夏植物群化石等,古生物博物馆对其相关研究对我国古生物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世界生物起源与演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古生物博物馆的建立为我国古生物化石的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专业的保护技术、完善的保护设施一方面为宝贵的古生物化石的储藏、保存、研究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为各地区古生物化石研究提供咨询、协助与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多元化的科普宣传方式提高了公众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将自身收藏、收集的化石交给古生物博物馆保管。
(2)科学普及
古生物博物馆具有特殊的知识性、趣味性以及观赏性,在全民科普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以来,我国自然史、地质、古生物博物馆在古生物学知识科普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通过古生物标本展览的精心选址、制作古生物知识宣传影片等,将古生物学知识以更为直观、新颖的方式呈现给受众。同时,我国古生物博物馆开展的科普宣传活动走进了社区、学校、乡村,渗透至公众的生活当中,增进了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满足了公众了解与学习古生物学知识的需求。此外,我国部分古生物博物馆依托自身古生物学资源优势与各地区古生物学会联合开展科普工作研讨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普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此外,部分古生物博物馆广泛招纳大学生志愿者,大学生们不仅为古生物科普做出了贡献,也提高了自身的水平并形成服务大众的良好品德。
(3)教育与人才培养
古生物博物馆集聚了大批地质、自然、古生物等学科研究的专家与高技术人员,拥有教育及人才培养得天独厚的实践资源。其一,古生物博物馆能够为馆长及博物馆业务骨干的培养奠定基础;其二;古生物博物馆能够为博物馆展陈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其三,古生物博物馆与高校合作建设古生物学专业学科群,既能夯实古生物学研究教育基础,又能完善我国教育教学体系;其三,古生物博物馆为专业人才的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由此可见,古生物博物馆具有极高的教育及人才培养价值,并且在人才的专业成长、公众科学素质提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国内外交流
合作多年来,我国古生物博物馆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包括联合办展、开展合作项目、互访、互派人员进修学习以及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在国内合作方面,我国古生物博物馆之间大都建立了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如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及中国古动物馆由于隶属中国科学院,古生物专家集中且富有经验,积极为全国其它古生物博物馆予以指导;四川天演及自贡、深圳及黑龙江嘉荫等博物馆均能利用主办会议的机会,增进博物馆之间及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019年,天演博物馆利用在该馆举行《天演论坛》的机会,与5家国有古生物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古生物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
3.新时代古生物博物馆创新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至2020年要达到至少每二十五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此规划的内涵并不单纯指博物馆的数量要满足公众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既要以科研为引领,又要保证科普宣传内容的丰富性、展览科技的先进性,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及较长的建设时间,对于部分古生物博物馆来说难度较大。综合来看,新时代古生物博物馆创新与发展面临着四大现实困境。
其一,科研引领能力不足。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各地掀起“兴建古生物博物馆”的热潮,纵观新兴的古生物博物馆,大多拥有新颖的科普形式,但学术研究水平及质量较低,虽在短时间内能够吸引受众,但缺乏后劲,长此以往将会削弱公众对古生物博物馆专业性的信任程度。
其二,经费获取途径单一。古生物博物馆日常运营中除了要为公众提供科普、展览、讲解服务外,还需要进行标本的保存、修复以及研究,因此经费需求较大。当前博物馆经费来源主要为政府投入,途径较为单一,博物馆财政性收入有所减少,经营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其三,公众博物馆意识薄弱。公众了解、学习古生物知识的意识虽然有所提升,但实践力不足,一方面因部分公众不了解古生物博物馆所具备的资源优势,表明博物馆科普宣传不到位;另一方面公众难以理解部分古生物知识,处于畏难心理不愿到博物馆参观学习,表明博物馆讲解工作存在漏洞。
其四,高水平专业人才匮乏。虽然当前我国古生物博物馆已经成为古生物学研究基地,也储备了较多的古生物学研究专业人才,但总体来说具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水平专业人才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古生物学博物馆人才培养机制不畅,未能为人才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
4.新时代古生物博物馆创新与发展路径
基于古生物博物馆的内涵及社会作用,针对当前我国古生物博物馆创新与发展面临的问题,“以科研为引领,以内容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应是古生物博物馆创新与发展路径,具体措施如下。
4.1“科研+演示”,以科研引领彰显古生物博物馆专业性
习近平同志在致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地质博物馆恪守建馆宗旨、不断精进学术,在地球科学研究、地学知识传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发展我国地质事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首先指明了作为地学领域的博物馆要在地学的科学研究方面“精进学术”,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这是地学博物馆做出一流水平工作的前提。古生物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古生物博物馆理应包含在地学领域的博物馆之内。因此,古生物博物馆的发展和办馆理念也应是:首先要加强和做好古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精进”古生物学“学术”,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这样才能将博物馆办成一个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才能真正发挥“研究基地“的作用。
(1)打造“工作+展览”古生物研究“实验室”
为将古生物博物馆科研工作成果“可视化”,建议博物馆借鉴美国卡耐基自然博物馆“恐龙时代”展区经营方式。该博物馆将工作区与展览区结合为一体打造古生物研究实验室,三面透明玻璃为公众呈现了古生物科研工作的全貌,并且利用外挂的显示屏显示化石修复、化石清理等工作的细节,同时在展览区设置古生物化石图版与模型,不仅使科研工作具有观赏性,而且增强了公众对古生物博物馆科研工作的参与感、获得感,继而使公众感受到古生物博物馆的专业性、权威性与严谨性,将古生物博物馆打造为具有浓厚科研氛围的观赏+学习+研究一体化平台。
(2)创新古生物博物馆科研资金获取方式
为解决当前古生物博物馆创新与发展中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建议古生物博物馆创新科研资金的获取方式。其一,在国家与政府的允许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夯实自身建设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定期开展社会交流活动,请热心于博物馆公益的投资者来馆内参观与交流,通过向其展示科研成果、经营成果看到博物馆的发展潜力,继而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其二,通过引导公众捐款增加科研资金。例如在馆内空旷空间摆放恐龙化石(仿真),在恐龙化石两颌间设置硬币投入口,公众捐款会从恐龙化石两颌落入透明的容器中。同时,在恐龙化石旁边树立“喂恐龙”标牌,上面详细介绍公众捐款均用于支持古生物博物馆科学研究,并设置二维码请公众实时监督捐款款项的流向,定期公示捐款的使用明细,以保证捐款使用的公开性、透明性。
相关知识推荐:如何在上交职称材料前成功发表论文
4.2“技术+展览”,以丰富的科普内容增强博物馆影响力
(1)打造信息化平台
新时代是数据价值凸显、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时代。打造集信息收集、加工处理、科技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能够赋予古生物博物馆创新与发展“数据思维”,通过该平台增强博物馆与外界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博物馆与教育、产业、信息、人才等相关领域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博物馆的智慧化、高效化运营,还可以保证馆内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为此,古生物博物馆可以建立以官方网站为主体,以微信、微博等为媒介的信息发收一体化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改进展览形式,将古生物化石标本置于利用技术打造的虚拟“生物演进”环境中,增强公众的代入感。例如巴彦淖尔地质博物馆开设了4D影院、3D影院,将恐龙王国立体展现,演示了恐龙诞生、繁衍、灭绝的过程,不仅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该丰富了公众学习、了解恐龙知识的方式。
(2)推出“科技+科普作品”
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为古生物博物馆科普工作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科普知识的传播开辟了新路径。为此,古生物博物馆要积极运用科技打造形式新颖、信息呈现方式独特的现代化科普作品。例如古生物学知识数字出版物具有交互性功能,公众在阅读数字出版物时可以自主设定阅读背景、选择阅读内容,在生效、动态图片的配合下帮助公众理解古生物学知识,尤其适用于学前启蒙教育、中小学教育。再如当前广为流行的“科普+游戏”,在地球仪模型上嵌入扫描技术,利用手机上的配套软件扫描地球仪,弹出各地区独有的古生物化石简介,配合软件中的知识竞赛将地理知识、古生物学知识渗透至游戏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科普效果。——论文作者:江会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