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的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8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是慢性病防治的一种新理念,能有效推动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全民健康的实现。当前,我国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的模式主要有:四合作模式、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模式、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模式、运动处方门诊模式、运动+叶酸模式。这

  [摘要]“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是慢性病防治的一种新理念,能有效推动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全民健康的实现。当前,我国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的模式主要有:“四合作”模式、“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模式、“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模式、“运动处方门诊”模式、“运动+叶酸”模式。这些模式的核心方法都是对慢性病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运动干预,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的模式研究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医融合;慢性病防治;慢性病干预

  2018年4月,我国首次发布了《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指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3亿左右,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8%,由此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负担的70%以上,对人民健康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政策的颁布,体医融合以及非医疗健康干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体医融合是指在疾病预防、临床康复及健康促进过程中,体医专业人员综合运用医学、体育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方法来促进人体健康的手段和健康干预模式[1]。本研究针对当前慢性病防治存在的问题,探讨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的重要意义,总结五种可行的服务模式,为完善“健康中国”背景下的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1我国慢性病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慢性病医防体系尚不完善

  2010年国家启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经过近十年发展,已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工作机制[2],但慢性病医防体系尚不完善[3],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多数地区缺乏健全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域(大医院)—基层(基层医院)三级慢性病防治体系,尤其是基层慢性病防治机构缺失。(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在慢性病管理、技术指导、健康知识普及等方面各自为政,缺乏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流于形式,且缺乏监督落实,整体未形成慢性病防、治、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1.2慢性病分级诊疗模式尚未形成

  慢性病的分级诊疗模式是指根据慢性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负责不同疾病的治疗。基层医院负责慢性病的首诊,对超出诊疗能力范围的慢性病向上级医院转诊,恢复期患者由上级医院向基层医院转诊。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未形成慢性病的分级诊疗模式,呈现出大医院一号难求、基层医院相对冷清的局面,大医院凭借自身影响及医务人员优势获取了大量病源,而基层医院资源被闲置。同时,由于病源较多,大医院的医务人员不得不承担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不仅造成急症、重症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也严重影响其科研工作。

  1.3慢性病患者运动不足且不科学

  随着“运动是良医”[4]、“运动是营养”[5]以及“运动处方是治疗慢性病的一线用药”[6]等理论的提出,人们逐渐认识到运动对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慢性病患者大多存在运动不足且不科学的情况[7]。慢性病患者大多“重医轻体”,缺失主动锻炼的意识。同时,慢性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加上运动有一定的风险以及运动的短期效应不显著等原因,因此参与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另外,慢性病患者运动不科学,对运动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持续性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运动的指导,导致运动难以长期坚持或达不到预期效果。

  1.4慢性病保障政策尚不完善

  现行的医保政策以保障住院患者的疾病治疗为主,对慢性病防治的保障相对不足;同时,慢性病预防及健康管理等费用无法享受医保补贴,商业健康保险对慢性病患者也缺乏相关的服务。另外,城乡低保或特困家庭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救助政策也不完善,慈善组织较少对贫困地区及农村地区的慢性病患者开展医疗扶助。

  1.5慢性病防治的科技支撑有待加强

  科技创新是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当前,慢性病防治方面的科技支撑力量稍显薄弱。比如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不全,社区慢性病信息以纸质档案为主,共享性较差[8];慢性病研究以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为主,缺乏慢性病预防、诊断及干预等方面研究,且相关研究成果转化较少且转化速度相对较慢。

  2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的意义

  2.1体医融合是慢性病防治的一种新理念

  随着“运动是良医”等理念的推广,人们逐渐认识到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但是许多人不知道如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体医融合的核心是实现运动与医学的有机融合,通过运动处方、医学处方来达到健康的目的。体医融合将体育锻炼提升到与医学治疗相同重要的高度,并更加强调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因此,体医融合理念的提出有助于推动我国健康理念从“重医”向“重防”转变、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传统医学治疗慢性病容易复发的特点,逐渐成为慢性病防治的一种新理念。

  2.2体医融合是慢性病防治的重要干预

  模式慢性病的发生大多与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烟草及酒精使用、肥胖、病原体感染、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基于此,许多研究者对慢性病进行健康干预,结果发现,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药物干预、体重管理等均对慢性病病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运动干预多因见效慢、可持续性差以及不科学的运动等,未能在慢性病患者中广泛开展;药物干预虽然也有一些弊端,但仍是慢性病的主要干预模式。随着体医融合政策的提出,许多研究者发现体医融合干预能显著缓解慢性病病情[9,10],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慢性病患者运动不科学的问题以及降低对药物的依赖性;加上国家相关政策对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的肯定,体医融合将逐渐成为慢性病防治的重要干预模式。

  2.3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是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

  健康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新兴产业,也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当前我国的健康产业主要以医疗卫生、体育产业、健康事务等为主。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的发展不仅会加快医疗卫生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也将促进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的需求会促使体医相关供给的融合,从而加快健康人才的培育、健康知识的普及,并带动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及养生保健等健康促进服务的发展,最终带动体育产业与医疗卫生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会带动智慧健康技术服务的发展。21世纪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这些信息技术与体育运动的深度融合会形成智慧健康技术服务(如智慧体育),使慢性病的干预过程变得更科学、更智慧。

  2.4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是促进全民健康的现实需求

  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目的,而体医融合则是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慢性病作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其60%的发病原因与个人生活方式有关,简单的以医疗服务为主的健康干预已不能很好地改善慢性病的病情[11]。运动是改善人体素质的最佳方式,包含运动干预、饮食干预及医学处方的体医融合干预不仅能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身体素质,也有助于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不仅能推进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更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健康素养,对慢性病的预防和康复有显著成效。此外,体医融合对慢性病的干预能促进患者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促进全民健康的实现。

  相关知识推荐:慢性病论文能投稿sci期刊吗

  3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的主要模式

  3.1“四合作”模式

  “四合作”模式是指由牵头单位、三甲医院、地方体育系统和社区医院四方合作的体医融合模式[5,12]。其中,牵头单位包括国家体育总局“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中国医体整合联盟、政府部门等,负责慢性病干预项目的整体规划及运行,并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协调人员参与等。三甲医院负责慢性病患者病情诊断、运动处方开设、培训社区医生和医学专科体育指导师等。地方体育系统(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社区运动指导中心等)主要负责科学锻炼指导师的培训及慢性病患者的健身指导等。社区医院负责提供锻炼场地,指派社区医生进行医学监控。在慢性病干预过程中,有条件的地区可为患者佩戴电子信息设备,便于运动监控及采集健身数据,为运动处方的修改提供科学指导。“四合作”模式首先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展实施,“海淀经验”获得了全国同仁的高度认可。随后,厦门市建立“医院-社区-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四位一体的“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模式,也是“四合作”模式的一种。“四合作”模式的牵头部门主要是地方体育局和卫生健康委,由于资金有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模式的大范围推广。

  3.2“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模式

  “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模式是指在社区设立体质监测中心的基础上,配备1名社区医生、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和2名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长。其中,社区医生为慢性病患者开设运动处方以及提供医疗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负责慢性病患者的健身指导,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长则负责慢性病患者的组织及简单管理。目前,该模式主要在上海市嘉定区的糖尿病干预中开展实施,已有近千人参加,并通过科学的“运动处方”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总体来说,该模式防治慢性病能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及资金支持,2016年12月底,上海市嘉定区将“1+1+2”的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模式干预慢性病写入《嘉定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将发展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中,使其制度化和规范化。此外,该模式的具体干预过程就在社区,便于社区居民参与,且能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提供切实的健康保障措施。

  3.3“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模式

  “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模式,即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由第三方运营机构组织实施的慢性病干预方式[13]。目前,该模式主要在合肥市庐阳区开展实施,安徽省体育局通过招标购买的方式,具体委托某健康管理公司对合肥市庐阳区社区国民体质监测站进行管理运营,由社区医生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依据慢性病患者的体检结果及体质报告开具运动处方并进行健康促进与干预,并对特殊人群进行线上线下的科学健身指导。干预的主要形式是体育锻炼,包括有组织的集中练习和无组织的自主练习。“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模式的慢性病干预离不开体育及医疗部门的紧密合作、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社区居民的踊跃参与,但同时也面临着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乏对购买服务的有效监管等问题。此外,上海市青浦区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进行了慢性病干预招标,向中老年人推广和传授科学的健身方法和健身理念。

  3.4“运动处方门诊”模式

  “运动处方门诊”模式,即在医院设立类似运动处方门诊或慢性病运动康复门诊等,以体医融合的主动健康思想为理念,坚持以预防为主,重视运用运动处方与医学处方来促进慢性病防治与康复的新型疾病管理与康复模式[14]。“运动处方门诊”模式首先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下设的体育医院开始实施,在功能检测科设立运动处方门诊,服务对象主要为亚健康人群、健身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等;诊断流程为问诊个人健康信息—医学检查和运动评估—开设运动处方—跟踪随访及微调运动处方,其中运动处方开设的基本原则是减少用药,通过运动锻炼来缓解病情。“运动处方门诊”具备在不同级别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及可推广性,对政府及资金的依赖性相对较小,因此是现阶段体医融合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突破口。但该模式也存在不足,比如医生开设的运动处方得不到专业人员的健身指导,就医费用(非住院)不能通过医保报销;同时,受慢性病患者主动健康观念的影响,病情非严重情况下主动就医的人数会较少。目前,“运动处方门诊”模式已在北京海淀医院(慢病运动康复门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慢病运动治疗门诊)、北京友谊医院(心脏康复门诊)开始实践。

  3.5“运动+叶酸”模式

  “运动+叶酸”模式,即运动干预与叶酸药物干预相结合进行慢性病的综合干预,目前主要在上海市杨浦区开展实施[15]。具体方法如下:(1)通过健康讲座,使慢性病患者了解叶酸、运动和慢性病防治之间关系,正确合理补充叶酸与降低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2)进行叶酸干预,通过基因检测技术采样,确定精确的叶酸用药量,达到最佳的干预效果;(3)进行运动干预,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健康指导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中、规律的八段锦等有氧活动练习,干预周期为半年,期间还将开展一次体质健康测试来微调运动处方。此外,慢性病干预还进行线上社群化管理,及时做好叶酸服用等健康知识的解惑和运动强度、运动风险等监控。“运动+叶酸”模式对慢性病干预的效果相对较好,但难点是需要基因检测技术。

  4结语

  体医融合是体育科学理念与现代医学理念有机融合的产物,体现了体育产业与医疗卫生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研究证实,体医融合的理念及方法与慢性病防治的思路完全吻合,已逐渐成为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已形成五种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的模式,其核心方法就是对慢性病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运动干预。为保障体医融合的全面发展和推广,需要政府、体育、卫生健康等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的力度,发挥体医融合干预慢性病的真正价值。——论文作者:张阳1,2,游永豪1,王广磊1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