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基于临安区山核桃产业数字化转型案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07所属分类:经济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深入落实,数字中国战略也日益受到重视, 探索如何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融合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引入赋能理论,构建数字技术赋能个人、组织和社区三个维度和层面的理论框架,以浙江省临安区山核桃产业数字化转型案例为研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深入落实,数字中国战略也日益受到重视, 探索如何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融合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引入赋能理论,构建数字技术赋能个人、组织和社区三个维度和层面的理论框架,以浙江省临安区山核桃产业数字化转型案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剖析和挖掘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背后的运作机理,从而探索数字技术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模式与路径。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基于临安区山核桃产业数字化转型案例的研究

  关键词: 数字技术;产业振兴;赋能理论;山核桃产业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我国完成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任务,转向乡村全面振兴的又一个历史新阶段的起点。数字化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并深入到广大城市和农村。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尤其是赋能产业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日益重视数字乡村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 )》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大力发展数字农业;2019 年 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将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加快信息化发展;2019 年 12 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提出推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2021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更加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由此可见,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通过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已然成为新兴的时代潮流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阿里、百度、腾讯、京东、软银、亚马逊等国内外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流通现代化。据商务部统计,2019 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 3975 亿元,比 2016 年增长了 1.5 倍。全国农村网商突破 1300 万家,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但同时,也存在许多挑战。一是城乡信息分化现象较为突出,新数字鸿沟正在形成,突出表现在数字技术掌握与运用能力不同的人群之间。二是城乡信息化战略规划统筹程度不够,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差距明显,城乡信息化人才配置严重失衡。三是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较低,大大低于全行业数字化平均水平,农业数字化发展潜力仍然很大。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18 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 7.3%,远低于服务业(35.9%)和工业(18.3%),农业数字化转型仍相对滞后。四是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偏低,与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浙江省在数字经济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3 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以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提出“数字浙江”建设。此后,历届省委省政府锚定“数字浙江”建设,一以贯之抓落实。“四张清单一张网” 改革、“最多跑一次” 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等重大改革持续推出。在 2021 年 2 月 18 日召开的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上,浙江又全面部署数字化改革工作,“数字浙江”建设迈入快车道。

  浙江省不仅在省级层面对全省的数字化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在各地也有不少成功的探索,尤其在乡村产业数字化方面。依托浙江省区域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良好基础以及大量的数字化服务主体,不少区县已经开始启动并探索乡村产业数字化工作。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

  一、文献综述

  赋能理论 ( Empowerment Theory) , 也被称为赋权理论、激发权能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 Solomon 在《黑人赋权 : 社会工作与被压迫的社区》中提出 a。目前赋能理论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根据各自背景及差异的不同,提出了许多定义。比如, Malcolm 认为赋能的目的在于帮助无权者获得对自己生活的决定权与行动权,从而提高无权者的生存质量 b;Swift 和 Levin 认为赋能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对权力的再分配的一个过程 c;Zimmerman 则认为赋能涉及个人、组织和社群等多个层面,其目的在于提高被赋 能对象的社会参与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和控制感 a。

  国内对数字技术赋能方面的研究并不太多,主要集中于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方面。孟天广认为数字技术快速迭代与普及推广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科技驱动力,通过技术赋能和技术赋权双重机制可以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b 王超等从技术嵌入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双重视角,指出大数据驱动政府风险治理遵循“技术赋能—社会互动— 治理重构”的逻辑理路。c 雷鸿竹和王谦则通过分析总结智慧政府内涵概念、特征要素和演进逻辑,提出在智能时代下,以技术赋能和用户驱动为特征的虚实四维空间结构推动政府治理模式创新。d 当然,随着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的正向效应越来越明显,已有部分学者关注这一领域。比如,面对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有学者就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是各行业的“原油”,计算能力是将数据“原油”转化为动力的引擎,“新零售” 的本质是数据技术驱动,消费升级、大数据赋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及场景革命均会推动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提升消费者体验。e 还有学者认为数字经济成为赋能智能制造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出适度规模定制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的可行模式 f,数字经济从成本节约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精准配置效应、效率提升效应和创新赋能效应 5 个方面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g。事实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通用性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赋能,正在重塑传统的生产模式,使整个生产过程朝网络化、协同化、生态化方向演变 h。数字技术在农业产业方面的应用,则会因为产业特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土地密集型种植业和资本密集型养殖业中,农户通过土地要素与合作社(或企业)的连接,实现了要素赋能,在劳动密集型农业特色产业中,小农户与大市场以互联网平台相连接, 实现了产品赋能,从而都有利于产业发展和产品销售。i

  纵观当前关于数字技术赋能的相关研究成果,总体来说,对赋能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对赋能理论应用于中国情境的适应性的研究还很不足。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推动治理现代化的效果明显,相关研究也相对较多,但在产业赋能方面,当前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部分典型案例加以深度剖析,从而找出其背后的逻辑和示范意义的研究更加缺乏。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山核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分析,试图总结提炼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典型模式和路径,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发展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提供借鉴。

  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框架

  通过对赋能理论的研究,综合相关研究成果,有几点很明确:一是关于赋能对象,其通常是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最有可能面临权力的缺失;二是关于赋能方式,一般是通过向弱势群体提供培训、交流、合作等机会来实现的;三是从赋能的目的看,最终是为了提高赋能对象的能力,保障他们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目前学术界着重从个人赋能、组织赋能与社区赋能三个维度来理解技术赋能的含义和作用。从上述三个维度切入并展开分析,将赋能理论引入乡村产业振兴的相关议题,建立分析论证的理论框架,即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提高个人发展能力、加快组织服务能力和提高社区治理能力,从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振兴。

  (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个人技术维度

  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的个人技术赋能主要指广大农民借助数字技术,通过知识学习、意识觉醒和技能掌握从而使得自身发展能力得以提高。这种能力可以分为内在的、交互的与外在的三个方面 a。在数字技术还未应用于乡村时,村民一般长期处于信息闭塞与知识匮乏的状态,极度缺乏有效的途径来获取所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与应用,能够将庞大的知识与信息汇集整合,信息技术已成为村民提升生存和生活能力、加快获得产业发展知识和能力的助推器。因此,村民的内在能力可通过数字技术,以远程教育、视听学习等手段得到逐步提高。交互的能力则是个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更好地行使权利并融入社会,比如通过互联网,以微博、微信等工具,打破时空界限。村民可以及时掌握最新信息,达到与外界广泛联结的效果,这将有力地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外在的能力是个体通过技术应用获取并掌控充足的社会资源,得到良好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比如运用物联网技术,村民就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农业生产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利用淘宝、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将相对封闭的乡村产业快速连接国内外市场和广大消费者,即使留守妇女和残疾人也可以通过学习在家里创业、就业。村民在熟练掌握数字技术后,能够利用原本不能得到的社会资源,拥有更好的条件参与市场竞争,获得更多且更有质量的生存与发展机会。

  (二)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组织技术维度

  组织赋能是指在组织力量的协助下,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通过组织资源的汲取和能力拓展等方式对村民进行赋能。目前在乡村社会中,能够发挥实效且较为活跃的组织主要有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政府组织主要包括县域及镇村三级政府及智能部门,一般通过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实行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市场组织主要包括各类服务于农业农村的数智企业,一般通过技术途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并提供各种就业机会。一方面,市场组织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乡村产业的生产、管理、运输和销售等紧密连接,促进生产智能化、管理智慧化、运输便捷化和销售精准化,大大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和供需平衡,从而实现对乡村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集中利用;另一方面,市场组织可通过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出现,比如通过数智企业的进入,带动部分传统农业地区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以订单式、股份式合作联结村庄和村民,从而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促进他们的增收致富。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协会、乡贤会、公益组织等,他们可以为乡村提供政府与市场所不能及的更具体化、个性化和集聚化的公共服务。比如浙江普遍推行乡贤会,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各地乡贤的人脉资源助力当地产业发展,许多乡贤以微利或公益的形式回乡投资;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乡贤回报故乡的情怀,加深了乡贤和村民的情感联系,提高了村庄的发展活力。

  (三)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社区技术维度

  社区赋能主要是在村庄层面,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改进政策制度、完善管理体制与重塑治理结构,使村庄拥有更健全完善的现代治理能力。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政策制度转型,比如适用于乡村地区的网上办公、掌上办公技术和应用的普及,可推进农村医疗、卫生、社保等领域的手续简化,提高办事效率,为村民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解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有利于乡村组织管理体系逐渐走向有序健全,从新冠疫情的防控可以明显看出,微信、钉钉等平台可有效加强村民彼此联系和村庄有序治理。此外,数字技术有助于村庄构建开放多元的治理体系和经营体系,政府、企业和农户共同努力,打造特色化、品牌化的乡村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可提高乡村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经营水平,促进村庄产业发展和整体进步。

  综上所述,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将是大势所趋。在乡村社会中,个人通过社会网络形成以营利或公益为目的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集合形成了乡村社区,数字技术通过赋能个人、组织和社区三个层面,有利于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提高个人能力,赋能组织拓展,改进村庄服务,从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三、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临安经验

  (一)基本概况

  山核桃是临安两昌地区老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农林产业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 2019 年 11 月,全区山核桃种植面积超过 57 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 31%;山核桃常年产量稳定在 1 万吨以上,占全国产量的 37%;山核桃企业 258 家,其中规模企业 28 家,加工量占全国的 80%;同时,全区山核桃收入超百万元的村有 76 个,户均收入超万元的村有 35 个,山核桃收入超万元的户有 23949 户,超 5 万元的户有 6660 户。a 但近几年来,临安区山核桃产业发展过程中,林地退化、病虫害显著增多、产量下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陆续暴露。怎样通过数字赋能促进生态化治理、改善病虫害防治、加强产业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是摆在临安区政府和广大山核桃产业从业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临安山核桃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面对上述问题,临安区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了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该平台将山核桃产业数据进行整理、汇集,包括山核桃种植分布及面积、产量、加工量、产值、生产主体、病虫害数据、加工数据、销售数据、品牌数据等,开发了 8 个应用系统,分别为产业资源采集系统、投入品管理系统、农事管理系统、产业模型系统、全程追溯系统、产业监管系统、数字服务系统、品牌管理系统。同时,平台接入了 6 个数字示范基地气象站、土壤监测仪、虫情测报仪、智能监控等物联网设备数据,打通临安区数字乡村平台、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投入品牌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此外,临安区与淘宝、京东等大平台合作,利用电商大数据和消费者画像分析结果,分析出哪些产品好卖,哪些地区好卖,用户喜欢哪些口味、规格的山核桃。这些数据可以指导政府做品牌宣传推广,也可指导企业做生产加工,建立品牌标准和加工标准。利用这些指导,林农、合作社开展日常种植管理,提高原料品质,从而增加一二三产业链价值,提升经营主体的收入。并且,数据分析成果还为山核桃生态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了政府部门决策水平。

  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实现了山核桃产业一二三产的全产业链数字化。首先是“一产 + 数字”:通过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山核桃生产标准化与智能化、管理数字化,建成山核桃病虫害智能预警模型、虚拟生长与估产模型,提升山核桃产业主体的数字应用水平。建立了山核桃林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与自然灾害评价模型,为山核桃“减量提质”生态化治理提供数字依据。数字服务系统为林农提供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专家咨询等服务。其次是“二产 + 数字”:围绕山核桃加工与溯源,对接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分析山核桃加工质量,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与质量溯源体系,增强消费信心。再次是“三产 + 数字”:围绕“电商 + 品牌”,建立电商大数据分析系统、山核桃综合指数模型,利用消费者画像指导企业开展加工与营销,引导政府部门更好地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宣传。

  在建设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的基础上,临安区与闻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淘宝第一村”的“白牛效应”,共同打造白牛电商小镇,全面推进以昌化镇白牛村为核心的集电商生产、电商游学、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电商小镇。2015 年,汪洋副总理亲临白牛视察调研,白牛村声名鹊起,火遍华夏,被誉为“中国电商第一村”。

  2015 年至 2017 年,白牛村已接待参观团队 2 000 多批,累计 10 余万人次。“白牛模式” 已在全国 30 多个县市复制推广。2016 年,白牛村的网销额达 3.5 亿元以上,年销售额 500 万元以上的电商户共有 12 户。a 当前,白牛村正与闻远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以打造白牛电商小镇为目标,大力推进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的推广应用以及白牛村数字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三)临安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数字技术赋能分析

  1. 数字技术赋能个人:促进山核桃科学生产

  在个人赋能层面,通过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建设,可采集数字示范基地的山核桃树的树龄、树高、冠幅、胸径等生物量数据及自然环境数据,深化虚拟生长模型和产量预估模型,为科研人员预估山核桃产量提供依据。同时,云平台还为林农赋能,平台为林农开发了微信小程序,提供日常种植生产指导服务,如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病虫害图谱、测土配方数据、灾害监测等。林农可以上传数据到平台,通过图片 AI 智能识别,只需拍照即可识别病虫害,找到防治方法,也可以线上与专家实时交流,实现双向良好互动,增强林农对云服务平台的获得感。此外,平台对山核桃病虫害研究素材做了数字化整理,包括病虫害图谱、当前防控重点、每一种病虫害的基本信息、危害情况、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这些基本信息可以帮助植检站人员分析病虫害情况,数字服务系统则可以及时发布病虫害简报,从而形成一个“及早发现、数字预警、联动处理”的病虫害防治闭环,提高防治效率,减低防治成本。因此,通过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赋能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使得他们可以将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山核桃产业的种植、管理和产出等各个环节,推动实现种植智能化、山核桃产品数据化。

  2. 数字技术赋能组织:促进市场拓展

  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的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在组织赋能层面促进了山核桃产业的发展。一是为政府决策数字赋能。通过云平台,基于土壤、气候、地形 3 个指标做生态适宜性评价,政府管理部门可以看到哪里不适宜种植山核桃,为山核桃退果还林的划分提供依据。云平台通过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 3 个指标,分析山核桃主产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绘制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图,为政府开展山核桃生态化治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二是为加工与销售企业数字赋能。云平台以阿里巴巴、淘宝、天猫大数据为基础,绘制临安山核桃电商产业数据大屏,分析临安山核桃产业的电商发展情况。云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山核桃热销区域、热销商品和潜力商品排行榜,通过消费者画像可以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和销售依据,用数据指导加工、营销和品牌宣传。三是为山核桃品牌数字赋能。云平台通过建立山核桃综合指数模型,从生产环境、生产能力(产量)、综合品质以及品牌影响对临安山核桃进行综合性评价,通过总分指标的分析,评价山核桃在哪方面有增长、哪方面有下降,找出提升策略,从而成为临安山核桃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论文作者:郑军南 刘亚辉

  本文来源于:《上海商学院学报》由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主管,上海商学院主办,主要刊登财经理论及操作实务方面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专题综述等,注重刊发国内外现代化商业经济领域前沿性、应用性、实践性研究成果。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