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微服务下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0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 要: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建设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软肋,本文以微服务为切入点,分析了微服务下民办应用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的内容和技术,论证了通过基于微服务的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化建设,民办应用本科院校完全可以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的弯

  摘 要: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建设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软肋,本文以微服务为切入点,分析了微服务下民办应用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的内容和技术,论证了通过基于微服务的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化建设,民办应用本科院校完全可以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的弯道超车。

  关键词:微服务 大数据 教学质量保障 信息化

微服务下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化建设研究

  当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规模不断壮大,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与公办院校相比教学质量的保障一直是其软肋,阻碍其由大到强进一步发展。

  虽然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和管理上比较落后,但只要其发挥民办教育的灵活性,抓住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历史机遇,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围绕 “教学质量保障”做文章,在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教学管理上进行一系列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质量保障的全方位和全过程,推动教学质量保障理念、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最终在人才培养的激烈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于其他高校更重视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化建设,但目前其平台建设仍采用单体采购模式,模块之间相互分割,无法实现对已有平台的集成和复用,不支持持续的开发和不断迭代,对新技术和开放工具兼容性差。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对教学质量保障业务变更、持续改进的要求。

  经过反思,应用型的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应从开发流程、应用架构、部署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实现业务和业务之间、业务和数据之间充分解耦,走微服务、技术和服务的“超融合”的道路。在教学质量保障信息系统顶层设计时,引入基于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架构规划、环境保障规划的思路,另外在技术层面,运用原生云架构设计,以及微服务架构设计。

  1 微服务下应用型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建设的内容

  传统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建设是构建构建一个个独立的功能或者资源模块,进而形成形成一个系统,其弊端是业务功能重叠,缺乏共享和协同,系统变化和调整十分困难,这是一种单体的开发模式。微服务下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建设采用微处理模式,摒弃单体开发模式的弊端,将整个系统进行分解,形成相互连接但又相对独立的微服务应用。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充分的考虑了硬件配置和资金的同时,还考虑到基础设置的成本问题。采用微服务架构使需求与业务能力相匹配,尽可能的细化服务粒度,灵活地降低变化和负载所带来的影响,为今后系统的迭代和升级留下无限的空间。

  1.1 结构模型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平台整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技术实现,涉及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各个核心业务功能的实现。从技术层面讲,就是将原来复杂的单体应用进行细化和拆分,形成一个个相互独立,功能分散的点,并且这些功能点是以微服务接口API的形式存在。另外一部分是微服务接口之间的组合,从用户和角色的维度实现各级使用者如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的UI界面端。 UI端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可以在PC端又可以在移动端运行,还可以用进一步形成基于Web的API接口供其他第三方用户使用。总体来说,微服务的接口对于用户而言是透明的,用户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功能需求设计自己的UI,不用考虑使用什么接口,其他工作会由注册的微服务来完成。这一架构有利于建立起一套多元互动的资讯交流和信息反馈机制来对教学情况进行具体监察。

  1.2 相关的微服务接口

  微服务架构设计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整体设计的思想,引入面向服务架构的思想,以解决业务需求为着眼点,紧紧围绕业务来构建微应用,对传统的围绕功能的而展开单体设计模式进行改造,按照服务接口的方式进行分解,初期微服务的构建可以基于高校状态数据库的要求,收集状态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具体可分解为专业建设大数据服务接口、教学大数据服务接口、学生大数据服务接口、评价与反馈大数据服务接口,接口与接口之间相互独立,且只专注于自身的业务功能。通过接口之间的相互调用和组合可以满足各类管理人员对功能的需求。微服务接口和功能在开发实现阶段各自只需要专注各自的需求,相互独立且隔离。

  2 微服务下应用型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建设的技术

  2.1 REST

  REST即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即表述性状态转移,它是传统的基于SOAP和WSDL的Web服务的更为简单的替代方案。它由Roy Fielding首次提出,并对使用 Web服务作为分布式计算平台的一系列软件体系结构原则进行了分析。REST定义了应该如何正确地使用Web标准,例如HTTP和URI。REST是一组架构的约束条件和原则。满足其约束条件和原则的应用程序设计就可以称之为RESTful。REST并非一种新近兴起的语言技术,也不是新的技术框架,REST仅仅是一种回归HTTP的建议,一种风格、概念和约束。真正的REST应用服务应遵循4个基本的原则共识:(1)显式地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中的方法;(2)与HTTP协议一样没有状态;(3)使用目录结构式的公开的URI;(4)使用XML、JSON,或同时使用两者,作为传输的内容。

  REST优点在于其至简的设计哲学,不产生任何新的协议,完全是轻量级的,仅仅使用通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易于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2.2 Angular

  Angular是由谷歌公司支持的一种开源的前端框架,其功能十分强大,可以把静态页面与动态数据绑定起来,其开发的应用可以像一个原生的APP一样支持单页应用,并且开发人员可以自主决定数据的绑定方式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并且它还提供了一整套强大的命令行开发工具 CLI,其功能可扩展,本身就支持MVC的开发模式,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进行迭代开发。

  相关论文推荐:探讨当今我国民办高校的现状及今后改革措施

  3 结语

  与单体应用截然不同,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教学质量保障平台各服务接口和功能边界十分清晰,大大简化了程序开发和设计人员的工作,缩短了项目的周期,使项目更具有可行性,更容易迭代。由于各个服务的接口相互独立,系统如果发生故障,问题会被隔离至最小,仅仅是发生异常的接口不能使用,其他服务接口将不受影响,照样正常运作。另一方面,服务接口的维护和升级也不会对其他服务接口造成影响,与单体应用比较更具可维护性,更加健壮。同时,教学质量保障相关微服务接口可以随着管理的需要,学校的发展、教学管理的变革在数量上不断地扩展、在功能上不断地升级,有利于分段实施,逐步完善,使系统不断迭代以满足日益变化的教学质量保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朱士中,王加年,先晓兵,等.常熟理工学院微服务无缝嵌入实践教学管理平台[J].中国教育网络,2017(11):31-32.

  [2] 刘劭.基于微服务的教学支持平台服务端的设计与实现 [D].南京大学,2018.

  [3] 喻松仁,江黎,蔡少华,等.面向过程的动态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平台构建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5(3):47-48.

  [4] 史道敏.高职院校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10):205.

  [5] 王纪利,申桂茹,李友仕.基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讨[J].长江丛刊,2017(32):241.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