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17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学习和生活特征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行的建议和策略。方法以成都市8所中学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初中生
[摘要]目的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学习和生活特征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行的建议和策略。方法以成都市8所中学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机制。检验水准α均选用双侧0.05水平。结果本次共调查3623名成都市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评分为(61.96±17.36)分,自尊评分为(28.30±4.61)分,生活满意度评分为(16.08±4.41)分,社交焦虑评分为(9.82±4.94)分,孤独感评分为(15.41±4.76)分,抑郁症状评分为(16.12±10.49)分。单因素结果分析表明:女生、初一年级、走读、独生子女的积极心理学评分更高。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学习情况与焦虑和抑郁水平存在正性关系(焦虑:β=0.150,抑郁:β=0.111),与自尊存在直接效应(β=-0.118);生活质量与抑郁水平存在负性关系(β=-0.672),与焦虑存在负性关系(β=-0.281),存在直接和间接效应,与自尊存在直接效应(β=0.566);上网情况与焦虑存在直接效应(β=0.111),与抑郁水平存在间接效应(β=0.012)。结论生活质量、学习情况、上网情况都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可通过改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增加自尊,降低学习压力,减少焦虑从而降低抑郁症状。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不仅躯体、认知、情感和人际关系变化较大,也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是心理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新时期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成因及教育对策》中显示,35%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2]。大量研究表明,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已成为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3]。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0.0%~45.0%,国外青少年的自我报告率为9.0%~52.0%[4]。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深受家庭、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社会、家庭及学校因素等[5]。生理因素如心理及生理发育不同步,成人感和幼稚性共存的矛盾冲突等;社会因素主要是对某些社会现象缺乏全面认识而产生的迷茫与困惑;家庭因素主要是子女缺乏家庭亲情关爱,或者受到溺爱导致意志薄弱,部分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等;学校因素主要有过分追求学习成绩、学习压力过大等[6]。本研究重点关注初中生学习和生活特征,主要包括生活质量、学习情况和上网情况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提出策略和建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成都市8所中学的初中学生,包含重点初中和普通初中,学校地点分布在成都不同城区,且包括一家郊县学校。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学校初一至初三年级分别抽取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450人左右。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7-09/12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由学校老师安排学生在上课时间展开,对作为调查员的学校老师进行培训并提出质量要求。问卷由研究对象自行填写,以匿名形式独立完成并当场回收,完成时间约为30~40min。
1.2.2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条目和量表。心理健康量表包括:①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socialsupportscale,PSSS):Ziment等编制,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答案分7级评分,从“极不同意”到“极同意”,分别记1~7分,满分为84分,本研究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系数为0.963;②自尊量表(self-esteemscale,SES):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共1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1~4分,本研究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a系数为0.737;③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withlifescale,SWLS):Diener在1980年编制,共5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记1~5分,满分25分,本研究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a系数为0.845;④社交焦虑量表(socialanxietyscale,SAS):Scheier和Buss在1975年编制,共6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0~4分,本研究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a系数为0.772;⑤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forepidemiologicalstudiesdepressionscale,CES-D):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从“没有或偶尔”到“多数时间”,分别记0~3分,满分60分,本研究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a系数为0.889;⑥孤独感自评量表(ucla-lonelinessscale,ULS-8):共8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从“从不”“很少”“有时”到“一直”,分别记1~4分。本研究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a系数为0.780。
相关知识推荐:预防医学领域有什么期刊
学习和生活特征包括3个潜变量:生活质量、学习情况和上网情况。利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中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量表反映生活质量(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86和0.870),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学习压力维度)(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a系数为0.748)、学习成绩和学习压力条目反映学习情况,得分越高表示学习压力越大;用自评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a系数为0.775)、网龄、每周上网天数和每天上网时间4个条目来反映上网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网络成瘾症状越多。
1.3统计分析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连续性变量,频数、构成比和率描述分类变量,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采用SPSS19.0和Amo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所有检验水准α均选用双侧0.05水平。结构方程模型的变量赋值情况(表1)。
2结果
2.1社会人口学特征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3673份,其中完整有效问卷3623份,有效回收率为98.6%。3623名初中生中1755名男生,1868名女生,男:女性别比为0.94∶1;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人数分别为1283(35.41%)、1197(33.04%)和1143(31.55%);父亲文化程度和母亲文化程度均以本科学历(大专及以上)为主,分别占33.92%和29.09%,小学及以下所占比例最低,分别为6.04%和6.82%;40.10%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为中上,6.20%为中下;住校初中生占45.49%;2189(62.47%)名初中生为独生子女。
2.2心理健康的整体情况领悟社会支持评分为(61.96±17.36)分,自尊评分为(28.30±4.61)分,生活满意度评分为(16.08±4.41)分,社交焦虑评分为(9.82±4.94)分,孤独感评分为(15.41±4.76)分,抑郁症状评分为(16.12±10.49)分。
2.3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男生相比,女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自尊得分更高,社交焦虑、孤独感和抑郁得分低;不同年级相比较,初一年级的积极心理得分均高于初二、初三年级,消极心理得分均低于初二、初三年级;相比于走读的学生,住校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得分低,社交焦虑得分高;独生子女的积极心理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消极心理得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
2.4生活质量、学习情况和上网情况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路径对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评价,RMSEA=0.71(合理),GFI=0.962(良好),AGFI=0.929(良好),CFI=0.911(良好)。说明模型拟合良好。R2自尊=0.381,R2焦虑=0.190,R2抑郁=0.553。结果显示,生活质量与抑郁水平存在负性关系(β=-0.672),与焦虑存在负性关系(β=-0.281),存在直接和间接效应,与自尊存在直接效应(β=0.566);学习情况与焦虑和抑郁水平存在正性关系(焦虑:β=0.150,抑郁:β=0.111),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与自尊存在直接效应(β=-0.118);上网情况与焦虑存在直接效应(β=0.111),与抑郁水平存在间接效应(β=0.012);自尊与焦虑存在直接效应(β=-0.205),与抑郁水平存在直接效应(β=-0.166)和间接效应(β=-0.021)。所有路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图1,表3)。
3讨论
3.1生活质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在本研究中,生活质量对自尊、焦虑和抑郁水平的影响最大,不仅与抑郁症状有直接的相关关系,还会通过自尊和焦虑间接影响抑郁水平。生活质量包括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说明对于初中生群体,与父母、同学和同伴的良好关系有利于增加自尊,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更有利于心理健康,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7]。不同家庭环境会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和生活满意度产生不同影响,亲子关系是家庭系统的核心要素,家庭的亲子交往方式会对孩子的道德品质产生直接关系,一些重要品质如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关系。抑郁水平也受到亲子关系的显著影响,家庭成员间亲密度高、情感表达良好有助于预防或减轻中学生的抑郁情绪[8]。李文倩[9]研究表明,初中生的亲子关系会对青少年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产生重要影响,亲子关系越和谐,越有利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对同伴关系的需求逐渐增多,渴望被自己所在的群体接纳,并在群体中感受到尊重和被需要。所以要改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创建良好的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首先父母要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思维方式,做好榜样作用,不要给子女施加过多的精神压力,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表达,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环境。其次,学校可通过建立学习小组、互帮小组等形式,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也可开展家长培训课程,教会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老师也可通过课堂布置孩子与家长互动的任务,如将了解父母的一天、父母的喜怒哀乐、父母的工作等做为家庭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促进孩子与父母多交流。
3.2学习情况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学习情况不仅对焦虑产生直接影响,也会通过自尊间接影响焦虑,学习成绩越差、学习压力越重、遭遇的学习事件越严重的学生,焦虑得分越高,越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国外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会影响心理幸福感[10]。Piner[11]认为,学生在面对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时会对学习失去热情,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实际上,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期望过高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更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学校、老师和家长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与更多关注,利用有效的方法缓解和降低学习压力。
3.3上网情况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表明,上网情况会对直接影响初中生的焦虑,网龄越长、上网时间越长、网络成瘾量表评分越高,焦虑得分就越高。青少年由于身体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自我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较弱,很容易产生网络成瘾。近年的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为5.5%~17.53%[12],并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国外也有相似的研究,Davies等[13]对韩国学生的研究也证明了网瘾和初中生心理健康间存在联系,沉迷于网络的初中生存在心理问题。面对网络成瘾这个难题,一方面需要采取强制性的网络监管措施,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媒体、学校、家长和公益组织等共同参与,教育青少年分辨网络信息的真假与好坏,合理控制上网时间,规避网络危害。——论文作者:吴丹1,张素华1,姚雪1,张丽1,陈冬梅1,张华兵2,欧君利3,张建新4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