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7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应用心理学专业应用性、实践性强,强调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灵活有效地应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现实情境之中。但从人才培养质量来看,当前河南省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尚有较大差距。本研究调查发现该专业实践教学存在
【摘要】应用心理学专业应用性、实践性强,强调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灵活有效地应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现实情境之中。但从人才培养质量来看,当前河南省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尚有较大差距。本研究调查发现该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缺乏精准性;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实践能力欠缺;实践教学缺乏条件保障;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现对调查发现加以总结,以期为相关教育管理机构和高校领导实施教育管理、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开始积极探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道路。其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在不少地方高校的创办就是探索转型之路的一项积极尝试。地方高校是培养应用心理学本科人才的重要平台,如何突出应用心理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关期刊推荐:《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全媒体教育类综合期刊,本刊是一本专为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及科研方面学术资源的国家级重要学术刊物。设有: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探索、教育发展纵横、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就业导航、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管理策略等栏目。
鉴于此,我们通过对河南省部分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现加以整理、总结,以期为相关机构和高校领导实施教育管理、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缺乏精准性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针对不同的领域从事和心理学相关的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不言而喻,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心理学本科教育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各种实践能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教育部的上述专业目录虽然指出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多样性、就业方向的宽泛性,但针对一所高校而言,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不能不分主次、没有重点地进行理论讲授和技能培养。各地方高校应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本校的办学定位及师资构成与条件保障等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以突出办学特色,发挥资源优势。然而,调查发现,当前河南省许多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专业发展定位缺乏精准性,“万金油”式的人才培养定位普遍存在。专业定位缺乏精准性的最终后果是学生就业困难,不易找到胜任的职业岗位,因为在校期间并没有在哪个具体方向上有更为集中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训练。事实上,一些新升本的地方高校的培养方案与之前作为师专时的培养方案并无大的变化。虽然这些地方高校创办应用心理学专业时也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其培养方案的制定仍摆脱不了传统师范教育培养模式的桎梏。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
践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理论性强而实践性薄弱的现象。从教学计划来看,突出的问题是课程学时分配不合理,理论学时偏多、实验和实践学时偏少,忽视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导致学生学到不少心理学理论知识,但不会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得知识失去了实用价值。不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抱怨知识“无用武之地”。学生岗位适应慢的现状也表明了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匹配不尽如人意。毕业生普遍反映,学校心理教育中组织“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和实施“心理咨询”是最重要的心理学专业技能,但高校课程在这两个方面都没有安排系统的技能实践,毕业生并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和参与大学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实训。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员素质测评及决策心理学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实际教学中,这两门课程通常都变成了纯粹的理论讲授,好一点的课堂教学可能会多一些案例分析,但学生几乎没有进行过真正的心理测评训练或决策训练。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控制环境的条件下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被试表现获取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实践活动,其直观性、实践性、创造性是理论课无法取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深化理论认识,训练实践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然而,像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这样重实验的课程,教师大都只按部就班对教材中安排的经典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基础性和验证性重复实验,极少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及研究性实验。另外,一些本来联系紧密的课程实践因分属不同课程而被人为分开,实践内容出现碎片化和重复化。
三、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形式化严重
当前,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提升各种实践技能的期待与地方学校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许多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用心理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灵活性,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情况、教学内容等灵活使用各种教法,而不能一味地理论说教。然而,许多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课堂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机械地将知识讲授与课件展示组合使用,不能灵活开展课堂师生互动,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不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此外,在应用心理学教学中,地方高校大都将实践课程集中安排在大四阶段,通过学生见习、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来完成。然而,实践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需要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短周期高集中且内容单一的实践安排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有些地方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主要以见习为主,将课堂学到的抽象理论上升为实物的见证,但毕业生并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因而动手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毕业论文(设计)是毕业生亲身实践的一个环节,但不少学生采用实验或网络调查收集数据,并没有投入现实社会进行访谈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事实上,仅靠毕业论文(设计)这项实践活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很难达到。更有甚者,一些院校连见习课也没有真正开设,而实习期限只有3个月。这样,学生在校内缺乏充足的实验和技能训练的机会,在校外也不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实践锻炼,实践能力自然难以提升。即使是在有限的实践课程中,实践教学也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课程实践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不强。相当一部分课程实践以论文、平时书面作业等形式完成,没有从实质上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另外,课程实践因为教师大都不思变革,教学方法多年如一日没有变化,导致课程实践教学形式化严重,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心理学的需求。
四、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使学生通过实践切实感受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训练专业技能,夯实专业素养,增强职业适应性,从而在毕业后能与职业岗位需要无缝对接。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实践教学,高等教育尤其重视与一线行业合作培养人才,如美国的“临床实践型培养模式”重在强化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强调像对医学生的教学需要在医院中那样,各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放在一线行业中去。但是,目前就实习来看,许多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存在严重的形式化倾向。首先,实践教学管理松懈,学生实习放任化。不少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采取自主实习,即学校不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自主选择学校、企业及校外导师进行实习;待实习结束返校时,完成学校规定的各项实习任务并带回实习单位盖章的鉴定表即视为实习完成。然而实际上,对于自主实习的学生,校内指导老师鞭长莫及,已经无从发挥指导作用,而一线行业导师的指导质量如何也无从监督和考证,因而除少部分比较认真的实习生确实按要求完成了实习任务外,大部分实习生实习期间并没有真正跟着一线导师实习,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保证。其次,由于全程实践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活动较为细碎,导致一线行业往往因学生平时的实践活动不集中而很少让学生从事实质性工作训练,因而不少地方高校实习安排集中在学生压力最大的第七或第八学期,恰与学生考研、准备毕业论文及找工作等发生冲突,容易导致学生无心实习,实践效果必然大受影响。
五、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者,其业务素质、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效果。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不仅对教师的学科理论知识有相当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目前不少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教师受传统心理学教育培养模式影响,实践能力不足,不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不能较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导致教师知识储备老化,无法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给予科学和专业的引导。相当一部分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不会做心理学实验,也没有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从业经历,不能灵活地运用应用心理学知识、技能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在相应的社会实践中,导致心理学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到足够多的相关专业技能。最终结果是,实践教学缺乏实效性,无法培养出真正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心理学专业学生。
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师资配备不均衡,往往以心理健康方向的教师居多,而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及营销和消费心理学方面的教师明显短缺。究其原因,许多地方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缺乏心理学专业的教育背景,不具备相对完整系统的专业知识框架。他们多是在学校利用心理学专业开设之际,从教育学专业中抽调过来的教授过教育心理学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修课的教师。这些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系统学习,缺乏心理学实验和实践技能。安排这样的教师来从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其效果之差可想而知。因此,许多地方高校的应用心理学课程因为教师实践教学和动手实验能力缺乏而形同虚设,直接妨碍了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在实验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只会领着学生比葫芦画瓢完成教材中的简单实验范例,却无法进一步鼓励和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更为复杂一点的研究设计。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得到的实践锻炼非常有限,其专业技能水平仅停留在入门阶段,创造性思维和潜能得不到激发和开发。事实上,简单的实验根本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教师实践经验欠缺,直接导致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无法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顺利转化,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
六、实践教学缺乏条件保障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性强,对实验设备、实验器材、实习基地等要求较高。然而就目前而言,虽然一些地方高校开始注重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但受经费有限、资源不足等影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设施落后、平台缺乏仍然是导致该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低下的重要现实原因。比如,到医院精神科、精神病院、司法机构、大中型企业等单位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无疑是很好的途径,然而实际上不少地方高校尚未与足够的这样的单位建立稳定的教学合作关系,因而并不能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应用心理学实习基地。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近年来,虽然各地方高校普遍加大了建设力度,但有些学校的心理学实验室仍然比较少,设备仪器落后,不能满足应用心理学课程实验和实践教学的需要。一些新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地方院校本身条件有限,实验设备不足,只能采取多组学生共用一个操作台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充分锻炼所有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一些地方高校由于种种原因,购置的实验设备仪器性能不佳,只能勉强用于演示实验,无法满足学生开展探索性设计实验的需求。而学生实验课体验和实操不足,制约了其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不利于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培养。
七、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调查表明,河南省部分地方高校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考核缺乏可量化指标体系。考核虽是通过学生自评、实践基地一线导师评价和高校指导教师评价进行,避免了单纯依靠高校指导教师评价的片面性,但评价指标通常缺乏理论基础和专家论证,其项目和权重随意设计,未能全面考虑实践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理论素养、职业规范养成等方面的作用,不能有效反映实践教学质量及存在问题,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是制约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以上是本次调查发现的河南省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较为普遍和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当前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绊脚石。只有清除这些绊脚石,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显著提升河南省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批合格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论文作者:李永占、李景湘、杨 明
SCISSCIAHCI